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城事记忆
分类 少儿童书-动漫绘本-儿童绘本
作者 于向阳//陈薪羽//陶云江
出版社 齐鲁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BP机、大哥大、录音机……该书是《城市信报》的《城市里远去的背影》专栏集结,以怀旧的眼光和新鲜的笔触,盘点了近20年间100件城市生活中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事物。生活式的口述历史,拨动起人内心深处的心弦。

内容推荐

《城事记忆》一书,将那些被时光淘汰的物件捡拾起来,采撷了人们记忆中还未完全褪色的100件事物,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出发,用温馨、轻松又略带伤感的笔触,还原了一段曾经的城市生活,让这段记忆成为每个人生命中永不褪色的符号。  我们在书中能够找到自己、上一代、甚至上上代人的身影。随着作者或调侃、或感伤的行文,我们重温了那些远去的背影,回想起在露天的场院里黑压压的人们围坐在黑白幕布前,看《英雄儿女》、《地道战》、《咱们的牛百岁》的场景;回想起吃饭用粮票、买煤用煤票、买自行车用自行车票、买点心用点心票,无所不能的票证;回想起满街穿梭的黄色“面的”……对记忆的重温使我们发掘出那些关乎时代的深深的烙印,让我们渐渐地亲近城市灯火;对个性、细节的重温,让我们共同拥有了盘点这些记忆的阅历,找到了成长的共性,彼此之间不再孤单。我们以集体的名义进行着这样的重温,并且在重温中,渐渐看清来路。  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重温记忆的痕迹,相信你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目录

BP机:有事没事您呼我

综艺大观:送您欢乐十四年

冰棍:清凉味道爽一“夏”

拨号电话:一圈一圈又一圈

厂长:落幕悄然无声息

春联:红纸黑字一门春

大哥大:一块“方砖”也疯狂

窗花:巧手裁出一剪梅

福利分房:好事不是年年有

复读机:读你千遍倦已生

钢笔:落尽滴滴英雄泪

公交售票员:为谁辛苦为谁忙

个体户:单打独斗搏精彩

倒爷:倒来倒去赚大钱

电热毯:阵阵暖意身下生

儿歌:那些岁月那些歌

鞭炮:噼里啪啦响不停

解放鞋:双脚踏出金光道

假领子:遮遮挡挡又三年

甲A:十年行走两茫茫

火柴:生命燃烧一瞬间

黑白电视机:无彩影像亦动人

挂车:拖家带口不容易

供销社:儿孙起名叫“超市”

卡拉OK:一时风光不再有

蓝天:唯愿回首看天蓝

拉线开关:明明灭灭一线牵

日记本:闲翻思绪两三页

前进帽:尽在青丝不露间

棉袄:下雪别忘穿一件

麦乳精:香香甜甜就是我

录像机:刻录时光音与像

邻居:于无声处润心田

老游戏:做伴童年笑脸扬

老校名:迷茫过后无出处

特区:唱响春天的故事

算盘:常算人生加减除

四合院:庭院深深隐闹市

诗人:豪饮孤独当美酒

自鸣钟:鸣音当当似人生

信:浓情淡墨展纸读

小人书:儿童相见不相识

文化宫:期盼盛宴重新摆

万元户:当年曾是中国梦

剃头铺:剪去三千烦恼丝

雨鞋:常在水边脚不湿

学杂费:从此上学不要钱

中山装:领袖群伦乃“国服”

纸质机票:一纸风行已数年

纸分币:一分二分都是钱 

蒸汽火车:长啸一声任我行

照相馆:往日情景再浮现 

澡堂:出门便是干净人 

圆珠笔:圆润人生刚劲字 

组合家具:家具风尚初体验

城市增容费:进城落户通行证

窗式空调:初闻凉风徐徐来

的确良:质量的确很优良

地板革:裸体地面穿马甲

介绍信:凭它谁人不识君

口琴:声声吹奏思绪老

马车:车如流水马无踪

煤气罐:胸中燃烧一团火

票证:它和钞票是兄弟

蒲扇:凉风摇曳轻拂面

套脖:颈上风情寒冬秀

套袖:袖里袖外两重天

腌菜缸:大肚能容天下菜

WPS:我是国货要自强

菜篮子:桌桌“夜宴”拎回家

歌词本:字字句句皆是歌

挂历:褪色风景墙上挂

露天电影:夜幕上演嘉年华

录音机:一曲歌来一片情

蘑菇头:头顶升起蘑菇云

霹雳舞:曾经如痴亦如醉

手绢:丢呀丢呀丢手绢

手织毛裤:编织情意针针浓

兄弟姐妹:同脉同源同根生

雪花膏:风花雪月面上敷

搓衣板:洗尽凡尘棱角无

打字机:键盘喊响“一二一”

电报:长空电波忙奔波

缝纫机:时代衣服由它做

喇叭裤:满城尽开“喇叭花”

粮店:一日三餐好管家

煤球炉:它有一副热心肠

面的:街头流动一抹黄

烧水壶:心潮澎湃水渐开

手电筒:再不济也是电器

筒子楼:人去屋静楼已空

五好家庭:你好我好大家好

286电脑:数字时代奔腾心

吹糖人:五彩欢乐吹不尽

单位:相亲相爱大家庭

胶卷:定格精彩的瞬间

刨花水:一头油光层层浪

掌上游戏机:五指山里捉迷藏

大通道公交车:一路向北穿梭忙

自行车:自行自远无人拦

后记

试读章节

综艺大观——原来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品牌节目,也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综艺节目。已被中央电视台取消。

现在,每天晚上10点以后看中央三套的《流金岁月》,已经成了我的一个习惯。一些当年曾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小品、相声节目,我们有机会在这个栏目里重温一遍,尽管有的已经看过多遍,但仍会笑个不停,足见这些节目的魅力。我注意到,有很多节目都是在当年的《综艺大观》里首先播出的。

《综艺大观》是中央电视台1990年开设的一个电视文艺栏目,由于采取现场直播的方式,加之播放时间是在周六的黄金时段,所以开播以来“收视率甚至超过了《新闻联播》”(倪萍语)。对于《综艺大观》,“明星主持人”就是节目的生命力,《综艺大观》也是培养名主持人的摇篮,所以,提起《综艺大观》就不能不说该栏目的主持人。作为曾陪伴观众度过了14年周末时光的《综艺大观》,先后捧红了王刚、成方圆、倪萍、周涛、曹颖等主持人。王刚和成方圆主持《综艺大观》我没什么印象,可倪萍主持《综艺大观》时,正是《综艺大观》最火的时期,也是我看《综艺大观》最起劲的时候。倪萍曾说过:“我每主持一期,都会收到观众上百封热情洋溢的来信。”可有一天,我突然得知倪萍要离开《综艺大观》,当时自己心里对中央电视台领导的那个恨啊,倪萍在离开《综艺大观》时曾说过:《综艺大观》和她就像“母亲和孩子一样,分开是需要血肉撕扯的”。倪萍走了,来了周涛,在《综艺大观》第101期节目里,我们认识了颇有倪萍“遗风”的周涛,再100期后,也就是《综艺大观》第201期节目里,曹颖又跟观众报了到。尽管主持人一个接一个地换,但形式老化、观念陈旧的《综艺大观》必然地走起了下坡路,再也无法找回当年鼎盛时期的感觉。

2004年10月08日,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改版,《综艺大观》被淘汰,正式告别观众,退出荧屏。“以不变应万变”的《综艺大观》之所以惨遭淘汰,实际上与自身有很重要的关系,一个十几年如一日的节目,在观众口味日趋多元化、眼光日趋挑剔的情况下,仍然只注重所谓的思想性,忽视艺术性和娱乐性,致使无法满足观众不断变化的欣赏口味。而且,随着各地卫视的纷纷落地,一大批风格新颖、样式超前的娱乐节目争夺着全国收视份额,使得《综艺大观》早早就注定了被淘汰的命运。P4-5

序言

每座城市留在人们头脑中的,不是地理概念,而是一件件难以忘怀的记忆。

拉开岁月的帷幕,我们惊讶地发现,社会前进的脚步太匆匆,伴随着更先进的技术和更文明的观念,一些旧日的事物被迅速改头换面,新生事物纷纷登场亮相。只不过,当这一切渐渐变为书间的旧影,心灵的追忆,群体的怀旧时,我们从逝去的过往中还能寻找到什么?

今天的世界是昨天的继续。

历史的行程是人人都曾经熟悉的,在记录和评说历史时,人们往往喜欢把目光放在那些大事件上,尽管波澜壮阔,激动人心,却因了一个大字,对百姓的普通生活,有时显得有些高远。而在繁杂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与百姓普通生活关联甚密的小细节,因其一个小字,毫不起眼,甚至微不足道,但却是时代的缩影,能够从一个侧面最真切地反映出社会的沧桑变迁。事件是历史的骨骼’,而细节则是历史的脉络。有了大事件,历史支撑起它的躯体;有了小细节,历史愈发显得丰盈生动。在大与小的选择中,似乎小更能体现社会本原的东西,更能触摸到历史生长和成熟过程中的呼吸。

《城市信报》的编辑记者们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从去年开始,他们拿出专门的版面开辟了《城市里远去的背影》专栏,精心挑选了近20年间100件城市生活中已经消逝或正在消逝的事物,用怀旧的眼光和新鲜的笔触,对逝去的历史痕迹进行盘点,用文字还原一段生活的记忆,保存一些时代的底音,让旧东西变得鲜活,让死东西“活”起来,拨动起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心弦。

书稿的内容涵盖了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事物,并且每个事物背后都有着各自的景致。作者将这些景致尽量客观理性地表现出来,就具有了任何奢华的词藻和刻意张扬的情绪都无法企及的力量。它与官方的记录不同,是生活式的口述历史,可能欠缺精准,但是生动,可读性强。书的内容是闲适的,读来好比在庭院里散步,一点也不刻意。一些典型的情景描写,比如大家拿着小板凳抢座位看露天电影的情景,比如夜晚街头人们争唱卡拉OK的情景,都已经久违了,让我们心头不时荡漾起回忆的波澜。

我不能肯定今天的年轻人是否喜欢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的时代背景关系,多少散发着怀旧的气息,充满着依依惜别的情绪,也许需要一定的阅历才能读懂它,从而产生心灵的共鸣。这本书的出版,仅仅是为了表达我们对于历史的仪式般的敬意,更是希望读者在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重温那些曾经泪流满面或者是会心微笑的真切心境,毕竟那些陪伴我们走过的岁月,曾经深深镌刻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曾经温暖和激励过每个人的情怀。

今年,适逢《城市信报》创刊五周年,信报人把专栏结集成《城事记忆》一书,作为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我向他们表示祝贺。同时,也愿意把这篇序文作为送给信报人的生日礼物,祝信报人生日快乐!

后记

2006年,初秋,一个午后,暖阳正媚。

济南,经十路46号,《城市信报》编辑部。

“咱们是不是在报社上开个有点意思的专栏?”

“写啥?”

“想想。”

《城市里远去的背影》专栏,没来得及十月怀胎,就这么生出来了。特简单。

因为先天的不足,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把专栏当成了自己的孩子,细心哺育。所幸,她健健康康地长大了。

期间,我们有太多的感触:10个标题,我们可以倒背如流,甚至终生难忘。起标题的时间比写文章的时间都长;为了选找100个事物,我们发动报社同事、家人、朋友……如今回头看,都还算准确。

我们还有太多的没想到:没想到竟然坚持了下来,没想到读者的反响竟然是那么强烈,没想到会出版,没想到……

不能隐瞒的是,我们也曾退缩过。在一段时间,面对贴在墙上的专栏发稿计划,想把1 00篇的总目标缩减为80篇、60篇。但读者的厚爱给了我们最有力的支持,让我们信心充盈。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得到了陈衍炮、张秀、王接、赵波、高智友、岳炜、张政、张辛、鲁翔、孙夕友、时文芳等报社同仁的大力支持,我们表示感谢。另外,还要感谢军营漫画家杨建军为专栏绘制了百幅漫画。同时,对齐鲁书社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

2007年,初春,一个午后,暖阳正媚,我们又在琢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7: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