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既古老,又年轻;既传统,又现代;既是受宗教影响大的国家,又是法治健全的世俗国家;既是弹丸小国,又是科技大国;既是社会生活多样化的移民国家,又是有独特犹太文化的国家;犹太民族既历尽磨难,又对世界文明做出杰出贡献。
陈来元编著的《中国驻中东大使话中东·以色列》旨在向中国读者介绍以色列概况,让读者对以色列进行深入了解,增进中以合作与交流。书中着重从基本情况、历史沧桑、古城名胜、民俗风情、中以关系、巴以冲突、出国提示等方面对以色列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介绍。内容详实、语言风趣、图文并茂。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驻中东大使话中东(以色列)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
作者 | 陈来元 |
出版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以色列既古老,又年轻;既传统,又现代;既是受宗教影响大的国家,又是法治健全的世俗国家;既是弹丸小国,又是科技大国;既是社会生活多样化的移民国家,又是有独特犹太文化的国家;犹太民族既历尽磨难,又对世界文明做出杰出贡献。 陈来元编著的《中国驻中东大使话中东·以色列》旨在向中国读者介绍以色列概况,让读者对以色列进行深入了解,增进中以合作与交流。书中着重从基本情况、历史沧桑、古城名胜、民俗风情、中以关系、巴以冲突、出国提示等方面对以色列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介绍。内容详实、语言风趣、图文并茂。 内容推荐 以色列位于亚洲西部,东部连接约旦,北部与黎巴嫩接壤,东北部与叙利亚为邻,南部毗连亚喀巴湾,西南部与埃及相连,西部濒临地中海,是亚、非、欧三大洲结合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海岸线长度为1 98公里。国土东西宽约135公里,南北长约450公里。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最高气温39℃;冬季温和湿润,最低气温4℃左右。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约为1.5万平方公里。 《中国驻中东大使话中东·以色列》全面介绍中东以色列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情民俗、名胜古迹等。《中国驻中东大使话中东·以色列》作者陈来元以亲历者的视角描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逸闻趣事,介绍中国与以色列的历史交往和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 目录 第一章 以色列概况 第一节 基本情况 第二节 国旗、国徽、国歌、国鸟、国花 第二章 以色列历史和耶路撒冷之争 第一节 悠久的历史,神奇的民族 第二节 古城、圣城和充满争端之城 第三章 惊人的经济、科技成就 第一节 竞争力名列世界前茅的经济 第二节 科技大国 第三节 沙漠中的农业奇迹 第四章 绚丽多姿的文化和高度发达的教育 第一节 神奇独特的文化 第二节 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 第三节 处于世界水平的教育 第五章 以色列的对外关系 第一节 阿以矛盾和4次中东战争 第二节 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第三节 中东和平进程任重道远 第四节 巴以矛盾深刻,和平之路漫长 第六章 以色列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第一节 中以建交好事多磨 第二节 高层互访频繁,合作协议众多 第三节 经贸合作硕果累累 第四节 科技合作成果喜人 第五节 文化交流加深两国友谊 第七章 亲身感受以色列 第一节 拉宾总理血溅国王广场 第二节 深怀中国情的犹太人 第三节 罗生特——犹太人的白求恩 第四节 一支能打仗的军队 第五节 少而精的外交人员 第六节 我在以色列钻石中心买钻石 第七节 精明的房东 第八节 谦和的和平总统阿拉法特 第九节 生命力强大的“人民公社” 第十节 以实现世界大同为目标的巴哈伊教 第八章 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 第一节 处境微妙的以色列阿拉伯人 第二节 习俗奇特的德鲁兹人 第三节 从游牧走向定居的贝都因人 第四节 向主流社会靠拢的切尔克斯人 第九章 宗教色彩浓厚的民风民俗 第一节 以色列节日何其多 第二节 神圣的犹太安息日 第三节 受宗教影响至深的婚俗 第四节 肉身入土的丧葬习俗 第五节 行割礼是上帝与犹太人缔结的契约 第六节 犹太儿童的成年礼 第七节 犹太人饮食规矩多 第十章 值得一看的古迹名胜 第一节 到处是文物古迹的耶路撒冷老城 第二节 可供万人礼拜的阿克萨清真寺 第三节 藏有先知登宵圣石的萨赫拉清真寺 第四节 追忆犹太民族苦难的哭墙 第五节 锡安山——三大宗教的圣山 第六节 记录纳粹罪行的大屠杀纪念馆 第七节 可鸟瞰耶路撒冷全城的大卫城塔 第八节 安葬拉宾总理的赫茨尔山 第九节 珍藏《圣经》古卷的国家博物馆 第十节 纪念耶稣诞生的圣诞教堂 第十一节 见证耶稣受苦受难的苦路 第十二节 建在耶稣遇难、安葬和复活之地的圣墓教堂 第十三节 橄榄山—_揽胜、怀古的圣山 第十四节 可躺在水面上阅读书报的死海 第十五节 象征着犹太民族脊梁的马萨达古堡 第十六节 旅游度假胜地埃拉特 第十七节 古老的港城雅法 第十八节 历经劫难的凯撒利亚 第十九节 耶稣的故乡拿撒勒 第二十节 加利利湖——以色列人的生命之源 第二十一节 巴孛陵殿——巴哈伊教的圣殿 第二十二节 有五千多年历史的阿卡古城 第二十三节 兵家必争的戈兰高地 第二十四节 被海水冲击成的茹什·哈尼卡拉洞穴 第十一章 中国公民赴以色列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节 时刻注意安全 第二节 重视并积极配合机场安检 第三节 签证、入境和海关须知 第四节 衣食入乡随俗 第五节 其他方面应注意的事项 试读章节 巴以和谈达成的协议 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后,巴以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和平谈判。经过艰苦的讨价还价,双方先后达成了一系列协议,主要有: 一、1993年9月13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和阿拉法特在美国白宫签署的《关于巴勒斯坦临时自治安排的原则宣言》,又称《加沙—杰里科先行自治协议》或《奥斯陆协议》。该协议确定了分3个阶段实现巴以和平的设想:第一阶段,巴以相互承认,以方在协议生效后4个月内从加沙和杰里科撤出军队和行政机构,巴勒斯坦人在该地实行自治;第二阶段,协议签署后9个月内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选举产生自治委员会,取代以色列机构在当地行使行政和司法权;第三阶段,在协议签署后两年内,双方开始谈判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最终归属、耶路撒冷地位、巴方自治区内的以色列移民点等问题。 二、1994年5月4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和阿拉法特在埃及开罗签署的《关于巴勒斯坦在加沙、杰里科先行自治的执行协议》。协议由总纲和四个附件组成。据此,以色列在协议签署后3周内完成从加沙和杰里科撤军;巴勒斯坦当局可建立9000人的警察部队,负责自治领土的安全;以色列负责自治区边界以外其他地区和犹太移民点的安全;双方相互承认对方的政治权利,实现和平共处。 三、1995年9月28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和阿拉法特在华盛顿签署的《关于扩大巴勒斯坦自治范围的协议》,又称《华盛顿协议》。协议规定以军撤出约旦河西岸的7座主要城市,并释放被关押在以色列的数千名巴勒斯坦人。 四、1997年1月15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阿拉法特在巴以交界处的埃雷兹签署的《希伯伦重新部署议定书》及有关其他问题的备忘录,又称《埃雷兹协议》。协议要求以色列从希伯伦80%的地区撤军,并进一步执行巴以已签署的协议。 五、1998年10月23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阿拉法特在华盛顿签署的《巴以临时和平协议》,又称《怀伊协议》。协议规定巴勒斯坦制订保障以色列安全的计划,打击恐怖主义活动;以色列在3个月内从约旦河西岸13.1%的地区撤军,并释放750名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1998年12月15日,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通过修宪决议,删除其中消灭以色列的条款。 六、1999年9月5日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和阿拉法特在埃及西奈半岛上的沙姆沙伊赫签署的《沙姆沙伊赫备忘录》。此协议为确保《怀伊协议》的有效执行而签署。根据协议,以色列在几天内开始从约旦河西岸11%的地区撤军,并分批释放350名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巴以双方在2000年2月15日之前完成最后阶段的谈判,并于同年9月达成一项永久性和平协议;以方开始修建加沙海港,并开通连接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安全通道;巴方履行安全方面的义务,逮捕可疑分子,收缴非法武器,并向以方提供巴警察名单。同年9月13日,双方启动了巴勒斯坦最终地位谈判,但未获进展。 巴以和谈之路曲折漫长 巴以和谈虽然来之不易,且历经艰难,但成果有限。更不幸的是,由于事关双方重大利益,加之双方极端势力的阻扰和破坏,上述达成的协议并没有切实有效地全面执行。 2000年9月,以色列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在耶路撒冷圣殿山上的伊斯兰圣地,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2001年1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奉行“安全优先”政策,恪守竞选时许下的“如巴方无法保证以色列安全,以色列就不会与巴方谈判”的诺言,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对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因圣殿山事件对以色列人实行自杀性袭击以牙还牙,以武力采取了大规模的报复行动。2002年6月正式决定在约旦河西岸地区沿1949年停火线修建“隔离墙”。此外,以色列还恢复了“定点清除”政策,杀害了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精神领袖亚辛。同时拒绝与阿拉法特进行谈判,并将他围困在拉马拉的官邸中。如此一来,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倒退。2007年3月,巴勒斯坦民族联合政府成立,以色列内阁以压倒性多数决定继续实行对巴勒斯坦的抵制政策,表示不会同不接受以方提出的三项条件(即承认以色列、执行以巴和平协议和释放掳走的以色列士兵)的巴勒斯坦民族联合政府谈判,也不会同该政府中曾经是以色列谈判对象的法塔赫成员联系,呼吁国家和社会抵制巴勒斯坦新政府。 2007年11月,中东和平国际会议在美国马里兰州首府安纳波利斯举行,此后巴以开始就巴勒斯坦最终地位、落实“路线图”计划等问题进行谈判。但因以色列继续在被占领土扩建定居点,双方在耶路撒冷、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和边界等核心问题上分歧严重,谈判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此后巴以冲突依然不断,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2008年底至2009年初以色列军队对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实施代号为“铸铅”的大规模军事行动。2008年12月19—26日。哈马斯持续不断地用火箭弹袭击以色列南部地区,虽然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但让以色列居民产生恐慌。以色列政府遂下令对加沙地带采取军事行动。从12月27日起,以色列空军对加沙地区先是狂轰滥炸,后又转入地面进攻,造成500多人死亡,2500多人受伤,其中绝大部分是巴勒斯坦人。2009年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860号决议,要求双方立即停火。经埃及等各方斡旋,以方和哈马斯等武装派别于1月18日宣布停火。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加大促和力度,并就定居点等问题向以方施压,促成美、以、巴三方首脑会晤,但成效甚微。据不完全统计,在近20年中,巴以冲突造成的人员伤亡近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巴勒斯坦军民。 与以前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以色列作战不同的是,相当一个时期以来,巴以冲突成了中东问题的焦点,巴以矛盾成了阿以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巴勒斯坦人也成了阿以冲突中阿方的主角。虽然其他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人的斗争给予了很大同情、声援和财政支持,但战场上却是巴方孤军奋战,与以色列进行着力量绝对不对称的战争,蒙受着巨大伤亡。 巴以冲突由来已久,要解决非短期所能。从近期看,哈马斯和以色列的严重对立是一大障碍。巴方两个派别中,管理约旦河西岸的是温和派巴解,管理加沙地带的是强硬派哈马斯。不时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打炮的就是哈马斯,以色列打击的也主要是哈马斯位于加沙地带的目标。哈马斯不停止袭击以色列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以色列和美国都不承认它,认为它是恐怖组织。而以色列和美国承认哈马斯的重要条件之一则是哈马斯不再敌视以色列并彻底停止对以色列的袭击。双方都要求对方先满足自己的条件,而均不愿先满足对方条件。另一方面,以色列和美国承认巴解,但巴解却控制不了哈马斯,且哈马斯的势力又超过了巴解。由此看来,巴以冲突出现恶性循环就不难理解了。 从长远看,巴以矛盾十分深刻,虽然经过艰苦谈判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双方在耶路撒冷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涉及双方重大利益的问题上分歧严重,双方为了自身根本利益均不可能轻易做出让步,因此巴以谈判仍将荆棘载途,双方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的道路依然曲折、漫长。 P93-97 序言 中东大地,乃神奇之地也。这片广阔的地域,举世瞩目,是世人向往的地方。 中东的称谓颇有一番考究。这是沿袭欧洲人的说法而形成的一种政治地理概念。昔日欧洲人把距欧洲近的国家称为近东,把距欧洲远的东方国家称为远东,把介于两者之间的地区称为中近东,后简称为中东。中东地区的居民以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民族为主,有阿拉伯国家联盟22个成员国。因此,阿拉伯世界构成中东地区的主体。此外,中东地区还包括土耳其、伊朗、以色列等非阿拉伯国家。 中东地区之所以颇具神奇色彩,因为它具有足以体现神奇特色的要素。第一,中东地区具有显赫而重要的战略地位。该地区为战略要冲,是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枢纽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国际交通要道。第二,中东地区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它是人类文明特别是人类早期文明重要发祥地,具有7000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尼罗河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在人类文化宝库中放射出奇光异彩。位于西亚的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城,也是伊斯兰教的中心。第三,中东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它盛产石油,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2/3左右。尤其是海湾地区,享有“石油之海”之称。丰富的油气资源使该地区成为巨大的石油市场、商品市场、劳务市场、金融市场、军火市场和商品贸易市场。第四,中东地区热点问题集中,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多少世纪以来,该地区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二战”以来,该地区经历了四次中东战争、黎巴嫩战争、也门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热点问题接连不断,如伊拉克问题、伊朗核问题、反恐问题、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巴以冲突问题、诸多中东国家动乱问题等,均为世人关注。 中国与中东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友谊之路、通商之路、文化交流之路。这条路越走越宽。进入新世纪,中国与中东各国之间的传统友谊不断发展,在政治上相互支持,在经济上互利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协调配合。这种友谊的长河就像中国的黄河、长江和中东地区的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及底格里斯河一样,奔流不息。 人们对于中东地区的事态发展,对中国与中东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深入发展给予越来越多的关心,他们希望能出版一套有关这方面的丛书。杨文学先生就是一位热心人。杨文学是宁夏人,回族。他既是一位企业家,也是一位慈善家。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担任世界杰出回商协会会长。他致力于推动中国与中东各国尤其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友好关系的发展。他提出了创作、出版《中国驻中东大使话中东》丛书的设想,并表示愿为出版该套丛书提供资助。他找到我,希望我承担这套丛书的组稿,担任主编。我长期以来从事中东、阿拉伯地区工作,欣然答应了他的提议。我请了一批长期从事该地区工作的同志作为撰稿人,他们中多数是老大使和老外交官。我对他们的积极合作和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驻中东大使话中东》丛书全面介绍中东各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情民俗、名胜古迹等。作者以亲历者的视角描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逸闻趣事,介绍中国与中东各国的历史交往和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因此,这套丛书被视为权威之作、精品之作,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希望能受到读者的欢迎。 此套丛书的出版得到有关人士如马学林,责任编辑龚玲琳、张萱等同志的大力支持,特表谢意。 丛书主编中国前驻也门、叙利亚大使 时延春 2011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