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上,相对中原而言,广东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到了明朝中后期,广东逐渐赶上。到了清代,广东整体得以跻身于先进地区行列。广东何以得在明清时期迎头赶上?首先,古代广东官民坚持不懈地修路,不断加强与中原沟通,加强与相邻的一些经济区域联系,改善区内交通条件,是广东社会经济发展、区域核心得以形成的客观条件。其次,古代统治者治理广东的某些政策和决策是有利于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后,古代广东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当时广东军民,包括一些治理过广东的优秀官员的共同努力。本书以此思路展开,分三编即驿道交通、制度事件、历史人物进行专题研究。
本书试图从历史地理学角度探究和解决古代广东后来居上、到明清时期逐渐跻身于全国先进地区行列的问题。循此思路展开以下专题的考察:探讨古代广东驿道交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古代广东驿道驿站的管理特点,从而引证“路通与材通”的辨证关系;指出古代广东社会追赶全国先进水平发端于元代、基本完成于明中后期的事实,探讨了元朝统一广东、元明易代之际、明代中期等几个关键性历史时期中央集权同志与广东社会状况、社会关系和民族融合等问题;鉴于重要人物在历史发展转换中通常发挥关键作用并产生重大影响,本书也选择了一批杰出历史人物为研究对象,既有治粤大吏,又有粤籍官员,还有明末清初坚持抗清的仁人志士。以此展示古代广东的社会变迁与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