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津史话/近代区域文化系列/中国史话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罗澍伟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史话》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中国史话》系列丛书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本册为《天津史话》,由罗澍伟编著。

内容推荐

距今七八百年以前,在辽阔富饶的渤海湾西岸,在举世闻名的大运河与海河交汇处的三岔河口附近,一座小小的聚落诞生了。她就是近代中国的第二大城市,当今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雄伟、壮丽的历史文化名城——天津。

在我国众多的城市中,天津可以说是既古老又年轻。说她古老,是因为天津的城市胚胎远在12世纪初的金代就已经出现,至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了,至于天津地区的开发,更可以上溯到两三千年前的战国时期;说她年轻,是因为天津摆脱传统城市的躯壳,开始向近代大城市行列迈进,不过是近100多年的事情。

天津在古代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在近代又是如何迅速发展的?天津人民是怎样经过近百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得到了解放的?天津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地位又是如何的?如果您想知道这一切,就请从《天津史话》中寻找答案吧。

《天津史话》由罗澍伟编著。

目录

引言

一 大运河与海河哺育起来的城市

 1.天津平原的成陆和早期开发

 2.早期的聚落——从直沽寨到海津镇

 3.明代的天津卫和清代的天津府、天津县

 4.西方资本主义的觊觎

二 被迫开放后的成长

 1.《北京条约》与天津开埠

 2.九国租界并立

 3.北方最大的港口

 4.新式工业的基地

 5.近代交通和通信的枢纽

 6.拱卫首都的军事基地

三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1.壮烈的大沽口保卫战

 2.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

 3.维新思潮的传播

 4.站在反帝斗争最前线的天津义和团

四 劫难之余的艰辛历程

 1.都统衙门的残暴统治

 2.名噪一时的北洋实业

 3.立宪请愿运动的中心

 4.辛亥英烈血洒津门

 5.反对法帝国主义强占老西开

 6.民族工业的新崛起

五 在曙光照耀下继续奋斗

 1.最早响应五四运动的城市

 2.共产党领导下革命运动的发展

 3.共产党人反对新旧军阀统治的斗争

 4.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

六 从沦陷到解放

 1.日本占领下的天津

 2.此起彼伏的抗日斗争

 3.国民党对天津的“劫收”

 4.争取和平民主,反抗国民党统治

 5.光照史册的天津战役

七 近代天津城市的历史地位

 1.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

 2.实施近代教育的先驱

 3.推广先进科技的基地

 4.培植通俗文化的摇篮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天津平原的成陆和早期开发

今日的天津平原,在六七千年以前,还是一片茫茫的浅海,后来随着大自然的几度沧桑变迁,海水渐渐退去。远在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一条奔腾咆哮的大河——黄河——挟带着大量泥沙,流经到这里人海。据记载,历史上黄河的入海口有8次大的移动,其中3次移到天津附近人海。黄河水挟带的泥沙在人海处逐渐淤积成平坦的滩涂,也使海岸线逐步向东推进了几十公里。所以长期以来,人们说天津是“退海之地”。1949年以后,考古学家在天津附近发掘出不少鲸鱼、海豚的骨骼,和种类繁多的贝壳,这说明,长期在民间流传的口碑故事并不是无稽之谈。

黄河的冲积作用,使天津一带成了宜于耕种的平原农垦区,所以到了2000年前的战国时期,由于铁工具的普遍使用,天津平原进入了全面开发的阶段。近30多年来,考古工作者陆续在天津郊区发现50多处战国遗址和墓葬。每个遗址几乎都有各式铁制农具,像镘、锄、铲、镰等出土,形状与现在农村使用的非常相似。在南郊的巨葛庄,方圆10里的范围内发掘出九9座聚落遗址,可以想见当时人烟的稠密,真可说是“村烟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了,你说天津的历史古老不古老呢?

经过战国时期200多年的开发,天津平原一天天富庶起来。西汉初年,在这里设置了5个县,这就是属于渔阳郡的泉州和雍奴,属于渤海郡的东平舒、章武与文安。其中,现在的天津武清区城上村,就是当年泉州的遗址,天津宝坻区的秦城是当年雍奴的遗址,天津静海县的钓台村,则是当年东平舒的遗址。

隋朝开通了大运河,把海河与黄河、淮河、长江连接起来,这样便使地处运河北端,兼有河、海运输之便的天津一带地位重要起来。所以从唐朝时起,这里开始有了正式名称,这就是“三会海口”,即大运河、海河与渤海交汇的地方。

宋朝没有能够统一中国,在北方形成了宋、辽两朝对峙的局面。今天的海河以北属辽,以南属宋,海河成了双方的天然分界线,所以海河、大清河一线在当时被叫做“界河”。宋朝为了防备辽兵南下,在界河以南设置了“寨”、“铺”等军事据点,分兵把守。其中独流、当城、沙窝、小南河、双港、泥沽等寨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早期的聚落——从直沽寨到海津镇

就在宋、辽对峙期间,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强盛起来,建立了金政权。金先灭了辽,接着又灭了北宋,统治了淮河以北的半个中国。后来金海陵王把首都迁到中都(今北京附近),每年需要把大批粮食由河北、河南、山东用漕船经过运河送到中都。这样地处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的三岔河口,便成为金朝漕运的重要枢纽。为保证漕船运输的安全,金朝在武清和柳口派有巡检,又在三岔河口一带建立了直沽寨,设正、副都统,率兵守卫。尽管直沽寨在当时还是个军事据点,但是直沽两个字却成了天津城市发展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正式名称,而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元朝灭金之后,把中都改为大都,仍然作为首都。为了保障大都的粮食供应,。首先想办法恢复了大运河的全线通航,后来又实行了海运。由于通向大都的一段运河经常淤浅,不能行驶漕船,所以漕船由渤海湾进入海河以后,只好先停靠在三岔河口附近的直沽办理交接手续,然后再换用吃水比较浅的驳船运到大都。这样,直沽成了元朝漕粮中转的枢纽。当时漕船分春、秋两季北上,每次的运输量都有一百七八十方石,差不多要甩两个月的时间在直沽办理中转接运工作。其间,大量漕船聚集在三岔河口一带。有人见到这种壮观的场面,作诗赞叹说:“晓日三汉口,连樯集万艘”,“东吴转海输粳稻,一夕潮来集万船”。为了储存等待运转的粮食,元朝在直沽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广通仓和海运仓,在河西务建立了十四仓。为了加强对漕粮的保卫,还在直沽设海津镇和镇抚司,派重兵把守。不久又在大直沽和三岔河口修建了两座天妃宫,以乞求海神对漕船往来的保佑。这时,天津一带的制盐业也发展起来了,在天津附近的渤海湾沿岸一带共设有22个盐场,其中“三汉沽”和“丰财”两个盐场就在今日的天津市区之中。伴随着漕运和制盐的发展,直沽人口不断增加,经济也开始繁荣,河海通津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这就为明清时期天津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明代的天津卫和清代的天津府、天津县

明朝灭元以后,在南京建都,大都改名为北平,由燕王朱棣镇守。不久朱棣因和他的侄子朱允炆争夺皇位,率兵从直沽渡河南下。朱棣做了皇帝之后,改年号为永乐。由于这里曾经是天子经过的渡口,所以赐名天津。传说这个渡口就在天津旧城的北门之外,当年这儿曾建有“龙飞”、“渡跸”两座牌坊,以示纪念。P2-5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话》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0:5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