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一书历来备受推崇,此版《庄子全书》为精编精校,将《庄子》的三十三篇全部收录其中,并参考了大量和《庄子》有关的资料,以确保全书的严谨性、权威性。本书除了在原文之后附有注释、译文外,还在每段内容后设置“分节导读”以便读者把握《庄子》的思想脉络。
本书由庄子编著;思履主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庄子全书(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战国)庄子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庄子》一书历来备受推崇,此版《庄子全书》为精编精校,将《庄子》的三十三篇全部收录其中,并参考了大量和《庄子》有关的资料,以确保全书的严谨性、权威性。本书除了在原文之后附有注释、译文外,还在每段内容后设置“分节导读”以便读者把握《庄子》的思想脉络。 本书由庄子编著;思履主编。 内容推荐 《庄子》是道家的一部重要著作,十余万言,由庄子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对宇宙大道、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生命的价值、道德的标准等,都有详细的论述。其内容博大精深,行文恣肆汪洋,是传统文化中最伟大不朽的经典之一,在中国文化的建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庄子的文章不仅极富思想性,而且有很高的艺术性,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数庄子的成就最高。他的文章瑰丽奇美,富于幻想,即便是描写平凡小事,也能写出排山倒海的气势。 《庄子》融合了寓言的生动、哲理的思辨、生活的鲜活。但是,想要真正读懂它、体悟它、运用它却并非易事。为了让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庄子》,读出真正的“逍遥”,将庄子的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庄子全书》将《庄子》的三十三篇全部收录其中,并参考了大量和《庄子》有关的资料,以确保全书的严谨性、权威性。书中除了在原文之后附有注释、译文,还在每段内容前编有“分节导读”,以便读者从整体上把握《庄子》的思想脉络。对一些重点句子、段落,则特设“品庄悟道”栏目,结合现实,进行深入解读。 《庄子全书》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卷一 内篇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 卷二 外篇 骈拇 马蹄 肤箧 在宥 天地 天道 天运 刻意 缮性 秋水 至乐 达生 山木 田子方 知北游 卷三 杂篇 庚桑楚 徐无鬼 则阳 外物 寓言 让王 盗跖 说剑 渔父 列御寇 天下 附录 听南怀瑾大师讲《庄子》 鱼活水中不知有水,人活道中不知有道——听南怀瑾讲道法自然 抓住今天就好了,没有明天——听南怀瑾讲专注当下 只要自己觉得满足就够了——听南怀瑾讲知足 生命的形态和价值不受外界的影响——听南怀瑾讲规矩与方圆 没有永远存在的,也没有永远毁坏的——听南怀瑾讲福祸相依 过分的话不能说,好坏都不能加一点——听南怀瑾讲说话之道 高度的智慧,用起来极简单——听南怀瑾讲为学境界 刚刚生下来就是死亡的开始——听南怀瑾讲看破生死 试读章节 天地 本篇的主旨是讲为君之德。作者认为,君为万众之主,君德就是天德。为君者应以德为本,无心无为,让一切成于自然,从而成为天道的体现者。君德即天德。从这种观点出发,作者对后世以人力治世的君主如夏禹、周武王等进行了激烈的批评。 【分节导读】 此节表达了人君应依照天地的规律自然无为的观点。万物虽然纷杂多样,但本质同一,所以管理天下也要以道为依据,站在道的视角上审视名利、职分、能力,不刻意追求富足,任事物自然发展。而求道需“刳心”,只有先摒弃心智,去除对事物的成见和繁杂的欲望,才能拥有容纳万物的广博胸怀,不被世俗名利所动。道与万物相连,王者若以大道为立足之本,国之上下必安定均和。 【原文】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a;万物虽多,其治一也b;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c,故曰,玄古之君天下d,无为也,天德而已矣e。 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名正f;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g,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以道泛观,而万物之应备h。故通于天者,道也;顺于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义也;上治人者i,事也;能有所艺者j,技也。技兼于事,事兼于义k,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故曰:古之畜天下者l,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m,渊静而百姓定n。《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o,无心得而鬼神服。” 【注释】 a均:均等。b治:条理。指循性自得。c原:本。德:自得。天:自然。d玄古:远古。e天德:自然之德。f“以道”句:用天道来表示君主的名号,就很得当。言,名、称谓。当,得当。g分:职分。h泛观:广泛地来看。应备:可供用者无不齐备。i上治人者:居于上位治理人的人。j艺:专长。k兼:统属。l畜:养。m化:生长,发展。n渊静:像深潭里的水一样平静。o《记》:古书名。一:道。毕:完成。 【译文】 天地虽然大,但运动变化却是均匀的;万物种类虽多,但循性自得的性质却是一样的。天下百姓虽然很多,主政的却是君主。君主治理天下本于德性,而成于自然,所以说,上古的君主治理天下,靠的是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罢了。 从道的观点来看称谓,那么天下君主就名正言顺;从道的观点来看职分,那么君臣各自承担的道义就明确了;从道的观点来看才能,那么天下的官吏都尽职尽力;从道的观点广泛地考察,那么天下万物就应有尽有,无不齐备。所以,通达于天的,是道;通行于地的,是德;周行于万物的,是义;善于治理天下的,是使人们各尽其能,各任其事;能够让才能和技艺充分发挥的,是各种技巧。技巧归属于事务,事务归属于义理,义理归属于德,德归属于听任自然的道,道归属于事物的自然本性。所以说,古时养育万民的君主,没有贪欲而天下富足;无所作为而万物自行变化;深沉静默而百姓安定。《记》中说:“通于大道而万事自然完满,心无欲求而鬼神敬服。” P146-148 序言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大部分,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其中,内篇为庄子思想的核心,有七篇;外篇十五;杂篇十一。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大道、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生命的价值、道德的标准等,都有详细的论述。内容广博而不散杂,自始至终都围绕一套哲学观点来阐述自然、生命、政治和社会。作为道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和老子的思想一起并称为“老庄思想”。和儒家、墨家形成鼎足之势,影响了中国文化两千多年。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69年到公元前286年之间。关于庄子的生平,人们知道的不多,只知道他是楚国贵族,因战乱逃往宋国,在宋国当过漆园吏。 庄子的书在三国时期开始盛行,阮籍、嵇康等文学家都曾为其文章做注释。庄子继承并发扬了老子“道”的学说。在哲学方面,其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齐物论”。在庄子看来,事物之间的差异虽然明显,却并非绝对,人不可能用某个固定标准衡量天下所有事物。人的认识有局限,常人多只看到事物的“异”,看不到事物的“同”。而宇宙万物都出于大道,也都归于大道,究其本质,并没有什么差别,人应学会站在道的角度观望世界。 因此,对争鸣之中的百家,庄子十分反感,在庄子眼中,“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人们就物体的差异争辩不休,完全是舍本逐末的浅陋表现。真理无须称扬,语言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足以描绘大道。 除了对百家争鸣不满外,庄子还对芸芸众生汲汲名利的人生态度嗤之以鼻。他将名利当做人生的负累、损人心性的祸患,一面悲悯地慨叹众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一面毫不留情地讽刺那些贪名好利之徒。他曾用“腐鼠”比喻官位,用牺牲用的牛形容那些与权力相伴而难得善终的人。面对向自己炫耀金钱的人,更是凌厉地反唇相讥,说对方舐痔得车。而从庄子的文章来看,其本人的生活相当清苦,只是这依然不能让他像其他人那样把追逐名利当做生活目标,他渴望的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庄子曾说“贫也,非惫也。”相比物质生活的丰足,庄子更重视精神生活的自由,他希望能超越世俗,进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同一”的境界。其笔下的至人、神人、圣人,都是他心目中美好人格的化身,他们都拒绝和世俗同流合污,都摆脱了世俗的羁绊,不问名利,不惧生死,畅游于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 而说起生死,无疑和名利一样,为世人记挂于心。庄子一早意识到,人一天放不下对死的恐惧,就一天无法实现真正的逍遥。他提醒世人,死生一体,并将天地比作一个大熔炉,将人比作炉中的金属。人由生人死,无非是存在形式发生了变化,是自然使然,不需惊慌。人可以通过和自然合而为一,实现生命的永恒。事实上,庄子的生死观有一定乐死恶生的色彩,“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疣溃痈”,生成了拘束,死反倒成了解脱。庄子曾在《至乐》中虚构了一个和骷髅对话的场景。故事中的骷髅这样形容死:“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庄子的哲学观、人生观、生死观和其所在的时代有很大关系。杀伐四起的战国时期,百姓苦不堪言。庄子试图找到摆脱苦难的办法,他虽没有从政为官的想法,却很有自己的政治态度。他指责诸侯君主利用仁义危害百姓,“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他激烈地批判现实,认为即使是得道之人,在乱世之中,也只能“仅免刑哉”。他将儒家推崇的仁义礼法当做天下大乱的根源,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而在批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的同时。他大力推崇无为之治。十分向往宁静朴拙的古代。 庄子的文章不仅极富思想性,还有很高的艺术性。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数庄子的成就最高。他的文章瑰丽奇美,富于幻想,即便是描写平凡小事,也能写出排山倒海的气势。南宋文学家刘辰翁称庄子“不随人观物,故自有所见”。庄子在文学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非常擅长运用比喻、寓言,他因事譬喻,随物赋形,寓中设寓,同时又文情奔放,行文多变。将恣意飞扬的文风和张扬的想象力、深沉的思想完美交融。 《庄子》一书历来备受推崇,此版《庄子全书》为精编精校版,将《庄子》的三十三篇全部收录其中,并参考了大量和《庄子》有关的资料,以确保全书的严谨性、权威性。人们不仅可以把此书当做了解庄子的读物,还可以当做学习古文的参考。而为方便读者理解,本书除了在原文之后附有注释、译文,还在每段内容前设置“分节导读”,以便读者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庄子》的思想脉络。对一些重点句子、段落,则特设“品庄悟道”栏目,结合现实,进行深入解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