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概述了千百年来中华文明中精辟的养生思想,介绍了流传千古的养生经验。书中用很大的篇幅,从自然养生、药膳食疗、运动保健、民间验方等多个方面,集纳了数百种具有实效的养生方法。这些方法既有利于人们生理的保养与心理的调适,又有利于人们改善生活质量与防病治病。
本书内容丰富,有趣实用。一册在手,让你养生保健无师自通,为你家居生活解除忧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华养生保健实用方法全书(大众养生保健奇效方集锦) |
分类 |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
作者 | 莫用元//舒天音 |
出版社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概述了千百年来中华文明中精辟的养生思想,介绍了流传千古的养生经验。书中用很大的篇幅,从自然养生、药膳食疗、运动保健、民间验方等多个方面,集纳了数百种具有实效的养生方法。这些方法既有利于人们生理的保养与心理的调适,又有利于人们改善生活质量与防病治病。 本书内容丰富,有趣实用。一册在手,让你养生保健无师自通,为你家居生活解除忧患。 内容推荐 中华养生保健之道,其宗旨是返朴归真,其目的是保健身心,其途径是固本培元,其形式是形神兼修。本书从大众健康需要出发,汇集了药膳食疗、运动保健、自然养生、民间验方、时尚护理等多方面、数百种的防病治病、改善生活质量的养生方法。让您即学即用,为生命健康解除忧患。 目录 第一篇 古代养生保健思想 一、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养生哲学 1.天人相应——顺应自然 2.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观 3.传统医学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观 4.天人合一养生的三项原则 二、中华医学养生保健经典介绍 1.唐代以前的养生保健名著 2.唐宋时期的养生保健名著 3.金元时期的养生保健名著 4.明代的养生保健名著 5.清代的养生保健名著 三、道教养生思想和养生实践 1.道教养生思想的精髓 2.道教养生术的主要内容 3.道家长生术的五大类别 四、传统养生长寿保健精要 1.中医学的养生观和长寿观 2.中医学的“整体养生”观念 3.中医神形相合的养生方法 4.中医的辨证施治与调养 5.中医的扶正祛邪养生法 6.中医延缓衰老的基本观点 五、历代名人的养生之道 1.孔子的养生要诀 2.孟子的养生经验 3.荀子的养生之道 4.华佗的养生之道 5.武则天的养生之道 6.苏轼的养生之道 7.康熙的养生之道 8.乾隆的长寿之秘 第二篇 药膳食疗保侄 一、营养健身,食物治病 1.饮食养生法的科学依据 2.食疗养生的机理和作用 3.中医学中的饮食养生原则 4.饮食调养的三大要点 5.营养平衡是养生的关键 6.食物补养的基本方法 二、四季保健食疗方 1.春季保健菜肴 2.春季保健汤食 3.夏季保健菜肴 4.夏季保健汤食 5.秋季保健菜肴 6.秋季保健汤食 7.冬季保健菜肴 8.冬季保健汤食 9.冬季保健火锅 三、治疗常见病的药膳方 1.治疗感冒的药膳方 2.治疗哮喘的药膳方 3.治疗腹泻的药膳方 4.治疗消化不良的药膳方 5.治疗中暑的药膳方 6.治疗胃溃疡药膳方 7.治疗胃炎的药膳方 8.治疗肺炎的药膳方 9.治疗支气管炎的药膳方 10.治疗肾炎的药膳方 11.治疗肥胖症的药膳方 12.治疗高脂血症的药膳方 13.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膳食方 14.治疗男性阳痿的药膳方 15.治疗产后缺乳的药膳方 第三篇 运动养生保健方法 一、运动是长寿之神 1.源远流长的中华运动保健 2.运动健身的四大科学要求 3.运动对生命系统的调节作用 4.运动养生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5.纠正有碍健康的运动方法 二、运动健身的基本方式 1.散步: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 2.跑步:能够有效增强心肺功能 3.骑车:其乐无穷的强身健体运动 4.爬楼梯:因地制宜的不费时运动 5.游泳:全身运动的最佳选择 6.舞蹈:赏心悦目、强体健心的喜庆运动 7.反常运动:不仅健体,而且有趣 三、太极拳的健身方法 1.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功效 2.打太极拳的四大要领 3.简化太极拳的锻炼要领 4.简化太极拳的招式要点 四、五禽戏等的健身方法 1.“五禽戏”的动作招式 2.五禽戏的功效和要点 3.十二式易筋经动作和要领 五、保健气功的锻炼方法 1.气功保健强身的功效 2.四季养生气功功法 3.随意快速气功三种 4.简易太极气功十八式 5.“八段锦”的练功方法 6.气功锻炼的注意事项 第四篇 养生保健的自然疗法 一、千古流传的“酒疗” 1.酒的养生和保健功效 2.酒疗的科学依据 3.酒的宜饮和忌饮 4.保健酒的一般制法 5.防治高血压病的酒疗方 6.防治咳嗽的酒疗方 7.防治痢疾的酒疗方 8.防治胃病的酒疗方 9.防治肾虚耳鸣的酒疗方 10.防治冠心病的酒疗方 11.治疗跌打损伤的酒疗方 二、神奇独特的“盐疗” 1.简单有效的盐疗法 2.锅巴盐疗法 3.盐水浴疗法 4.食盐美容法 三、把土当宝贝的“泥疗” 1.神奇的泥疗保健法 2.泥疗法的一般分类 3.运用泥疗法的注意事项 4.水下天然淤泥疗法 5.沐浴泥中的泥浴法 6.注泥入体的体腔泥疗法 7.泥电结合的电泥疗法 8.历史悠久的泥浴美容 9.二十种常见疾病的泥疗法 四、妙用蜂蜜的“蜂疗” 1.蜂蜜的养生保健功能 2.蜂蜜的科学食用方法 3.蜂蜜的几种非食用用法 4.治疗感冒的蜂疗方 5.治疗哮喘症的蜂疗方 6.治疗急慢性气管炎的蜂疗方 7.治疗肾虚、精亏的蜂疗方 8.治疗胃寒、胃痛的蜂疗方 9.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蜂疗方 10.治疗动脉硬化的蜂疗方 11.治疗神经衰弱的蜂疗方 12.治疗冠心病的蜂疗方 13.治疗男性不育症的蜂疗方 14.治疗淋病、尖锐湿疣的蜂疗方 15.治疗挫伤、扭伤、器刃伤的蜂疗方 16.治疗被咬伤、蜇伤的蜂疗方 17.养颜美容的蜂蜜配方 第五篇 养生保健的经络疗法 一、调整机体功能的按摩疗法 1.按摩保健法行之有效 2.保健按摩的神奇功效 3.按摩疗法的具体实施 4.按摩保健的十八项注意事项 5.常见的十九种按摩手法 二、经久流传的刮痧疗法 1.刮痧疗法简便易行 2.刮痧疗法的作用及机理 3.刮痧疗法的适用症 4.刮痧疗法的注意事项 5.头痛的刮痧疗法 6.眩晕的刮痧疗法 7.面瘫的刮痧疗法 8.失眠的刮痧疗法 9.肩周炎的刮痧疗法 10.颈椎病的刮痧疗法 11.腰痛的刮痧疗法 12.膝关节痛的刮痧疗法 三、多种多样的拔罐疗法 1.拔罐的治病原理 2.借助热力的火罐疗法 3.装入药液的水罐疗法 4.局部充血的负压罐疗法 5.药汤浸煮的竹罐疗法 6.点刺出血的血罐疗法 四、神奇特效的针灸疗法 1.调和人体阴阳的针灸 2.头痛的针灸疗法 3.腹痛的针灸疗法 4.耳鸣的针灸疗法 5.发热的针灸疗法 6.中风的针灸疗法 7.呕血的针灸疗法 8.高血压的针灸疗法 9.中暑的针灸疗法 10.口腔溃疡的针灸疗法 11.神经官能症的针灸疗法 12.病毒性肝炎的针灸疗法 试读章节 6.中医延缓衰老的基本观点 人到老年,衰老的表现往往多先从头面五官等部位反映出来。如鬓发斑白,面焦齿槁,牙齿枯脱,脸布皱纹,两目视物昏糊不清,双耳作鸣,甚或耳聋,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夜不能寐等。这就是“老从上”的老化征象特点。 《内经》还提到“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脾气虚,皮肤枯”,“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年六十,阴瘘,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这些形象而生动的描述,概括了人衰老的主要征象,而且与现代医学所说的老年人的脑动脉硬化、心血管机能改变、消化系统机能减弱、内分泌功能衰退、免疫功能降低、蛋白质等物质代谢合成失调以及性功能低下所呈现的老年人症状,颇相一致。 人进入老年,气血渐衰,真阳气少,五脏衰弱,肠胃虚薄,神气浮越,形体虚赢,活动减少,容易倦怠,精神疲惫,肌肉痿废,腠理疏松。若风伤腠理,便成大患。因此,老年人的发病特点是危若风烛,百疾易攻,发病以脾胃病和时令病最为常见,且多新感引动宿疾。一旦患病,伤及正气,缠绵难愈。 从心理上讲,老年人形体虽衰,但心却自壮。若遇事不能遂其所欲,则多长吁短叹,固执倔强。老年人性格多孤僻,或思念亲朋,容易伤感,常感寂寞,便生郁闷。这些征象与特点,对治疗和预防老年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衰老虽然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注意养生保健,还是可以抗衰老的。中医重视养生,古人有“生命在我不在天”的说法。很有道理,只要重视养生保健,就可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影响寿命的因素很多,如禀赋、体质、疾病、情志变化、饮食起居、体育锻炼等,怎样去除不利因素,抗衰延寿呢? (1)抗衰老必须从青壮年开始 元代养生家王珏主张从小就要注意养生防老。他主张抗老要先天与后天并重,防老于未老之先。他说:“父强母壮,精满血盈,其子方能健康长寿,怀孕妊娠之后,又须谨守禁忌,避房事,节喜怒,慎劳逸,怡情绪,以利胎儿生长。婴儿出生后,又当以法调护,饮食需防偏嗜,举止应守礼仪。”这些话很有参考价值。衰老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早在老年到来之前即开始。德国老年学家莱尔曾指出,变老早在20~30岁即已开始,这与中医学的衰老理论相一致。因此,抗衰老应从青年开始,青壮年就要重视养生与锻炼,中年更应及早防老,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2)情志调摄,精神内守是长寿秘诀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又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是说人的健康长寿,关键在于解除各种忧虑与欲念,劳逸要适度,应保持愉快和安静的情绪。梁代医家陶弘景也说:“莫大忧愁,莫大哀思者,必久寿也。”中医特别强调精神因素在养生中的作用,老年人常处于被冷落的心理状态之中,且性格孤僻,易生郁闷,常有怨嗟、烦恼之状。因此,老年人要宁心静气,抑制怨怒和欲望,要胸怀宽广,性情开朗,精神愉快,情绪稳定乐观,这是抗衰益寿的妙诀。 (3)饮食有节,平衡膳食是抗老的主要途径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饮食要有节制、节度。《黄帝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备急千金方》指出:“饮食以时,饥饱适中。”做到饮食要定时定量,食不过饱,也不可忍饥。<黄帝内经》还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中医强调食物种类要调和平衡,不可偏嗜,多吃五谷杂粮,少进膏粱厚昧,这是养生长寿之关键性要诀。 (4)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才能健康长寿 生活要有规律,不要违背常规地劳力、劳心、劳房。涉及生活起居,如居住环境、服饰、睡眠,克服不良嗜好和习惯,对健康长寿是密切相关的。祖国医学早就提出“天人相应”学说,非常重视环境对健康长寿的影响,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身心健康和长寿。现代科学认为,良好的环境,可使人的寿命增加10~20年,因此,讲究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参加适当的劳动,使精神快活,气血流通,筋骨强健,是抗衰益寿的重要条件和养生的重要因素。 (5)动则不衰,生命在于运动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提倡用运动来增进健康,延年益寿。早在《吕氏春秋·尽数》中就提出了“动形”的主张。清代颜习斋在《言行录》中说,“养生莫善于习动”,指出锻炼身体是健康之本。通过多种多样的运动使体内加速“吐故纳新”,使机体充满活力,而推迟人体器官的衰老。运动是健康的源泉,正如法国著名医生蒂索说的:“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世界上的一切药品都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 (6)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人到老年,气血阴阳、五脏六腑都处于衰退失调状态,一旦得病,易成慢性病。所以,疾病与衰老有密切关系。但欲长生,必先除病。老年患病切莫延误治疗时机,临症要求,从流溯源,探其由来,审其变迁,注意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病理变化,正确辨证施治,方药恰当,才能及时消除病邪。特别是老年人气血病变,与脏腑失常和整体衰老有关,活血、调气、祛瘀则是抗衰健体的有效办法。所以疏通气血是防治老年病的一个重要内容。 P35-38 序言 岁月悠悠,枯荣循环。生命匆匆,期颐永年。 大自然赐予了人类生命,并让人类成为了地球的主宰。人类报答上苍这份眷顾厚爱的最佳方式,便是珍惜自己的生命,尽可能地延长寿命,在有限的人生中,多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多享受一些美好的生活。 很久以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出于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生命的热爱,就已提出了“天人台一”、“道法自然”的养生观。在中华文明数千年的进化发展中,中华养生观经过代代传承,其思想日见光大,其内容日益丰富,它造福着中华民族,呵护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健康。 中华养生之道,其宗旨是返朴归真,其目的是保养身心,其途径是固本培元,其形式是形神兼修。如果深一层理解它的内涵和意义,养生就不仅仅是对健康的追求,也反映了人们对人生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对生活的态度。 今天,当生命健康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重要主题时,全世界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对养生之道的研究和实践。因为,养生不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而且也是一门实实在在的保健科学。 大自然教给了人类生存的法则,生活告诉了我们许多健康的哲理。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许多多养生的道理、健身的秘诀、长寿的经验,将那些浩如烟海、多种多样的养生方法,通过去伪存真,去芜取精的科学归纳,汇集成对增强大众健康颇有实效的通俗读本,当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因此,我们依据中华养生观的博大精深的理论,编写了这本顺应自然规律,贴近生活实际,注重实用效果的《中华养生保健实用方法全书》。 本书概述了千百年来中华文明中精辟的养生思想,介绍了流传千古的养生经验。书中用很大的篇幅,从自然养生、药膳食疗、运动保健、民间验方等多个方面,集纳了数百种具有实效的养生方法。这些方法既有利于人们生理的保养与心理的调适,又有利于人们改善生活质量与防病治病。本书内容丰富,有趣实用。一册在手,让你养生保健无师自通,为你家居生活解除忧患。 养生首先是一种心态。常言道:病自心生,心宽益寿。学习与应用中华养生保健的各种方法,一定要有一颗心静神恰的平常心,要以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当我们的心灵完全融合到大自然之中,那么,我们的生命就会升华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从而真正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与交流中心主任莫用元 2007年12月8日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