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80篇短篇悬念小说代表作。每篇小说营造的环境都很闲适,场景大多都是大都市、酒店、摄影棚、花店;涉及的人物有商人、教授、演员、司机、职员,等等,这些普通人似乎与谋杀无关,人们在享受生活,或者工作。但是,谋杀案就在这些人中发生了,而且是不紧不慢地发生了。即便小说中正在讲尸体,讲魔鬼,作家依然是那么“绅士”,引领读者慢慢地品味“精致”而“讲究”的谋杀细节。并且这本悬念小说集还以“短”著称,短到每篇小说只有两三千字,在这样短的篇幅中,作家却能把一个充满悬疑的犯罪故事讲述得线索清晰,让人惊魂未定,给人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
这本悬念小说集以“短”著称,短到小说只有两三千字。在这样短的篇幅中。作家却能把一个充满悬疑的犯罪故事,讲述得线索清晰,让人惊魂未定,给人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
因为每篇小说篇幅短,所以把它命名为“故事”。这些短小精悍的悬念故事,大概一两分钟就可以读完一篇,对今天繁忙无比的人来说,无异于一剂美妙而刺激的清凉饮品。你可以把它放到枕边,睡觉前读上两篇结束一天的疲劳;或者把书放在沙发上,一旦电视节目不再吸引你的眼球时,就读读这些故事,保证让你过瘾,还会让你窃笑;当然,有些人喜欢在“出恭”的时候看书,那这本书就再适合不过了。不过,一定要小心,不要因为读上了瘾,而忘记去干正经事。
炎热的夏天已经来了,泡杯清茶,读读这本小书,难道不是一件最最惬意的事吗?
法伯的退休申请
法伯就像一名餐厅侍应生,急不可待地想要将客人面前的餐台收拾干净交差,尽管客人们尚没有流露出丝毫的去意。法伯就是这样打出一张王牌。装在他裤子口袋里的手机响了,法伯很清楚,手机铃声有可能意味着什么,因此,他希望能速战速决地赢掉这场牌局,为了不让西维扫兴,也为了不让他自己扫兴。妻子那双水汪汪的蓝眼睛里总是洋溢着一往情深的柔情,只是偶尔,那目光会让人觉得比针扎在身上还要难受。
妻子的弟弟马克还在思索着是否应该垫张牌。显然,他没有觉察到,姐姐和姐夫已经开始心不在焉。法伯从口袋里拎出电话,重重地按了按接听键,“什么事?”对方在电话里讲了很久,法伯静静地听着。不时“嗯”的一声,他尽量回避着西维那双愈发冰冷的目光。“是她本人打电话报警?”最终,这场对话还是要回到大家都不愿意触及的话题,“不必了,我可以走路过去。从我住处走过去,只不过十几分钟的路程。没错,很方便。”说完,法伯关掉电话。马克最终决定还是垫上一张梅花(实足一张臭牌,这个可爱的老马克)。终于,牌桌上的人们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瘫在椅子上。大家心里都明白,那通电话意味着什么。
西维是明家,法伯从西维摊开的牌里抽出一张,然后将自己手里的一把牌摊在桌面上,又掰开马克的两只手,亮出他的底牌。“海伦肯定会跟这张牌,我就打这张,再这样,这样……”法伯的两只手在四家牌之间飞快地跃动着,“然后,我叫六张桃花,赢定了。好了,我该走了。”
“缺了你,难道他们就不会破案了?”西维质问道。
“案子当然能破。”法伯歉意地望着牌友们,“对不起,海伦,马克。让你们扫兴了。西维,你要明白,我得执行任务。”
“为什么一有事情。你就得过去?”
“这是一起杀人案。”
西维脸上的怨气更加明显了。“你又得整个晚上泡在警察局。”
“不会的。这是一起夫妻间的纠纷杀人,很快就能有个了断。我的任务是要确保手下们坐怀不乱就可以了。”法伯边说,边从座位上站起身。他的动作很是费劲。今年四十七岁的法伯身材虽然瘦高,但毕竟已经有了中年人常见的啤酒肚,所以有些时候,他行动起来就像是一个不太灵便的吊线木偶。更何况,今晚他的确是不想外出。
“把那封信带上,”妻子西维急切地提醒法伯,“路上可以顺手扔到信筒里。”
“我保证,明天一早一定把信寄出去。好了,晚安,各位。”法伯知道,西维这会儿一定窝着满肚子的火气,他稍稍迟疑了一下,还是加了一句,“亲爱的,今晚不要等我回来了。”
“不用你操心。”西维没好气地回了一句。
法伯的住处是位于西点大街上的一座公寓,威利格提供给他的案发地点则位于阿姆斯特丹大街和哥伦布大街的交叉口,如果法伯加快步伐,不出十分钟。就可以赶到现场。只是,在这样一个充满花香的夜晚,法伯并不急于赶路,相反。他很想细细品味并且享受迈出的每一步。有威利格和普罗斯两位侦探守在现场,法伯完全放心。想必,法理处还有尸检处的伙计们这会儿正在赶往现场的途中。对于分内的工作,这些伙计们早已经驾轻就熟。完全用不着法伯中尉在旁边指手画脚。这是一起家庭案件,凶手十有八九应该是家庭内部成员,比如配偶、情人、寄养在家庭里的成员,甚至是父母或者子女(以法伯的经验,家庭成员的可能性可以高达百分之九十六1。总之,凡是在案发时待在家里的成员,都有嫌疑。至于眼下这起案件,死者的妻子便是最大嫌疑人。接下来的问题在于,警方需要花费多长时间才能让凶手彻底招供。法伯常常将这个过程比喻为拔牙,而威利格向来最擅长拔牙,他自然不希望有法伯这样一个人在他的背后指指点点。威利格是一位相当有能力的侦探。不过,做这种工作,能力与否其实并没有太大关系。只要认真,有恒心,就一定能成。
西维是对的。那封信早该寄出去了。只是,到底是什么原因令法伯一拖再拖地延误到今天?工作对于法伯来讲早已经变得枯燥无味,再没有了挑战性。法伯最擅长逻辑推理。他曾经凭借推理天赋,再加上一点点的灵感,成功破解两桩棘手的谋杀案,从而在警局里名噪一时。这是一个如万花筒般缤纷璀璨却又玄机四伏、讳莫如深的大都市,它的辉煌和气派可以令古老的罗马帝国和神话般的巴格达古城为之汗颜。然而,作为凶杀组的负责人,法伯每天碰面的又是些什么样的人物呢?无非是谋杀亲夫的潘金莲式的人物,为了毒品铤而走险的瘾君子,还有战战兢兢去打劫的小青年。循规蹈矩的犯罪手法和那些早已让法伯的思维变得僵硬迟钝的侦破过程。他已经厌倦了日复一日这样地生活。终于,就在今晚这个可以嗅到花香的夜晚,法伯下决心让自己的思维重新活跃起来。确切地说,他准备在艾文顿区买下一间出售图书和贺卡的店铺。西维已经对这个区的商业形势做了很长时间的考察。经营这样一间书屋是她一生的梦想。在混混沌沌地做了二十几年的公务员之后,西维有权利按照她的梦想去生活。
法伯在警察局工作二十三年,退休金不算丰厚,西维在人力资源部工作。她还要等上二十年才能拿到退休金。他们这些年仅有的一点积蓄全部用在两个女儿的大学学费上,现在,总算熬到小女儿毕业。所以,法伯靠自己的力量没办法盘下这间心仪已久的店铺。好在,马克的桥牌虽然打得很臭。但是做箱包生意却是一把好手。法伯夫妻俩已经打算好,准备从马
这是一座非常普通的红色砖房,外墙显然新近被修葺一新。三辆警车停在大门口,车顶上的警灯还在一闪一闪,好像生怕周围的邻居们不知道他们身边发生了一起恶性事件。法伯走近案发地点的时候,围在房子门外的一群人,大概三十几人,刚刚在警方的劝说下散开。威利格正在大门口等着法伯。法伯和威利格打过招呼,两个人一起钻进威利格的那辆没有警察标志的汽车。
“这栋楼一共有五层。”威利格介绍说。法伯隐隐觉得,威利格的语气里面好像闪烁着些许的不满。法伯的职位虽高,但他毕竟不是威利格的顶头上司,威利格没有必要向法伯汇报。或许是法伯多心了?“凶杀案发生在其中的一间花园公寓里面。”所谓的“花园公寓”,不过是地产商们为了美化那些处于半地下状态的公寓而起的一个悦耳的名字。通常,公寓大楼的外侧都有一个小小的院落,院子里搭起一个木棚,各家各户的垃圾箱就摆放在木棚下面。被称作“花园公寓”的单元,它的前门正对着小院,但是地势却要比小院的地面矮四个台阶左右,公寓的后门则附带一个巴掌大小的后花园。说是花园,十有八九都破旧不堪。
威利格继续汇报说,死者名叫维克多·美臣,现年四十岁。被子弹一枪击中身亡。经初步观察,威利格相信,子弹是从死者颈部主动脉穿过,至于更详细的情况,要等尸检报告出来之后才能知道。总之,在案发现场汪了一大摊鲜血。死者的死亡地点是正对着院子里垃圾箱的那个房间。房间里有一张躺椅,死者的遗孀称,死者习惯在这张椅子上阅读。死者仰面倒在躺椅前面的地上。死者的遗孀伊纳说,事发时,她正在对着后花园的主卧室里看电视,突然听到一声枪响。她想不出会有什么人想要杀死她的丈夫。公寓的门是锁死的,她不知道凶手如何能进到房间里。威利格说,由于这栋楼房和旁边那栋楼房共用一堵墙,紧紧相连,除了正门之外。再没有其他侧门或是入口,所有来人必须经过摆放垃圾箱的小院。从正门进到楼里。
威利格习惯将哪怕是显而易见,没必要一提的细节都一一罗列出来,生怕稍有遗漏会被别人捉住把柄。
“楼上的住户有没有谁听到枪声?”法伯问。 “这么热的天气,又是星期五,哪里会有人在家?”P4-7
从来没有读过像“悬念最故事”这样短的悬念小说。
它给人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
所有的故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所有的故事都非常可信。没有人会把这些发生在身边、简单却又真实的故事当回事,但是作家却把它们收藏起来,编织成可读性极强,节奏极快,充满悬疑,又不乏幽默的故事,折射出的理性光辉掩卷之后令人惊叹!
一般来说犯罪动因都离不开钱,离不开欲望,离不开仇恨,离不开男欢女爱……本书的主题也没有游离于此。值得提及的是。书中所有的故事都非常短,短到只有两三千字。在这样短的篇幅中。作家却能把一个充满悬疑的犯罪故事,讲述得线索清晰,让人惊魂未定。我们可以看到,从小说开篇的第一句话,作家就精打细算,绝无一个废字,每个细节都与故事的发展脉络息息相关。如果阅读时稍不留神,放走任何一个小细节,那就不得不重头再读一遍。这真是对读者暂时记忆的最佳考验,作家的写作技巧也可见一斑。其实冷静地想想,小说中发生的凶杀案件,有些完全可以避免。但是人的欲望、特定情境下的情绪冲动、社会的压力,往往使人身不由己,缺少理智,缺少道德约束,造成终生遗憾。细细品味书中的这些故事,也许会产生一些思考,这正是本书的编选目的。
这些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写得非常轻松优雅。每篇小说营造的环境都很闲适,场景大多都是大都市、酒店、摄影棚、花店;涉及的人物有商人、教授、演员、司机、职员,等等,这些普通人似乎与谋杀无关,人们在享受生活,或者工作。但是,谋杀案就在这些人中发生了,而且是不紧不慢地发生了。即便小说中正在讲尸体,讲魔鬼,作家依然是那么“绅士”,引领读者慢慢地品味“精致”而“讲究”的谋杀细节。有的时候,小说已经读完了,却搞不清凶手是谁,为什么杀人。这时,你必须用脑子仔细地想想,做一个全程回忆,方能得出结论,而后会赞叹作家的智慧。这是本书所选取的故事在写作技巧上的独到之处,与以前看到过的同类作品截然不同。
因为每篇小说篇幅短,所以我把它命名为“故事”。这些短小精悍的悬念故事,大概一两分钟就可以读完一篇,对今天繁忙无比的人来说,无异于一剂美妙而刺激的清凉饮品。你可以把它放到枕边,睡觉前读上两篇结束一天的疲劳;或者把书放在沙发上,一旦电视节目不再吸引你的眼球时,就读读这些故事,保证让你过瘾,还会让你窃笑;当然,有些人喜欢在“出恭”的时候看书,那这本书就再适合不过了。不过,一定要小心,不要因为读上了瘾,而忘记去干正经事。
炎热的夏天已经来了,泡杯清茶,读读这本小书,难道不是一件最最惬意的事吗?
阿蓉
2008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