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导论、通志、战记、人物、编年、附论六个部分,以军事史为核心,剖析了湘军从创立、扩建到解构、衰亡的全过程,阐述了湘军由前期镇压农民起义、中期戡定边境动乱到晚期反侵略战争的质的变化,肯定了湘军在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湘军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王盾 |
出版社 | 湖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分导论、通志、战记、人物、编年、附论六个部分,以军事史为核心,剖析了湘军从创立、扩建到解构、衰亡的全过程,阐述了湘军由前期镇压农民起义、中期戡定边境动乱到晚期反侵略战争的质的变化,肯定了湘军在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收集了湖南近代史料逾五十年,20世纪末先后发表有关湘学与湘军论文二十余篇。全书以军事史为核心,剖析了湘军从创立、扩建到解构、衰亡的全过程,重点研究了突破湘军及湘军人物定性的难点,界定湘军的历史地位,以及研究湘军对近现代史的影响。具体内容包括通志、战记、人物、编年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湘军的创建与发展 第二节 湘军集团的确立 第三节 湘军性质的嬗变 第四节 湘军在近代史中的作用与影响 第二章 通志 第一节 军系沿革志 第二节 战斗序列志 第三节 战略志 第四节 战术志 第五节 营制志 第六节 饷制志 第七节 军需志 第八节 募遣志 第九节 训练志 第十节 宣教志 第十一节 屯垦志 第十二节 惩黜志 第十三节 哗变志 第三章 战纪 第一节 湘军十次重大战役详纪 第二节 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战纪 第三节 镇压捻军起义战纪 第四节 镇压西北回民起义战纪 第五节 新疆反侵略战争战纪 第六节 镇压贵州苗民起义战纪 第七节 镇压云南回民起义战纪 第八节 镇压广西陈黄起义战纪 第九节 镇压川陕兰李起义战纪 第十节 甲申中法战争湘军抵抗侵略战纪 第十一节 甲午中日战争抵抗侵略战纪 第十二节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湘军参战战纪 第四章 人物 第一节 统帅 第二节 主帅 第三节 统领 第四节 分统 第五节 营官 第六节 幕僚 第五章 编年(1851-1903) 第六章 附论 第一节 《湘军志》与《湘军记》比较 第二节 湘军与淮军比较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二、湘军集团是在与满蒙贵族的反钳制斗争中最后确立的 满蒙贵族集团自明末入关,一统中国以后,严“满汉之防”,不准通婚,八旗分戍全国重要城市,控制全国战略重点,豢养以归降汉人为将领的绿营,遍布各省要隘。康熙平三藩后,废八旗旗主制度,绿营改为世兵,有事多处征调,临时指定统将,由皇族近支挂帅,事定兵隶旧戍,将归原籍。嘉、道以后,防控较松,地方督抚带兵部尚书或侍郎衔,可指挥绿营接仗,但无权征调,也不能指挥旗营。战事结束,兵权立即交出。而各级政权,满人升迁比汉人快捷,中枢军机处与六部,均满大臣主持工作,且指定近支亲王分管部务,汉人遇事画诺而已。 太平军兴,如狂风骤雨,到咸丰三年二月即占领金陵定鼎,不过十余月;东南财赋之区尽失,太平军北伐直抵京畿,西征重占武汉,满清王朝风雨飘摇,不得不依靠新兴的湘军来对付太平天国。湘军不同于绿营,兵归将有,自筹粮饷,自成系统,军事指挥大权已经失去了控制,兵部、户部也无可奈何。但是,祖制的“满汉大防”绝不能逾越,于是从各方面对湘军及其活动进行钳制。 1.湘军东征攻陷武汉时的疑忌 咸丰四年八月,曾国藩率湘军东征收复武昌汉阳,并拔黄州,捷书方至,咸丰帝喜形于色,“立沛殊恩,以酬劳绩,曾国藩着赏给二品顶戴,署理湖北巡抚”。诏书发出后,汉军机大臣祁雋藻入值,咸丰很满意地说:“不意曾国藩一书生,乃能建此奇功。”雋藻应声对曰:“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匹夫居闾里,一呼崛起,从之者万余人,恐非国家之福。”咸丰帝默然变色久之。九月十三日曾国藩复奏:“臣办理戎务,过多功少……将士用命,迅克坚城,臣实无劳绩……事机之顺,处处凑泊,则由我皇上忧勤所积,默挽天心,非臣筹谋所能及,尤无劳勋之可言……署理湖北巡抚,则于公事毫无所益,而于私心万难自安……沿途搜剿,即日起行,鄂垣善后,不能兼顾,母丧未除,葬事未妥,遽就官职,得罪名教……”上谢恩折陈奏:“不敢仰邀议叙。”奉朱批:“殊不必如此固执。”咸丰帝自听到祁雋藻谏止意见,也感到不能违反祖制,给汉人军政大权,种下危及政权的恶果。于是,曾国藩回奏一到,立即顺水推舟,同意辞去湖北巡抚,以兵部侍郎衔率师东征。曾国藩哪里知道幕后详情,还以为自己以忠君孝亲奏复,已感动咸丰帝,上获主知,放手让他率军东下。这一厢情愿的想法,直到几个月后,胡林翼超擢巡抚,塔齐布病逝,罗泽南回援武昌,曾国藩困守南昌时,才有人将湘军攻克武昌捷书上奏,某相国告咸丰帝语告诉曾国藩。曾国藩闻之黯然,与刘蓉谈及《后汉书》东汉太尉杨震被嬖幸谮害、权贵所逼,在贬遣归籍途中于夕阳亭饮鸩自杀事,悲怆叹息。刘蓉再三劝说:“今昔情况不同,夕阳亭事不可能发生。”此事是曾同藩一生谨慎、防盈保泰的原因,也是金陵攻克后湘军大撤遣、淮军代兴的思想背景。 2.官文任湖广总督时对湘军的钳制 咸丰五年三月武昌复失,巡抚陶恩培战死,满贵族、大学士、军机大臣文庆认识到太平天国来势迅猛,如果拘泥“满汉大防”,猜忌汉人,不可能戡大乱,力言:“欲办天下大事,当重用汉人,彼皆从田间来,知民疾苦,熟谙情伪。”当时益阳胡林翼以道员任湘军分统,文庆曾在道光末年与胡分任江南乡试正副主考,“奇其才略”,乃力荐胡升臬擢藩,咸丰帝破格提拔胡任湖北巡抚,掌握军政大权,使胡感恩效忠,也增高了他在湘军中的地位。但是,咸丰帝为恪守“满汉大防”,任命满族正白旗贵族出身、曾任广州驻防副都统、升荆州将军的官文接替杨霈任湖广总督,阴加监视。官文于军事、吏治、民情一概“茫然”,于兵事从未用心,亦毫无定见,但知何处请兵,即敷衍何处而已;生活奢侈,贪污自肥。此时率旗营在江北,所部署湖北提督旗员讷钦,“见贼先溃,索赃万两”,胡愤加奏参,并上“敬陈湖北兵政吏治疏”,整顿军政废弛,要求大裁官文所部湖北兵勇,节饷扩充湘军。官文认为胡侵越总督职权,两人勾心斗角,矛盾升级。六年秋冬,襄樊农民起义规模扩大,官文亲信的知府海成与盐道常林怯弱惊慌,鄂北动荡。官文则对胡赏识的罗遵殿与马秀儒抑压。胡林翼遂不顾官场体制与惯例,大刀阔斧整饬吏治,独断独行,生杀黜陟,与总督不洽。北岸军伍冗杂,多至五万,既不能战,复糜巨饷。曾、左均十分关心官、胡之争,因为湖北是东征饷源地,也是全局关键,乃婉函胡抚,要求缓解对策。时胡已将督抚意见不洽、影响东征战守上奏,咸丰帝知胡敢于任事,官文庸碌,下谕勉胡以大局为重,可按奏请军政要务措施进行,但遇事必须督抚会商,以策万全。湖北官绅也竭力调解。胡终于接受各方意见,主动搞好督抚关系,自任艰巨,有功首推官文,每月拨盐厘三千金作督辕公费,并笼络与官义亲近官绅。白咸丰六年起,督抚关系表面极为和解,对东征饷需,南北战守,湘军扩军,官再未提异议。但官文城府颇深,暗中仍监视胡的行止,随时密奏。咸丰帝也对湖北放心。咸丰十一年八月,曾国荃克安庆,胡以劳瘁卒。《能静居士日记》同治六年五月十八日云:“官秀峰城府甚深,当胡文忠在时,面子极推让,然有占其地步处必力争,彼此不过敷衍而已,非诚交也,其心亦止容身保位,尚无险陂,外间传言胡死后,官封提其案卷,则又言之过甚。”又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云:“宫中堂与胡宫保外和内隙,胡甫螟,官往探丧,即敕抚署将文奏案宗,不论已结未结,均抬至督辕,旋下札问各局及要员之可行与否,全省极为之不平。”同治五年六月,曾国荃参奏官文劣迹。当时,东捻攻入鄂境,清廷不得不将官革职调京,仍保留大学士,处分极轻,但并未将曾国荃升署总督却命李鸿章由湘抚升任,抑湘用淮。六年清廷便以镇压山东、直隶“枭匪”、“教匪”不力,将直督刘长佑革职,由官文继任。官落井下石,奏令刘带所募湘勇回籍,而不给军饷旅费,使刘狼狈南归,过金陵时曾国藩赠金3000两,始克买舟回湘。此事也可见官文对湘军的阴险狠刻。P14-17 序言 全书分导论、通志、战记、人物、编年、附论六个部分,以军事史为核心,剖析了湘军从创立、扩建到解构、衰亡的全过程,阐述了湘军由前期镇压农民起义、中期戡定边境动乱到晚期反侵略战争的质的变化,肯定了湘军在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自20世纪70年代《湘军兵志》出版,对湘军性质及湘军人物作了全盘否定后,《湘军史略》又沿袭《湘军兵志》的观点作阶级分析,将否定湘军历史铸成铁案。从此,湘军研究成为国内史学研究的一个盲点。 世纪之交,港台、海外对中国近代史研究有若干探索性著作出版,国内也有大量重新评介湘军和湘军人物的著述涌现。在地方志第二次修编申,各地开始重视区域文化研究,湖南对继承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传统的湖湘文化研究也增强了力度,涉及湘学与湘军关系的研究出现若干新成果,对湘军性质与湘军人物的结论也有了若干不同观点,但迟迟没有新视角的湘军史专著出版。 笔者收集湖南近代史料逾五十年,20世纪末先后发表有关湘学与湘军论文二十余篇。笔者研究湘军史的重点是突破湘军及湘军人物定性的难点,界定湘军的历史地位,研究湘军对近现代史的影响。2005年,专著《湘军史》脱稿。全书主旨是阐释湘学是湘军军事思想的哲学基础,湘军是湘学经世致用理论的军事实践这一基本论点。 《湘军史》的基本论点是: 一、湘军中后期从出关戡定叛乱、收复新疆开始,到参加甲申、甲午、庚子三次反侵略战争,湘军性质已由镇压农民起义的封建乡土武装,嬗变为反侵略的爱国民族武装。 二、天京攻陷后,湘军实力开始从东南战区向西北反分裂、反侵略前线的战略转移,是曾国藩、左宗棠保存湘军实力、巩固湘军集团的战略措施。 三、湘军集团在左宗棠、刘坤一统帅的中后期,在反对慈禧、孙毓汶、李鸿章集团勾结沙俄出卖祖国的外交政策、支持台湾人民反对割让的保卫乡土的战争,在阻抗列强利用八国联军入侵华北并企图侵略长江流域、华南、东南,为抵制慈禧废黜光绪延续卖国政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关于湘军人物评价问题。湘军中前期镇压农民起义与少数民族起义军的七次战争,均系维护封建统治利益的军事活动,不容翻案。但对曾国藩的洋务、教育、清廉、用人及晚年刊印《船山遗书》,阐扬湖湘文化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传统思想的举措,对左宗棠收复新疆、反对外敌侵略、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屯垦戍边,恢复和开发西北地区经济,坚持台海抗法、兴办福建兰州洋务等事迹,必须充分肯定。要重新认识刘坤一在湘军后期的统帅地位,肯定刘“砥柱东南”的作用;对刘锦棠收复新疆,首任巡抚,比较淮军刘铭传,似应作更高评价;对彭玉麟、杨岳斌、魏光焘、杨昌浚的反侵略事迹应当予以足够肯定;对湘军反侵略人物刘坤一、孙开华、曹志忠、王德榜、苏元春、李光久等的史实均应给予重视。 《湘军史》体例与撰述具有下列特点: 一、体裁采用鉴(编年)、论(导论,附论)、志(通志)、纪(战纪)、传(人物)五种体裁相结合,不同文体的分篇综合新体例。 二、通志篇营制、饷制,除相关著作已有所论列外,本书新增军系、战列、战略、军需、惩黜、哗变等志,资料大幅增加。 三、附论篇采用比较手法,论述湘军与淮军比较,《湘军志》与《湘军记》比较等。 四、人物篇分统帅、主帅、统领、分统、营官五级及幕僚分述,大多从晚清笔记与各地县志搜集。 湘军史料浩繁,各类史料常互有出入;本人对故宫内库与各省史料尚收集不够;缺乏港、台、海外最新研究资料。因此,谬误必然甚多,容当陆续补正,敬恳学界前辈指正。 王盾 2007年3月15日 后记 抗战中后期,笔者转徙乡隅求学。曾从胡南园、陈照西两秀才读经;又从彭仲炎、李肖聃两先生学史。开始搜集近代史料。建国前专攻历史专业两年未毕,仅略悉史料学与史论方法入门知识。建国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逾四十年,曾出版经济理论专著《市场机制研究》、《流通力假说》、《市场经济哲学》三种160万字。作为教材,在湖南财经学院(今并入湖南大学)讲授七年。工余差隙,对近代史料特别是湘学与湘军史料收集迄未稍懈。除至省内各地州市县档案馆,市、县志办,查对搜寻有关湘军史料外’还曾赴省内外蓑衣渡、田家镇、三河集、灞桥、金积堡、镇南关、江宁、苏州、杭州及宝庆、靖港等处湘军旧垒勘查战纪。退休后,整理笔记卡片,开始湖南近代史著述。得到郑佳明、唐浩明、谢光球、徐传顺、肖君华等领导支持,以及梁绍辉、王兴国两教授指导,复承鞠国栋、徐剑南、史美恂、史鹏、蔡赤诚、刘建白诸学长帮助,始能在五年内完成《湘军史》、《湘学史》、《王阎运研究》三部史著150万字撰述稿,另《湖岳吟》四卷收近二十年诗词曲赋、楹联骈文百篇,谨致谢忱。《湘军史》书稿交出版社后,承熊志庭总编、王桂贞责编的支持,组织专家审订,尤承著名编审易孟醇老先生殚精费神审改,屡月辛劳,校正史实,深表感谢。笔者半生坎坷,年齿渐衰,老妻病瘫,日夕陪护,杜门著述,心力交瘁,史料浩繁,错谬必多。尚恳史学界贤达多加指诲。已故老省长、原政协主席刘正同志’在病中仍关注拙著撰述、出版事宜,楷书中堂“风雷奔腕底,斧钺伐灵台”赠勉,墨缘谊重,哲人已萎,谨志哀思。 著者 2007年3月15日于长沙韭菜园止水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