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书呆温梦录(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谢其章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搜集周作人旧版书的乐趣

二十几年前丁景唐先生写过一篇长文《搜集鲁迅著作版本的乐趣——兼谈建立鲁迅著作版本目录学的一点设想》,在海了去的谈论鲁迅的文章中很是扎眼。周作人的旧版书也一样有很多人专心搜求,但没有谁敢起同样的名目。宋朝人郑樵把买书分为“八求”:一即类以求,二旁类以求,三因地以求,四因家以求,五求之公,六求之私,七因人以求,八因代以求。没得说,专门搜购某个作家的著作,——像周氏兄弟,该算作“因人以求”了。

五十年代是搜罗周作人旧书的最好时光。1956年曹聚仁写道:“笔者最近在北京东安市场搜到了一批知堂老人晚年的散文集,有《药味集》,《秉烛谈》,《秉烛后谈》,及《书房一角》,那几年的周氏散文小品,大致也搜得差不多了。”(《周作人悼范爱农》,载香港《热风》杂志)

除了著名的旧书圣地东安市场,街头巷尾的地摊也是好去处,阿英的《文代会日记》即记录了他1949年4月至9月间,在北京和天津的旧书摊淘得的周作人旧书二十余种,有时一次就能买到好几种。日记里还记着书价,今昔对比,很有意思。当时水果的价格——“梨一斤360元(旧币)”,“平果一斤400元”;而阿英所购周书——“《苦竹杂记》150元”,“《陀螺》《瓜豆集》300元”,“《夜读抄》《谈龙集》《苦茶随笔》450元”,“《永日集》150元”,“《药堂语录》70元”,“《风雨谈》《艺术与生活))200元”,“《狂言十番》100元”,没有太贵的,也没有太便宜的。

巴金六十年代托旧书店找来一捆周作人旧书,因为忙一直没来得及细看。1982年秋黄裳去巴金家,闲聊中巴金从楼上拿了“一本《药味集》,还有两本《谈虎集》”下来。这本《药味集》竟是黄裳早年搬家时走失的那本,更奇异的是,周作人在老虎桥狱中给黄裳的“题诗”原迹仍旧安然夹在书里。此事也许要算“搜求周作人旧版书的乐趣”的无数故事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个。

记录搜购周书过程最详尽的要算常任侠先生了,他的《战云纪事(1937—1945年日记选)》里,约有几十处购周书的日记。1937年4月8日记:“上午至田汉家,……归校过花牌楼买《瓜豆集》一册,又航空奖券一条。”1938年7月26日记:“上午天阴,雨。长沙张志强君获一玉尺,函请沫若考证,沫若嘱为代考,大概为伪制。晚间,过江,至市党部。歌干班又无课。买《泽泻集》一册,《地下》一册。”

谷林先生亦有收集周作人书的雅好,时间也是在五十年代,后来他写的《曾在我家》,专门详细记述寻访周书的历程,是这类访书记中最好的一篇。谷林的搜书法另有异于常人的地方,他说:“我搜罗周氏著译单行本之外,凡遇零种旧杂志载有其文字的,以及他人著译之有其序跋的,也一并收购,往往发现集外文字,尝思抄出别存,卒卒少暇,未尽如意。”我前向得日文版《骆驼祥子》(1943年版),乃周作人作序(中文),虽是无心之得,却暗合谷林翁之意,这书就算买值了。

除了上面说的那种寻觅的乐趣,还有的周作人旧版书热衷者,径直向周本人索求。周作人留下来的书信和日记中有许多记载,记的是读者来函索书,他有存的就给人家寄去,没有了的就托旧书店代为寻找,总是给读者一个交待。这样的事周作人似乎比鲁迅做得多,盖弟弟比哥哥多活了二十多年也。

1997年第一期《书城》有马里千文《周作人未刊书信四封》,马千里在五十年代末搜集周书,“大概不出两年,就收得二十种左右。”马先生很细心,觉得尚不够周作人自定散文集“二十二册”之数,便给周作人写信求教。周作人1959年回信:“里千先生:来信敬悉。承问文集二十二种,均系已出版者,故《桑下谈》不在内,内有《知堂文集》列在第九种。《秉烛谈》敝处尚存一册,先生拟借看,日下当寄上,近因患感冒不能出门也。此致敬礼。二月九日,周启明。”据此,我们知道除了送书,周作人还借书给不认识的读者。

我自己顺理成章也是周作人旧版书的痴爱者,惟生不逢时,二十年下来,仅积得不足二十种,大部分还是使了强的——自拍卖会购得(稍可自慰的是,竞买出价虽昂,毕竟全部是吴晓铃先生旧藏),只有两三种可算“偶遇之得”,这其中即有《药味集》。

P21-24

后记

“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我一直都应该算作喜欢往回看的性格,还是十来岁时,就常怀惆怅之情。秋天天气凉了,站在钓鱼台湖水边,游泳的人没几个,我想念才过去的夏天是多么的欢声笑语。有同学随父母迁往外地了,同院的玩伴搬家走了,都会使我长久地陷人情绪低落。记忆中这样的场景很多,刘禹锡“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李后主“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刘基“怀往事,空凄切。思不断,肠千结”,丘逢甲“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一类感时伤怀的句子因此记得牢,这里面都含“往事”二字。如今我把这样的情绪化作对自己收书史的回顾,实与往事故人一脉相承,“物是人非事事休”,当一切都成虚幻,惟有书还在。

二0一0年七月五日

目录

小言:未应长作收书人

梅兰芳“蓄须明志”时期的戏外事

《青年界》的两个专辑

搜求周作人旧版书的乐趣

《美术生活》跟鲁迅借了什么画

《文学》杂志“战时版”

紫兰花开

袁殊和《拙政园记》

黄萍荪与《子日》丛刊的结局

我与《永安》月刊

良友的衣裳

这书,是在等我买吧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的往事

香港老牌文史掌故杂志《大成》

《大人》

黄俊东的三本书话书

零九年买书记略

我惟一的一篇“邮话”

青海读书记忆

朱安的北京故居

范烟桥最早评论张爱玲

现代文学战斗的一翼

私人摄影的历史局限

上水行船难

写字

未妨拍桌拾芝麻

鱼飞向北海,可以寄远书

我所知道的“黄裳和止庵”

毛边书是阅读的反动

有书乃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书斋

蒋彝笔下的英伦风景

日本文化的观察者

巴黎不设防

后记

序言

小言:未应长作收书人

起个书名“殊未称意,踌躇旬日”,竟成了难事。最近的一本书便因书名与编辑来来回回交涉了好几回合,最终定下的书名是双方妥协的结果。稍早的一本书,书名五个字,其中“蠹”字很多人不认得,有位读者说得有趣:“五个字就有一个不认得,里面不定还有多少不认的字。”知难而退,这位读者有可能就不买你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书了。我在书名上不大愿意让步,譬如《终刊号丛话》,对方想易“丛话”为“杂谈”,我气得不得了,连夜写信表示不能改,第二天又打长途电话强调不能改。书名有时就是个噱头,瞧瞧现在的某些书名,真令人掩鼻疾走。实在起不出来名字,有个讨巧的办法,从前人的智慧里“借个火”。既然声明是借,就该说清楚出处,我这个书名是从赵景深先生那借来的,赵景深六十五年前用它在《上海文化》杂志上做过专栏的名字。我收藏有这本杂志。最早是姜德明先生在梳理“书话”渊源时提到赵景深这个专栏。

据称赵景深藏书最完整的时候达三万册,编有藏书目录九本。他去世后,家属将藏书捐赠给了复旦大学图书馆,经过清点,计有线装古籍二千余种,八千余册;中文平装书九千册,外文书二百余册,总计约二万多册。赵景深尽管嗜书,却不吝啬出借。有时买书还买双份,一份便是专门供人借阅的。王骧教授曾赋诗赞颂道:“文坛巨擘老人星,著作等身至可钦。更有一桩人罕及,藏书肯借见胸襟。”赵景深主编过《虹纹》《文学周报》《现代文学》等杂志,他撰写的《书呆温梦录》是早期书话佳作。插图本《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第十三页显示的1894年版《海上花列传》,封面盖有“赵景深藏书”之印,使我们得见他藏书的冰山之一角。

我以前是读书的,谈不上手不释卷吧,但总归是爱读的。在农村插队的几年,有一个冬天没有回北京,给自己定了个计划,趁没人的时候读一遍《红楼梦》。1971年2月21日,下了雪,这天我在日记中抄了《青年近卫军》里的几段话,好使自己振作一点儿,当时的情形确实太糟了。其中这段话值得再抄一遍:“斯塔霍维奇跟所有具有他那种性格的青年人一样,他们生活中的主要的推动力就是自尊心,他可以或多或少地表现的坚强,在人们的面前,尤其是在他接近的或是具有道德威望的人们面前,他甚至可以完成歇斯底里的英勇的行为,但是在单独遇到危险或是困难的时候,他却是一个懦夫。”在那个多雪的孤独的冬天,法捷耶夫的话最是合宜,一向所说的“文学的力量”,照耀到如此偏僻的小村庄。

收在本书里的《青海读书记忆》,同样是我以前喜欢读书的证明。现在看书的条件太优越了,读书成了最轻而易举的事儿,这样反倒使我分外怀念过去的苦日子。我曾在《虹南作战史》的扉页写了一段话:“不可思议三十年前是如何一页一页读完此书的,后人无论如何诠释历史都无法真实地还原历史,那仅是一个念头,一瞬即逝,捕捉不到。青海岁月,帐篷里读这书,帐外呼呼的荒原之风,每个夜晚做完工,将歇时分,这书成了每天的盼头。今日以六元钱购自报国寺书摊,用来纪念三十年前的青海。”

近二十年来,我渐渐由“读书者”转变成了一个“收书者”,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搭在收书买书上,忘乎所以,患得患失,徒增马齿,一无所成。有人说,每隔一段时间,就应该跳出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换一种活法,这样也许你才能明白过去的生活是多么愚蠢。我觉得此话有理,很值得试一试。

二0一0年六月二十日夜于城西老虎尾巴

内容推荐

谢其章,祖籍宁波,上海出生,久居北京。近年勤于撰述,出版多部藏书藏刊专著。计有《书蠹艳异录》《书呆温梦录》《老期刊收藏》《漫话老杂志》《旧书收藏》《创刊号风景》《创刊号剪影》《封面秀》《梦影集——我的电影记忆》《“终刊号”丛话》《搜书记》《搜书后记》《漫画漫话——1910-1951社会相》《蠹鱼篇》《都门读书忆往》等。另编著《北平何挹朋藏书记》《电影杂志》《邓云乡讲老北京》等。香港书界誉为“谢氏书影系列”。香港凤凰卫视《开卷八分种》栏目曾专门介绍《搜书记》。另于报章杂志发表文章千余篇,多涉猎文坛旧闻掌故,对提升古旧期刊的版本地位出力尤多。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中央新闻电影纪录片厂曾拍摄谢其章书斋,并作访谈节目。本书《书呆温梦录》就是由他所著,收录其随笔作品33篇,包括:《这书,是在等我买吧》、《黄俊东的三本书话书》、《青海读书记忆》、《毛边书是阅读的反动》等。

编辑推荐

《书呆温梦录》是新一代藏书家中的领军人物谢其章的个人随笔作品集,共收作品33篇。多数文都围绕“书”展开叙述,如:《<青年界>的两个专辑》、《<文学>杂志“战时版”》、《我与<永安>月刊》、《香港老牌文史掌故杂志<大成>》等。喜欢看书的人可能会在这里找到共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23:4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