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北大招生办公室从2010级新生家长的应征稿件中精选的关于如何教育孩子成长的故事。家长们介绍了他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心得体会、感人故事,为其他的孩子家长提供了教育孩子的可借鉴的案例。
书中全部内容都是北大新生和家长的真实成功经验。没有太多的大道理,但都朴实、真切。这些人都是普通人,但又都取得了让人羡慕的成功,其实每一个孩子和家长都可以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本书真实、权威,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就这样考上北大(1)/学海导航系列 |
分类 | |
作者 | 秦春华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由北大招生办公室从2010级新生家长的应征稿件中精选的关于如何教育孩子成长的故事。家长们介绍了他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心得体会、感人故事,为其他的孩子家长提供了教育孩子的可借鉴的案例。 书中全部内容都是北大新生和家长的真实成功经验。没有太多的大道理,但都朴实、真切。这些人都是普通人,但又都取得了让人羡慕的成功,其实每一个孩子和家长都可以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本书真实、权威,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内容推荐 考上北京大学,走近“一塔湖图”。在青春、梦想、成功背后,这些可爱的孩子曾经怎样奋斗?这些天之骄子的父母曾经怎样付出?理想与现实的困境、平凡人与天才的界碑、一飞冲天与卧薪尝胆的不同路径……阅读他们的昨天,思考我们的未来。 目录 学生篇 梦,在延续 因为·爱 轮回一度 回首,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路向北一路玩 放飞梦想 暮光以南,一路向北 火中的涅架 彼岸花开, 凤凰曲 写在青春纪念册上 永不停歇的双脚 十八岁,不再遥远 永不言弃的青春 年华似水 竞夜清歌遍,欣赴百年约 那些柔软而坚硬的时光 温暖阳光 凌风出尘一路向北 当梦想照进现实 生命的弧线 归去来兮 记忆碎片 一路走来,感谢你们 母亲与北京大学 缱绻七中情 今天我们难以告别 忆海拾贝——惦念岁月中的人、事、风景 锦年 路上梧桐花开 梦想,一路同行 大海寄语 渡痕 拈花一笑自逍遥 家长篇 爱伴随孩子成长 育儿心得 砺磨十年剑,出鞘一瞬间 学海任遨游 与女儿一起成长 成功的背后 “散养”孩子 守护天性 让女儿拥有一颗阳光的心 我的女儿 在女儿通往北大的路上 教育最和谐的境界是“赏识” 吾家有儿初长成 梦圆北大 追寻梦想,享受过程 让孩子自己起飞 和你一起成长 要做助推器,不做火车头 理想的天空 给女儿的一封信 成长——想说爱你不容易 孩子校友,请听我说 回望孩子的追梦之路 爸爸准备了几句“唠叨” 致儿子的信 试读章节 因为·爱 在我的生命字典里,爱会永远是最重要的核心词汇。爱阅读,爱写作,爱用语言传递友好和喜悦,爱用声音表达珍惜和理解;爱歌唱,爱旅行,爱不假思索地流露最本真的情绪,爱积极不断地观察最新奇的美好。沐浴着亲人友人的爱我骄傲地成长,怀揣梦想我酣畅淋漓地奋斗,终于在这年的秋天,我有资格让自己融人燕园最崭新的一片风景。我想,在燕园的日子里,我不仅会爱所学的语言和文化,也不仅会爱求知的虔诚和朝圣的庄严,我更会去关注和爱这个我所置身的社会,用我所学去交流、去回报。被爱包裹的我,会努力让自己也燃起爱的光芒照亮周围的世界。 仿佛是从生命的初始,我就爱上了阅读,像只快乐的小蚂蚁在连绵起伏的书山上东奔西走,窥探一切未知。幼年的彩色童话书酝酿着参差的梦想,它们赋予我对于这个世界最初的清新记忆。每当看到“从此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时,我小小的心就会荡起满意的涟漪。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今天,对于幸福的信仰使我能在荒草弥漫中看见满园春色,相信艰难之后必有缤纷的收获。 随着年龄的增长,书本的世界逐渐展现出它无穷无尽的宽广,我被深深震撼了,于是更急迫地咀嚼和探索。我流连于文字背后的遥远国度,演绎着书中人物的离合悲欢,也真实地领略着世界的磅礴和丰富。当书里的奥立佛不堪繁重的劳动和老板的打骂从棺材店逃出而流浪街头时,我的心重重地疼着,19世纪30年代伦敦的浓雾里,我与那个不幸的孩子一同挣扎于人性的囫囵,向着渺茫的光亮飞驰。 再后来,我接触了民族文学的经典,获得了更多的精神养分。我深爱汉语的美丽,更爱这当中能够荡涤人心、激越灵魂的片段。我看到古时的圣贤用理想彰显生命的伟大与可贵,读懂华夏文明在薪火相传中将血泪与辉煌刻人亘古的青简。当那些萧条的歌者在升降沉浮中一步步走向清醒和深刻,他们坎坷的生命沉淀下笔迹墨痕的文化。而在阅读中,我的思维空间能够洋溢起他们的呼吸,我们的生命得以重叠和影印。 在南师附中成长的三年里,我的阅读道路向独立思索和理性追寻的领域延伸。附中是一个学习者和思考者的天堂,因为这里有足够多的藏书,足够大的自由,足够宽松的交流环境,足够包容和善于启迪的老师。我开始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抬头仰望天空,在观望大师足迹的同时叩问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我从《逍遥游》的超脱境界里发掘先哲关于生命意义的认识,进而更加理解中国文化性格中儒道的相济相生;我在《直面苦难》里独立清醒地追问:究竟是自然的悲剧更令人无以抗拒,还是社会精神的坍塌使人无处求生?我逐渐明白,阅读的意义在于,它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在那里,激情和现实得以互补,纯真与深沉彼此辉映。 未名湖边好读书。这片土地走出了数不清的智者和大师,他们代表着关于时代的不老的良知。那一尊尊塑像,早已成了超越个体生命意义的符号象征和精神坐标。未名湖边年轻的我,不会忘却应始终追求精神的充实与高贵。我要阅读智慧的灵魂,让那些为国为民的忧郁、赤诚和反思浇铸我的人格和品性。 我时常想,也许我对文字怀有一种命中注定的亲近感,一切都仿佛无意,阅读和写作就已经融入我的血脉和呼吸,无法从生活中剥离。又或许,只因我是个对生活细腻执著的人,不忍看那样多美好的细节被时光冲刷殆尽,于是选择用笔记录生命的起伏跌宕,珍藏起宝贵的回忆温暖自身。 可以肯定的是,写作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生活。无需夸张,不用粉饰,本色天香,盎然成趣。打开想象的翅膀,开启悠扬的思绪,恣意汪洋,海阔天空。因为爱写作,我可以把一腔真情发挥得淋漓尽致,一股脑儿说它个一醉方休;也可以纵情山水,在大自然的远岫遥岑之间描绘无穷的天籁;亦可以在诗词曲赋中穿梭,任心灵抒写美的真谛。欢乐的,伤感的,精彩的,平凡的,一切都因为自己用心的描摹而熠熠生辉。因为爱写作,我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份可贵,每一种感动。细细想来,我的成长就如笔下的一篇篇文字,叙述与抒情共存,清醒与迷惘同在,但其中始终是一个灵动的我在且歌且舞,且思且行,任加深的思考悄悄融人生活,任学识的长进、经验的成熟使手中的笔如同落叶般有了越来越独特的分量,而心灵如同开缝的石榴,在季节的风中一点点成熟。 很多个夜晚,我坐在灯光下,握着一支笔,在白纸上勾勒心灵的轨迹。我总感到自己不断被掏空又不断被充实,在这反反复复的流泻中我能看到清晰感人的思想行进的脉络——关于爱,关于成长,关于行走在我置身的这个世界的人们。我的一切文字都是关于爱的,爱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没有爱,我不知如何与世界交流;而没有写作,我不知如何完整地将爱表达。 写作带给了我不少荣誉,我的一篇篇文章见诸报刊,在一些征文大赛中也略有所得。这些小小的肯定坚定了我继续走在写作道路上的信心,更激励我要探寻更多的精神养料丰腴笔下的文字。开始有同样热爱文学的同龄人从遥远的地方寄信来与我结识,探讨更多的话题,我欢欣鼓舞,因为我体会到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愉悦,感受到把生命中那些幸福的细节传达给他人是多么惬意和令人欣慰的事情。我知道我不会放下手中的笔,就像我不会丢掉对生活的敏感和热爱。 妈妈说过,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开口说话,而在未开口之前、,我总是婴儿室里哭声最响亮的一个,仿佛着急和遗憾不能在降生的第一时刻与世人交换内心的想法。我听了哑然失笑。继而就想人们若没有可以直接用来对话的语言,该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小时候我上过很多兴趣班,记忆最深的一个是语言班。从初级班的讲故事、说相声到中级班的演讲、朗诵再到高级班的辩论、主持,之所以对其记忆最深是因为这是我在所有兴趣班里学习最久、投入热情最多、玩得最High的一个。我喜欢在讲一个已知故事时加入自己的理解,比如我是一只小青蛙,我会在回答某个问题时甩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就是这样小小的揣摩和创作加上立体的表演让幼小的我兴奋异常。又如在唇枪舌剑的辩论赛里,我体会到的是思维迅速的运作,灵感瞬间绽放的精彩,在镇定冷静地组织语句陈述和反驳中亦能收获无穷的交流的快乐和对一个话题充盈完满的理解。 我对语言的热爱不仅仅限于母语。我知道每一种陌生的字符背后都有一个丰富的世界,都代表了足以让人类为之骄傲的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从小学到高中,我担任了多年的英语课代表,这也是缘于我对语言的热爱。后来我曾系统地学习过声乐和播音主持,在校广播站为同学送上精心制作的英文节目。仍记得第一次成功试播后的欣喜和自豪,一种成就感萦注心问。我无法把一门语言仅当作应试科目来对待,我觉得那样是对文明的大不敬。试想,一旦掌握了一种语言的基本表达,我们就可以和遥远国度的人们交谈,了解他们的所看所想,他们也可以接触我们的生活状况,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各个民族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和性格,在文化碰撞的时候,或许就是我们更深人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和理解他人的时候。两年前的夏天,我参加了在英国举办的世界中学生文化交流体验营,与英、法、日、德、西等国家的学生交流彼此的经历和感受,畅谈青年人精神压力的主要来由和各国的教育考试制度。我至今仍难忘在海岛上度过的夜晚,夜间气温骤降,我与同住一问帐篷的西班牙和荷兰朋友紧紧地裹在睡袋里迎着海风聊天守夜,而帐篷外是倦鸟鸣虫的清凉之音。或许我们的想法依旧不够成熟可行,但这种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在一起真诚交换思想的经验,真的让人感动和珍惜。所以,学习他国的语言文化,实在是给了我们自己一个从不同的视角享受在这个世界中自由飞翔的机会! 2007、2008年连续两届的北大高中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坚定了我进入北大外院继续追逐自己梦想的信念。在模拟联合国大会上,我曾分别以伊朗妇女地位委员会代表、希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代表的身份踏入英杰交流中心,至今我仍然记得自己在会场上不卑不亢地组织语句沉着发言,提出有利于本国实际国情的创新建议,努力争取更多国家的理解和支持。站在发言台上的那一刻,只觉得我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使者,不仅在做着ROLE PLAY,更是在为国家间扩大共识而努力,为之倾注了富有创造力的元素和见解。模联的经历是一段精彩与全新的体验,一段富有朝气和进取精神的青春,更是让我擦亮眼界、重新认识我和世界、认识责任与创造的绝妙舞台。 如今,我抱有极大的渴望在这所最高学府丰富和发展自己,让模联会议所展示出的青年人所肩负的责任感和突出的人文素质指引我前进。我知道,我将在这里,继续我的爱和梦想;我也将从这里,怀抱我的爱和责任,走向更缤纷更广阔的世界。 P7-12 序言 北京大学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我国近代建立的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建校110多年来,北大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国家的振兴与发展、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和繁荣昌盛的进程中起到了先锋和骨干作用,这远远超出了它作为一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的有形存在,更成为中华民族争取民主自由和伟大复兴的象征,成为现代人文学者和科学家向往的精神家园,从而独具魅力。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先生所说:“作为文化中国的象征,其实北京大学早已成为了世界一流大学。因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所大学,能够像北京大学这样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得如此紧密,息息相关。北大对于中国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哈佛之于美国、牛津与剑桥之于英国的意义。” 在中国的高校中,北大具有“老”与“大”两个特点。之所以说“老”,那是因为在中国,具有百多年历史的大学并不多,因此,人们常用“古老”来形容北京大学的历史;之所以说“大”,不在于校舍恢宏,而是学术气度广大,所谓“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之意也。历史悠久的“老”让我们足以心生骄傲,兼容并蓄的“大”也常让我们引以为荣。就是这样一所“老”学府,每年吸引着无数的青年才俊奋身投入燕园,求学于“一塔湖图”;就是这样一所“大”学府,将今日的精英与明目的栋梁、今日的思考与明日的奉献,维系在了一起;就是这样一所“老”、“大”学府,将这些胸怀大志、肩负大任、孜孜求学、不倦探索的年轻学子,培育锻造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他们道德高尚、学识渊博、体魄健全、意志坚定,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一个多世纪以来,北大历经风雨,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从未因时光的磨砺而褪色。今日的北大,迎来了中国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迎来了自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发展期,“北大人”将满怀豪情,团结进取,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发努力。 亲爱的中学生朋友们,金秋九月,一段精彩的大学时光在等待着你。在这里,美’丽的燕园将带给你广阔的人生舞台,光荣与梦想将力促你奋发前行,理想与责任将激励你勇于担当。在即将踏入燕园之际,希望你们能够刻苦学习,踏实做事,诚实做人,志存高远,胸怀祖国,力争做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敢于担当的、光荣的“北大人”! 北京大学校长 周其凤 书评(媒体评论) 年少的我,从此心中默默地与北大做了一个约定:定有一日,我会踏进你朱红门槛,领略你最引以为傲的学科的魅力。 ——杜雪 高三的生活如同煎熬,但因心中有北大,我的高三变得单调却不枯燥,紧张却混乱,忙碌却不辛苦。 ——王丽雅 在未名湖畔博雅塔下,我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自主招生30分的加分,而在高招录取中正是这30分让高考发挥失常的我圆了北大梦。 ——王懿然 一个孩子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班主任换了一任又一任,科任老师更换了不下数十位,父母才是永久不变的“班主任”。 ——何均胜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地发现孩子的优点,不断地保护孩子的心灵,不断地启发孩忆的思维,持之以恒地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赵晓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