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普及性的赏石书籍。它探索的是传播赏石文化的新途径。本书为中国赏石丛书之一。该书以“灵璧石”为选题,秉承传统,并以人文,自然学科理论和方法诠释灵璧石的美,探求其因,帮助读者如何去赏、去鉴、去藏,从而有益于人们怡情养性,为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服务。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灵璧石(精)/中国赏石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
作者 | 张训彩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本普及性的赏石书籍。它探索的是传播赏石文化的新途径。本书为中国赏石丛书之一。该书以“灵璧石”为选题,秉承传统,并以人文,自然学科理论和方法诠释灵璧石的美,探求其因,帮助读者如何去赏、去鉴、去藏,从而有益于人们怡情养性,为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服务。 内容推荐 本书分文字内容和藏石赏析两部分。文字部分着重介绍灵壁石的界定和地位、历史渊源和文化、形成和科学分析、分类和特征、鉴别和欣赏、收集和整饰、收藏和保养、市场与展望等内容。藏石赏析部分精选了100幅灵壁石图片,通过原色图片、命题和赏析文字、帮助读者欣赏灵壁石的自然美,体会其艺术感染力,从而加深对灵壁石的了解。 目录 一、概述 (一)中华赏石文化巡礼 1.石是人类之母 2.石与人相结缘 3.石对人类的贡献 (二)灵璧石的界定 (三)灵璧石的地位 1.灵璧石有悠久的开发历史 2.灵璧石有优越的出产位置 3.灵璧石是国乐重器的首选 4.灵璧石受帝王的喜爱和文人的追捧 5.灵璧石有理论的著作传世 6.灵璧石在当代仍保持并继续成为天下名石 二、灵璧石的历史渊源和文化 (一)灵璧石的历史渊源 1.灵璧石始采于殷周 2.灵璧石流传于历代 3.灵璧石兴盛于当世 (二)灵璧石的文化 1.灵璧石的文化现象 2.灵璧石的文化内涵 3.灵璧石的文化追求 三、灵璧石的形成和科学分析 (一)灵璧石的形成 1.灵璧石的形成过程 2.灵璧石的形成原因 3.灵璧石的形成 (出产) 地域 (二)灵璧石的科学分析 1.灵璧石的矿物学分析 2.灵璧石的化学分析 3.灵璧石的物理分析 四、灵璧石的分类和特征 (一)灵璧石的分类 1.灵璧石按大类别石种区分法 2.灵璧石按小类别石种区分法 3.灵璧石按观赏类型区分法 (二)灵璧石的特征 1.灵璧石的特征之一——奇 2.灵璧石的特征之二——怪 3.灵璧石的特征之三——“一石一世界” 五、灵璧石的鉴别与欣赏 (一)灵璧石的鉴别 1.灵璧石的鉴别品级 2.灵璧石的鉴别方法 3.灵璧石的鉴别要求 (二)灵璧石的欣赏 1.灵璧石的欣赏原则 2.灵璧石的欣赏过程 3.灵璧石的欣赏要求 六、灵璧石的采集和整饰 (一)灵璧石的采集 1.灵璧石的采集准备 2.灵璧石的采集标准 3.灵璧石的采集要求 (二)灵璧石的整饰 1.灵璧石的整饰目的 2.灵璧石的整饰原则 3.灵璧石的整饰要求 七、灵璧石的收藏和保养 (一)灵璧石的收藏 1.灵璧石的收藏价值 2.灵璧石的收藏方法 3.灵璧石的收藏要求 (二)灵璧石的保养 1.灵璧石保养的目的 2.灵璧石的保养方法 3.灵璧石的保养要求 八,灵璧石的市场与展望 (一)灵璧石的市场分析 1.灵璧石的价格升浮分析 2.灵璧石的市场潜力分析 3.灵璧石的市场培育 (二)灵璧石的市场现状和展望 1.灵璧石的市场现状 2.灵璧石的市场展望 九、藏石赏析 (一)古石 东坡石(拟) 北宋艮岳遗石 妙吉祥石 宋宫遗石 蟠龙(拟) 大人御天(拟) 鹰石 仙山流韵(拟) 瑞兽迎宾(拟) 如意(拟) 锁云 海岳石 墨玉通灵 同舟共济(拟) 非非石 (二)磬石 卿云出岫 仙人桥 万里可横行 石魂 祥云升 扶摇直上九万里 虚怀若谷 灵山泉韵 待月峰 饮水思源 生命不息 牛之赞 八面来风 林泉高致 壁立万仞 福临门 历经沧桑 腾云驾雾 古韵 山伏大岳壮 清风雅韵 伏虎山 孺子牛 黑鲨 鹫之风 万年之寿 云之柱 江山如画 将军出阵 双龙供石 (三)纹石 黑夜天使 海月石 相伴一生 奇绝天下 回字石 乃合吴朴 谁言寸草心 耳朵长长眼睛大 济世为公 独角瑞兽 (四)彩石 赤胆忠心 山高水长 开坛十里香 龟蛇山 清凉世界 奔兔 卧牛 神往河汉 安知鱼乐 龟山夕照 风流人物 剑龙 隙日虹贯凝金桥 乾坤赤 唐三彩马 朝天一吼 水中霸王 鹤立鸡群 石佛 灵犀 (五)皖螺石 妙境 对语 龟守城堡 千年龙鳞自斑斓 富贵万岁 (六)园林石(大型灵璧石) 锦绣中华 祥凤石 云逸洞天 龙腾盛世 洞天福地 超然不群 翔龙峰 层峦竞秀 索艺 庆云峰 (七)其他 钟馗神威石 灵蛇出洞 较量 飞来峰 清明上河图 思想者 梅飘青岚 一唱天下白 牛否猴否 古陶 后记 试读章节 三、灵璧石的形成和科学分析 灵璧石的色彩、图案、肌肤、纹理、孔洞以及悦耳的金玉之声怎样产生,特别是那千奇百怪、变化万端、令人拍案叫绝的的奇特造型是如何形成的?人们在欣赏、研究、收藏灵璧石时,需要了解一下灵璧石的形成过程。 (一)灵璧石的形成 灵璧石怎样形成?在灵璧民间有着美好的神话传说,说是上古时女娲补天的碎石幻化而成。从科学的意义上讲,灵璧石的形成是由于地质运动而产生的。 1.灵璧石的形成过程 今天的灵璧县境内在晚元古代震旦纪(距今8.44亿~9亿年)期间,经过吕梁构造运动,海水漫及境内,使灵璧成为一片浅海的海滨。这个时期,原先藻类植物大量繁殖生长,形成礁体,在海相沉积作用下,发育成为今天的各类石矿体。在震旦系构造上沉积并形成了震旦系——奥陶系的碳酸盐岩石。进入古代(距今4亿~2.3亿年),经过加里东构造运动,地壳抬升为陆地;后经过华力西构造运动,又下沉为浅海泻湖;直至中生代(距今约2亿年),经印支构造运动后,灵璧县一带才隆起为陆地,海水从此销声匿迹。同时,在印支结构运动期间,境内地层发生了褶皱和断裂。在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又发生了燕山构造运动,伴有火山岩喷发活动,出现了岩浆岩地质。进入新生代(距今大约1200万年),在石灰岩溶蚀地区沉积了下第三纪地层。近100万年,形成了第四纪冲积平原地层。县境内发育的地层,震旦系地层约1400平方千米;岩浆岩和上第三系地层约有34平方千米。上述地层多数隐伏于第四系之下,少数零星出露在低山丘陵的剥蚀残丘处。经历复杂漫长的地理变化,形成了特殊质地、奇特造型和优美音质的灵璧石(图14)。 2.灵璧石的形成原因 地球上自产生了大气圈和水圈以后,才有了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等外力地质作用,并开始有了沉积岩的形成。沉积岩是由河、湖、海底的沉积物经地壳变动深埋,压实与成岩作用,成为坚硬的沉积岩。大家比较熟识的沉积岩有砂岩、石灰岩等,灵璧石就是一种石灰岩。 灵璧石形成的地质原因,与促进灵璧石形成的地质作用有着直接关系。矿石原岩在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作用、岩浆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的共同作用下、经由漫长的岁月,终于形成了独特的中厚层状灰岩、黑色泥晶结构的灵璧石。 3.灵璧石的形成(出产)地域 灵璧县是一个山丘较多的地区,史载灵璧石主要出产于灵璧县城北磬石山北麓平畴间,以北宋旧坑石最为名贵,殚奇尽怪,诸美具备,为文房清供和园林叠山之冠。今天,灵璧石的新品种和新产地被陆续发现、开发,较之以前种类和产量都大大丰富和提高了(图15)。 (1)灵璧石形成地域的基本界定:灵璧民间流传这样的说法:“灵璧一百九十九座山,都在九顶褚兰问”,这样,如果以渔沟镇为圆心,画出一个半径10~35千米的圆,那么这个“圆”就几乎囊括今天灵璧石的大多数品种石形成(出产)地域。宿州市人民政府最新给灵璧石的产地划定区域为:“灵璧县以及与灵璧县交界的甬桥区、泗县等地。”对灵璧石形成(出产)地域的最大范围给了明确限定。 (2)灵璧石形成地域的地层及厚度:灵璧石的形成地域按科学划分应分布位于华北地层区、淮河地层分区、淮北小区。其主要地层及厚度为(图16);九顶镇,渔沟镇境内于上元古界、震旦系、下统,魏集一带240米厚度,有薄灰岩、灰岩、白云岩、产叠层石。九顶、良集、号山、土山、庆云、小店、独堆一线370米厚度,有白云岩、灰岩、产叠层石等,即磬石、白灵璧石、灰灵璧石、黄灵璧石、五彩石、花山青霜玉、透花石、皖螺石等。其区域内的褶皱名称可为九顶山一渔沟向斜,走向为北东向,由魏集九里桥构成,局部露出;岩性为辉绿岩、闪斜煌斑岩、灰石闪光珍岩,为岩墙或岩脉,燕山期出露。 (3)灵璧石形成地域的资源分布:灵璧石的资源在灵璧县分布很广,品种较多。磬石产于渔沟镇东3千米庆云山(磬石山),距县城47千米,为古矿点。西辉山所产磬石,质地稍松,易于雕磨,古时多用之制作砚台。此外,邱庙东北的穆山,朱集东南的潼山皆产磬石。纹石产干渔沟镇白马山、朱集乡杨山一带。白灵璧、五彩灵璧均产干朝阳镇独推山一带。透花石产于朝阳镇红乌山、渔沟镇焦山‘带。皖螺石产于朝阳镇毛耳山一带。海藻石、海藻图案石产于九顶大山脉固山子·带,嶂渠山南北麓出海藻图案石。 了解灵璧石的出产地域,对寻找、采集和研究灵璧石会有很大的帮助,甚至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但是,一件灵璧佳品,不论石种,若要刻意求得,不“踏破铁鞋”,爬遍“灵璧的一百九十九座山”,也是难以完成的。 P18-20 序言 1979年秋,原国家城建总局园林绿化局,在北京北海公园首次举办全国盆景艺术展览,展出了一部分赏石,颇受瞩目。此后,在各地园林部门和石友的推动下,1992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在湖北宜昌市举办了“首届中国赏石展览会”。期间,对赏石的名称和赏石文化的历史、发展等,学会与赏石界同仁和赏石爱好者进行研讨,大多赞同在我国的赏石活动中宜以“中国赏石”为规范名称。至今学会已举办了七届“中国赏石展览会”,两届“亚太地区盆景赏石会展”以及’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中的“国际赏石艺术馆”等,通过上述系列活动,逐渐形成展评规范,专业水准,内容丰富的“中国赏石展览”文化品牌,并于2006年在国家商标局登记注册了“中国赏石展览会”名称和标志。十多年来还编辑出版了一些赏石展览、评比和学术研讨方面的书刊,对推动中国赏石文化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当前社会上,赏石活动异常活跃,石头生意红火,有关出版物也花样繁多。如何更好地弘扬中国赏石文化的优良传统,促进赏石活动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们对赏石艺术的需求,这是学会同仁十分关心的问题,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也希望在学会支持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市场运作为手段,以出版普及性赏石书籍的形式,来探索传播赏石文化新途径。为此,共同组织有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专家,编撰有学术水准,兼具通俗特点的《丛书》,以“石种”为选题,以传统名石为序列,以期集众家之笔,尝试编修新时期石谱大系——《中国赏石丛书》。 期望通过编撰出版《中国赏石丛书》这一系统性赏石文化工程,秉承传统,并以人文,自然学科理论和方法诠释其美,探求其因,帮助读者如何去赏、去鉴、去藏,从而有益于人们怡情养性,为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服务。 后记 因我出生在灵璧石的故乡——安徽省灵璧县,难免耳濡目染,萌生对石头的兴趣,可以说,这是我和灵璧石一段难解的乡缘与情缘。 后来我携笔从戎,步入军营,当的是开山打石的工程兵,又和石头结下了工作之缘。 真正收藏石头、爱上石头、研究石头,是20世纪90年代初我调入军校当教师以后的事。我以家乡的灵璧石为选题和切入点,正式开始了中华石文化的探秘之旅。2000年我撰写的《中国灵璧奇石》一书问世,2006年又发行了增补的《中国灵璧奇石》新版。虽深知自身赏石、论石水平有限,但坚信对灵璧石和石文化的热爱、虔诚之心无限。 拙作得到一些石友和专家过誉的褒扬,但心中还想着为灵璧石的宣传和石文化的普及再尽一点绵薄之力。感谢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给我这次机会,邀我参加编写这套很有意义的《中国赏石丛书》,介绍我钟爱的灵璧石。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此书的撰写,我又吸收了新的养料,但指导思想还是健康的、科学的、发展的赏石观。 最后,谨向出版社和全体编辑、设计人员及为本书提供图片、资料、书画作品、研究心得和热情支持的同道们和师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书中疏漏或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张训彩 2007年夏初于郑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