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你有几个灵魂/朱建军心理学文丛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朱建军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个人的性格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在不同的时间、场合、对象面前则表现各异。为什么会这样?其内在的机制是怎样的?如何主动、合理地将这一现象应用于心理咨询当中,应用于改善自己的性格?

通俗的笔法、平实的语言为你展示复杂的人格结构。

生动的描述、畅晓的阐释教给你深入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

内容推荐

朱建军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是我国本土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意象对话技术的创始人。该技术现已成为我国权威部门认定的专项心理咨询方法之一,并有相应的资格认证,是一项根据国人特点创立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在实际治疗中效果显著。

《朱建军心理学文丛》汇集了朱建军教授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所有著作,该文丛也是意象对话心理学流派的一套标志性论著,集中反映了我国本土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的理论高度与实践现状。本书是其中的一册。

目录

总序 我是一个导游

前言

第一章 一个人有几个灵魂——人格意象分解

 第一节 一个故事

 第二节 我们都有多重人格

 第三节 人格意象分解

第二章 心理内容转化为形象——意象对话技术

 第一节 心灵之眼——意象与意象对话

 第二节 意象对话与子人格

 第三节 用意象对话“加工”子人格

第三章 “拆人”之术——人格意象分解的方法

 第一节 诱导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技术要点

 第三节 子人格出现的一般规律

 第四节 “拆人”法变式

 第五节 子人格的演变与重组

第四章 自己和自己的“人际关系”——子人格的关系

 第一节 不相识的子人格

 第二节 情感冷漠的子人格

 第三节 相互冲突的子人格

 第四节 相互喜欢的子人格

 第五节 子人格关系的记录

第五章 心理世界中的生灵——心理现实和物质现实

 第一节 女性怎么有男性的化身

 第二节 她们是姐妹吗

 第三节 心理现实——另一个世界

 第四节 对心理现实的两种误解

第六章 了解心的分量——用子人格计量心灵

 第一节 心理年龄

 第二节 心理性别程度

 第三节 内部和谐度

 第四节 隔离程度、冷漠度和复杂程度

第七章 一个人的社会——心灵的组织与结构

 第一节 心灵组织图

 第二节 关系圈和情结

 第三节 人格的组织形式

第八章 心灵中的人、动物和鬼神——成分分析

 第一节 成分分析的意义

 第二节 原型和原始意象

 第三节 子人格与原始意象

 第四节 变形的原始意象

 第五节 不纯的子人格

 第六节 辨别的技巧

 第七节 人物

 第八节 动物

 第九节 死神、恶魔、鬼

 第十节 神灵、菩萨、佛

 第十一节 植物、矿物或器物

第九章 心灵中的宇宙力量——心灵的元素分析

 第一节 价值性的元素

 第二节 品质性的元素

 第三节 衍生需要元素

 第四节 行为性的元素

 第五节 其他因子的影响

 第六节 能量的状态

 第七节 具体生活经验

第十章哪里来的这些生命——子人格的来源

 第一节 固有的子人格

 第二节 内化的子人格

 第三节 时期性的子人格

 第四节 内容性的子人格

 第五节 角色性的子人格

第十一章 一花一世界——人际心理能量学

 第一节 他人的“副本”

 第二节 人际交往——外部交往就是内部交往

 第三节 人际能量学的两个特殊状态——邪教和正教

 第四节 心理的“排异反应”

 第五节 意象对话与人际心理能量学

第十二章 人和人是没有界限的——人际的子人格交流分析

 第一节 人际交往透视

 第二节 分析两个人的交往——子人格扑克

 第三节 不分你我——界线的消融

第十三章 自知者明——子人格识别与心理治疗

 第一节 分辨子人格

 第二节 言语和声调

 第三节 字迹和相貌

 第四节 子人格识别的作用

第十四章 换个人上场——子人格替代与心理调节

 第一节 子人格替代与心理调节

 第二节 子人格替代的方法

 第三节 标志——让你更容易调动子人格

 第四节 子人格的平衡

第十五章 自爱的艺术——子人格关系的调节

 第一节 一个人的团结治疗

 第二节 子人格的相互认识

 第三节 子人格的冲突调节

 第四节 子人格的互相补充

第十六章 生生灭灭——子人格的“演变”和人格改变

 第一节 子人格的演变

 第二节 子人格的“物理和化学”演变

 第三节 子人格的“核物理”演变

 第四节 演变的心理现实性

第十七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用人格意象分解方法调节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格意象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步骤

 第二节 人际关系问题分析

 第三节 人际关系问题的“责任人”

 第四节 反求诸己与人爱邻如己

 第五节 朋友关系与人格意象分解咨询

 第六节 婚姻恋爱与人格意象分解咨询

第十八章 和魔鬼斗法——强迫性与子人格

 第一节 死亡的使者——“魔鬼”

 第二节 胆怯的产物——绝对者

 第三节 理性的误用——辩论者

第十九章 最美与最丑——表演性与子人格

 第一节 控制别人的利器——“演员”

 第二节 自恋的产物——“美女”或“帅男”

 第三节 性本能的化身——“性感女郎”或“妓女”

 第四节 性本能的基本形态——“动物精灵”

 第五节 感情的钓竿——“长发女”

 第六节 天真而可爱的人物——“儿童”

 第七节 令人恐怖的幻象——“各种鬼”

 第八节 心灵中的不幸者——“丑陋者”

第二十章 流泪是为谁——依赖性与子人格

 第一节 我用泪光吸引你——“哭泣者”

 第二节 惹人怜爱的小家伙——儿童或小动物

 第三节 依赖的理由——病人

 第四节 愤怒的女神——“魔女”

 第五节 不幸的象征——“乞丐”

第二十一章 心灵中的肇事者——其他问题相关子人格

 第一节 冰冷的盔甲——机器人

 第二节 以性忘记死亡——纵欲者

 第三节 无所不在的敌人——恶兽和恶势力

 第四节 分裂的象征——外星人

 第五节 神秘直觉的象征——巫和神秘动物

第二十二章 全新的人格观——人格意象分解的理论探讨

 第一节 心灵进化论——人格意象分解的文化观

 第二节 人格意象分解的历史根源

 第三节 全新的人格观——人格是一个可分的整体

试读章节

既然一切心理的事物都可以用意象来表达,那么,性格的特点也一样可以。

在人格意象分解中被我们称为子人格的,可以粗略地说成是“形象化的性格特质”。(当时,实际上不完全是。在我们读完这本书,就可以知道它们的区别了。)

荣格说过,“每种个别独立存在的心理内涵都会被拟人化。最好的例子莫过于疯子的幻想以及所谓的降神会。只要自主心灵成分被投射出来,无形人随时会出现。这一点可以说明,通常的降神的幽灵与原始人所看到的幽灵是怎样的性质。倘若一个人为某种重要的心理内涵所投射到,他便算是着魔了,换言之,他已具有创造超自然力的能力。他或她便成为一位巫师或女巫或狼人”。

我们在意象对话中,就给了“无形人”一个出现的机会。如果一个人心中所包含的多数或所有无形人都出现了,我们就可以叫做人格意象分解。

有一次,我给一个女博士做意象对话。我让她想象一座房子,还有房子中的人和东西。她想象中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个老妇人,老态龙钟、驼背、衰弱无力;还有一个是个小女孩,大概五六岁的样子,一身是泥,很可怜很委屈。

这两个人实际上都是她,老太太代表她性格中衰弱、自卑、没有勇气的那个侧面,代表的是她认为自己“没有朝气”,感受到自己“暮气沉沉”。而那个可怜的小孩子则代表她内心中幼稚、胆小、可怜的侧面,像一个浑身是泥土的小女孩,渴望着父母的爱护但是却得不到。

世界上并没有真的存在这样两个人,但是这两个意象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她们就是这个女生内心中的一部分。我把它叫做子人格。

儿童、青少年以及一些处在心理困扰中的人经常会自发地想象一些虚幻的人物,这些人物也是他们内心的一部分。

在某些特别的例子中,由于心理冲突非常强烈,这样的子人格形象会变得非常明确而且独立,就形成了“多重人格”这样的怪现象。《人格裂变的姑娘》一书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她有十几个不同的“我”,轮流占据她的身体,这些“我”各自对自己有不同的描述。我想我可以先引其中的几个例子,让大家有一个感性的了解。同时也可以知道,形象化的子人格不是我杜撰的,而是确确实实的存在。在前一章,这个名叫西碧尔的女子出现了一个叫做佩吉的子人格,而书中还出现了其他。

静坐在那里的病人,正在埋头看《纽约人》杂志。一见到大夫,她立刻站起身来,微笑着向大夫走去,热情地招呼道:“早安,威尔伯大夫。”

医生想到:这不是佩吉。佩吉不会安静地坐着。佩吉不会去读书看报。佩吉不会有这种有教养的声调。这一定是西碧尔。但西碧尔从来没有在我招呼她以前率先跟我说话。她也从来不会像现在这样出乎自然地微笑。

“你今天好吗?”医生问道。

“我很好,但西碧尔不好。她生病,无法前来,所以由我顶替。”

心理医生可以看出维基和西碧尔明显不同。

维基不仅仅是走进诊室,而且是仪态万方地入场。西碧尔总是那么局促不安,而维基的一举一动却雅致大方。

她的一身衣服绚烂多彩:玫瑰色、紫色和淡青色。双排金属纽扣。长仅过膝的有裥裙。一双绿鞋更添风采。

而其他的子人格的形象又不同了:

玛乔里是一个娇小、苗条的姑娘,肤色白皙,长着一个狮子鼻。海伦,头发和眼睛都呈浅褐色,鼻子直直的,嘴唇很薄。西碧尔·安是一个瘦瘦的女孩,肤色苍白,头发灰金色,眼睛也呈灰色,卵圆脸,直鼻子。  在这三个人中,只有玛乔里比较安详。海伦老是一惊一乍。西碧尔·安整天无精打采,已到了神经衰弱的地步。

玛乔里生气勃勃,很易发笑。她什么都喜欢。茶话会、剧院,旅游、漂亮的东西,一切都爱。特别对西碧尔一见就抽身撤退的智力竞赛,她更是乐此不疲。玛乔里在表示烦恼和急躁时丝毫不加掩饰,但从不表现出发怒的样子。

“玛乔里、海伦、西碧尔·安”都是西碧尔的一部分,身体是一个身体,为什么这里的描述中玛乔里的肤色不同于西碧尔·安;海伦的头发和眼睛的颜色不同于西碧尔·安;三个人的鼻子也不相同?难道身体的特点可随时改变?当然不可能,如果身体可以变就不是西碧尔而是妖精了。事实是,在玛乔里出现时,她自认为自己是娇小苗条的姑娘,肤色白皙,长着一个狮子鼻。海伦出现时,认为自己的头发和眼睛都呈浅褐色,鼻子直直的,嘴唇很薄。这些形象都是子人格在想象中看自己的样子,和意象对话中人想象中出现人是一个道理。所谓的“玛乔里出现”,实际上就是西碧尔在想象玛乔里而且自认为是玛乔里。

当然,外表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变化。比如维基的仪态不同于西碧尔,服装也不同于西碧尔。由于行为方式和姿势的不同,外人看起来感觉上好像身高体重都不同了似的。

多重人格是子人格自发出现,不能自我控制,而在人格意象分解时,我们可以有控制地让子人格出现。不能控制时这是心理疾病,而能控制时是一种心理治疗。就像火在不能控制时是火灾,而在我们控制下则可以成为烹调和炼钢的手段。在我们的控制下,来访者被分出像西碧尔一样的许多个不同的“我”,每一个都有独特的性格、外貌和行为习惯。P14-16

序言

安徽人民出版社决定为我出文集,听到这个消息吃了一惊——已经可以出文集了吗?我?印象中,总觉得文集这个东西,只有大人物才可以有。或者,是已故的老先生们才有的东西。

我并不是一般所谓的那种“谦虚的人”,相反从小老师常批评我骄傲。我不打算假装谦虚,也不认为自己很骄傲,我觉得我不过是一个直人,有什么看法就直接说而已——比如我小学时同学称呼我“大学生”,我坦然接受,因此被称为骄傲。不过后来我的确成为大学生,而那时有人又称呼我博士,我坦然接受,因此被视为骄傲。不过后来我也的确成为博士。现在有人称我为心理学大师,我依旧坦然接受——虽然我知道这个名称也叫早了——但我知道如果我精进不止,而老天也给我足够的寿命,将来成为大师也在所难免。到那时出个文集,也是理所当然。不过现在就出文集——我不够老而且也还活着——还是让我有些吃惊。

盘点一下过去的著述,林林总总,不包括和别人合著的,单是自己独自写的书,也有十几本了,从数量上看也还说得过去了。从内容上看,可以为自己骄傲的是,原创性也相当不错,本文集中的每一本书,都或多或少地包含着原创的思想、观念和方法。有朋友说我的书缺点是骨头多肉少——原创思想多,但是论述时展开不够充分。如果充分展开,有些书中的每一章都可以单独成书。这我也很同意,只不过我总是忙忙碌碌,很少能有时间安静地著述,所以也只好先这样了。毕竟还有许多有趣的、原创性的思想,连这样简要地写成书都还没有来得及。当然也有朋友指出,有的书中的思想应当更清晰地整理耙梳,理论体系也还不够理想,这些的确让我很汗颜,也不能以忙为理由为此辩解,思想没有被展开说清楚是一回事,思想本身不够清楚是不可被接受的。这个问题我不久后必要解决。

盘点之后,稍微安心了一点,感到不管怎么说,过去的这些书中有不少很有价值的内容,有不少自己的创新,卖给读者看,自认还不是浪费别人的钱财。于是,也就踏踏实实地、高兴地等着这文集的出版了。

回想在遥远的大学时代,我们还要“树立人生理想”,我自己倒也是认认真真地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我的理想是,“我要好好活,并且因为我的存在,给这个世界留下点好的东西,让别人也活得更好一点点”。

当时我学的专业还是“天气预报”,我也没有“预报”到,我以后会成为一个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让别人也活得更好一点点”会成为我的正式工作,直接做的事情;但是也许是天意或者是传说中的缘分,今天我所做的事情,还真的都是在直接实现着我的人生理想。

那时的我,什么都有兴趣什么都想做,我读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哲学和文学,我想做写作者、想做编辑和记者、想做大学教授、也想做心理医生,我还想做节目主持人、想做企业家、想做导游……贪心无比,虽然所贪之物和一般人有所不同。

而今天看来,老天也真的很是眷顾我,我想做的事情,多多少少都有机会做了一点:作为杂志写手,发表过散文或其他文字;兼职在《北京青年报》等报刊做过记者,也得到过“北京市好新闻”奖;做过杂志的编辑部主任甚至执行主编,所编杂志也达到过70多万的销量;现在做大学教授,也参与了一个心理系的整个创立过程;是一个有名望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师;也几次作过兼职节目主持人,已经当了上百次的电视节目嘉宾;办过企业而且赔钱不多;唯一个没有做过的,是导游。

而今天在写这个序的时候,突然意识到,其实我也做过导游,而且,我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做导游。只不过我所导游的,不是这物质世界中的某个风景区,而是人的内心世界中的景区。

文集中的书,固然主题不一,但是内在的主题却是“一以贯之”的,无非是一个“心”字,或者是关乎对心的自知,或者是从心出发而进行的创造。心中的世界奇妙玄幻,最美的事物是在我们的心中,而最险恶的事物也是在我们的心中。二三十年来我所做的,无非是深入这个世界,以探险家的态度去探索这个世界,并且一旦有所发现,就用我的书或者我的教学去把这些发现告诉大家。

我最早出的一本书,是关于如何解梦的(这本书的内容后来几次改编,这次在文集中选择的是改编后的成熟版本)。解梦,就是进入心的潜意识层面的最基本的方法。我们内心中仿佛有一个原始的世界,那里是原始人、鬼神和动物生活的世界,梦就是我们窥见这个世界的最基本的方法。因此,释梦可以看做是进入潜意识心理世界的一本导游手册。

后来我所出的书,有几本都是讲意象对话心理疗法的。意象对话心理疗法,是我们深入心理世界原始层面的一个更好的方法。意象对话可以让我们迅速进入深层人格,让潜意识中的心理内容昭然若揭,可以让内心中掩藏的种种情绪欲求清晰地展示。我以为意象对话可以说是了解人内心,深入人内心,甚至改变人内心的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

作为心理咨询与治疗师,我越来越多地意识到,那些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人,常常只是我们文化中缺陷的负载者,个人的心理病源于文化的心理病。于是自然地,我开始了对文化心理的思考和探索,也就有了两本关于文化心理的书。对于中国文化心理,目前研究者还为数不多;在这个景区,我作为先行涉猎者,也自然成为一个导游。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书,是涉及一些具体领域的,比如青少年心理、少女自卫、心理随笔等,也可以看做是些小的景点,虽然没有什么脍炙人口的名胜,一花一石,也稍有可观之处。

如果有时间的话,我想写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从“意象”的角度去看中医,我把中医看做是一种以“意象”为工具进行思考的医学体系。风、寒、暑、湿,可以说都是一种意象,并没有真正的物质世界的风可以进入身体,也不可能在我们的血管肌肉中用风速仪器测出风的等级来,但是,意象中的风,却的确可以带来有关的疾病。如果我们把意象的心理象征意义都弄明白,我们就可以用更实证的方法来研究中医。对此我有很多想法,也做了一些简单的测试,结果很鼓舞人心。另外,我对《红楼梦》也有一个很新的见解,发现不少旁证可以给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假说,说《红楼梦》原作者不仅不是曹雪芹,而且是一个大家都没有想到过的人物。如果有时间,我决意把这个有趣的考证写出来。再有,我很想写一本书,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看佛教,并且把意象对话心理疗法和佛教相结合,以创立一个新的学说。还有,从心理学角度看《易经》,也会有一些新的角度,看到一些新的东西,我也很想有时间把这些新的发现写出来。如果更有时间,我还愿意把我对心理学方法论的一些见解形成文字。而心理学在管理中的应用,我也有些想法,这是我兼职经商、做EAP、讲企业心理学课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当然,我最最希望写出来的,是对中国文化未来如何改进的个人的思考……

所以,这个文集,还是一个未完成,不可能是全集。全集将有多少书,什么时候完成,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希望的是,那会是在很久很久之后,因为有这些心愿未了,我希望我能够长寿,而且能够一直保有清醒的头脑,能一直一直写下去。

当然,我更希望,我的文字能够传达我对这个世界的爱,希望我的作品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一点点,而万万不可以适得其反,有害于人。

导游,不就是做这个的吗?把美好的世界展示给人去看。

朱建军

2008年1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8: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