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的礼赞
[房按]1870年,美国人波登先生养了一只名叫“老鼓”的猎犬。一个夜晚,“老鼓”跑到邻居杭斯贝先生的后院中,不幸为杭斯贝先生射杀。二位先生本是好朋友,但为了“老鼓”事件,硬是将官司由地方法院一直打到最高法院。在最高法院,参议员弗斯特代表波登先生,向法庭上的陪审团宣读了《狗的礼赞》。这篇千古奇文感动了陪审团全员,法庭宣判波登先生胜诉,由对方赔偿500美元(当时的500美元相当于目前的5000美元)定案。“老鼓”安息了。弗斯特的演讲词成了全世界爱狗人的经典,万人争诵。这个案子也成了世界闻名的法律案件。当地人为“老鼓”建了一座纪念碑,碑上刻着《狗的礼赞》。此碑成了美国最有名的纪念碑之一。
各位陪审官: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的好友可能和他作对,变成敌人。他用慈爱所培养起来的儿女,也可能变得忤逆不孝。那些我们最感密切、最亲近的人,那些我们用全部幸福和名誉信托的人,都可能会舍忠心而成叛逆。一个人所拥有的金钱可能会失去,很可能在最需要时它却插翅飞走。一个人的声誉可能牺牲在考虑欠周的一瞬间。那些惯会在我们成功时屈膝奉承我们的人,很可能就是当失败的阴云笼罩在我们头上时,掷第一块阴毒之石的人。在这个自私的世界上,一个人唯一毫不自私的朋友,唯一不舍弃他的朋友,唯一不背义负恩的朋友,就是他的狗。
各位陪审官:不论主人是穷困或腾达,健康或患病,它都会守在主人的身旁。只要能靠近主人,就算地面冷硬,寒风吹袭,大雪狂飘,它也会全不在意地躺在主人身边。纵使主人没食物喂它,它仍会舐主人的手和主人手上因抵抗这个冷酷的世界而受的创伤。纵然它主人是乞丐,它也像守护王子一样守着他。当所有朋友都掉头他去,它却坚定不移。当财富消失,声誉扫地时,它对主人的爱仍如空中运行不息的太阳一样,永恒不变。假如因命运的捉弄,它的主人在世界上变成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时,这只忠诚的狗只要求陪伴主人,和主人共同应付危险,对抗敌人,另外毫无奢求。当万物的结局来临,死亡夺取了主人的生命,他的尸体埋葬在冰冷的泥土下时——纵然所有的亲友都各奔前程——而这只高贵的狗却会独守墓旁。它仰首于两足之间,眼睛里虽然充满悲伤,但却机警地守住墓地,忠心耿耿,直到死亡。
滋养着悲悯
向东的字豪放有力,一个个大大的、笔画粗粗的,不是在方格里方方正正地摆着,而是跳动着,一些笔画伸出或顶出框外,有的字干脆四分之一放在方格外。他的字从首页到末页,保持力度,很少懈怠——现在我面对《怀念狗》一书的打印稿,忽然想起他的字——向东用了电脑,多年未见他这样的钢笔字了!我相信字迹隐含性格。斯人而有斯疾。细读书稿,我想,养狗同样隐含性格,从这一视角或者可以说,《怀念狗》这本书表现了像向东这样性格的人是怎么样地在养狗。
我跟向东一样是养狗户——我们有共同语言。是狗友,自然懂狗语,如果没有狗,我们的“交往史”将大失精彩。
我们有狗,是以为这样——我们更像平凡人,更能平凡地过日子。狗时有吵人的吠叫,令主人心情会以为“犬吠山更幽”。我有一首短诗——
我时常与狗在一起
就像与自己在一起
我和狗一样每天五点半起床
我们进入郊外荒凉
狗大便,我小便
对着野地撒野
我们进入原本状态 ——《平常生活·其一》,《大风》2005夏季号
“不曾养狗的人很难想象与狗一起生活是什么样,养过狗的人则无法想象没有狗的日子该怎么过。”卡洛琳(美国)的这句话,不养狗的人听起来一定很美好。
我们都是平平凡凡的养狗人,向东当然也是平平凡凡的养狗人。我是静静地养狗,带着一只憨厚却也淘气的狗在郊外散步,这使我愉悦。向东则是怀着激情养狗。他与狗相愉相悦,更多的可能是让狗获得满足。
说真话,养狗人很重“运气”(有时比养狗“经验”更重要)。我养狗数量少(一只一只养着),“运气”不错:除一只走失外,大都没病没灾。坦率地说,向东养狗不顺利、不平静,甚至颇不平凡——不是他要“不平静”、“不平凡”,而是他的狗们虽说那么可爱,却偏那么多事,那么折腾。他天生执著于养狗,而他的性格与思想方法使他无法舍弃他养过的狗,他仿佛是向狗寻找什么,发现什么,体验什么,他与他的狗像朋友一样过着单纯却有意思的日子
向东最初不喜欢狗(准确地说是不想养狗)。他在书中丝毫不隐瞒这一点,他诚实地对狗说:我还不欢迎你!
养狗始于他九岁的儿子。儿子从他姑姑家抱回一只小黄狗,叫旺旺,后丢失。向东在2000年12月9日的日记中写道:“妹买一小狗给妻。不高兴。没奈何。”他不欢迎狗,是因他心理上还没有做好养狗的准备,他的工作很忙,而狗一只一只地来忙中添乱了。
早两年的养狗生活,其实让他陷入一种很尴尬的境地。他原住出版社宿舍,在那人人弄学问、处处爱清洁的院子里,在某些人看来,向东无疑是陷入“没事找事”、“自讨苦吃”的泥潭。
他家的狗过着“亲爱小资”的生活。有的“嘴刁”,超市买的狗粮不吃,还要将其和蛋搅在一起,放到微波炉中转几转,这才吃;有的爱卫生,要天天洗澡;冬天要有暖和的被窝,夏天要挤到空调间;还有一只狗,甚至还要玩电脑——跳到键盘上乱敲一通,把笔记本的键盘弄坏了,花了一千元才修好向东是节俭的人,在酒桌上,他有一名言“宁可喝醉,绝不浪费”;有一回,煎了中药,儿子不喝,他觉得倒了浪费,顿时,仿佛自己立即要感冒了,把儿子不喝的中药也“节约”到他的肚子里去了。节俭如农民的他,却天天面对着洒脱如白领的狗东西!狗带来乐趣、热闹,但同时也带来诸多烦恼。这有日记为证:2002年4月5日:“家中狗打呼噜,天气奇闷,一夜无眠,苦也。”2002年7月16日:“昨晚一夜未眠,空调‘吱吱’叫,狗打呼噜。这狗已经好几回搞得我不得入眠了,真应该处理掉。看妻、儿对其难舍,只好作罢。失眠的次数越来越多,可见身体每况愈下,烦恼太多。唉,生有何乐,死亦何悲。人生苦短,却总为无聊事折腾。”3-7
在这个自私的世界上,一个人唯一毫不自私的朋友,唯一不舍弃他的朋友,唯一不背义负恩的朋友,就是他的狗。
——弗斯特《狗的礼赞》
对我们(指狗)有能力获得的最大幸福的向往,源出于对温暖地相聚在一起的向往。然而现在却恰恰相反。据我所知,没有一种生物像我们狗这样远远地分散开来生活……
——卡夫卡《一只狗的研究》
愿天下不论养过狗还是没养过狗的人,都不要吃狗肉。狗是人类最亲近最亲近的朋友啊!假如外星人打到地球,人类背叛人类将不足为奇,而我们剩下最后一个朋友,那就是狗。假如我再吃狗肉,就等于吃自已,吃人。
——房向东《祭房旺旺文》
善待一切生命
到处打狗。仿佛又是一场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的“运动”。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打狗。我们西河里的乌狮,就被圈到福州北峰,然而,他成功越狱而回,回到钓鱼伯的家,回到西河里村民的生活中。狗年还没有过完,就如此“重拳出击”,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没有耐心呢?哪怕从民俗着眼,狗年打狗,也不是一件吉祥的事情,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无补!
一切都恍如昨日。狗年乍到,中国似乎成了狗的天堂。在一个网站上,贴着这样的文字:“狗又称‘乌龙’,意蕴守财、合家团圆、婚姻美满之意。恭祝大家身体旺旺,事业旺旺,学业旺旺,亲朋旺旺,事事旺旺。”电视节目中,艺人学狗叫,“旺旺、旺旺”,恭祝当官的前程“旺旺”,经商的财运“旺旺”……总之,盼望着犬吠声中,官运亨通,财源滚滚。电视台还介绍了“狗经济”,说狗是新兴产业,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带动经济发展;“致富经”节目介绍,谁谁谁靠养狗发了大财云云。少儿节目有了狗与孩子爱心培养的专题;老年节目介绍过西方国家的“狗医生”,说狗怎样陪伴老人安度晚年……融融暖意中,我宽慰的心在狗的春天漫步。
自从古人养狗用做看门后,狗的智慧逐渐被开发,狗的任务也变得多元化。除了玩具犬外,现在狗已在人类的生活中担当重要的职责:
科学实验犬:太空飞行实验的先锋、病毒试验的牺牲品。
搜救犬:灾难救援的勇士。
缉毒犬:任劳任怨的斗士。
军警犬:好像只有在人打人的时候,狗咬人才是合法的。
导盲犬:心灵的眼睛。
牧羊犬:人类食物链的维护者。
雪橇犬:在爱斯基摩人生活的极寒地带,实在居功至伟。
看护犬:耐心负责的“保姆”。
伴侣犬:人类最忠诚的朋友……
狗年,狗的颂歌直冲云霄。
可是,这狗的春天是如此地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我在写这篇后记时,已是狗年的冬天了。南方没有冰雪,气候也还温暖,我的心却在寒风中颤栗。人们常说,中国的事情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好极端的中国人,却让无辜的狗在为极端付出极端的代价。
狗会咬人,有人死于狂犬病,这是不错的。人和人斗殴的时候,比狗与人作战要凶猛、凶狠许多。就像狗会伤害人一样,人也一样会伤害人。那么,我们怎么对待伤害人的人呢?这道理是不言自明的。一个人伤害了另一个人,这个人被法律制裁,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人伤害了人,他周边的人同时被制裁,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汽车压死人的数量,比患狂犬病死去的人的数量,不知要高出多少倍,但我没有听说要禁止汽车上路,或者说限制汽车总量。也许有人要说,这是不可比的,汽车给人提供方便,而狗给人增加麻烦。不错,汽车是给人提供了方便,解决了出行问题。可是,狗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的心灵问题,慰藉了人类的孤独,滋养了人类的爱心。汽车之于人类,是解决了简单的机械的技术性问题,而狗和一切地球生命一样,是人类的陪伴,最单纯的狗与最深刻的宗教一样,都关乎人类的灵魂。
此时,我想起鲁迅在南京求学时的经历。游泳池中淹死了人,于是,把游泳池填平了,在上面建了关帝庙,用于镇邪。水师学堂可以没有游泳池,中国军舰上荡来荡去的是旱鸭子,难怪被小日本打败!当今中国,是爱心的荒漠,荒漠上长出了翠绿的仙人掌,仙人掌的刺扎了人,于是,暴力要扫荡所有的翠绿。如何治理北京的沙尘暴,对清华大学的毕业生而言,是技术问题;而对养狗人来说,是心灵问题。如果中国没了狗,那便如同蒙古大草原上没有了翠绿。没有了关爱一切生命的能力,沙尘暴还要步步进逼哩!
印度民族主义领袖甘地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国民对待动物的态度如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狗的问题,实际上是人的问题,自然是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就像人要适当管理一样,宠物也是要管理的。宠物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强制接种疫苗。在美国,只要狗接种了疫苗,就会有健康证书。在中国,有的地方政府,见钱眼开,你要养狗吗?他什么都不管,只管向你要六干元钱。没有管理,没有服务,只管要钱。要价这么高的直接结果就是这一政策的无法实行。
网络上有一篇文章,对狗的管理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作者没有署名,没有标题,但在篇末写道:“赞同的朋友请广为转贴”,因此,我引用于此:
我认为“整治狗患”这一提法不对,应该改为“整治狗主人的不文明养狗行为”,这样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
目前媒体报道最多的问题是:狂犬病、狗伤人、狗扰邻。其实出现这些情况都可以通过约束、规范狗主人的行为来达到目的。首先,狗不会说话,且被公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狗对人类的贡献不胜枚举,就如同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好处。人类对汽车的管理是通过规范驾驶员的行为来完成的,通过对驾驶员的管理使汽车在道路上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要求行驶。乱停乱放、超速超载等违法行为就罚款罚分,记分满十二分就得重新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严重违法行为可以吊销驾照,以至追诉民事或刑事责任。就这样,每天有上百万辆汽车在一个城市的道路上次序井然地行驶,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话题回到狗身上,我们可以从管理汽车的经验中得到很多启发!降低办理狗证的费用(如汽车新车落牌),让能买得起狗的人都能承受,建议在一百元以内。关键是后期的管理!要强制注射狂犬病疫苗(如汽车强制保险)。上海养狗者要签订文明养狗公约,这个办法好。我们可以集合所有爱狗和不爱狗的人,把所有能想到的养狗不文明行为通通罗列出来,制订文明养狗的法规,每一条款均规定具体罚款和罚分的数额。狗证每年检审一次(如原来的驾驶证年审),发现积分达到规定时,犬主必须重新学习文明养狗条例,考试合格方可通过年检。出现如“狼狗吃掉七岁男童”的狗伤人事件,就追究犬主的民事和刑事责任(具体由法律方面的专家制定)。
总之,我们“整治狗患”的目标应该是狗主人,而不是狗。把狗主人管好了,狗依然能够提高GDP,这方面的经验可多看看国外对狗的管理。至于大型犬的限养就如同大货车不准进城行驶是一个道理。
我深为赞同作者的观点,至于详细的可操作的条款,希望有更多的朋友献计献策,为文明养狗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上更多的是就社会管理而言,也牵涉到养狗人本身的问题。关于养狗人,我还有许多话要说哩。有的人,不爱狗,也没有养狗的心理准备,他们之所以凑热闹,是为了一种时尚,是为了展示他们牵着名狗的高贵。早在十多年前,我就说过,如果养猪是一种时尚同时又可以表明身价的话,这些人也会牵着猪在大街上招摇的。德国《柏林日报》2006年11月11日发表伯恩哈德·巴尔奇的文章《美味和地位的象征)),其中写道:“中国人对狗的爱与欧洲人或美国人有所不同。这不仅体现在中国的养狗者一方面乐于给他们的宠物染毛或穿上鲜艳的套衫,另一方面却会在寒冷的季节坦然地在饭馆点一锅热腾腾的狗肉……”这里,“对狗的爱”这几个字是应该删去的。吃狗肉的人会爱狗吗?象杨绛那样,一边吃狗肉,一边写出《“小趋”记情》这样“美文”的爱狗者,在中国,毕竟只有一个。“美味”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食欲,表现“地位”是他们时时刻刻铭记于心的。军人有肩章,标明他们的军衔,狗在某些中国富豪那里,是身份的徽章。伯恩哈德.巴尔奇接着说:“许多西方人养狗是出于对大自然的热爱,而且至少法律和道义令他们有义务善待宠物狗。中国人则把狗当做消费品——他们买狗,利用狗,而且用完后就把狗扔掉。狗常被主人不假思索地赶到门外。“非典”时期,北京到处是流浪狗,有一个狗主人,怕赶走的狗再跑回家,甚至用开水浇狗。狗道即人道,一个对没有还手之力的动物残忍的人,你很难相信他会是人道的。一个不热爱动物的民族,一般说来也不会热爱人类本身。美国有多少教堂中国就有多少庙宇。中国还被称为“佛教国”。当我收到某住持送的名片,在他的大名后面括注道“处级”,我就知道,这个“佛教国”,真正有佛的情怀的人,也不多!没有对生命怀有敬畏之情的中国人却最热衷于养狗,而且,他们往往养的是名犬。生儿育女,我们就不说它了,吃狗肉的人,装酷的人,爱虚荣、爱时尚的人,就先别养狗了,好吗?就当我代表狗,求你了!毕竟,你们高贵的徽章还可以用名牌服装、名牌轿车等别的东东来替代。中国人啊,善待生命,就是善待人类自我;善待生命,就从善待狗娃开始吧!陈柳傅说过,狗流浪了,实际上是主人的心流浪了。他们放逐了自己的灵魂。从理论上说,狗是都市的人们与自然与其他生命联系的桥梁,爱狗,实际上就是热爱人类以外的生命。狗也是人类通往宗教的桥梁。我在《绿色的佛影》中已经抒发了这样的情怀。当然,我不同意人类只通往一种宗教,而是泛宗教——不论什么宗教,一般说来,都是劝善的。我认为,一切宗教都是外星相对于人类而言的高级生命对我们的暗示。因为爱狗,所以爱一切生命,这就是我通往宗教的起点。
几年前,我到北京出差,与贺雄飞先生谈起,想编一本怀念死去的狗的书,书名叫《祭狗文》。贺兄说,此书甚好,只是书名太雅,不如就叫《怀念狗》。因为忙于事务,虽然也收集了若干文章,但终于未编成。狗年的打狗,让我揪心,可以说是惶惶不可终日。于是,我调出自己与狗有关的文章,也有好几万字。再加上我与其他动物、植物过往的文章,以及一些与护生有关的议论,居然凑足了8万字!于是,我放弃了“编”,此书全部都是在下的文字,配上图片,也算是一本书了。感谢贺雄飞先生为此书的出版所做的努力。
我请狗友陈柳傅、陈震作序,二陈的序为本书增光添彩;我把陈祥荣、叶宁、黄烨、朱璐关于旺旺的信附在书中,这些满含深情的信,不只是对我的关爱,更是对狗、对生命的关爱。在此,我代表死去的旺旺和我家的狗娃,向他们表示感谢。谢谢!
作者
2006年11月25日(农历丙戌狗年十月初五)于钓雪斋
序: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中国区主任 何勇
人说读书识人,看来此话不假。与房向东先生并未十分熟识,但从其所著《怀念狗》一书中,却将房先生之性格秉性略窥一二。
房先生执著于养狗,但最初却并不喜欢狗。家中养的第一只狗,是他9岁的儿子从姑姑家里抱回的一只小黄狗,名叫“旺旺”。房先生在养狗日记中写到“儿子弄回了小狗‘旺旺’,它怕生,一夜怪叫,我起来照料几次,睡得不安分。”由此可见,房先生乃一心地良善之人,虽不甚爱狗且受其烦扰,仍不辞辛劳悉心照料。
而既然已经养了,就难免付出感情,一旦付出了感情,就必将多一份牵挂。于是,在旺旺不幸走丢之后,房先生也在日记中写道“旺旺丢了,也不知是死是活。旺旺有时有让人讨厌之处,特别是半夜乱叫。不在了,却甚为牵挂。”
从不甚喜欢到甚为牵挂,从养一只到养多只,从不高兴、无可奈何而到无法生活在没有狗的日子里。狗在他心里的分量日益加重并几乎与人等同。当“小黄旺”不幸患上犬瘟,他到处为其求医问诊,了解到该病无法医治后,为了不让“小黄旺”继续遭受病痛的折磨,他忍痛遵医嘱选择了给狗安乐死。在文中这样写道:“妻子为它洗了脸,洗了脚,用梳子把它身上的毛梳理一遍。我为它最后拍了几张数码相片。备好了一个旅行包,一件红色T恤。针插进去时,它歪了一下,看了我一眼。那个无法忘记的对主人满是依恋的眼神啊,那是穿透人的心灵的眼神!慢慢地慢慢地,它软下去,软下去,过了不足十秒,它似乎没有痛苦地躺下了。可是,它还张着眼睛,舌头探到嘴外,耷拉下来。我轻轻地将它的舌头放回嘴里,搓它的眼,让其合上。小黄旺睡着了。”
我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一只遭遇车祸的小猫伤重不治,看着猫咪痛苦地挣扎在生死边缘却无力施救,真是心如刀割。而最终“安乐死”的决定也变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从理智上我知道应该要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清楚这是让猫咪不再继续痛苦的唯一途径。但从感情上却不想剥夺它在这个世界上仅剩的一点时光,同时也自欺欺人地希冀会有奇迹发生。什么是左右为难,在那一刻体会的可是一个彻底。
记得有这样一个说法,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的确如此,狗之对于房先生,既不是炫耀身份的象征标识,也不是无聊消遣的宠爱玩物,而是在生活中朝夕相处的朋友伙伴。房先生养狗,悲悯之心远大于喜爱之情,敬重之心更甚于宠爱之情。
动物常常也是很通灵性的,忠狗义犬的故事流传于古今中外的也不在少数。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日益发展,传统的文化和古老的文明却在逐渐衰退。虐食残杀动物的事件时有发生。印度领袖圣雄甘地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国民对待动物的态度如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一个人如果失去同情心,那他这颗没有爱的滋养的心,肯定是冷漠和麻木的。而一个对没有还手之力的动物残忍的人,你很难相信他会是人道的。一个不热爱动物的民族,一般来说,也不会热爱人类本身。
但愿这本书能够唤起一些人对狗、对动物以及其他一切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2007年12月25日
本书是鲁迅研究专家、资深狗友房向东先生的随笔集。全书分为三辑:狗的悲欢,狗的随想和护生小记。本书除了作者的文字以外,还邀请了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公共事务部主任何勇先生专门为此书作序,并收录了弗斯特刻在一座纪念碑上的著名文字《狗的礼赞》作为开篇。全书以唯美而伤感的文字缅怀那些走失和死去的狗,站在“狗道主义”的立场上呼吁日益冷漠和残酷的人类要“善待一切生命”。许多资深狗友被房先生的文字和护生情结所深深感动,也写下了同样令人潸然泪下的文字,并收入此书。
本书记录了作者房向东在多年养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文笔亦庄亦谐,轻松的文字令人哑然失笑,沉重的文字又会令人潸然泪下,这些性情文字同时亦可视为一位对生命充满敬畏和尊重的文人的心灵自白。在书中,房向东先生戏称自己为“狗作家”、“狗奴才”,可谓中国文坛爱狗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