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风动心也动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穆欣欣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位柔声细语、德才兼备的女子,不徐不疾、妙趣横生地玩文舞墨,闲抛闲掷出满目珍珠,让人眼前一亮,为之动容,为之动心。

不管风动还是心动,她的笔都在动,而且不必似徐渭那样自嘲“笔底明珠无处卖”,更无须愤世至“闲抛闲掷野藤中”。只是对十年澳门的历史转变写下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内容推荐

本书所收入的文章写于1999年至2009年。

十年间,既是澳门历史的转变,也是作者个人命运的转变。面对历史,人人都很渺小,但又难以逃避和历史发生关系。书名《风动心也动》,便是俗人在历史面前最真实的心境写照。

目录

闲抛闲掷闪明珠(序一)

十载情缘(序二)

一 戏笔闲章

 笔底明珠闲抛

 闲笔

 华丽与苍凉

 “玩,就是玩”

 金子为什么穿裙子

 镜中

 梅兰芳与“挂帅”

 五月的莎士比亚

 色即是空

 为桃花喊冤

 大师的生前死后

 君子远之?

 风花雪月大理行脚

 寂寞无题

 非哭非笑的人生底色

 沪上京剧

 圆四百年青春梦

 一个人一台戏

 请转换欣赏“频道”

 燕赵侠骨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来吧,来吧!

 情殇

 爱的味道

 怕流水年华春去渺

 到底是才女

 缓缓归矣

 婉转娥眉

 从《大戏法》到澳门戏剧

 德国的骄傲

 今月曾经照古人

 湖上清风

 谢幕

 忘不了,那一抹靛青

 茅威涛和她的角色

 传统戏看什么?

 人人都是王彩玲

 梦回莺转乱煞年光遍

 当爱情幻灭之后

二 北京故事

 明明白白

 风动心也动

 北京大白菜

 国民服装

 遛你的男友

 找不着北

 生活在北京

 双城记

 要爱情也要足球

 最后的疯狂

 温柔与暴烈

 豆汁儿

 水煮鱼

 生命中的舞蹈

 我的什刹海

 吃垮资本主义

 北京的文化味儿

 指上爱情

 正在消失的风景

 北京丢了

 北京的树

 怀念那棵香椿树

 你也在这里

 谁买票谁看戏

 火柴里的爱情

 寻找北京人

 “我正不足她正少”

 去国家大剧院,看演出?还是观光游览?

 澳门的“净土”

 非常见证

 北京澳门看

 京城票贩

三 高山流水

 国生

 台北女性

 说说杨小青

 又见田蔓莎

 探访“品戏斋”

 王晓鹰其人其戏

 李小锋

 天堂里有没有情人节

 小李

四 我家有个小儿郎

 为母则强

 孩子的童年快乐吗?

 当妈的不像妈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分享

 猫为什么不穿鞋?

 童言说灾情

 阅读,是需要培养的

 请保护孩子的耳朵

 思念

十年(代后记)

试读章节

笔底明珠闲抛

总惦念着什么时候再去艺术博物馆看一次“扬州八怪书画展”。“砚池应有墨华飞”,走在街上、坐在车里,每每瞥见有这几个字的宣传海报、横幅,便觉眼前一亮。墨池华彩,于车水马龙之中,无疑是一股涌现的清泉。

尽管已看了一次画展,尽管也买了一本《扬州八怪书画集》回家,但还是觉得该在八月展期结束前再去看一次。虽说南京还是有机会去的,但南京博物馆展出的也未必如这一次在澳门的齐全。

想到此,心里窃笑。自己既不懂书,又不擅画,写出的两笔字往往成为家人和好友嘲笑的对象。倒也想得明白,于自己而言,文章和字,越写越是心里发虚:心里越发虚,自然也就越发的底气不足。可偏偏喜欢凑这份风雅的热闹,门外看画,看来看去不入其门。

水墨写意,酣畅淋漓,视为最爱。

扬州八怪,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郑板桥。郑板桥自称“青藤门下走狗”,齐白石亦称“青藤、雪个(朱耷)远凡胎,缶老(吴昌硕)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郑板桥、齐白石口中的“青藤”,指的便是徐渭。徐渭的水墨大写意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里程碑,与同时代的陈淳共同开辟晚明水墨大写意一路,史称“青藤白阳”。后来的“扬州八怪”、吴昌硕、齐白石都受其影响。因而,论“扬州八怪”,不说徐渭,令人辛酸。说起徐渭,辛酸更是无穷。

狷狂是徐渭的写照。无论为人、为文还是作画,徐渭以特立独行的人格和艺术风格傲然于世。

徐渭(1521—1593),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或以“田水月”(“渭”字的拆写)署名。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徐渭曾在《墨葡萄》的画作上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对于生活的坎坷,徐渭自有一份了然,但难掩自嘲与无奈,毕竟是“笔底明珠”。

知道有个徐渭,完全是因为徐渭同时也是戏曲家。没去过绍兴,却也知道绍兴有个青藤书屋,那是徐渭贫病困顿的终老之地。

两年前住在南京大学,遇上与韩国女孩同住。韩国女孩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修读中国美术史,在莺飞草长之时作江南游。晚上,两人在屋里相对,摊了一床的画册,看画。当看到徐渭的画时,韩国女孩说,你读戏剧,该不会不知道徐渭吧?我前两天在绍兴到过他的青藤书屋。

郑板桥、齐白石口中的“青藤”有所指,青藤画派也由此而来。

徐渭自己曾说:“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能诗擅画,为文写戏,徐渭把自己的才学分了个高下。不管“做普通人比较容易得到快乐”这句话是否应验,但古今才高之人总是以坎坷终生为伴,徐渭即如此。

徐渭的猖狂,不仅仅流露于笔下大写意的画作,流露在苍浑雄肆却又时见秀润的书风中,而且在他的戏曲作品中更是肆意淋漓,不再像那段他为自己写下的墓铭志,有着欲诉不得诉的辛酸。

《四声猿》是徐渭的代表作,这其实是四个杂剧小集的总名。四个杂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互相毫无关联,将此四杂剧命名《四声猿》,实在是伤心人别有怀抱。

一首长江三峡的渔民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是说猿啸之哀,三声足以堕泪,何况徐渭的《四声猿》?

《四声猿》是一部奇书,被称为“是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我们都熟悉祢衡骂曹操的故事。《狂鼓史》一出,写祢衡、曹操死后,在阴间由判官主持,重新扮演一次昔日裸体击鼓骂曹的情景,只是这一次比生前骂得更痛快尽兴。

十一通鼓声,一曲曲狂词。剧中的神来之笔是鼓声狂词的痛骂中传出的三段女乐演唱的“乌悲词”。且说戏中正骂得尽兴,判官开口了:“打鼓的且停了鼓。俺闻得丞相好女乐,请出来劳一劳。”于是就有了“一个低都呀一个低都”、“一个跷蹊呀一个跷蹊”、“一个冬烘呀一个冬烘”的女乐演唱声,是徐渭为文写戏的奇绝。

《四声猿》,还有后来的《歌代啸》,可视为中国荒诞戏的先河,不信者可找来一读!

2000年8月

P3-5

序言

闲抛闲掷闪明珠

欣欣人在北京闹市,心系澳门“净土”。无论于彼于此,因公因私,每年总有几次见面。难得,嫁了人生了子,还记得当年不断提醒她再不嫁就没人要的南京大学师兄。

去年冬某一天,她突然交给我一个磁盘,说要出集子,嘱我为其新作写序。她那些小资文字,偶有浏览。闲云野鹤,东踪西迹,如何成书?虽口头允诺,唯未曾真的摆在心里。

近日又收电邮获温馨提示,才施施然打开文档。《风动心也动》,书名迅速吸引了我的眼球。十多年前,收到她《戏笔天地间》后,写了篇《梦里明知身是客》的调侃文章,记得以“好戏还在后头”结尾,不无“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感慨。如今春意正浓,“人间”“回到”“大地”,“湖上清风”吹得人微醺,佛心亦难纹丝不动,连文思都动了起来。看来,不写也不成了。

俗语“女子无才便是德”,欣欣嫁至北京后,我以为她自此三从四德,一心相夫教子,要为自己的文字“谢幕”了。可她“到底是才女”,“为母则强”的同时,也玩玩“当妈的不像妈”的把戏,不时有文字献世。众谓“人生练达即文章”,她却“人生练达皆成戏”,如此“闲笔”,叫人拍案;众称“流水有意,落花无情”,她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即使在“镜中”,也不会“怕流水年华春去渺”,一样心情别样娇,令人惊奇。

就是这样一位柔声细语、德才兼备的女子,不徐不疾、妙趣横生地玩文舞墨,闲抛闲掷出满目珍珠,让人眼前一亮,为之动容,为之动心。

欣欣是幸福的,因为活得“明明白白”,早已超越难得糊涂之境界;欣欣是幸运的,因为不管风动还是心动,她的笔都在动,而且不必似徐渭那样自嘲“笔底明珠无处卖”,更无须愤世至“闲抛闲掷野藤中”。文章结集出版之际,还有人胆敢作序,虽然此人一到京城便“找不着北”,只晓得长城饭店的“天上人间”,尚不知“风动心动”酒吧离朝阳公园南门多远,是啥模样,里面会有些什么人出入。

突发奇想,有一天去“风动心动”时,看见这位喜怒不形于色的师妹在为《风动心也动》签名,那该多好。如果在“天上人间”看见有人拿着一本《风动心也动》,那将更妙。

吴志良

2009年清明时节于澳门

后记

十年(代后记)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歌词。映入眼帘的,是“十年”这个字眼,内心为之所动。

今年的澳门,“十年”是一个关键词,却不及面对一首歌词来得怦然心动,因为内心不设防。

面对历史,十年只是瞬间,个人更见渺小;但对于个人,生命中又能有多少个十年呢?过去了的十年,是澳门转折的一页;个人虽然渺小,却不可避免地与历史发生关系。每一个澳门人,生命中的这个十年,谁又能翻过“回归”这一页呢?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自己的这个十年,那便是“丰盛”。

十年前,我想象不出自己十年后的生活。

现在的这份“丰盛”,我视为上天的恩赐。

虽说十年前我想过的事情,没有实现的居多。如开一家咖啡香气四溢、书香满满的不赚钱的书店;如和好朋友文迪秋天时同看北京香山红叶;如提早退休而不再朝九晚五地重复着办公室生涯……

有些景象,更是十年前不曾想过的,如我们姐妹仨坐在一起检视新生的白发……

对于没有实现的事情,回首时内心的遗憾只是淡淡然。

没有自己的书店,我大可以到别人的书店喝咖啡、看书;没有实践和文迪的香山之约,但友情不减分,我们依然是“一对烧糊了的卷子”;退休不成,却让我对目前这份尚算体面、偶有贡献的工作备感珍惜。不管多少个十年过去,很多朋友见了面,我们仍然能够找到拥抱的理由。

十年前,因为“回归”,我认识了一个人;这个人后来成为我的丈夫,再后来,我们有了一个健康的孩子。

十年前的第一次见面,数分钟寒暄,我预感这个人之于我,是非一般的朋友。到底谁先心动?成了我们之间争持不下的话题,并且将乐此不疲地一直争持下去。

十年,我的修行仍未达至风动心不动的臻境。退而求其次,风动心也动!

下一个十年,我希望岁月静好,内心从容;

我的亲人、朋友健康平安;

我们的三口之家去一次葡萄牙……

十年岁月,浓缩成了这本小书,捧在手中,亦重亦轻。

要感谢的人实在很多。

没有我爸妈一篇不落地为我剪存这些小文,就不可能有这本小书的诞生。十多年,剪存我的文章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黎继德先生,为我引荐了他的好朋友,也就是本书的责编沈梅女士。因为“黎哥”坚信,我和沈梅女士也会成为好朋友。果然,沈梅女士认真、严谨的态度、我们相近的审美风格,使这本书的制作过程无比顺利。沈梅老师更是多次对我个人细意叮咛,感谢之词于此实在过轻!

感谢我的师兄、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委员吴志良先生作序。

感谢我的伴侣李风为此书出谋划策并作序。

感谢好友谷雨通读书稿,不吝提出修改意见;书中的插图,是她首次公开的“处女作品”。

感谢李德胜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

2009年8月 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17: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