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伦·凯勒/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丛书/世界名人画传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文景
出版社 中国人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读一本名人传记,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之旅,打开了一扇启迪成长的智慧之门。

海伦·凯勒,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文景主编的《海伦·凯勒》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勾勒出海伦·凯勒的精彩一生,选有多幅历史照片,真实再现历史场景,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此外,文中出现了各类文化知识、科学常识、典故趣闻等都随文注出,为阅读拓展了无限的空间。

内容推荐

海伦·凯勒是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的名门望族家庭。父亲亚瑟·凯勒是一位军队长官,也是当地的知名人士;母亲天生丽质,家境富裕。海伦的出生给家人带来了极大欢乐。不幸的是,在她一岁半的时候,因发高烧而变成了盲聋哑儿童。从此,海伦陷入寂静可怕的黑暗世界里。

《海伦·凯勒》是“世界名人画传丛书”之一,由文景主编。

《海伦·凯勒》选取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名人海伦·凯勒,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勾勒出他的精彩一生,向青少年朋友描述一段百味人生,将海伦·凯勒坚毅的品性、过人的胆略、恒定的信念与执著的勇气展示给你。

目录

第一章 短暂的光明

第二章 不一样的童年

第三章 师生相遇

第四章 生活打开了另一扇门

第五章 波士顿求学

第六章 备考哈佛

第七章 哈佛锤炼了海伦

第八章 美好的田园时光

第九章 献身于盲人事业

第十章 出演电影

第十一章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十二章 永远的海伦·凯勒

试读章节

生病后的几个月,海伦每天或是坐在母亲的怀里,或是紧拉着母亲的裙摆,跟着她忙里忙外,开始去摸索各种东西,分辨它们的用途,并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图:摇摇头表示“不”,点点头表示“是”,把别人拉到自己身边表示“来”,推手表示“去”。她想要面包的时候,就模仿切片和抹奶油的动作;如果希望母亲晚餐做冰激凌,她就会做出操作冰激凌机的动作,然后打哆嗦,表示冷。每当看到聪明的海伦做这些动作,母亲感到既揪心又欣慰,于是就竭尽所能地重复做出各种动作,让海伦了解自己的意思。长时间的交流和磨合,使母女俩有了非同寻常的默契。

慢慢地,聪明的海伦学会了很多生活上的事。5岁的时候,她就学会了把洗好的衣服叠好,把洗衣店送回来的衣服分类,并能摸出哪几件是自己的。客人来的时候,她知道该怎样出去见面,客人走的时候,她也知道应该挥手告别。

在海伦黑暗的童年生活里,厨娘的女儿、黑人小姑娘玛莎·华盛顿成了她形影不离的好伙伴。玛莎·华盛顿比海伦大两三岁,是个善解人意的好姑娘。她与海伦有着一种天生的默契,总能明白海伦的示意动作。她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到草丛里摸珍珠鸡蛋。厨房也是她们常常光顾的地方,揉面团、做冰激凌、磨咖啡粉、做蛋糕,样样都少不了她们的参与。储存玉米的棚子,养马的马厩,一早一晚挤牛奶的院子,都曾给她们带来无限的乐趣。

最让她们高兴的要算过圣诞节的时候了,她们对圣诞节的仪式并不感兴趣,但一家人忙里忙外,还有很多好吃的东西,这让海伦和玛莎兴奋不已。但就是这么多好吃的也没能让两个小家伙安静下来。她们来来回回、进进出出,显得碍手碍脚的。于是,家里人就让她们帮着磨香料,挑选葡萄干。

随着年龄的增长,海伦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自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别人说话的时候,好奇的她总喜欢伸手去摸别人的嘴。渐渐地,她发现别人用嘴交流,而不是用动作示意。她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便学着拼命地张嘴,发疯般地做手势,每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她就控制不住自己。

很长一段时间里,海伦都把刚出生的妹妹当做一个可恶的坏人。妈妈的怀抱曾经是她温暖的源泉,无论开心还是难过,只要在妈妈的怀里,她都能感到很大的安慰,这里就是她的天堂。但是妹妹的到来,占据了母亲所有的关爱和时间。母亲已经很少把她拥在怀里,她不再是母亲唯一的宝贝,这让海伦心里充满了嫉妒。有一次,她摸到小妹妹舒舒服服地睡在摇篮里,因此大为恼火,就把摇篮掀翻了。如果不是母亲及时接住,妹妹可能就被摔死。

父母看见海伦这个样子,又气又心疼,但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大约在海伦6岁的时候,父亲听说在巴尔的摩有一位著名的眼科大夫,曾经治愈很多看来毫无希望的盲人。这让他们看到了一线希望,于是,他们立即决定带海伦前往那儿,想看看她的眼睛还有没有救。

在整个旅途中,海伦一直沉浸在新奇和兴奋中。看着活泼可爱的海伦如此高兴,父亲对这次旅行充满了更多的期待,他们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重见光明啊!

到达巴尔的摩后,奇泽姆医生友好地接待了他们。他仔细检查了海伦的眼睛,然后摇着头对海伦的父亲说:“很抱歉,我实在是无能为力!”’这让满怀希望的父亲难以接受,他不断地央求医生再好好儿检查一下,但是,他的热切期盼无法改变这个残酷的现实。

看到如此伤心的亚瑟·凯勒,奇泽姆医生建议他带海伦去华盛顿找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博士咨询一下,他或许能够告诉他们一些有关盲聋儿童的学校和教师的信息。

贝尔博士就是赫赫有名的电话发明者,家里几代人都是从事聋哑人教育工作的。他的父亲曾是聋哑人教育的先驱,发明了“可见语言”的语音教学系统,根据喉咙、舌头和嘴唇的发声部位,用各种符号表示,聋人可参照这些符号来学习说话。

亚瑟·凯勒虽然有些将信将疑,但还是不愿放弃让海伦接受教育的希望。于是,根据奇泽姆医生的建议,他们赶到华盛顿,找到了贝尔博士。

在贝尔博士的帮助下,亚瑟·凯勒给波士顿珀金斯盲人学校的校长阿纳诺斯先生写了封信,问他能否为海伦找一位合适的启蒙教育老师。几个星期后,父亲收到阿纳诺斯校长的回信,他答应为海伦找一位老师。

P5-10

序言

海伦·凯勒是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的名门望族家庭。父亲亚瑟·凯勒是一位军队长官,也是当地的知名人士;母亲天生丽质,家境富裕。海伦的出生给家人带来了极大欢乐。不幸的是,在她一岁半的时候,因发高烧而变成了盲聋哑儿童。从此,海伦陷入寂静可怕的黑暗世界里。

随着一天天长大,海伦的脾气变得十分暴躁。由于很难跟周围人沟通和交流,她经常生气地乱摔东西,抑制不住地撒泼。对此,家人一筹莫展。

1887年3月的一天,对海伦全家来说,是个重要的转折。这一天,家里为她请来了启蒙老师——安妮·沙莉文小姐。在沙莉文老师的耐心开导下,海伦学会了写字和手语。随后,她以超乎寻常的毅力练习发音,很快能开口说话,使全家人兴奋不已。

1894年,在沙莉文老师的陪同下,海伦进入纽约赫马森聋人学校学习。在这里,她要学的东西很多,包括数学、自然、法语、德语等。然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海伦竟奇迹般地掌握了德语和法语。

20岁那年,由于学识已达到较高水准,海伦报考了哈佛大学的拉德克利夫学院,并如愿以偿。4年后,她以优异成绩毕业。学有所成的海伦不怕艰辛,选择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1921年,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成立,一直为加强基金会而努力工作的海伦,成为该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在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中,海伦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

《我的生活故事》是海伦的处女作,这部带有自传性的作品,曾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其散文代表作。其中,海伦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作品,也都产生了世界性影响。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为了这本书,她用20年时间搜集笔记和信件,创作过程可谓磨难重重,最终她完成了书稿,并献给敬爱的沙莉文老师。

在88年无光、无声、无语的生命历程中,海伦·凯勒以其勇敢、自强的精神震撼了全世界。她曾四处奔走,建立慈善机构,把爱撒播给所有不幸的人,给他们以希望。海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人类十大偶像”之一,并荣获“总统自由奖章”等奖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