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重篇
尊重人是人性化管理的前提,是进入人性化管理门槛和钥匙。是管理者为成功管理播下的第一颗种子。这里讲的尊重,是指对被管理者的尊重,是指重视被管理者的价值。尊重的实质是指领导对被管理者的一种敬畏、一种爱的流露,是被管理者能够感受到的一种精神愉悦,并且能够转化成为一种正能量。我们爱大海,是因为我们敬畏大海的力量和波浪的波澜壮阔;我们爱宇宙,是因为我们敬畏宇宙的广阔无垠;我们爱祖国,是因为祖国山河的壮丽,像母亲一样养育了我们。因此,人性化管理的本质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人格的敬畏,是因为劳动者是天,是因为劳动光荣,劳动创造了一切。敬人者,人恒敬之。管理者在对被管理者尊重中,反过来自己也就得到了被尊重。而这正是事物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
毛泽东同志说:“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从这态度出发,于是有各种的政策、方法、方式。离了这态度,政策、方法、方式也一定是错的,官兵之间、军民之间的关系便决然弄不好。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第一是官兵一致,第二是军民一致,第三是瓦解敌军。这些原则要实行有效,都须从尊重士兵、尊重人民和尊重已经放下武器的敌军俘虏的人格这种根本态度出发。”这里毛泽东同志把尊重提高到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的高度,可见尊重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一个领导、管理者如果连对被管理者起码的尊重都做不到,那还谈什么人性化管理?所以,尊重也是进入人性化管理的通行证。
1.《矿工礼赞》的故事
如果你来到山东黄金集团,不管问到哪一个人,歌颂矿工的一首诗是什么?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会告诉你:《矿工礼赞》!因为《矿工礼赞》在山东黄金集团已经人人皆知、家喻户晓,作为一个故事传诵。这首《矿工礼赞》,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华饱蘸深情的大笔而写就的,是他发自心底的声音:
(一)大手上的铁茧,满脸的汗。
一身渣石作材料,塑出的硬汉。
头顶着人间,脚踩着江山!
(二)塞外旗帜舞动,青藏高原的风。
海南跃起的鲲鹏,从东海启程。
抬脚入中原,挥手过长城。
壮士赴万里,高天架彩虹。
(三)写尽五千年王侯,可怜太史公。
唯有劳动者,人间少留名。
学子手中的笔,千家万户的灯。
珠光宝气迷乱眼,离不开矿工。
生花妙笔真如缘,大写的是劳动。
(四)煤里有父母的白发,金里有儿女的亲情。
钢是矿工的铁骨,火是矿工的火红。
矿工是节日礼花的光芒,是共和国崛起的支撑。
(五)想起你依然沉重,见到你依然感动。
怎样才能让你感受到我的尊重啊?
深深巷道里你在说什么?
大声点,愿你把我当作你的弟兄。
诗如其人。《矿工礼赞》字字句句歌颂的是顶天立地的矿工,抒发的是企业领导人与矿工的深情——愿你把我当作你的弟兄!“大写的是劳动”。我们可以设想,假如作者不是发自心底地对广大矿工的爱,怎么能够写出如此感人肺腑的诗句?!假如作者没有对矿工艰苦劳动——“大手上的铁茧,满脸的汗”的深刻了解,怎么能够产生这样惟妙惟肖生动贴切的语言?假如作者没有对矿工的贡献——“珠光宝气迷乱眼,离不开矿工”的深刻认识,怎么能够写出“矿工是节日礼花的光芒,是共和国崛起的支撑”的伟大诗句。
从《矿工礼赞》中,3万名山东黄金矿工看到了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华对广大矿工的一颗敬畏之心,一颗崇敬之心,一颗真诚的爱戴之心;理解了他为什么能够那样设身处地地为农民解决2007年新《劳动法》前养老金问题,理解他们上访的苦衷:“说良心话,干十几年没有养老金,再守法的人也不能接受”;理解他的心里在想什么:“一个企业的掌控者,社会掌控者,只是理想目的崇高,而不看给员工百姓带来的境遇,就做不到以人为本”;“心(要)始终不拒绝和他们(当时上访农民工矿工)亲近,不再增加对他们新的伤害”,使他们心里“埋下对社会、对党仇恨的种子”。因此,才从企业经济实际情况出发,冒着风险,突破国家政策,“代表社会承受他们满肚子的苦水,承担企业不该承担的而企业应该做到一切能够做到的事情”,为相当一大批矿工解决了新《劳动法》前的养老保险问题。
从《矿工礼赞》中,各级领导受到了一次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受到了一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史观的教育,认识到“矿工是天”,“劳动光荣”,“矿工是企业的主人”,每个人要像对待自己兄弟姐妹那样对待矿工;广大矿工每当想到《矿工礼赞》,读起和背诵起《矿工礼赞》的诗句,心里就热血沸腾,心里就升起了一种强大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工作的积极性和潜力就如同火山一样的喷发出来,工作就有一种使不完的劲儿。
P1-3
经过近多年的辛勤耕耘,在我和晓光的共同努力下,本书如企业文化一片新绿,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一点浩然气,迎来著作峰。回首从2002年8月红旗出版社出版第一本企业文化书开始至今,接近退休和退休10余年来,已先后出版了《加入WTO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中国化——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中外企业文化故事》、《企业家创新的故事》、《最感人的人性化管理的故事》、《最富哲理的人性化管理的故事》6本企业文化专著,200余万字。可能是因为忙于几本书的写作、企业文化讲课和企业文化咨询等退休生活的充实,使自己真是如老子所云:“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有人对我说:“都退休了,写书也挣不了仨瓜俩枣,还不好好休息休息!”可每当听到类似话时,眼前就出现了我在全国各地讲授企业文化课时的情景:课堂上非常静,特别是当讲到企业文化故事时,空气似乎都凝固了,如果有一根针掉在地上似乎都能听得到。下课了,学员一个个还呆呆地坐在座位上,迟迟地不想离开,似乎都还没听够,埋怨课程时间安排太短了。有的学员讲:“马老师,您讲的故事对我启发太大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内容我可能都忘记了,但唯独那些故事我忘不了。”因此,每当我遇到困难、特别是资料来源困难,再加上有的资料没有出处、用了怕侵犯知识产权一次次地想打退堂鼓时,头脑里就浮现了讲课时出现的那一幕幕的场景,热血和劲头就不可遏止地喷涌出来。心想,企业所需要的不正是一个致力于企业文化研究的工作者应该千方百计排除困难,予以满足的吗?这可能就是自己十余年来一直笔耕不辍、乐此不疲地坚持写作的重要原因。
本书在形成的过程中,得到了原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北京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原常务副会长郝真同志,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教授孟凡驰同志,副理事长韩旭同志,现任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欣,秘书长徐振凡,副秘书长王维广,研究部主任朱华东,北京住总集团宣传部长于文岗,神华宁煤集团副部长姜宏瑜、史俊业,北京天一恒业咨询公司董事长梁喜生等的大力支持,北京市菜百公司副经理杨文兰、申军以及刘工、马志红、马志刚和王明等在写稿、文字推敲、校对等方面也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此外,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管学院和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杜晓峰、李瀛骥、张燕珍、李国燕、王敏玉、张晓、岳秋雪、李凤飞、李朋、黄启星、李凤龙、刘睛、史全伟、刘蓬、蒋俊玲、王翠、杨宝申、朱丽娅、李丽娜、李伟、董文春、胡富来、李元德、钟世虎等相关专业师生在资料的收集与编写整理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本书出版还得到了红旗出版社大项目编辑部主任张明林、责任编辑于鹏飞等同志的大力支持。如果回溯过去十余年来一系列企业文化著作出版的过程,给予我多方面支持的人还很多,如,中宣部原理论局副局长贾春峰老师,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德老师,海尔集团副书记王安喜,北京市政专业设计院党委书记尹树元,北京二轻党校高级讲师齐明山、刘昕,北京化工三厂宣传部长高向东,北京市民政工业集团总公司科长高峰等,为此,借本书出版的机会,一并再次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尊重篇
1.《矿工礼赞》的故事
2.山东黄金董事长王建华“长子意识”的故事
3.联想“无总称谓”的故事
4.浙江海亮集团“家文化”的故事
5.“给客人下台阶”的故事
6.《第六枚戒指》的故事
7.摩托罗拉“尊重员工”的故事
8.基辛格在“芬克斯”酒吧遭拒的故事
9.美国总统富兰克林“人生一课”的故事
10.法国拿破仑巧用自尊激励制胜的故事
11.尊重比金钱更重要的故事
12.一个富翁“用金钱买尊重”的故事
13.德国威廉皇帝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14.“不尊重人的苦果”的故事
二、情感篇
15.董事长叶青“与员工朋友相待”的故事
16.菜百董事长赵志良关心员工的故事
17.“拖也要把他拖到医院去”的故事
18.老张“生日蛋糕”的故事
19.为矿工解决“新”《劳动法》前养老金的故事
20.“父爱情深”的故事
21.海尔“借钱为员工发工资”的故事
22.北徐楼煤矿关怀员工“食衣住行”的故事
23.格兰仕“母亲节”前发生的故事
24.“红色资本家”王光英“用人情”发展公司的故事
25.成思危讲的“一个工人”住院的故事
26.“今天迟到不罚款”的故事
27.“微笑服务”使希尔顿行之久远的故事
28.吴起为士兵吮疽的故事
29.宋朝大将曹彬“治军有方”的故事
30.壁虎钉在墙上十年不死的故事
31.印度圣雄甘地“以德报怨”的故事
32.“爱”与“害”的故事
33.风和太阳的故事
三、赞美篇
34.“士为知己者死”的故事
35.“班组擂台夺旗记”的故事
36.员工之星马小萍“美丽人生”的故事
37.戴尔·卡耐基教人学会赞美的故事
38.美国总统柯立芝表扬女秘书的故事
39.居里夫人儿时受到赞美的故事
40.兴趣使达尔文成为一名伟大的生物学家的故事
41.海尔热衷于“订单”的故事
42.贝多芬之吻的故事
43.美国生理学家的一个“气水”实验的故事
四、善待篇
44.李嘉诚“允许下属犯错误”的故事
45.董建华在企业困难时给员工加薪的故事
46.美国鲍伯和工人吉姆喝醉酒的故事
47.拿破仑发现执勤哨兵睡觉后的故事
48.美国总统柯立芝与小偷的故事
49.基辛格“不允许犯同样错误”的故事
50.楚庄王夜宴群臣的故事
51.禅师宽待小偷的故事
52.一位老人和他三个儿子的故事
53.王光美“宽恕”的故事
54.送一个吊环给别人的故事
55.总统克林顿与一个小孩的故事
五、服务篇
56.钢城“活雷锋”郭明义的故事
57.海尔冰箱“坐轿子”的故事
58.最美的中学教师张丽莉的故事
59.最美的邮递员尼玛拉姆的故事
60.最美的乡村医生居马泰的故事
61.海尔服务感动“沙特用户”的故事
62.“在用户报怨面前,我们永远没有理”的故事
63.死神向她呼啸而过的故事
64.“我的服务不值10美元”的故事
65.山本夫人“专机”的故事
66.泰国东方饭店人性化服务的故事
67.在奔驰公司买车的故事
68.麦当劳遭到“惩罚性”赔偿的故事
六、引导篇
69.孔子引导学生如何对待“奖励”的故事
70.阿里巴巴“倒立”的故事
71.日本土光敏夫用“激情”引导员工的故事
72.惠普公司提升员工能力的故事
73.强烈“吸引”客户魅力的故事
74.要善于发挥自己长处的故事
75.姑娘跳海自杀未遂的故事
76.爱因斯坦人生“第一课”的故事
77.一个黑人小孩买氢气球的故事
78.“你比想象的更优秀”的故事
79.“人生不试怎会知道结果”的故事
80.犹太人“逾越节”的故事
81.西北孩子谈理想的故事
82.“钉钉子”与“拔钉子”的故事
83.贤妻大义智劝丈夫的故事
七、诚信篇
84.叶氏集团董事长叶青诚信的故事
85.巨人集团史玉柱还债的故事
86.奥康集团恪守“信用”的故事
87.华安公司“不发工资也要还银行贷款”的故事
88.住总集团付炳臣严把质量关的故事
89.彩票站赵书兵在500万面前诚信不贪的故事
90.八旬老汉替父还清67年前旧债的故事
91.“傻子”经营的故事
92.唐代宋清诚实守信的故事
93.广州“陈李济药厂”诞生的故事
94.武汉市“景阳楼”发生的故事
95.美国罗迪银行归还“信用上的债务”的故事
96.小柯靠诚实被录取为部门经理的故事
97.靠“诚实”被聘用的故事
98.供销科长不守合同赚钱被炒鱿鱼的故事
99.一个美国商人不吃“有籽虹鳟鱼”的故事
100.一个美国大学生不到法律年龄“不饮酒”的故事
101.一位物理学家开除一个研究生的故事
102.“诚信价值不仅值99万美元”的故事
103.齐桓公靠诚信建立霸业的故事
104.孔子“金试颜回”的故事
105.曾子“杀猪立信”的故事
106.请皇上把“状元”判给别人的故事
107.司马光剥青核桃的故事
108.汉末刘平诚信感动贼的故事
109.一个在德国读博士的中国男孩找工作的故事
八、感恩篇
110.神华宁煤集团“迟到的孝心”的故事
111.“关怀”、“公平”下的激情的故事
112.服务员与“一杯鲜奶”的故事
113.一个日企培养员工“孝心”的故事
114.希尔顿饭店一对老夫妻住店的故事
115.一位珠宝商感恩父亲的故事
116.“盲人道”上的故事
117.母爱最纯洁、最无私的故事
118.著名教育家徐国静爱心的故事
119.爱因斯坦讲“牛和猪”的故事
120.“感恩的心”的故事
121.秦穆公和“野人”的故事
122.松鼠感恩的寓言故事
123.刻在“沙子和石头上友谊”的故事
124.狼“感恩”的故事
九、心态篇
125.王海“只喝庆功酒”的故事
126.马云讲《三只鼹鼠偷牛奶》的故事
127.让快乐每一天的故事
128.钢铁大王卡内基“让名”的故事
129.拿破仑·希尔“自尊研讨会”的故事
130.洛克菲勒与金钱的故事
131.面子永远是自己挣得的故事
132.唐太宗与“弓匠论弓”的故事
133.亚当和夏娃“两个儿子”的故事
134.释迦牟尼关于人的“贪欲”的故事
135.爱因斯坦“镜子”的故事
136.滴水声吓死死囚犯试验的故事
137.“相由心生”的故事
138.破窗理论的故事
十、用人篇
139.“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人生传奇的故事
140.北大方正精神领袖王选起用“新人”的故事
141.“用真心留人心”的故事
142.“一个花盆”的故事
143.销售员肖华“沉默是金”的故事
144.一个合资企业招聘经理助理的故事
145.一个主治医师选助手的故事
146.徐悲鸿发现齐白石的故事
147.胡雪岩“三招”识人的故事
148.南非一个学院聘用女教师的故事
149.马皇后和朱元璋论“国宝”的故事
150.管仲知人善任的故事
151.《三国演义》吕布被杀的故事
152.刘备“用人不疑”的故事
153.汉高祖刘邦拜韩信为将的故事
154.林肯“把缺点当动力”用人的故事
155.第一次登陆月球的太空人奥德伦成人之美的故事
156.曹操谋士杨修“因才致死”的故事
借鉴资料
关于山东黄金文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报告
山东黄金集团的社会责任报告
参考资料
后记
孟凡驰
作者把本书电子版传给我,一打开就被书名和书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两位作者两年前出版的《企业文化中国化——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宣部理论局原副局长贾春峰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还没有哪一本书把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遇到的18个难点问题系统地开列出来,并加以回答,这可能是本书的首创,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眼前这这本书无疑又是中国企业文化的一部力作。
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企业文化的兴起,标志着企业管理从“经验型管理”、“泰罗制管理”、“行为科学管理”、“理性主义管理”进入到了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新阶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走上了以人为本管理之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中国梦之后,关注和改善民生更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人民品尝到党和政府人本主张和人性化管理的甜头,一个人性化管理的浪潮已经扑面而来。
本书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时代感强。由于作者长期从事企业文化理论和建设的研究,具有多年从事新闻、理论和宣传工作的实践和经验,具有国际化的大视野,能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洞察企业文化管理的趋势和方向,因此,时代感比较强。而这也是本书强烈的生命力和鲜活性所在。
本书的第二个特点是内容非常丰富。全书以企业故事为主,但又不局限于企业的故事,包括其他各行各业的故事;有现代故事为主,也有历史故事;以中国故事为主,也有深刻警示意义的国外的故事;有故事,也有点评。为了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故事后面还附录了两篇企业文化的调研报告。这样就使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非常精彩,非常感人,不但企业领导员工会喜欢读,其他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员也会喜欢读。
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是实践性强。理论往往是枯燥的,实践之树常青。“人性化”这个概念和文化概念一样,不同的人、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解读。本书没有在人性学术层面上过多地进行诠释和阐发,而主要是从人性化管理的实践出发,以故事的形式,反映人性化管理的内涵及外延,揭示了人性化的本质和规律,能够让读者从中体会到人性化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从而由玄妙变得可感、可知、可行。
由于作者受其客观条件和视野的限制,肯定有很多更加感人、更加富有哲理的故事没能选进来,书中一些故事与各篇题目的对应性有的也值得再推敲。但瑕不掩瑜。因为本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毕竟是我国第一本人性化管理的故事书,也是中国企业文化园地中一朵新的奇葩。书中表现出来的作者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分类归纳综合的专业思考,为我们从更专业的角度研究探索企业文化和人本管理思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本书的出版必将推动企业界和其他各行各业及领域对人性化管理的研究,在全国形成一个“一花引来万花开”的局面。这就是本书的现实意义所在。为此,特向两位作者袁示祝贺!预祝他们在中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中,在中国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和建设中不断做出新的贡献,有更多更好的新的成果问世。
马树林、钟晓光编著的《最感动人的人性化管理故事》与《最富哲理的人性化管理故事》是姊妹篇。
本书以人民至上时代和实现中国梦为背景,以“情”作为贯穿全书的一根主线。以中外人性化管理故事为载体,全面系统地揭示了人性化管理的内涵、规律、作用和魅力,是作者继《企业文化中国化》一书之后又一经典力作。
本书有以下特点:
一是“大管理”的特点。管理是无国界的,管理是跨行业、跨国界、跨企业的。本书在人性化管理故事的编写上,以企业人性化管理的故事为主,也包括其它各行各业、各领域管理的故事。全书反映了各行各业对人性化管理的呼唤,反映了人性化管理已成为时代的一种潮流和主要发展趋势。
二是“大视野”的特点。本书以全球化的大视野。通过森林折枝、大海拾贝。精心编选了国内外人性化管理的经典故事。故事既有中国的,也有国外的;既有现代的、也有历史的;既有企业的,也有其它各行各业、各领域的人性化管理故事,纵可以看到中国几千年人性化管理的历史脉络,横可以看到世界人性化管理的发展趋势。给人一种视野开阔,站在高山之巅的感觉。
三是“可读性”强的特点。本书内容包括10篇故事和“两篇”调研报告。全书156个故事。每一个故事中,既有故事,也有点评。看故事,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发人深思,引人入胜。有一种可感、可知、可摸、可行的感觉;点评引经据典、言简意赅、见解独到、深邃深刻。两篇经典案例,揭示了人性化管理的规律、基本做法和基本经验。三者内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异彩纷呈,构成了本书的全部内容。可读性、指导性和借鉴性都比较强。
本书是中国第一本人性化管理的故事书!
本书是一本中外人性化管理故事集大成的书!
本书是一本对各行各业、特别是企业现代管理具有很强借鉴意义的书!
本书是一本集知识性、智慧性、思想性、感染力和穿透力于一炉的书!
本书是推动中国管理人性化、实现中国梦的书!
中宣部理论局原副局长贾春峰称赞说:“中国还没有哪一本书把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遇到的诸多难点问题系统地开列出来,并用故事的形式加以回答,这可能是本书的首创,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马树林、钟晓光编著的《最感动人的人性化管理故事》从全球化的大视野出发,从中国人性化管理是世界人性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发,纵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的人性化经典故事;横可以看到世界历史中人性化管理经典故事。给人眼界开阔、思维开阔和胸怀开阔,一种站在高山之巅、能够呼吸到新鲜氧气的感觉,品味到“人性化”管理的真谛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