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简单的逻辑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作者 (美)D.Q.麦克伦尼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成为优秀咨询顾问有五本必读图书,第一本就是《简单的逻辑学》,著名行为学家孙路弘高度推荐。

本书是香港中文大学推荐的40本英文经典著作之一,广受哈佛大学教授和学生的欢迎。

  本书将逻辑分为五部分,就是书中的五个章节,每一章节以前一章节的知识为基础。第一章是准备,为成为一个逻辑思考者而要搭建的必要思想框架。第二三章是逻辑的核心,如何建立正确的逻辑思考。第二章阐述了引导逻辑思考的基础事实,第三章重点是“论证—逻辑思考”的外在表现形式。第四章,探讨导致非逻辑思考的态度及思维模式。最后一章,第五章围绕“谬误—非逻辑思考”的细节展开。

内容推荐

如何清晰高效地思考?

如何与人顺畅沟通?

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

正确思想来自正确的逻辑,错误思想来自错误的逻辑。

从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到论证,到非逻辑思维的根源和主要形式,这些看似枯燥难懂的内容.却被作者以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得明明白白。

尤其是书中提出的28种非逻辑思维形式,更让此书显得妙趣横生。

稻草人谬误;

对人不对事;

滥用专家意见;

以出身论英雄;

以笑饰非;

以泪掩过……

学点逻辑——让生活充满反思!

学会逻辑——让你料事如神!

目录

第1章 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1.全神贯注

 2.确认事实

 3.观念与其对象

 4.留意观念的本源

 5.溉念联系事窦

 6.将观念付诸语言

 7.有效沟通

 8.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语言

 9.避免闪避式语言

 10.真相

第2章 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

 2.灰色地带及人为灰色地带

 3.万物终有其根源

 4.对原因的探寻不要半途而废

 5.区分原因

 6.定义术语

 7.直言命题

 8.普遍命题

第3章 逻辑学的语言

 1.建立一个论证

 2.从全称到特称

 3.从特称到全称

 4.断言

 5.否定命题

 6.比较

 7.比较和论证

 8.正确论证

 9.条件论证

 10.三段论

 11.前提的真实性

 12.前提的相关性

 13.事实命题,价值命题

 14.论证结构

 15.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量

 16.结论毖须反映前提的质

 17.归纳论证

 18.评定论证

 19.构造一个论证

第4章 非逻辑思维的根源

 1.怀疑论

 2.逃避性不可知论

 3.玩世不恭和盲目乐观主义

 4.眼界狭窄

 5.情感和论诳

 6.推理的原因

 7.论证不是争吵

 8.真诚的局限性

 9.常识

第5章 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

 1.否定前件

 2.肯定后件

 3.中项不周延

 4.偷换概念

 5.窃取论题

 6.虚假假设

 7.稻草人谬误

 8.误用传统

 9.以暴易暴

 10.民主谬误

 11.对人不对事

 12.压制理性

 13.滥用专家意见

 14.质的量化

 15.以出身论英雄

 16.止于分析

 17.简化主义

 18.分类错误

 19.混淆视听

 20.以笑饰非

 21.以泪掩过

 22.无力反驳不算证明

 23.两难陷阱

 24.以先后论因果

 25.情感误导

 26.功利误导

 27.避免结论

 28.简化推理

后记

译后记

试读章节

1.全神贯注

许多错误的产生源于我们注意力不够集中,尤其是在面对相似的情景时。相似性使得我们忽略眼前的实际情况,对应该关注的地方视而不见,草率做出结论。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相似的情景只不过是对曾经历过的事物的简单重复。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叶子。每个情景都有它的特殊性,而我们必须对此特殊性保持敏感。

俗话说,观察是知识的重要来源,这正说明注意力是有价值的。注意力要求我们对所处的每个环境以及组成环境的每个要素都做出敏捷主动的反应。全神贯注与被动接受是不兼容的。不要对周边的事务漠然处之,要用心去看,用心去听。学会关注细节,不因事小而疏忽。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确认事实

事实是既成的,所以有其客观性,它独立于我们的观念而存在。事实需要我们主动去认识,一旦我们忽略它的存在,它就会露出狰狞的面目。

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事物即存在的实体,如动物、蔬菜、矿藏等。例如,白宫就可以看做事物的代表,而林肯被刺则可以看做事件的代表。事物是比事件更基础的存在形式,因为事件是由事物组成的,或者是由事物的表现形式组成的。白宫举行国宴,首要条件是白宫和其他相关事物的存在,否则这个事件就不会存在。要存在无形的事件,有形的事物是其基础。

要确认事物的存在,你只需实地去考察。如果它真实存在,就一定存在于某个地方;如果这个地方是你可以到达的,你就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来确认它的真实性。以白宫为例,为了证明白宫并非只存在于你的想像之中,你可以去华盛顿旅行,亲眼看看它,这是最直接也最可靠的方法。不过你也可以通过间接方法证明,例如,从值得信赖的人口中证实白宫确实存在于华盛顿特区,或者,以照片为证也是个有效的方法。

但是,对于类似林肯被刺之类的事件,如何证明其真实性呢?我们说这是一个事实,依据是什么?这个事件年代久远,我们无法直接找到证人求证。显然,我们自己不能证明其真实性,直接证据法已然失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求助于一些可以作为间接证据的事物。例如,官方记录(警局记录、死亡报告等)、当时的报纸、照片、回忆录、日记、国会档案等,所有这些不同领域的权威资料只能用林肯被刺是事实来解释。在这些史料的基础上,我们确认了此事件的真实性,由此,我们确认了一个历史事件的存在。

事实可以被认为是客观的,也可以被认为是主观的。事物和事件都是客观的,它们都存在于公众领域,原则上可以为每个人所获得。主观事实是指由个人亲身经历的、或间接通过别人的经历确认的事实。例如,头痛就是一个主观事实,如果我经历过头痛,我就有第一手资料证明其真实性。但是,如果是你而非我头痛,我就只能间接地听你说你头痛的情形,来建立我对头痛的概念。因此,主观事实的确认完全依赖于声称头痛者的可靠性。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如何直接确认事实:如果某个事物是我们可以亲身体验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亲自投身其中,获得第一手资料。如果没有条件获得第一手资料,我们就必须严格考察所获间接资料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确认事物的真实性。

现实生活中,我们能亲身经历的重要公共事件非常有限。这就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必须依靠间接证据。同间接求证一个事物真实性的方法一样,在利用间接证据求证一个事件的真实与否时,我们必须投入足够的注意力,因为认真审查证据来源的真实性及可靠性是最重要的。

源于主观体验的主观事实,在通常条件下是自动呈现的。但是,由于人脑中的自我错觉或理性化思维机制,人们甚至可能无法确认关于他们自身的事实。  由于主观事实得以确认的基础是对其他当事人的完全信任,所以你必须首先考虑对其他当事人完全信任的可能性。

3.观念与其对象

我们大脑中的每个观念最终都源于对事物的描摹,而真实存在的事物却独立于观念之外。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正确观念忠实地反映其对象的客观秩序,与之相反。错误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

虽然我们对观念的控制力有限,但并非无能为力。因此,我们在面对错误观念的时候也并非无计可施。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观念与其对象的关系来确认观念的正确与否。如果某一观念与其对象的对应关系扭曲脆弱,我们就可确认该观念是错误的。

我们只能通过观念来了解世界,但并不能因此就认为我们只能把握观念。观念是人类认知的工具,而非最终目的。观念是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桥梁,正确观念能使此桥固若金汤。而最有效的确认观念正确与否的方法,是透过观念本身去观察其所表现的对象。

4.留意观念的本源

欣赏自己的观念是人之天性,因为我们大脑所产生的想法就像自己的孩子,但这种观念产生的根源只能是其对象在外部世界的际遇。归根到底,观念能感知的来源依旧是独立于人脑意识的客观事物。

与事物接触得越多,对它的理解就越深刻;对它的理解越深刻,观念就越清晰。如果我们认为观念是不依靠客观事物的无根之花,就永远不可能真正理解它。理解观念的关键点永远应该是它在外部世界的根源。

越是忽略观念的客观根源,观念就会变得越不可靠。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客观与主观的联结纽带将会断裂。到那时,我们看到的外部世界只是大脑的创造品,而非世界本身的面貌,观念将与世界脱节。

当我们说“确认事实”的时候,并不是说把这个关于现实的观念在大脑中确立起来。大脑中的观念,如我们所知,是主观的范畴,而我们所关注并意欲确认的事实,是客观的范畴。要确认事实,我们必须绕过观念直观外部世界。如果我们成功地为观念在外部世界中找到了对应物,那我们就确认了一个事实。例如,我的大脑中有一个特定的观念,我称之为“猫”,其对应物是现实存在的猫。但是,如果我的大脑中另有一个观念“牛头马面”,它就没有对应的现实事物。类似牛头马面的观念就是主观事实,因为它仅存在于我的大脑中。

5.观念联系事实

人类认知主要由3部分形成:(1)客观存在的事物;(2)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3)我们为其创造的语言,借之我们才能与他人交流。以猫为例,首先要有一只猫,然后才会确立关于猫的观念,随后才有“猫”这个大家认可的词。所有一切都来源于猫的客观存在,如果没有这个客观存在,就无所谓关于猫的观念和语言。P3-8

序言

逻辑学的主题是清晰高效地思考。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本书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我们知道有些人非常聪明伶俐,但逻辑性却不是很突出。他们有逻辑思考的潜能,也就是说,具备清晰高效思考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显然还没有成为其日常生活的习惯。造成这种状况可能是因为他们进行逻辑思考的能力从来没有被系统地培训过,这是他们所受教育中的缺陷。实际上,逻辑学是良好教育的真正支柱。虽然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逻辑学很少被提及,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确是一门有益于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学科,例如:语言学、科学、历史、数学等。

一些读者,尤其是那些第一次遇到严肃的逻辑学问题的读者,可能会对大量的专业术语和频繁使用的象征性符号反感。但是,人们没必要被这种第一印象吓倒。我尽了最大努力将所要处理的技术问题通过尽可能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虽然不可能尽善尽美)。同时,我也尽量避免落入简单化的陷阱。低能的逻辑将不再是逻辑。另外,一些读者可能会误因书中过多强调了显而易见的事实而将它弃之一边。在这本书中,我确实用了很大篇幅强调一些简单的事实,而且是有意为之。在逻辑学中,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被强调得最多的,因为我们经常对之视而不见。我通常选择明确的而非隐含的事实,并且对之花许多笔墨进行分析,这是因为我遵从历史悠久的教学原则——做尽量少的假设。

逻辑学,作为一个整体,是个宽广、深奥、精彩纷呈的领域,如果本书的读者因为这本小书而对这个领域有更多了解,我将非常欣慰。总之,我的目的很简单。这本书既没有刻板的理论教条,也不是正规的教科书——如果它能对教学有所裨益,我也会非常高兴。我的首要目标是写一本现实应用的指南,向那些初次接触逻辑学的人介绍逻辑学的基本原理。《简单的逻辑学》期待造就实践者,而不是理论家。理论要联系实际。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日常实践,在叙述中,有些地方我采取了不是那么委婉的方式。很多时候,我更像一个教练或是班主任,用教导的口吻告诉我的读者应该怎么做。在本书中,我将逻辑学分为5个部分,就是书中的5个章节,每一章都以前一章的知识为基础。第1章是准备,介绍为成为一个逻辑思考者而要搭建的思想框架。接下来两章是逻辑学的核心,探讨如何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第2章阐述了贯穿逻辑思维的基本原理,而第3章的重点是论证——逻辑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第4章探讨非逻辑思维的根源。最后一章,第5章围绕谬误——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展开论述。

最后,我要将我的敬意和感谢致给一本发人深省的小书:《风格的要素》(The Elements of Style),作者是威廉’斯塔克和怀特。这本书是我写《简单的逻辑学》的灵感来源。我不奢望可以达到如斯塔克和怀特那般高山仰止的成就,只希望这本书可以在某些方面帮助读者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就像《风格的要素》在写作方面所做的那样。我衷心地希望通过这本书,可以使读者意识到逻辑学的重要性,使他们在合乎逻辑的思考中体会到快乐和满足。

后记

避免错误推理的陷阱固然重要,但我们还是应该花更多精力来领会逻辑思维的正确原则,毕竟这是有效思考的前提条件,也是日常生活的行动起点。逻辑之所以还是一门艺术,就是因为其与人们的日用常行紧密相连,人们能运用逻辑思维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运用逻辑思维的场合无所不在。我们从来就不缺乏欣赏逻辑这门艺术的机会,所以永远也不要抱怨在生活中你的逻辑能力无用武之地。

逻辑之艺术并非天外来客,它是人类生活中行动与思考的核心所在。诗人品达曾大声疾呼:“找到你自己!”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应该“完整地活着”。如果说“合乎逻辑地活着”不能与“完整地活着”相等同的话,它至少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

书评(媒体评论)

要把我们的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是要讲逻辑。

——著名语言学家 吕叔湘

逻辑对生活、认识和哲学都是必不可少的。

——著名文化学家 王元化

基础学科包括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理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0: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