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相信孩子孩子才会相信你
分类
作者 朱红梅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很多母亲苦恼于孩子对自己不信任,不肯与自己沟通,不理解自己的“苦心”,处理不好与孩子的关系,隔阂越来越大。

如何才能让孩子信赖你,把你当朋友,更好地与你沟通?首先家长要信任孩子,懂得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教育孩子,仅仅有赞美和鼓励是不够的。其实,孩子更需要被信任!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教母亲如何得到孩子信任的书,同时也是一本教母亲如何在信任中,用智慧教育孩子的书。

在这本书中,教育学者朱红梅以“信任”为前提、“沟通”为条件、“爱心”为基础,详细列举诸多真实事例和生活场景,细心地为家长们揭示了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法,旨在缓解各个年龄段孩子与母亲的紧张关系,结束母亲与孩子的冲突对抗,使母亲和孩子亲密无间。

目录

第一章 孩子需要安全感和信任感

给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

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

孩子喜欢“爸爸式”的关怀

妈妈的超限刺激让孩子逆反

孩子内心的理想“知己”

帮孩子保守“秘密”

良性沟通是信任的必要条件

“哄”是最错误的教育方式

第二章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正视孩子的独立天性

尊重孩子的发言权

家庭中的民主与“伪民主”

好妈妈不需越俎代庖

帮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孩子正确判断是非

过度保护妨碍孩子的自立

让孩子接受吃苦训练

鼓励孩子自立的六个技巧

第三章 不要错过关心孩子的机会

忙碌是家庭教育的头号敌人

物质满足不能替代精神关怀

蹲下身子与孩子一起看蚂蚁

认真听孩子在抱怨什么

好妈妈更要做个好听众

倾听孩子说话的技巧

关心孩子所关心的

随时把耳朵奉献给孩子

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

第四章 妈妈“好心”造成的坏结果

母亲的苦恼和孩子的不信任

别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相信孩子自己会做得更好

不要袒护孩子的过错

妈妈要避免关爱的雷区

让快乐主宰孩子的生活

第五章 认真体验孩子的感受

孩子的“面子”也很重要

如何维护孩子的自尊

孩子有权接受家长的认错

如何安抚受委屈的孩子

走进孩子内心的技巧

消除对孩子的偏见

和孩子畅所欲言

注意说话的口吻

了解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永远都要保留对孩子的希望

帮助孩子宣泄负面情绪

让孩子自己走出沮丧

第六章 影响孩子一生的“惩罚”

妈妈对孩子的正确态度

给孩子解释和改正的机会

妈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好妈妈生气的三个“有效”步骤

忠言不一定非要逆耳

看清孩子说谎背后的原因

教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错误

告诉孩子勇于认错有责任感

停止与孩子无意义的争吵

小心孩子的“复仇”计划

教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妈妈须审视自己的言行

第七章 鼓励孩子走出自卑情绪

孩子为什么会自卑

优秀的孩子也可能自卑

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

不合群的孩子更需要关注

为孩子提供更多的社交帮助

让孩子自信地面对生活

帮孩子战胜软弱个性

不要吝啬你的鼓励

鼓励孩子多微笑

第八章 让孩子听到你的正面评价

不要浇灭孩子的热情

每个孩子都有其自身的优点

孩子为什么总喜欢炫耀自己

心理暗示对孩子的积极影响

怎样恰当地满足孩子的成就感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学习卡尔·威特的鼓励方法

第九章 让孩子在乐趣中学习

不要给孩子制定过高的学习目标

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成绩

帮助孩子化解学习压力

每个孩子有不同的学习兴趣

鼓励孩子发挥专长

激起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给孩子一个学习的家庭氛围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让孩子自主学习的五种技巧

第十章 放开手,让孩子自己走

不要替孩子规划前途

你对孩子的限制有多少

让孩子正视失败

“懂事的”妈妈不多管闲事

乖孩子可能是个“双面孩子”

孩子喜欢听的几句话

鼓励孩子多尝试

磨炼孩子的意志

把孩子交给蓝天

试读章节

孩子对妈妈说:“爸爸是我的偶像,我长大了要像爸爸那样,不要像你那样一天到晚就会唠叨。”妈妈听了这话当然会很伤心。但是伤心之余,应该更多地反思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中,有哪些做法令孩子反感。

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公众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建新研究员公布了一项初步研究成果:通过对北京、河北、山东三地的1000多名城市儿童的研究显示,我国6~12岁的城市儿童存在着“厌烦”母亲的倾向,而对父亲更亲近一些。

张建新教授说,与孩子交往频率的高低不一定与孩子们内心的情感倾向正向相关。在现代生活中,父亲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事业上,教育孩子的任务很多时候都落在母亲的身上。但许多母亲缺乏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儿童否定或忽视形式的接触越多,就越会导致儿童产生逆反心理,产生抵触和厌烦的情绪。比如,许多母亲都以自己的期望值来要求孩子,孩子达不到要求就会不停地唠叨或者责备。时间长了,母亲的话不仅不再受到孩子的重视。而且可能在孩子的内心形成负面的形象,如“唠唠叨叨,没完没了”。

与母亲相比,由于父亲平时对孩子管教比较少,而且父亲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也更多是从男性的角度出发,关注比较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像母亲那样“面面俱到”。所以,孩子与父亲之间的接触或者导致陌生感,或者产生宽容感。父亲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不像母亲那样鲜明和强烈。

张教授的这篇文章,值得我们每个做母亲的人深思。辛辛苦苦养儿育女,却不能让孩子喜欢,原因在哪儿?孩子从小到大,妈妈付出的辛劳最多,这一点不可否认。但孩子往往对妈妈面面俱到的照顾很反感,他们有时候会说:“妈妈,你能不能别管我?”孩子的话里已经有明显的反抗意识了。

星期天,朋友一家人要去欢乐谷玩。妈妈让女儿穿运动装,这样外出游玩行动才方便;而女儿偏偏要穿漂亮的裙子,因为她想拍几张好看的照片给小伙伴们看。妈妈很执拗,女儿更固执。妈妈气得又开始数落起女儿各种不听话的行为,女儿捂起耳朵。其实,这些事情本来可以忽略不管,让孩子自主决定,做妈妈的不应该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因为孩子已经具有了自已独立思考的能力。

朋友说女儿是他的“跟屁虫”,而妈妈的唠叨、霸道会让女儿生厌。有一天,他女儿放学回家才发现英语课本不见了,第二天到学校,虽然老师同学都帮着找,也没有找到。为此,妈妈一连几天想起来就要把孩子数落一顿。朋友虽然劝过妻子多次,但她总是振振有词:“小孩子你不严格要求,她以后会更马虎的,长大了还不一定丢什么呢!”

在很多家庭里,妈妈爱发牢骚,爱埋怨孩子和爸爸。孩子在懂事后,会和爸爸更亲近。因为爸爸不像妈妈那样唠叨,爸爸对孩子的事情,只关注重要的。只要孩子没有原则性的错误,爸爸一般都会很宽容。爸爸们的话不多,但总会一语中的;而妈妈们往往事无巨细,统统都管。孩子的一个小错误,也会让妈妈说教半天。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了母子(女)关系疏远,让孩子更青睐于父亲。

因为男人与女人的性格不同,在对孩子的教育上采用的方式也会不同。男人一般从大处着眼,关注对孩子比较重要的问题。他们更能包容孩子的小缺点、小错误。父爱的表达方式更深沉,而母爱的细致、琐碎,往往让孩子难以接受。

其实,爸爸妈妈都是一样爱护自己的孩子,只是妈妈的爱细致到了极点。物极必反,所以常常让孩子感觉到厌烦。

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不管爸爸还是妈妈,都应该多与孩子交流,不要强制孩子做一些力不能及的,或者孩子不喜欢的事情,更不要把自己没能实现的理想愿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有些父母一定要求自己的孩子学习一些他们根本没有兴趣的东西,比如,让一个本来喜欢踢足球的孩子去弹钢琴,这样,势必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在自己的强制与孩子的反抗中,矛盾便产生了。

 不要抱怨孩子不懂你的苦心,做母亲的首先应该想想,你是否懂得和尊重过孩子的心。要赢得孩子对你的爱戴,你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多给孩子一些赞赏,少一点责备,让孩子体会到温暖的母爱。

P9-11

序言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很多父母苦恼于孩子对自己不信任,不肯与自己沟通,不理解自己的“苦心”,亲子关系处理不好,隔阂越来越大。在大多数人看来,母亲应该是孩子生活当中特别信任的人,但是很多孩子宁愿相信自己的同学和朋友,也不相信母亲。

在很多家庭中,母亲常常好心办了坏事。她们越是“想方设法”地了解孩子,孩子越是反感;越是“为了孩子好”,孩子越是不领情。教育孩子,母亲仅仅有“好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技巧,而这些也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之上。

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信任是成功家教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应该以信任教育为基础,所谓信任教育,就是父母对子女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即使那些常犯错误,有过失的孩子也应该得到父母的宽容和耐心教导。信任的心理机制对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积极的鼓励作用。实践也证明,一些成才的孩子对父母有特殊的信赖,他们往往把父母看成自己的良师益友,也十分感激父母对自己的信任和鼓励。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追求信任是一个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父母的信任能唤起子女的自尊、自爱和自信,激发他们不断上进。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信任意味着理解、爱护、重视和鼓励。若父母总能对孩子说:“去做吧,我相信你能行!”“我相信你能够安排好时间!”“我相信你自己会做出正确的决定!”这种态度能让孩子的内心愉悦,精神饱满,充满自信,从而更加尊重、敬爱父母,愿意向父母倾吐自己的心声,这样很自然地增进了父母对子女内心世界的了解。

倘若父母对孩子总是持“不放心”、“不相信”和“不允许”的态度,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受到伤害,他们对父母的信赖也势必减弱。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要么有强烈的依赖感,要么有强烈的反叛意识,这时家庭教育也很难成功。

信任是相互的。作为家长,在信任孩子的同时,也要得到孩子的信任。不要因为抚养了子女,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子女对父母的信任是从孩提开始,他们的生存和成长依赖着父母。从第一次摇摇晃晃地跑到父母怀中时,对父母的信赖就已经体现出来。亲子间的信任除了血缘的因素,还在于多年的关爱、互动关系和双方的努力。这种信任如不精心爱护,它会随着时光的推移、子女的长大而褪色。因此,在子女成长发育期间更应该巩固这份信任。

这本书中,以“信任”为前提,“沟通”为条件,“爱心”为基础,详细列举诸多真实事例和生活场景,细心地为家长们揭示了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法。旨在缓解各年龄段的孩子与母亲的紧张关系,结束母亲与孩子的冲突对抗,使母亲和孩子亲密无间。

最后,我要衷心地感谢我的好朋友、好搭档——图书策划人水淼女士。在她的热心帮助和指导下,我总结了之前的经验,这本书才得以顺利完成。在书稿完成之后,她认真地看完每篇文章,并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让这本书更加完善。

朱红梅

书评(媒体评论)

父母与孩子彼此的信任,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纽带。

追求信任是一个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父母的信任能唤起子女的自尊、自爱和自信,激发他们不断上进。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信任意味着理解、爱护、重视和鼓励。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教育自己的过程,你希望孩子怎样,你自己就应该怎样。从孩子的语言和行为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看到自己的言行。

——赫伯特·斯宾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8: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