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凭什么上哈佛
分类
作者 云晓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凭什么上哈佛?凭的是全面的综合素质;凭的是优秀的个性品质;凭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凭的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感恩心、自主性……

本书以由近及远的时间顺序,通过讲述30位先后在哈佛大学就读的学子的成长与成才故事,通过描写父母对他们的教育与引导,向读者揭示了这些学子到底凭什么进入世界第一流的哈佛大学,为广大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内容推荐

本书精选了30位进入哈佛深造的中国学生,逐一介绍他们的成长历程和成材故事。通过对他们成材历程的详细剖析,提炼出他们的成材秘诀,为人们破解他们是怎样一步步走进哈佛的。当阅读这本书时,你会发现:这30位哈佛才子演绎的是一个个从平凡到精彩的成材故事,他们曾经也有很多缺点与不足,他们并非天才,但是他们后来之所以能够成为天才,与父母的教育和引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是说:只要父母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能成材。或许你不能把孩子培养成哈佛学生,但是你完全可以让孩子像哈佛学生那样素质全面、能力突出。

目录

第一章 考入哈佛大学的“90后”女生

让孩子在知识的熏陶下成长

小事自由放任,大事一起商讨

辗转多次,锻炼适应能力,丰富阅历

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第二章 以刘亦婷为榜样的女孩

不要压制孩子的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注重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让时间的价值最大化

第三章 两次应邀做客白宫的宁波女孩

放手,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为孩子选择好的成长环境

艾理才艺并重,全面发展

两次进白宫,荣膺美国“总统学者奖”

第四章 从小成长于美国的哈佛华裔女孩

注重培养孩子的领导力和创造力

文体并重,手脑并用

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第五章 被哈佛提前录取的杭州女生

稍加引导,教出早慧孩子

广泛阅读,积淀创新思想

敢于对权威和制度说“不”

异国实践报告,敲开杭外大门

第六章 以第一名被哈佛录取的广州女孩

写文章要在思想和文风上下工夫

注重培养孩子的进取心

用实际行动表达爱国情感

教育孩子把家乡铭记于心

第七章 赢得哈佛等六所名校青睐的盲女

失明但不能失志

“现在残忍,是对她的未来负责”

在小事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坚韧的毅力让孩子成就梦想

成功不会拒绝自信的人

第八章 叩开哈佛大门的江苏南外高中生

平实父母不功利

爱心教育,让孩子学会感恩

独立思考,举一反三

优秀源于不耻下问

阅读修炼气质,气质吸引哈佛

第九章 让哈佛惊喜不已的上海女生

“功课好”不一定是优秀学生的代名词

自由,让孩子的兴趣大胆地呈现

自信,让孩子顺利融入社会

懂得合作——成为领袖型人才的基础

第十章 不能容忍一知半解的湖北女孩

激励孩子,做好榜样

多听多练,把英语玩转

给孩子买书不如帮孩子借书

让孩子在运动中升华心境

教孩子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第十一章 从玩电脑游戏起步的哈佛男孩

让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

父母要给孩子“做规矩”

学以致用,提高学习效率

创新精神成就“哈佛之梦”

第十二章 生在中国、长在德国的哈佛男孩

绝不纵容孩子的任性

榜样示范,让孩子爱上学习

广泛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

抓住兴趣,塑造孩子的人格

让孩子学会独立面对而不是逃避或依赖

第十三章 凭获奖论文赢得哈佛橄榄枝的才女

当“陪玩”,帮孩子开拓思维

装“娇气”,逼孩子变得能干

不功利,重视培养孩子的情商

常放手,不做“拐杖”、不执“教鞭”

敞心扉,与孩子共度青春期

第十四章 哈佛首例本科直读博士后

对待孩子不妨顺其自然

因为感兴趣,所以才专注

少一点压力,多一些成绩

为孩子的远大志向叫好

全力以赴,磨炼意志

第十五章 第—位被哈佛直接录取的深圳男孩

启蒙时期注重素质培养

给孩子创造追求兴趣的条件

多肯定,多鼓励,少责备

注重对孩子品德的培养

第十六章 多才多艺的福州籍华裔女孩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注重培养孩子的文艺才能

鼓励孩子参与社会活动

自由氛围,开启创新智慧

第十七章 走入哈佛大学的平凡孩子

在生活中做普通的人,在事业上做杰出的人

注重观察和培养孩子的兴趣

尊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给孩子做主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注重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品质

第十八章 由父亲一手“制造”的哈佛女孩

给孩子一个“哈佛梦”

把孩子当做大人,当做朋友

让伟大的父爱与孩子常伴

教育孩子不要做“井底之龟”

第十九章 不当神童、拒绝孤单的哈佛女孩

注重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让孩子保持平常心

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力

让孩子带着责任感去立志

第二十章 刷新哈佛370年校史的中国女孩

让孩子快乐成长最重要

培养毅力,让孩子学会驾驭自己

独立思考是解决问题的法宝

大胆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第二十一章 贫穷母亲抚养出的哈佛博士生

言传身教,让孩子学会笑对苦难

勤奋赢来硕果,付出就有回报

苦难生活教会孩子感恩

不骄不躁,一如既往的勤俭

第二十二章 跨越清华与哈佛的壮乡姑娘

为孩子提供好的学习环境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胸怀大志,还应脚踏实地

理性思考,选择决定人生

第二十三章 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设计学博士

永保求知的欲望

失败也是一种财富

勤奋是取得成绩的唯一捷径

广采博取,挑战自我

感谢给自己积极影响的人

第二十四章 跨越北大与哈佛的自信男孩

多一点赏识,多一点自信

遵守规则、赏罚分明,训练孩子的自控力

引导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巧妙激将,保护孩子的竞争意识

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第二十五章 让人称奇的哈佛姐妹花

与孩子分享童年的游戏

尊重孩子,以理服人

鼓励孩子边看电视边做作业

最大限度地支持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放弃改变劣势,注重发挥优势

支持女儿的“贪心”

第二十六章 用扑克牌训练出来的数学神童

数学训练,开发孩子智力

孩子越玩越聪明,会玩最聪明

“不懂事”不是被原谅的理由

让孩子大声喊出“我是优秀的”

给孩子独立与人相处的机会

第二十七章 作家爸爸教出的哈佛博士生

学会放手,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狠心一点,教孩子坚强独立

尝试体验,让孩子变得勇敢自信

牵好风筝线,把握大方向

“零分之约”,让孩子认真学习

第二十八章 34岁时成为哈佛正教授的才女

兴趣产生热情,热情激发动力

提出新问题,挑战难问题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知识最重要

倒空“心杯”,向优秀者学习

第二十九章 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士生

让孩子在赏识中获得自信

兴趣让热情涌动,让灵感之光闪现

天才源于勤奋,成功源于进取

第三十章 空手读哈佛的华裔电脑巨人

启蒙教育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美式寄宿学校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

选择大学专业要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

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当机立断才能成就非凡

试读章节

◆文体并重,手脑并用

被哈佛大学录取,戴成欣凭借的不仅仅是优秀的学习成绩,还有她多方面的才艺和表现。据戴成欣的妈妈介绍,华人的孩子基本上都学弹钢琴、学拉小提琴、学画画,而美国孩子学习弹钢琴的不多,他们喜欢互动性的活动,常参与人数较多、有配合的活动,比如足球、篮球、棒球等团体活动。因此,她和丈夫鼓励戴成欣既要重视文艺方面的吹拉弹唱,也要重视团队体育活动。他们既培养女儿的文艺才能,也培养女儿的运动能力。

戴卫明也表示,他们既让孩子动手,也让孩子动脚、动脑,甚至耳朵也要动。他说自己做的是脑神经方面的工作,当大脑思考问题的时候,如果手、脚、耳朵、眼睛同时都动用,对促进大脑发育非常有帮助。所以,他一直坚持用这种方法训练孩子。

戴妈妈说,钢琴是她给女儿准备的,因为她觉得弹钢琴能锻炼孩子的能力。她说,十个手指同时弹钢琴,眼睛还要看钢琴谱,大脑还要思考如何弹奏以及弹奏的力度。长期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及协调能力会提高很多。

虽然钢琴是妈妈买给戴成欣的,但是她从来没有强迫女儿去弹。她告诉儿子和女儿:“等你们到了15岁,如果你们想弹,就继续弹,如果你们不喜欢,就放弃吧。”之所以提到15岁,是因为戴妈妈认为,15岁是一个重要的阶段,那个年龄的孩子大脑已经发育得差不多了,有了独立的想法,这时父母不应该再强求孩子做某些事。

戴卫明表示,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兴趣,但有时候还应该给孩子一些干预。他说:“对孩子不能完全放任不管,有一些最基础的东西父母还是要把握的,因为孩子年纪小,有些道理他们还不太懂。做父母的有必要从长远角度考虑,给孩子一些善意的、科学的引导,比如如何做有助于大脑的发育,怎样全面摄取营养,怎样做到劳逸结合,如何坚持运动,等等,这些都要做到,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生活中,有些父母让孩子学某一种东西,其他的什么都不管,其实对孩子的发育是有害的。父母应该要转换思维,从学习到运动,从运动到音乐,都要让孩子去接触。这样孩子的大脑会受到多方面的刺激,但又不至于产生疲劳感,这对孩子整个大脑的发育非常有帮助。”戴卫明在接受访问的时候这样说。

当问及戴成欣是否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时,戴卫明说,小时候她打棒球,然后踢足球,再后来就是打篮球。上初中后,戴成欣参加了学校的游泳队。一些团体的体育活动,戴成欣都会积极参加。

戴妈妈还表示,在美国,父母非常支持孩子参加运动。他们会自发组织一个篮球队,只要想参加,就可以报名。有些家长会组织十来个孩子,然后找一块场地,进行比赛,最后决出胜负来。在这些体育活动中,孩子既感受到了竞争的快乐,也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还强健了体魄,可谓一举多得。

◆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

戴成欣和哥哥学习成绩都非常优秀,对此有人问戴卫明和妻子:“你们是否经常督促孩子学习呢?”得到的回答是:“他们两个基本上不需要督促,从小他们成绩一直比较好,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都是引导孩子自觉去学习,没有过多地监督。”

戴妈妈表示,主动学习的习惯非常重要。在美国,不少孩子和中国孩子差不多——参加很多补习班,但是戴成欣的父母却很少让孩子把时间花在这方面,他们比较强调自觉的读书习惯,而且要读好书。另外,有时候父母会给孩子们准备一些课外读物,让孩子能够从中吸取知识、增长见闻。

在多数父母看来,“分数”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但是戴成欣的妈妈说,她和丈夫很鼓励孩子学习,但从小到大都没有强调分数。“我们也许知道孩子的分数,但是绝对不强调孩子排第几名。”戴妈妈说,“我们非常照顾孩子的心理发育,尤其在他们小时候,学校经常开家长会,我们回到家总是先说孩子好的地方,然后再提不足的地方,并鼓励他们。”

这似乎与有些家长的做法不太一样。在国内,很多父母往往喜欢指出孩子的不足,而很少提起孩子的优点,因为他们觉得提孩子的优点会使孩子产生骄傲心理,而提孩子的缺点与不足,是为了提醒孩子改正,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家长的这种愿望是好的,可是这种做法却不一定有效。当孩子发现自己的缺点三番五次被父母提起时,他的自信心可能会受到打击。这对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主性是非常不利的。

戴成欣的父母强调:“先提孩子的优点,再指出孩子的不足,能够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孩子一旦有了自信,那么学习就会变得主动。一旦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孩子的成绩就会不断提升。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或许这就是戴成欣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的原因。

关于补习,戴妈妈表示:“读书很重要,但不能光靠补习,如果孩子不想读书,再补习也是白搭。我的个人看法是,要让孩子主动学习,另外真的要注意休息。孩子休息好了,身体才会好,然后才能做其他的事情,没有好的身体什么都做不成,作为家长一定要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戴成欣在高中时,曾经开办过自己的辅导班,对招收来的学生进行培训。为此,她做了很多广告,并在图书馆分发。但戴成欣并不是一个人在做,有时候爸爸妈妈也会帮助她。

暑假的时候,有四个学生到戴成欣的家里,每天戴成欣给他们辅导SA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和申请大学的写作。戴成欣后来曾提到其中一个刚上高中的学生,她帮那个学生辅导作文。如今那个学生已经被心仪的学校录取了。

在办辅导班的过程中,戴成欣帮助了一些低年级的学生,自己的能力也提高了不少。对此,戴成欣说:“帮助别人其实是在帮助自己。”

有一年,中国温州的一些老师来到戴成欣所在的学校,学校的副校长找到戴成欣和她哥哥,让他们当翻译。戴成欣觉得这件事挺有意思,就欣然应允了。

其实那时候戴成欣的中文不是很好,但是当了一个月的翻译后,她的中文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戴成欣说:“我好像体会到了我的中国背景的重要性。”戴成欣受到中文的影响,所写的文章也变得比较特别。“我被哈佛录取的时候,招生的办公室还给我写过信,说我的文章很特别,给他们留下印象很深。”

在戴成欣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班上有个同学从上海刚来美国,一句英文都听不懂,戴成欣是班上唯一的华裔孩子,所以老师就让戴成欣给那个孩子当翻译。

而事实上,戴成欣是那个孩子的英文老师,那个孩子是戴成欣的中文老师。他们两个人一会儿是老师,一会儿是学生。在得到戴成欣的帮助后,那个孩子由之前的一点儿都不懂英文变成了班里最优秀的学生,戴成欣也由原来对中文不感兴趣变得对中文非常感兴趣。所以,戴成欣很感激那个孩子对她的帮助。

当提到这件事时,戴成欣的爸爸说:“我发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人对她的影响是单一的,同学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这是非常重要的。那个孩子对我女儿的激励很大,增强了女儿学习中文的信心。在后来戴成欣写的一篇文章中,她提到了那个男孩,并认为他是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一个人。”

那篇文章以比较独特的表述方式,赢得了哈佛大学的欣赏,并被评为2009年哈佛新生的最佳文章。其实,打动哈佛评委的并不仅仅是文章的表述方式和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在文章中,戴成欣以成长中的真实故事,展现了自己的个性品质,让哈佛评委看到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  凭什么上啥佛

戴成欣是一个素质全面的女孩。在父母的教育和引导下,戴成欣热爱文艺,热爱体育运动,乐于参加各类团队活动,同时她有助人为乐的品质,怀有感恩之心,并且善于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如此活泼开朗的全能型人才,怎么能不让哈佛动心呢?

P29-32

序言

能在高考中取得高分,就能进入一所好的大学,这是许多人的思维定式,但这在哈佛大学不一定行得通;学习成绩好,就是优秀的学生,这是许多人的评判标准,但这不是哈佛大学的评判标准;很多大学招生时会划出分数线,考生少一分就不能被录取,但是哈佛大学不会这样做。

或许你已经忍不住想问:“哈佛到底是怎样选择学生的呢?他们有什么录取标准吗?”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2005年12月底,上海女孩汤玫捷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这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为什么呢?因为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印象中,汤玫捷算不上是最优秀的学生,她的学习成绩在复旦附中400名优秀学生中,经常排在100名左右。汤玫捷也表示,她的成绩在广泛意义上算不上十分优秀。但就是这个成绩并不十分优秀的女孩,却得到了哈佛的青睐,她的表现让哈佛感到惊喜。

或许你想问:“那她凭什么上哈佛?”其实这也正是本书想告诉广大读者朋友的。凭什么上哈佛呢?凭的是全面的综合素质;凭的是优秀的个性品质;凭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凭的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感恩心、自主性……

翻开哈佛大学的“校方报告”,在附加的“个性评价”(additional general ratings)中,你会发现哈佛关注的是以下这些内容:

1.Intellectual curiosity好奇心(或求知欲)

2.Intellectual creativity创造性(或创造力)

3.Academic achievement学业成绩

4.Academic promise学业前景

5.Leadership领导能力

6.Sense of responsibility责任感

7.Self—confidence自信心

8.Warmth of personality为人的热忱

9.Sense of humor幽默感

10.Concem for others关心他人

11.Energy活力

12.Maturity成熟

13.Initiative主动性

14.Reaction t0 setbacks对挫折的反应

15.Respect acc。rded by faculty受老师们的重视程度

与哈佛对这十五项内容的关注程度相比,哈佛对学生成绩的关注反而显得不那么强烈。哈佛大学重视学生的独立性、创造力、自律能力、适应能力、领导能力、活力、对挫折的抵抗力等;哈佛大学重视学生是否具有求真、求异、求新、求实的精神,从哈佛校训——“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中,人们能够清楚地明白:追求真理、求真创新是一项重要的素质,这项素质甚至直接关系到一名学生能否被哈佛录取。

当然,哈佛在决定是否录取一名学生时有科学的申请程序,包括众多的表格、入围后的面谈和最后的投票表决,他们要用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估申请者:这个人各方面的状况和发展潜力如何?在同校同届同地域的学生中是否足够突出?在优秀程度不相上下的竞争者中是否依然突出?通过这种评估,他们能够发现自己想要的学生。

面对外国学生的申请,哈佛会考查申请者的英语水平,看其是否能用英文熟练地听说读写,看其托福考试的成绩是否优秀。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申请者托福考试分数很高,而表达能力和读写能力不能让哈佛满意,哈佛是不会对他敞开大门的。

每年哈佛都会拒收一些学生,这其中以“高考状元”被拒收最引入关注,如1996年,哈佛把165名在SA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中获得满分的“状元”拒之门外。理由是什么呢?就是哈佛对隐藏在分数后面的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满意。尽管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这些绝对顶尖的大学也曾公开宣称“SAT和平时成绩非常重要”,但是他们更重视申请者的综合素质。  此外,哈佛大学还非常看重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哈佛,有许多作业和项目都是由小组集体完成的。而每位学生至少需要担任一次小组长,负责联络、协调、总结和上台做演讲的工作。哈佛一贯崇尚团队项目的运动,他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足球、篮球、垒球、棒球和曲棍球等强调团队合作和协调精神的运动。

哈佛招生院长曾在给申请者的回信中写道:“毫无疑问,要进入像哈佛这样的大学,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既没有人能打保票,也不可能有什么神奇的录取诀窍。学业表现非常重要,其他的因素诸如个人的特长,参与社区活动、课外活动的表现等也很重要,录取委员会会很细致地阅读推荐信和作文。在录取过程中,我们寻找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从而确保每年的新生都是充满活力的团体。”

《凭什么上哈佛》一书精选了30位进入哈佛深造的中国学生,逐一介绍他们的成长历程和成材故事。通过对他们成材历程的详细剖析,提炼出他们的成材秘诀,为人们破解他们是怎样一步步走进哈佛的。当阅读这本书时,你会发现:这30位哈佛才子演绎的是一个个从平凡到精彩的成材故事,他们曾经也有很多缺点与不足,他们并非天才,但是他们后来之所以能够成为天才,与父母的教育和引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是说:只要父母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能成材。或许你不能把孩子培养成哈佛学生,但是你完全可以让孩子像哈佛学生那样素质全面、能力突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6: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