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珊和莎莎
珊珊和莎莎是一对好朋友。
珊珊和莎莎都结了婚。
珊珊的丈夫结婚后考上了成人高校,说人活在世上总要有点事业。
莎莎的丈夫结婚后闯了海南,说人活在世上不能没有事业。
于是,珊珊和莎莎都独守空房。
珊珊觉得无聊就去寻莎莎。
莎莎耐不住寂寞就去找珊珊。
她俩在一起谈天说地,谈得更多的还是自己的丈夫。女人好虚荣。
珊珊向莎莎炫耀自己的丈夫,说尽管带工资上大学在省城过日子挺紧,家庭经济拮据,但学到的知识今后总会有用的。其实,珊珊觉得没趣,寄给丈夫的是钱,换来的只是满纸的感激之语。珊珊把怨言埋在心里。
莎莎对珊珊夸耀自己的丈夫,说尽管没有读什么书,但只要有经济头脑,照样腰缠万贯。其实,莎莎缺少精神上的慰藉,收到的只是丈夫的汇款单,很少有片言只语。莎莎把委屈藏在心底。
珊珊异常忧闷。
莎莎格外愁苦。
某天,珊珊、莎莎同时收到了丈夫的来信。
珊珊的丈夫说他已大学毕业去海南了,人不能光有知识没有金钱,我当年报考高校就是为了今日去海南赚大钱。珊珊看了十分诧异。
莎莎的丈夫说他已在海南上了成人高校,人不能只有金钱而永远没有知识,我当年去海南就是为了弄钱为今天上大学打好基础。莎莎看了极为惊讶。
后来珊珊收到的是丈夫的钱,她感到很富有;莎莎收到的是柔情蜜语,她觉得很满足。
虽然珊珊和莎莎仍然独守空房。
虽然她俩仍然在一起谈论自己的丈夫。
但是,珊珊和莎莎却成了一对真正的好朋友。
最后的选择
他俩结婚后过着比蜜还甜的生活。
不知哪一天,他和她突然感到日子并不再那么甜了。
他的心中有了新的“窈窕淑女”,她的生活里闯进了另一个“白马王子”。他俩觉得到了该分手的时候了。
于是,他俩选择现代最文明的离婚方式——好聚好散,决定到野外度过最后一天浪漫的夫妻生活,然后分道扬镳,投向各自心上人的怀抱。
他和她来到郊外一片空旷的草地。他俩选择了一块草坪正欲席地而坐,却发现草坪里夹藏着几撮泥土。为了不至于弄脏裤子,他俩想另寻一个栖身之地。
他指向前方的一块草坪,说到那里去坐,她果真看到了一个绿茸茸的草团,犹如绿毡铺地,可是等他俩兴致勃勃地跑到那块草坪时,看到的却是草中更多的泥土。
她也指着远处的一块草坪叫他看:满园青翠,绿草如毡。但当他俩满怀希望地走到跟前时,看到的除了泥土还有碎石。
他又看到了一片绿莹莹的草坪,但等待他俩的仍然是失望。
她也看到了一片青幽幽的草坪,跑过去的结果更糟。
他和她都觉得新奇,又极为懊丧。
倏忽,他俩几乎同时发现有一团铺青叠翠的地方,便喜出望外地奔了过去。
他俩兴奋地正要坐下,却猛然愣住了:脚下的这块草坪正是他俩最初相恋时站着的那个地方! 他和她的目光同时射向对方,是谅解?还是悔恨?他俩像悟出了什么,终于坐在了最初选择的草坪上,面对飘散着草的香浪,他俩紧紧依偎着,不想再离开这块草坪了……
P1-4
一种文体和一个作家群体的崛起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序
最近几年,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开始接触并关注小小说文体和小小说作家作品。在我的印象中,小小说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文体,它的源起可以追溯到《山海经》《世说新语》《搜神记》等古代典籍。可我又觉得,小小说更是一种年轻的文体,它从上世纪80年代发轫,历经90年代的探索、新世纪的发展,再到近几年的渐趋成熟,这个过程正好与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同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和非常有意思的文化现象,而且这种现象昭示着小说繁荣的又一个独特景观正在向我们走来。
首先,小小说是一种顺应历史潮流、符合读者需要、很有大众亲和力的文体。它篇幅短小,制式灵活,内容上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气息,所以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因此,历经20年已枝繁叶茂的小小说,也被国内外文学评论家当做‘‘话题”和“现象”列为研究课题。
其次,小小说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小小说最大的特点是“小”,因此有人称之为“螺丝壳里做道场”,也有人称之为“戴着镣铐的舞蹈”,这些说法都集中体现了小小说的艺术特点,在于以滴水见太阳,以平常映照博大,以最小的篇幅容纳最大的思想,给阅读者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他人、认识自我提供另一种可能。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小小说文体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离不开文坛有识之士的推波助澜,离不开广大报刊的倡导规范,离不开编辑家的悉心栽培和评论家的批评关注,也离不开成千上万作家们的辛勤耕耘和至少两代读者的喜爱与支持。正因为有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小小说才得以在夹缝中求生存、在逆境中谋发展。
特别是2005年以来,小小说领域举办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活动,出版了不少“两个效益”俱佳的图书,也推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作家和标志性的作品。今年3月初,中国作家协会出台了最新修订的《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正式明确小小说文体将以文集的形式纳入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的评奖。而且更有一件值得我们为小小说兴旺发展前景期待的事:在迅速崛起的新媒体业态中,小小说已开始在“手机阅读”的洪潮中担当着极为重要的“源头活水”,这一点的未来景况也许我们谁也无法想象出来。总之,小小说的前景充满了光耀。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的出版就显得别有意义。这套书阵容强大,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由100个当代小小说作家一人一册的单行本组成,不愧为一个以“打造文体、推崇作家、推出精品”为宗旨的小小说系统工程。我相信它的出版对于激励小小说作家的创作,推动小小说创作的进步;对于促进小小说文体的推广和传播,引导小小说作家、作品走向市场;对于丰富广大文学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人文精神世界,提升文学素养,提高写作能力;对于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最后,希望通过广大作家、编辑家、评论家和出版家的不断努力,中国文坛能出更多的小小说名家、大家,出更多的小小说经典作品,出更多受市场欢迎的小小说作品集。让我们一起期待一种文体和一个作家群体的崛起!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 何建明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百部小小说名家出版工程,旨在打造文体,推崇作家,推出精品。集结杨晓敏、许行、聂鑫森、孙方友、孙春平、刘国芳、谢志强、陈毓、周海亮、海飞、曾颖等当代小小说最华丽的作家阵容和最具经典意味的力作新作,由100名小小说名家一人一册单行本(共100册)组成,兼容不同年龄不同区域不同流派不同内容不同风格,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小小说的系统出版工程,是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认识社会人生、充实人文精神,提升文化素养,增强写作能力的最佳读本。
本书收录了饶建中的小小说作品,分为作品荟萃、作品评论、创作心得和创作年表四部分。篇幅短小,制式灵活,内容上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气息,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
本书是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系列中的一本,精选了饶建中的部分小小说精品,同时收录了一些作品评论和作者的创作心得,并附上了作者的创作年表。本书故事精彩,意蕴深刻,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启示意义,给人回味无穷的阅读乐趣。
本书广泛了取材于社会现实生活,感染力强,给人回味无穷的阅读乐趣。作品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情节曲折,于质朴中见幽默,于调侃中见温情,于娓娓叙述中蕴含人生哲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厚体验和独特思考,对广大读者和写作者有着极其特殊的启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