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怎么办(当金融危机改变世界)/中经热点观察系列丛书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旁征博引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金融危机怎样改变了世界与中国?金融危机如何引发全球经济大衰退?究竟是谁制造了金融危机?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将持续多久?全球陷入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如何突围?面对全球经济大萧条,中国企业的出路何在?……

在逃不开金融危机的时代,《中国怎么办:当金融危机改变世界》深入解读了全球金融大变局的真相与本质,并记录了中国经济转型与振兴的过程,并为中国企业及读者提供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切实指南。

内容推荐

《中国怎么办》在金融废墟中探求全球金融危机的真相;在金融拯救中探秘国际金融的全新秩序;在金融变局中探讨中国经济的转型复兴;在金融转型中探索中国企业的未来出路。

本书汇集了全球商界、政界领袖及权威经济学家对世界金融危机的精彩言论与观点,并就当前形势下中国经济如何转型与复兴、中国企业如何生存与发展、中国人如何让自己财富保值与增值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

 一个时代的结束

 国家破产

 金融危机转道

 重创实体经济

 金融危机第二波

 东欧经济危机

东欧“崩溃”

冲击欧盟一体化进程

 新兴市场元气大伤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大衰退

 泡沫终将破灭

 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失业潮随之到来

 “通胀大屠杀”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金融危机真相

 格林斯潘:制造泡沫

 房价是上涨中的“庞氏骗局”

 资产证券化的缺陷

 乐观消费:个人高负债

 华尔街:撑着金色降落伞逃跑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金融危机启示录

 金融创新不能逾越底线

 制订更严格的监管制度

 要相对控制高杠杆模式

 信用卡消费的双重作用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拯救危局:靠市场还是靠政府

 罗斯福“新政”:挽救大萧条危局

 亚洲金融风暴:政府干预市场

 香港特区政府:干预市场

 中国政府:财政扩张政策

 华尔街的风暴:自由主义“终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 救市行动:陷阱与底线

 “新凯恩斯主义”回归

 “有毒资产”计划

 零利率与流动性陷阱

 “印钞救经济”

 经济刺激方案的底线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七章 金融崩溃: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美国控制世界的三套把戏

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

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整个人类

 超级美元的衰败

 美元大幅度贬值

 “美国衰落”再次唱起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八章 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怎么办

 超出想象: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

资金从哪里来

资金到哪里去

如何管好用好4万亿投资

 振兴十大产业,拉动中国经济

为什么要选这十大产业

振兴规划所要解决的问题

 保就业还是保GDP

保GDP

保就业

 房地产:救市之争

 面对美元贬值,中国怎么办

 强势新时代

 本章参考文献

第九章 中国战略:启动内需

 “永动机”停摆

 撬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房地产能否拉动内需

 “藏富于民”这道坎儿

 本章参考文献

第十章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如何生存与发展

 首要战略:活下去

 “中国制造”怎样突围

 充分利用“土豆效应”

 “腾笼换鸟”的争议

 本章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如何走出金融危机

 谁将带领世界走出衰退?

 拯救世界的“骑士”

 各国携手,应对危机

 本章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历史上的经济危机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

 20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产生原因

亚洲金融危机再次到来

 日本:“失去的十年”

 “互联网络泡沫”

 本章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

一个时代的结束

华尔街,这条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街道,长不超过1英里,宽仅11米,却云集了众多世界知名的金融机构。虽然有些早已搬离华尔街的地理位置,但它们仍旧归属于华尔街这一群体,在美联储面前持有重要的“华尔街态度”。

许许多多的人正是做着同样的财富梦想来到了华尔街。摩天大楼矗立在小小的街道两旁,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各大投资银行、联邦储备银行、世界各大保险公司曾经全部聚集于此。

华尔街投行是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发源地。从两个世纪前的为贸易融资、为基础设施融资,到后面的强力介入企业重组、证券期货市场,等等。投行们设计出了一个个美妙的金融奇思并将其实施,催生出一个个市场奇迹。

然而,过去风光的华尔街却因为2007年的次贷危机而伤痕累累。

2008年,雷曼兄弟宣告破产,美林被收购,加上之前垮下的贝尔斯登,华尔街排名前五的投资银行只剩下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两家。随着金融危机的日渐深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于2008年9月21日晚宣布,批准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至今幸存的最后两大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提出的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获得银行牌照。这标志着由独立投行主导的华尔街已经轰然倒塌。

正像英国《经济学家》所说,这个十年的前半段,当银行疯狂赚钱时,华尔街上流行的话是:“更像高盛(投行模式)一点吧。”但时至今日,“别太像高盛”则成为当务之急。

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前主席威廉·伊萨克感叹道:

大摩(摩根斯坦利)和高盛的决定,标志着以往世人熟知的华尔街(时代)的终结。要知道,这些敢于冒风险的华尔街投行曾经帮助创造了美国经济的太多辉煌。

美联储批准这两家投行转型,标志着投行模式的草草终结。根据美联储的决定,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以后将混业经营,一方面它们可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吸收存款,另一方面还可以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永久享受从美联储获得紧急贷款的权利。这两大融资条件,将有效帮助它们渡过目前的难关。这也意味着华尔街上声望最高的两家投行,此后将处于国家银行监管机构的严密监督之下,赢利水平也将远不及从前。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的主要竞争对手,之前已经纷纷宣告被并购或破产。根据长期关注高盛的分析师布兰德,亨特兹的说法:

相较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监管介入程度更高。建立起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就必须向美联储、美国通货监理局和纽约州银行监管当局报告,这个成本是高昂的。

国家破产

金融危机自爆发以来就一直在向外围国家蔓延,冰岛这类小国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在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找到了银行业的受害者。而冰岛,是第一个面临着破产危机的国家。

在此,我们首次看到了“国家破产”的字眼。这里的破产简单地说就是国家资不抵债,国库亏空。

在现代社会,国家破产不会伴随统治权“易主”,但国内经济会出现连串“后遗症”,包括政府宏观调控措施失效,货币体系崩溃,以及通货膨胀等等。现时较有效处理“国家破产”的方式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出面,为债务国提供“破产保护”,撮合债权国协商,通过豁免或延期偿还债务(甚至继续借贷)来解决问题。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接受央视《直击华尔街风暴》节目采访时向人们解释了什么是“国家破产”(National Bankruptcy):

其实“国家破产”这个词有一定的误导性,国家破产的背后是国家的收支危机,国际收支危机,它要还的债没有钱去还了,要再借钱借不来了,这是国际收支的危机。在历史上这种现象反复发生,各个国家都有发现,包括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都是国际收支危机。过去为什么不叫破产呢?在那个时代,这个国家要不然就采取宣布我不还钱了,我也不借钱了,我和国际金融市场一刀两断,以后再跟你玩这么一个做法。或者我全面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各种条件,我跟你借钱,但是我受制于你,我听你的话。第二种方式引起了很多的争议,很多人对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责很多,说你太无情无义了,把这个国家整得很惨,(认为IMF)有的时候是落井下石。

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国家破产”的概念,是想学“企业破产”的概念,既然企业可以破产,国家也可以宣布破产,我(债务国)宣布破产之后,你们(债权国)就不要来逼债了,给我一个喘息之机,等我恢复以后再还钱。

(国家破产)就是我(债权国)暂时不来逼债了,所有债权人都(有)冻结你(债务国)还债的权利,我(债权国)正常的短期的贷款我照样给你,我让你国家去运行,但是这个概念现在没有完全得到认可。

在人们的印象里冰岛这个国家似乎和破产根本沾不上边,以前听说这个国家都是诸如“世界最富裕”、“最具经济进取性”、“最和平国家”等褒奖。那么,是什么导致冰岛几乎“一夜致贫”。这可以从冰岛总理盖尔·希尔马·哈尔德的话中找出原因:

我们从这次经历中得到的教训是,小国试图引领国际银行业是不明智的。

据统计,在银行放松管制和私有化后,短短7年时间,冰岛的金融机构就累积了750亿美元的外债。然而仅在2008年,冰岛各家银行的债务,相当于冰岛男女老少每人欠下超过25万美元的债。

冰岛总理哈尔德表示,国际金融危机使冰岛经济倒退5年,冰岛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可能下降10%。如今冰岛的通货膨胀达17.1%,创下18年来的最高纪录。该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走出此次金融危机的阴影。冰岛总理哈尔德眼见银行体系崩溃,已经开始建议国民自行捕鱼来节省粮食开支。

P3-5

序言

2008年,世界金融和经济形势风云变幻。随着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愈演愈烈,并逐步升级为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美国金融危机发展至今,已拉倒不少显赫的欧美大型机构,但最新的问题之一是主权信用危机,即整个国家面临破产的危险。这情况已在冰岛出现,巴基斯坦、韩国均是濒临破产的高危一族。

这场危机势头之猛,破坏程度之烈,均创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之最。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形容美国眼下经济困局如同遭遇“经济珍珠港”。

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已全部陷入衰退,世界经济正面临多年来最严峻的挑战。发达国家要走出衰退必须依赖新兴经济体。这使得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集到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

在亚洲金融风暴中,许多人认为中国在劫难逃。在1998年11月《经济学人》杂志的封面上,一艘挂着五星红旗的帆船眼看就要被卷人漩涡,旁边一行大字:“中国,金融风暴下一个牺牲品”。转眼之间,十年过去了,在沧海横流当中,唯独中国经济巍然不动。从2002年开始,中国GDP都是以10%的速度增长,而中国的贸易则以28%的速度增长。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快速而长时间发展。

然而,繁华的背后,危机却在一步步逼近中国。中国能一如1997年那样成功地避开金融危机吗?与亚洲金融危机中各个媒体对中国的唱衰相反的是,在如今全球金融市场奄奄一息时,媒体将中国看做是拯救全球金融世界的“白衣骑士”。这也不足为奇,因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外汇贮备,但这显然忽视了中国有限的力量和其国内面临的问题。

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被华尔街绑架的最为困难的时刻,被视为美国利益相关者的中国,在世界经济秩序中的地位似乎益发重要。继前美国总统布什主动向胡锦涛主席通报美国经济金融形势之后,美国金融界的头面人物在中国总理召开的座谈会上对中国的储蓄型经济肃然起敬。

在国际应对金融海啸的斗争中,中国的角色举足轻重。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成为世界经济抵御金融海啸的重要后盾,中国4万亿元等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提振了国际社会的信心。

中国的全球贸易量,吸引外资的排名和外汇储备的数值都排在世界前列,全球的目光都在盯着这些数据。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提出“中美国(Chimerica)”概念,他认为“中美国”是一个单一经济体,既包括中国,也包括美国,两个组成部分之间是建立在贸易和投资基础上的“共生关系”。美国媒体放言说:“美国和中国应该组成新世界格局的‘两国集团’(G2)”。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网站在题为《中国占据舞台中央》的文章中更是指出,许多人认为此次峰会应当关注的不是G20,而是G2(两国集团),即中国和美国。

在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上,温总理说道:“中国保持平稳较快经济发展,我们充满信心”,随后更以三个“信心来自”加以阐述:信心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信心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信心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没有改变。

在逃不开金融危机的时代,《中国怎么办:当金融危机改变世界》深入解读了全球金融大变局的真相与本质,并记录了中国经济转型与振兴的过程,并为中国企业及读者提供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切实指南。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大量引用了全球商政界领袖及权威经济学家的精彩观点与言论,诸如史蒂芬罗奇、索罗斯、巴菲特、罗杰斯、奥巴马、蒙代尔、郎咸平、张五常、周小川、茅于轼、许小年、李稻葵、陶冬、谢国忠、周其仁、吴敬琏、张维迎、樊纲、宋鸿兵、向松祚、胡祖六等,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后记

敲完本书正文的最后一个字,不知不觉间距最初打算撰写本书已经半年有余。此时,正值“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会”在海南博鳌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该论坛上说:

“我曾经讲过,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今天,我还要讲一句话,那就是希望,希望像一盏明灯,给予我们各国、各家企业、世界人民照亮了方向,永不熄灭。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很大,主要是: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出口下降幅度较大;农业稳定生产、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工业增长回升乏力,经济效益继续下滑,财政收入减少,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应该看到,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蔓延,世界经济衰退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没有解决,实体经济恶化超出预期,全球经济复苏可能经历较长和曲折的过程。

2008年9月以来,世界经济遭受了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政府及时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中国愿意继续同亚洲国家一道,积极应对挑战,全面加强合作,使各领域合作更加充实和富有活力,促进地区和平与繁荣。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各国的命运已紧紧联系在一起,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以一己之力战胜这场危机。”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所言:“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民族,不可能是经济上成熟的民族;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企业家,不可能是成熟的企业家;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公民,不可能是市场上成熟的公民。”

中国,同样也不例外。

旁征博引2009年4月

书评(媒体评论)

对于美国来说,一个时代已经结束了。当前的危机并不仅仅是房产繁荣之后的泡沫破裂,它根本上是为期60年、以美元为储备货币的持续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

——国际投资大师乔治·索罗斯

格林斯潘创下了一个历任央行行长绝无仅有的纪录:在他的任期内,美国市场上发生了两场大规模的资产泡沫,先是股市泡沫,后是房市泡沫。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保罗·克鲁格曼

我们数百万的公民每天晚上会半夜醒来,为是否能支付起账单、保住房子、为退休存下足够的钱感到担心。

——美国总统 奥巴马

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也造成较大;中击,我们正面临严峻挑战。在危机中,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中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民族,不可能是经济上成熟的民族: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企业家,不可能是成熟的企业家: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公民,不可能是市场上成熟的公民。

——著名经济学家 郎成平

处于当前世界的这种危机当中,整个世界经济都处于衰退的状况之下,世界银行最希望的就是中国维持相对高速的发展。

——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 林毅夫

新兴国家相对而言一般要增长得快一些,我认为中国能够更快摆脱这场危机,而在危机之后会比之前更加强劲。

——戴尔公司CE0 迈克尔·戴尔

面对危机,中小企业当前的首要战略就是活下去,不死才是硬道理。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 马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7: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