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史记故事(青少年彩绘版)/春雨经典中外文学精品廊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汉)司马迁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司马迁著的《史记》规模宏大、体制完备,涉及了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天文、地理甚至医学占卜等方面,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

张建杰编著的《史记故事》辑录了《史记》中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篇章,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故事体编撰而成,便于读者轻松掌握《史记》精华,并从中汲取睿见卓识,深化、拓展人生阅历,是一部对学习《史记》有着指导意义的书籍。

内容推荐

《史记》是西汉时期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上起轩辕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它规模宏大、体制完备,涉及了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天文、地理甚至医学占卜等方面,几乎囊括了各个历史时期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它既是对先秦文化的重要总结,也是后人了解西汉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张建杰编著的《史记故事》遴选《史记》的本纪、世家、列传中最为人所称道的精华篇章,按时间顺序对其进行了整理编撰,通过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向读者呈现这部历史巨著,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目录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走进《史记》的历史风云

中外名家眼中的司马迁和《史记》

本纪

 五帝本纪

华夏始祖黄帝

尧舜禅让

功绩至伟

 夏本纪

三过家门而不入

 殷本纪

商汤灭夏

盘庚迁殷

武王伐纣

 周本纪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秦本纪

羊皮换相

秦晋相争

 秦始皇本纪

统一六国

焚书坑儒

指鹿为马

 项羽本纪

少年立志

巨鹿之战

鸿门宴

楚汉之争

 高祖本纪

斩蛇起义

约法三章

论天下得失

 吕太后本纪

吕后专权

 孝文本纪

缇萦救父

世家

 吴太伯世家

季札让国

 齐太公世家

太公辅周

 鲁周公世家

周公吐哺

 燕召公世家

燕昭王招贤

 晋世家

假道伐虢

晋文公重耳

 越王勾践世家

忍辱含垢,卧薪尝胆

子胥遭谗,灭吴称霸

 赵世家

赵氏孤儿

触龙说赵太后

 孔子世家

孔子为政

孔子学琴

周游列国

 陈涉世家

大泽乡起义

陈胜之死

 萧相国世家

高祖的好管家

 曹相国世家

萧规曹随

 留侯世家

张良进履

佐策入关

劝止封侯

谏封雍齿

设计保太子

 绛侯周勃世家

周勃入狱

周亚夫军细柳

列传

 伯夷列传

叩马而谏

耻食周粟

 管晏列传

管鲍之交

晏子的故事

 老子韩非列传

道家创始人——老子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

 孙子吴起列传

孙武吴宫教战

田忌赛马

孙膑智斗庞涓

吴起爱兵如子

 伍子胥列传

伍子胥隐忍复仇

申包胥坚持仁义

 苏秦列传

游说合纵

富贵还乡

 张仪列传

连横强秦

 白起王翦列传

长平之战

 孟尝君列传

鸡鸣狗盗

冯谖客孟尝君

 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遂自荐

疏财救国

 魏公子列传

窃符救赵

 春申君列传

黄歇封相

 廉颇蔺相如列传

完璧归赵

渑池相会

廉颇负荆请罪

 田单列传

田单复国

 屈原贾生列传

怀石投江

 吕不韦列传

奇货可居

一字千金

 刺客列传

专诸刺王僚

豫让漆身吞炭

荆轲刺秦王

高渐离击筑

 李斯列传

老鼠哲学

李斯拜相

篡改遗诏

夷灭三族

 淮阴侯列传

寄食漂母

胯下之辱

成也萧何

背水一战

败也萧何

 季布栾布列传

屈身为奴

一诺千金

栾布重义

 张释之冯唐列传

犯颜直言

秉公执法

 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起死回生

桓公讳疾忌医

 李将军列传

飞将军李广

李广难封

 卫将军骠骑列传

大将军卫青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与文君

 循吏列传

孙叔敖为相

子产执政

 大宛列传

张骞出使西域

 滑稽列传

淳于髡智劝齐威王

优孟谏阻楚庄王

西门豹治邺

东方朔传奇

东郭先生

 太史公自序

修史明志

试读章节

尧舜禅让

帝尧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便开始考虑帝位传递的事宜。一天,他召集四方诸侯,问道:“你们谁能顺应天命,接替我的帝位?”诸侯们都认为自己的德行和能力难以担当这一重任,于是大家商量了一番,一致推荐虞舜接替帝位。

虞舜是什么人呢?

虞舜,名重华,出身寒微。虞舜的父亲叫瞽(gu)叟,是个盲人;虞舜的生母很早就去世了。生母去世后,瞽叟又娶了一个妻子,并生下了弟弟,叫象。虞舜的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为人也是两面三刀,弟弟象又桀骜不驯,他们三个人串通一气,一直想寻找机会把虞舜杀掉。但幸运的是,几次谋杀都被虞舜巧妙地躲过了。虽然父母兄弟这样不仁不义,虞舜仍不失做儿子、兄长的本分,他对父母依旧十分孝顺,对弟弟也依旧非常友善,比起以前没有一点改变,也没有一点解怠。

帝尧答应让虞舜试一试。于是,帝尧就把两个女儿嫁给虞舜,想通过两个女儿来观察虞舜的德行(帝尧的两个女儿,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没想到虞舜竟然可以说服帝尧的两个女儿放下尊贵的地位,而去遵守为妇之道。帝尧非常高兴,就让虞舜担任了官职。

虞舜为人谦虚退让,做事总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所以深为人们拥戴。虞舜在历山与农人一起耕作,农人都能互相推让地界;虞舜在塘里与渔人一起捕鱼,渔人都能把好的位置让给别人;虞舜在黄河岸边与陶工一起制作陶器,制作的陶器就没有了废品。大概过了一年,虞舜住的地方就汇聚成了一个村落;两年的工夫,就汇聚成了小城镇;三年时间,就汇聚成了大都市。帝尧看到这些情景很高兴,于是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一张琴,一些牛和羊,还为他建造了仓库。看到虞舜得到这些赏赐,瞽叟和象很是嫉妒,他们想杀掉虞舜,霸占这些财物。于是,瞽叟就让虞舜修补仓房的屋顶。等到虞舜在屋顶修补仓房时,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虞舜从房子上跳下来,用两只斗笠作翅膀,才没有被摔死。然而瞽叟不死心,不久后又设了一计。他让虞舜去挖井,在井挖得很深的时候,瞽叟和象突然从上面往井里填土,他们想把虞舜埋在井里闷死。幸亏虞舜事先有所警惕,预先在井筒旁侧挖了一条通道,从通道中逃了出来。瞽叟和象不知舜还活着,他们虞舜一定是被活活地闷死在井里了,他们非常高兴,一起瓜分了虞舜的财产。象住进了虞舜的房子,占有了虞舜的琴,还强迫帝尧的两个女儿给他做妻子。然而没过多久,虞舜回来了。瞽叟和象见到虞舜后,大吃一惊,心里非常不快,象却假装非常惊喜的样子,对舜说:“这么长时间你去哪里了?我很想你,所以才来弹你的琴,借以寄托思念之情。”虞舜并不想拆穿他,于是回答道:“毕竟我们是好兄弟嘛!”舜的心胸宽阔,并没有因这件事而对父母和弟弟怀恨在心,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了。

舜的美德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也得到帝尧的赞赏。帝尧决定让虞舜代他处理政事,接替他的帝位。可是,虞舜却一再推让,不愿意接受帝位,认为自己的德行还达不到。

虞舜代理帝尧处理政事,他通过观测北斗星来考察日月星辰的运行;他举行仪式祭告上帝,祭祀天地四时、名山大川以及各路神祗;他校正四时日月节气,统一音律和度量衡,并修明礼仪制度。他定期巡视四方,召见东方各诸侯;他向诸侯讲述治国的道理,考察他们的业绩,并根据功劳赏赐他们;他把天下划分为十二个州,并带领百姓疏浚河川。他还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了各种刑罚,制定了执行刑罚的标准。

据说尧舜时有四个罪人,他们分别是共工、三苗、鲧和驩(huan)兜。虞舜把共工流放到幽陵,以改变北狄的风俗;把鹱兜流放到崇山,以改变南蛮的风俗;把三苗迁徙到三危山,以改变西戎的风俗;把鲧流放到羽山,以改变东夷的风俗。虞舜惩办了这四个罪人,天下人都心悦诚服。帝尧在位七十年遇到虞舜,又过了二十年,便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帝尧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帝尧逝世时,百姓悲伤哀痛,如同死了亲生父母一样,三年之内,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帝尧。

尧逝世以后,舜便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可是天下人都不满意,都愿意归服舜。这时,舜才顺应民意,登上了天子之位。

P5-7

序言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走进《史记》的历史风云

一部《史记》,多少沙场举旗金戈铁马,多少豪杰驰骋,雄姿英发。在浩繁的历史尘埃中,我们把目光停留在西汉之前,那些贵族、将军、官僚、名士、策士、隐士、政客、说客、刺客、俳优、医士、游侠、卜者,都是一个个跳动在史册上的精灵,他们用一个个生动传奇的故事,向我们诉说着当年的细雨、微风、清谷与明月。

翻开《史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司马迁那饱经沧桑的面庞。作为我国汉代伟大历史学家、文学家,因“李陵之祸”而遭受宫刑,身心受创,却在忍辱负重中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完成了这部恢宏之作。历经十余年的风雨沧桑,司马迁以“不虚美、不隐恶”的客观态度,略推三代,详叙秦汉,上记轩辕,下录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这是何等的伟大!《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体制完备,成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五十二万余言。其中“本纪”记载的是历代帝王的世系,年代久远的以朝代为主,年代稍近的以帝王或实际当权者为主。“世家”记述的是王侯封国、开国功臣和有特殊地位、特殊影响的人物。“列传”记述的是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有一人传记,也有两人或数人的合传。《史记》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文学、哲学、美学、天文、地理、医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不得不说,这是一部百科全书,更是汉武帝以前人类生活的缩影。

史书上的“铁马秋风大散关”,浓墨重彩,波澜壮阔。当历史画卷在人们面前徐徐展开,当历史人物在人们面前鲜活跳动,我们跟着司马迁酣畅淋漓的笔触,感受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一股浩然正气。司马迁身上闪烁着士大夫阶层所独有的狷介,同时又有更多知识分子的情怀,这使他能够进行深刻剖析,他不仅着墨于帝王将相,而且也关注小人物。这部巨著,烙上了司马迁的印记,正如他自己在《报任安书》中所说:“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好一个“一家之育”,真是美哉,壮哉!难怪鲁迅先生赞叹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着实显祖扬名。

在这部浩繁的巨著中,编者挑选了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精选了不同门类的身份角色,用白话的方式,精彩扼要地勾勒出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发展历程,精编了这本《史记故事》。本书按照《史记》体例挑选,并在原文的基础上做了适当的删选,去除了一些晦涩难懂的部分,突出了发生在人物身上的主要事件,对于部分《史记》中的细节刻画,依旧做了原汁原味的保留。周武王起兵灭商、陈涉吴广大泽乡起义、刘邦身赴鸿门宴、勾践卧薪尝胆、田忌和孙膑围魏救赵、信陵君窃符救赵、蔺相如完璧归赵、田忌赛马、荆轲刺秦王、飞将军戎马一生未封侯……这些生动的故事,不仅在历史上成为传说和演绎的绝妙典故,还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时光来到我们身边,为今人所乐道。那一颦一笑,那舞刀弄枪,那豪言壮语,那生死阔别,都是如此令人动容。对于人物细节的刻画,人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们神情毕露,如当时之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史记故事》中的人物,当年存在于历史中,如今存在于我们心中,他们的故事,让今人思考——思考生存方式,思考为人处事,思考困境矛盾,思考解决之法。他们给予我们启发,促使我们反思,传递给我们正能量。每一个人的眼中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历史人物。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读这本《史记故事》呢?

首先,这本书选取了本纪、世家以及列传中的几十个著名人物,其中的人物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又并不详细地知道其人其事。因此在阅读的时候,一方面着重去了解人物的生平故事,并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全面了解这个人的性格;同时,客观地看待其在历史中的作用。

其次,试着去挖掘故事中的细节。细节描写是最能让人身临其境的表现手法。假如在阅读《项羽本纪》时,你能看到鸿门宴上沛公的巧言、范噌的远见、樊哙的闯帐,犹在眼前,那么你就成功了。

再次,充分把握人物与人物在历史中的相互关系。有的篇目着重写某一个人,是一个主角,而这个人在另一篇目中也出现,只是作为一个配角。‘这个时候,要分清这个人在这两个篇目中的关系,与他同时期的人有准,他们之间有着怎么样的关系,对此人的人生际遇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例如《李将军列传》篇目中,主角是李广,而在《卫将军骠骑列传》中,李广也出现了,那么中间发生了什么?是否有的小细节并没有在《李将军列传》中提到?通过补充,李广的人物形象就变得更立体了。

最后,学着从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理性判断。历史人物对于今人的价值便是启示我们如何做人,如何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世界。

伟大的作品读上百遍、千遍都嫌不够;经典的力量能够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和一个崭新的层面去考察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伟大的作品背后潜藏着伟大的灵魂,饱受磨难的心灵更能熔铸出一部旷世经典。就让我们跟着司马迁的笔触,慢慢品读这本《史记故事》,穿越历史,去见识史书上的“铁马秋风大散关”,与这些曾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赫赫有名之人来一次亲密接触吧!

后记

太史公自序——司马悬日月 《史记》照人寰

修史明志

司马迁的祖上好几代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继承先祖的职位做了汉朝的太史令。

司马谈是一个有抱负的史学家,临终时,他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的意愿——完成这一本我来不及写的史书啊!”司马迁泪流满面,庄重地说:“儿子虽然才华并不出众,但是我一定会记住您的嘱托,把这本史书写完!”司马迁牢牢记住了父亲的嘱托,从此每天都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

为了写好这部史书,司马迁曾到全国各地游历考察。他游历浙江会稽,考察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他游历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了爱国诗人屈原;他游历曲阜,参观了孔子讲学的遗址;他游历汉高祖的故乡,听取了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故事……在接替父职后,司马迁又跟随汉武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视察。这些游历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收集了丰富的素材,给司马迁写作史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当司马迁踌躇满志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灾祸降临了。

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军士去攻打匈奴,结果大败而回。当时,李广的小儿子李陵担任骑都尉,也带领五千名步兵跟随李广利与匈奴作战。

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团团围困住,尽管李陵箭法精准,兵士勇敢,杀了五六千多名匈奴骑兵,但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只剩下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李陵兵败投降。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一天,汉武帝召集群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大家众口一词,都谴责李陵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辜负了朝廷。而当汉武帝询问司马迁的时候.司马迁却回答说:“李陵士兵不满五千,又深入到敌人的腹地,并且杀死了很多匈奴兵。李陵投降,肯定是迫不得已,他一定还会寻找时机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的。”

汉武帝听了司马迁的说辞,勃然大怒:“放肆!你这是在说李陵并非无能,指责朕用人不当吗?像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说罢,一声吆喝,命人把司马迁绑了,送进监狱,交给廷尉审问。

不久,汉武帝杀了李陵全家,并判处司马迁宫刑。宫刑就是割掉男人的生殖器,是一个奇耻大辱的刑罚。司马迁受到官刑之后,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高墙,了此残生,但当他想到父亲的殷殷嘱托,想到自己多年来辛辛苦苦搜集的资料,便渐渐打消了这个念头。他反复告诫自己:“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

司马迁还想到古代的先贤们,他在《史记》中写道:“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you)里,才写下了《周易》;孔子周游列国时被困在陈蔡,后来才编写了《春秋》;屈原遭到放逐,才写下了《离骚》;左丘明失去双眼,才写下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才写下了《兵法》。还有《诗经》三百篇,也大都是古人在遭受磨难、心情忧愤的情况下才写出来的。”因为有这些先贤们做榜样,司马迁便竭力克制住自己的愤懑,把耻辱、痛苦全都埋藏在心底,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开始了《史记》的写作。

公元前91年,经过司马迁十三年的艰苦努力,旷世名著《史记》终于完成了。《史记》共有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干多年的历史。

《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历史的绝唱。司马迁也以其渊博的学养和不屈的精神永远被人们称颂。

书评(媒体评论)

司马迁善叙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扬雄

司马氏以命世之才、旷代之识,高视千载,创立《史记》。

——钱谦益

隐忍以就功名,为史公一生之心。

——金圣叹

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

——梁启超

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鲁迅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司马迁这位史学大师实在值得我们夸耀,他的一部《史记》不啻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古代的史诗,或者说它是一部历史小说集也可以。

——郭沫若

中国的历史学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起,这种学问之开山祖师是大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出发点上一座不朽的纪念碑。

——翦伯赞

《史记》虽系纪传体,却是一部以社会为中心的历史。

——翦伯赞

在我喜欢读的书中,司马迁的《史记》算一本。它是中国第一部通史,但这部书的真正意义不在史而在文。时至今日,不可一世的汉武帝,只留得“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而《史记》则“光芒万丈长”。历史是最无情的。

——季羡林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编纂学之父。

——[英]李约瑟

《史记》上补六经之遗,下开百史之法,具体莫不兼该,其文章变幻飘逸,独步千古。

——[日]冈本监辅

《项羽本纪》奔腾澎湃,《高祖本纪》汪洋广阔,笔仗不同,各肖其人,可谓文章有神矣。

——[日]有井范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