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温城之恋/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小岸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女,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现居山西阳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各类文学期刊,并多次被选刊转载及收入年选。出版有小说集《桌上的咖啡已冷》《温城之恋》,散文集《水和岸》,长篇小说《在蓝色的天空跳舞》。曾获赵树理文学奖、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等。

中篇小说集《温城之恋》收录了作者小岸5个中篇,这5篇小说均在期刊发表过,并被多家选刊转载。

内容推荐

中篇小说集《温城之恋》收录了作者小岸5个中篇,这5篇小说均在期刊发表过,并被多家选刊转载。5篇小说皆以当下为背景,文笔细腻,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比邻天涯》将两个比邻而居的男女放置于一个陌生小岛,彼此生发了相知相守的情感,却再一次咫尺天涯。《温城之恋》写出了清新质朴的女性美,如梦似幻的爱情美,原生态的自然美,以及沉淀在历史深处的岁月美。《水仙花开》与《海棠引》是姊妹篇。水仙身处社会底层,生活艰辛,她的命运就像一声叹息。海棠选择背弃友情,放弃尊严,换得安逸人生。这两个女子都是悲剧,是女性渴望自我建构,但又找不到理想出路的迷失。

目录

比邻若天涯

半个夏天

温城之恋

水仙花开

海棠引

余露和她的父亲

编后

试读章节

朱文妮没事的时候,喜欢把自己挂在阳台的吊椅上。这是架暗青色的仿藤吊椅,人坐在上面,双脚悬空,可以悠闲地荡秋千。用丈夫苗大平的话说,吊椅娇憨可爱,又不失庄重,就像……就像一个顽劣、放纵,却又不失贞洁的女子。苗大平是个苏俄小说迷,在他看来,《静静的顿河》里的阿克西尼娅,《日瓦戈医生》里的拉拉,都可算作是这样的女性。

吊椅是苗大平从家具市场买回来的,当他把吊椅搬回家才发现,它的体积大了点,摆在客厅,与布艺沙发挤在一处,有些不伦不类。无奈,他把它拖到了阳台。阳台原本放置着一台同样壮硕的跑步机,为了腾出吊椅的位置,跑步机被他劳心费神地送给一个热衷减肥的朋友。跑步机是苗大平的姐姐免费送给他们的,她经营一家小型的健身俱乐部。其实,跑步机从进门起,就形同虚设。对朱文妮夫妻而言,在家里挥汗如雨跑上千米是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朱文妮猜测跑步机是健身俱乐部淘汰下来的旧款,启动的时候有“嗡嗡”的噪音。但苗大平的姐姐非说是新的,还说,如今时尚点的家庭都配备健身器材,她特意送给他们赶赶时髦。她就是那样的人,苗大平家的人都一个样,生来就巧舌如簧,话说得天花乱坠。她的公公、婆婆、大姑子、小姑子,个个伶牙俐齿,能说会道。生性木讷的朱文妮无法融人这个家庭,她就像倚在门外的拘谨的客人,探头探脑,小心翼翼,却始终迈不过门槛。除非逢年过节,朱文妮是断不会回婆家的。对苗家二老而言,她这个儿媳妇回去不回去倒也无所谓,只要能时常见到孙子苗小苗就行。

朱文妮起初并不喜欢这架吊椅,苗大平刚买回来的时候,还被她讥诮了几句。不想,几天后,却成了她的宠物。她时常把自己垂挂在吊椅里,盘着双腿,背倚靠垫,读书、喝茶,间或悠闲地蹬出双腿荡秋千。阳台小小一隅,成了她自得其乐的天地。遇上好天气,隔着阳台的玻璃眺望外面的风景,心旷神怡。

这是一座名叫“蓝月亮”的住宅区,蓝月亮,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楼群的外墙使用了天蓝色,整座小区的基调便以明亮、醒目的天蓝为主色,时尚又经典。他们家在“蓝月亮”小区十八号楼二单元七层c座,已经住了六年。小区内有自选超市、洗衣店、蔬菜水果供应点,不远处还有一排大小不一的餐馆。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物业设施齐全。唯一令朱文妮遗憾的是,她在这里住了这么久,除了楼里有限的几户人家,几乎不认识其他住户。防盗门一家比一家结实,邻居们在电梯里相遇,也是一副戒备十足的样子。大家都遵守约定俗成的规则,谁也不去谁家造访,若有事,也是站在门口矜持地搭几句话。

朱文妮是在一个企业的家属院长大的,左邻右舍都是同一家机械厂的职工。每逢夏天,家家户户房门大开,只挂着一张薄薄的竹帘。掀起门帘东家进西家出,邻里间相处得像一家人。朱文妮非常怀念那种其乐融融、亲如一家的居住氛围,宛如温水里泡久的身体,舒展而滑润。在那样环境中长大的朱文妮隐约觉得“蓝月亮”什么都好,就是缺乏温隋脉脉的人气,一切都壁垒森严,冷冰冰,硬邦邦。古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现在还能这么认为吗?

朱文妮的工作是编一本环保方面的机关刊物,用于本系统的内部交流,三个月才出一期,不需要坐班。每周一、三上午去单位开例会,其他时间自由支配。最初从事这份职业,她曾投入了大量心血,约稿、编辑、排版、组图……后来才发现,无论她怎样努力,认真阅读此刊物的人依旧寥寥。一摞摞崭新的杂志印出来,投寄到各部门,最后的下场无外乎又崭新地进了书报回收站。渐渐地,她灰心了,觉得没必要为了一册无人喝彩的杂志付诸热忱。那不过是应景的东西,有它是好的,无它也没人惦记,简直比孔乙己还孔乙己。

有段时间,朱文妮迷上了做菜,买回大堆的烹饪书籍,对照菜谱,耐着性子煎、炒、蒸、煮、炸,精心烹制各类菜肴。可惜,新鲜劲儿一过,烹饪的热情便减退了,幸而,烹饪手艺却保留了下来。偶尔在外面,与人讲起做菜的学问,熬肉汤的时候,要飘几块冻豆腐;炖海鱼的时候淋几滴醋……人家问为什么?她便说,冻豆腐组织松软,有吸油的功效啊;醋嘛,可以去除海鱼的腥味……那漫不经心的神态,仿佛满头的乌发一吹,露出耳垂价值不菲的耳钻,叫人由不得刮目相看。吃过朱文妮饭菜的人,都夸她是个天生的厨娘。然而,她清楚自己的缺点,她缺乏热情,缺乏对一件事物持久的热度。

如果说朱文妮有什么兴致是持久沿袭下来的,或许只有读书了。是啊,阅读,多么美妙的事:她无法想象自己的世界缺少了书籍,该会如何无趣。她读书没有严格的定性,她并没有期望从书籍中获得实惠。她迷恋的,是阅读的过程,能够令她身心愉悦的过程。她阅读是因为她需要,就像做家务的时候,嘴里哼一支歌,这甚至不能称作是爱好,而是需要。对,是需要。对“需要”阅读的朱文妮来说,蜗居在阳台的吊椅上读书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下班回家的路上,田云飞忽然想念起母亲做的豆馍。小时候,只有快过年的时候,母亲才会蒸几笼雪白的豆馍。

腊月,冬天的阳光懒洋洋地洒进院落。童年的田云飞倚在厨房门口,眼巴巴地盯着母亲揭开厚沉沉的铁锅盖,一笼冒着腾腾热气的豆馍尽收眼底。母亲迅速用沾了水的铲子把豆馍一个个贴到篦盘,田云飞的口水涎出来,母亲用筷子夹住一个,亲呢地唤他的小名:“飞飞,拿一个吃去。”他跑过去,一把抓过,迫不及待地咬一口,绵软、乌红的豆沙馅露出来,吃到嘴里,甜糯,香腻……说不出的诱人。P1-3

序言

鲁院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忙碌着。作为鲁院一名工作人员,我曾经在自己的博客里写道:学员们“来了,去了;去了,来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拨又一拔。时光像沙漏一样,我的年华在他们身上流淌而去。我思索过如此存在的意义,有时也发出质疑。但最终明白,我属于他们。他们充实了我的生活,丰富了我的生命体验,拓展了我的价值疆域。我把心交给他们,愿意把灵魂敞露在他们面前。他们的呼吸牵动着我的心率,他们对你寄予期望,你同时也把期望寄予他们。他们会让你感到惊喜、骄傲,当然你也不能让他们失望。这样想后.即刻释然,不再为个人计划中的某些事情在他们身上延宕或者放弃懊丧。而一切付出也是有回报的,我的人生行囊里,装进了他们的礼物,是从别处不可能得到的礼物,那就是师生的感情。每当他们即将离去.每当与离去的他们重逢的时候,来自于他们的那份滚烫的对母校和老师的感念之情,让这个世界都变得温暖了。”“我知道我不属于他们。他们属于蓝天,属于大海,他们将驰骋于无边的草原和广袤的山川大地,他们属于未来。我呢,仍将像枚陀螺一样,在一个固定的点上兜圈子。还有生命的规律,大路在他们面前一直延伸,看不到尽头,因为他们年轻;而我,已经看清了前面的景观,因为我不再年轻。我只能陪伴他们同行一段,而后,路就由他们自己走了。但是,我仍要为他们祝福,我的祝福直达永远。”

这里写的是我的真实感情,也是我对自己的交代。

我们是以个体的身份定位于自己的工作岗位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但在学员眼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大名、官名,那就是“鲁院”,我们出现在学员面前,代表的是鲁院的形象,同时,我们还是一条纽带,一座桥梁,联系着学员与党和政府。鲁院工作无小事,高研班工作无小事,任何一个培训班的工作都无小事,从教学,到管理,到服务,从院长、老师,到做饭的大师傅、打扫房间的服务员,是一个整体结构上的链条,这个链条正常出色运转,学员不光会给我们打高分,还会感恩党和政府,相反,哪个环节出问题,不光会影响到学员对鲁院的看法,进而会影响到对党和政府的看法。我们举办的“80后”作家班、网络作家班、少数民族作家班,都印证了这一点。

每一届高研班,每一个培训班,我们都精心设计安排课程,认真组织实施教学计划,我们已经建立起一套自己的教学体系,但我常常在问这样一个问题,鲁院教学灵魂性的东西是什么?学员们的期待与我们的给予能否统一?我们将把他们送上一条什么样的路子?客观讲,学员们更多想的是得到知识和信息,学习方法和技巧,在这些方面,我们基本上满足了学员的要求,但这不是我们教学的全部,更不是我们教学的灵魂,灵魂性的工作是丰富和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夯实作为一个作家的基本建设,这就是人格建设,是为何写、为谁写、写什么、怎样写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个工作必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及管理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当然,不是生硬地灌输,而要以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来进行。比如我们安排的国情与时政课程,请有关领导和各方面专家来校讲授,不是高台教化,而是客观介绍情况,交流认识和看法,学员们很容易接受,他们过去习惯站在本地区、本民族立场,站在个人立场看待问题,现在却能站在全局,站在党和政府的立场来理解我们的国情、我们国家的大政方针。我们的大文化课和文学课,通过对文化视野的拓展,对文学艺术普遍性规律和主流经典作品意义的分析介绍,让学员们自然建立价值评判标准,自觉走向主流文化、主流文学。要引导学员走正经路,做正派人,写正道作品;面对文学事业,要有大视野、大胸怀、大境界、最好还有大手笔;起码要建立起四个基本意识:大众意识、祖国意识、使命意识、经典意识。——这是我们应该给予学员的最主要的东西。如果只传递给学员知识和信息,只教会他们技巧和方法.那只能培养出写手,而培养不出伟大的作家。

鲁院历史上出现三个辉煌时期: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20世纪80年代、21世纪高研班,也就是现在。2007年底,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拍摄“鲁七”片子时,很多人认为鲁院的辉煌已经到了顶点,觉得高研班往下非常难办了,可是一直到今天,这种非常好的势头还在延续着。我认为我们还可以再创辉煌。“传承、创造、担当、超越”,鲁院的校训,应该是激励我们每位学员不断前行的动力,也应该成为不断激励鲁院每位工作人员不断前行的动力。

欣闻以鲁二期为重点出版鲁院“恰同学芳华”丛书,这是件好事,这套丛书除集结了鲁二期学员的作品外,也涵盖了一些其他班级学员,可一窥概貌。这个班的学员们大多都是从事编辑工作的,学员们也都比较成熟,许多学员今天已走上了各省市文联作协系统的领导岗位。创作上的成就也颇丰。在他们班进院十周年、鲁院二十期之际,出版这套丛书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在此我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将曾总结鲁院工作的文章,摘要修改,代为序。

(作者系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

后记

不知不觉,从鲁院结业,已经十年,回首往事,这十年间,又有众多的学弟学妹从这里辗转走了出去。经常会在不同场合见到这些孜孜以求的学子们,大家挚手道来,杯盏交错、文脉暗通,倍感亲切。我们这班常被人们谑称为“黄埔二期”。这二期冠以高编班,大多男女都是从事主编和编辑工作的。通常来说,是为他人作嫁衣。众多的青年才俊,文坛新星几乎都是从这些人的慧眼中跃上文坛的。然而这些玉尺量才的人物中也不乏吟风弄月、硬语盘空、出将入相,怀有不羁之才的各路神仙。今天,这些慧业文人大多已执掌了各地的文坛大印,并在创作上春华秋实,多有斩获。回望朝花夕拾,少长成集、剑胆琴心、风骨峭峻、仁义君子、不栉进士都花开花落,触景伤情,喟然长叹。

今天的鲁院已迁至富丽堂皇的文学馆院内,经常会与巴金、茅盾及郭老曹老等作家的塑像耳鬓厮磨,熏染贯通文气。在这里,他们听了莫言与库切的演讲,在这里,他们常能近水楼台聆闻到各路艺文大师的教诲。且蓉花开放之际,宿舍窗明几亮、宽敞舒适。这里已成酝酿发酵李白斗酒十千,李清照品竹弹丝之地。

而我们那时,则蛰居在南八里庄城乡结合处一隅,在方寸之地的校园内,探星望月,穷源溯流,河海不择细泉。这里,我们听了音乐、我们习了军事、我们走进了现代派的美术空间。我们看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电影与话剧。我们吹过牛,喝过酒,吃了一串又一串的羊肉串,周围的湘菜馆、老五饺子馆及远一点的骨头庄和涮肉坊都让我们扫荡遍了。我们柔情四溢,我们苦辣酸甜交织于胸。

相对于鲁十二期少数民族班在国庆大典时登上天安门观礼的荣幸,我们则赶上了非典,囚禁于院墙之内,困而学之。至今,那戴着口罩的合影仍让我们记忆犹新。由此,我们成了鲁院最长一期的培训班,前后整整待了一年。这一年中山高水长,流水落花,皆成遗音袅袅。

当非典过后,四方散仙再次聚拢而来,迎堂开课,有些人事已非,物转星移,人去人来,流年似水。

出了这寸地尺天的校园,我们各奔东西,各创新业,各执春秋,蚕头燕尾、笔花四溅。常闻君住长江头,画龙点睛入,又探花落长江尾,纸落云烟出。也有几多知己在对景挂画中小聚畅想。其间却不知不觉中得知张新芝老大姐已患骨癌溘然离去,让人怅然。张新芝仅是《诗刊》一普通的行政工作人员,患病退休后仅三月就故去了。生前记得在一次同学聚会中,她硬掏出500块钱要请大家客,虽未领受,但这份情让人难忘。

这套丛书适值我们鲁二期十周年纪念日编出,其尺长寸短、含英咀华,也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处。编时,人事代谢红孩、曹雷帮助联系,刘俊帮助组稿并倾心旁求俊彦。也衔各路学友贤集奉文;在此特感谢白描院长为丛书作序并题字;最后要特别感谢出版人张海君先生和敦煌文艺出版社鼎力相助,促成此套丛书出版。在以鲁二期学员为重点的龙章凤姿外,也吸呐了其他班期学员的金石之声,甚至还包括老鲁院的学员王成林的佳作,有些未能单独结集的同学,已单篇收在另集《恰同学芳华》中。令我们颇感自豪的是莫言、王安忆、刘恒、余华、迟子建、刘震云、陈世旭、毕淑敏、严歌苓、虹影、王刚等也都在鲁迅文学院深造过。我们是这些前辈的延续,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足印。

王童

写于癸巳年己未月戊寅日子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6: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