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从零花钱到第一桶金(怎样培养孩子的理财创业能力)/家教经典译丛
分类
作者 (美)珍妮特·博德纳尔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历史上,没有哪个时代的孩子像美国21世纪初期的孩子有这么多自己

可以支配的钱、面临这么大的消费压力,而且还需要消费指导。

本书为学龄前儿童甚至上大学的孩子的父母提供了机智而实用的建议,如关于零花钱和家务活、青少年打工、孩子如何储蓄并成为有经验的股票投资者等。同时,本书还介绍了一些父母和祖辈给孩子送礼的窍门。

所有这些建议都围绕着一个主题——沟通的重要性。富有成效的家长在做最终决定之前,应该先和孩子商量并征求他们的意见,而且在自己的财务管理上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因为行动的力量胜过言语。

内容推荐

作为一名家长,您是否觉得让孩子越晚接触钱越好,您是否经常为这些问题而烦恼:

该不该给孩子零花钱?

给孩子多少零花钱合适?

该不该让孩子知道家庭的经济状况?

孩子之间盲目攀比怎么办?

在这本专门和您探讨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理财能力的书中,作者用具体例子和专用的方法解答了困扰着家长们的问题,指导家长科学合理地给孩子零花钱,教孩子在零花钱的使用中学会预算、节约和自己做出消费决宝,让孩子学会识别商业广告的迷惑性,避免同龄人之间互相攀比的不良影响,从小学会储蓄和投资的技巧,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了理财能力,也就培养了创业能力。

目录

前言

测验 测试你的理财精明度

第1章 专家的困境

第2章 孩子眼中的金钱

第3章 应对广告的影响

第4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

第5章 小变化:从学前开始

第6章 教小学生理财

第7章 零花钱:亲身的体验

第8章 精打细算:孩子与储蓄

第9章 孩子成为投资高手

第10章 修剪草坪和摆摊

第11章 教青少年理财

第12章 打开还是创业?

第13章 上大学靠自己(也算独立)

第14章 慷慨赠与,感恩接受

第15章 钱包丢失及其他棘手问题

第16章 聪明理财的祖父母

第17章 使命几近完成

第18章 他们又回来了,怎么办?

译后记

试读章节

几年前的一个早晨,我在餐桌上给儿子约翰留了一张字条,提醒他在收到生日礼物时别忘记写感谢卡。

我留那张字条的时候是2月份,而他的生日却是在上一年的11月。

约翰的弟弟妹妹的生日也在秋天,他们收到礼物当天就很认真地写了感谢卡,而约翰却总是在忙碌的生日那天漫不经心。虽然他的生日早已经过去3个月了,但是由于我一再强调孩子接受礼物时表示感谢的重要性,所以我坚决认为约翰应该履行他的职责。

十多年来,我一直从事着指导孩子形成价值观及对金钱价值的认识的工作。《基普林格个人理贝才》杂志中的故事幽默,而且确实有帮助,它反映出了真实的生活。除了定期给基普林格《理财小精灵》(Moneyr Smart Kids)专栏写文章,我每周还在www.kiplinger.com网站上发表关于儿童与理财的专栏文章。我的文章曾被细约时报》在全国范围内刊登,而且此前我已经写过四本关于儿童理财的书了。

但是在给其他父母提出怎样培养精明理财的孩子的建议的同时,我觉得我也应该对自家的三个孩子进行同样的教育,而且任务十分艰巨。人们总是认为我有一套神奇的零花钱计算法(可我没有),或者认为我的孩子从不花一分钱(实际上他们也花钱)。

实际上,我所给出的建议已经被许多父母成功地实践过,不必我亲身实践。写有关孩子与理财的文章,使我对这一主题有了更多的认识,但是和任何一个家庭一样,我们也有自己的成功与失败。

一个成功的例子就发生在我儿子彼得9岁的时候,那时他不得不与“谁发现谁就占有”的道德观进行较量。一天,正当彼得等绿灯过马路时,他在马路边看到一张20元的钞票。他把钱拣了起来,这时一名女子从车上跳了下来,一把抢过钱,问道:“这钱是你的吗?”“不是。”彼得回答说。那名女子把钱装进口袋,很快就走了。

大约一个星期过后,在游乐园里,彼得走过去要玩旋转玩具,发现地上有23元钱。“这钱是你的吗?”他问一个正要离开的孩子,“当然是我的。”那个孩子说完,就把钱装进自己的口袋。

玩了几圈之后,彼得钻进碰碰车里,他在座位上发现了4元钱。显然当时失主没有在场,他把钱交给了管理人员——竞被他的表姐妹们斥责了一番,她们推测着那个管理员会怎样花掉他的意外之财。

一周之内“丢掉”了47元钱,对于任何一个向往成为百万富翁的9岁孩子来说都是一个打击。但是我对彼得说,即使肩膀垮了,也要抬起头,因为诚实是不可玷污的。他的自尊心没有受到任何伤害。为了表明态度,我给了他4元钱作为奖励——他的腰板又挺了起来。

我家的另一个成功故事就是我们的50元钱运动鞋法则。我从来没有穿过超过50元钱的运动鞋。如果孩子们想买贵的东西,他们就得自己补足超出的部分。

结果是,他们很少买超过70或80元钱的鞋——这当然不便宜,但是对现今的标准来说并不算过分。而且他们对特价的去年旧款也不会拒绝。

孩子还没有上学以前,为了避免他们在副食店里见什么要什么,我告诉他们在我们的开销中,每人只能要一样东西。即使孩子长大了,他们还是要按照规矩做。有时候,他们发现在饮料和曲奇饼干之间很难做出选择(他们总是热切地期望我能做出让步,让他们把两样东西都买下来)。但我从来都不用在货架之间解决哭闹的问题。

井然有序

另一方面,我最大的一个失败就是我总是忘记每个星期按时给孩子们发零花钱。我经常把两三个星期的钱攒到~起给他们,这对我们做记录来说是很讨厌的事情。而且孩子们的零花钱几年都不涨一回——因为我总是忘记。约翰上中学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必需的开销,好像该是我们重新思考制度的时候了。

经过一番挑选之后,我决定启用一个叫做“父母银行”的工具。这个工具为孩子提供自己的支票簿,他们可以建立资信存款(如零花钱、礼物和收入等),等他们想要取钱的时候,可以开支票(钱由爸爸或妈妈支付),及时对支票进行登记就是孩子的事情了(在美国的玩具商店里可以买到这套工具)。你自己也可以在剩余的支票簿和分类账目上做一个相似的工具。我喜欢“父母银行”的创意,因为它免除了我忘记每个星期支付零花钱的烦恼。我启用这个工具时,我的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了(他们分别是15岁、13岁和9岁),我认为可以把按周发放零花钱改为按月发放,我想.让孩子们学会开支票和计算支票余额。一开始我只是限制零花钱,到后来,我把礼金和劳动所得的收入也算进去了。

机制确定下来后,孩子们就该和我协商他们每个人能得到多少钱,有哪些财务责任的问题了。我们已经就长时间没有增加零花钱的问题达成了共识,但是到底该涨多少钱呢?

一开始,我们参照((扬克洛维奇青年箴言报》调查报告关于零花钱的平均水平。那个时候,14和15岁孩子的平均零花钱约为每周9块钱,我觉得这对约翰比较合适。

而对13岁的克莱尔来说,7块钱就有些困难了。因为她和她哥哥只差两岁,他们一直拿一样多的零花钱,而且消费也差不多。最后我们做了折中给她8块钱。

9岁孩子的每周平均零花钱为4块钱。彼得立即抗议说他的零花钱还没有哥哥的一半多,所以他想知道是不是在买东西时也可以少付一半的钱。最后我们决定给他4.5元钱。

孩子们的收入增加后,他们的理财责任心也明显大增。我用了几天的时间做了一个适合他们年龄的消费表:比如,电影票(含爆米花)、迷你高尔夫球比赛、课后零食、游泳赛季备用的游泳帽和潜水镜(他们参加了游泳队)。两个大孩子要为朋友买生日礼物,以及学校橄榄球比赛和舞会的门票。如果钱不够花,他们总可以多做些杂务活去挣钱。

我不要求他们将部分收入资助慈善机构,但我强烈建议他们每个星期天都去教堂。如果月末账户里还有一些结余,我同意支付他们利息。P8-P11

序言

历史上,没有哪个时代的孩子像美国21世纪初期的孩子有这么多自己可以支配的钱、面临这么大的消费压力,而且还需要消费指导。

“现在的孩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了解财务知识,因为这是他们必须学会使用、但又搞不清楚的不可或缺的工具。”这句话出现在1950年《基普林卡酚》(Kiplinger's)杂志的一篇题为《你的孩子知道一美元的价值吗?》的文章里,这在当时是非常有道理的。现在看来,这句话似乎更是千真万确了。

几十年前,把孩子培养成有责任感的理财者还是比较容易的。年轻人为了挣钱而工作,他们一般都把自己的大部分收入用于养家糊口。消费信用也没有被广泛普及,人们为了购买大件商品就得存钱。在电视机出现以前,孩子们渴望拥有的只是在朋友家里或杂志上见到过的东西。

如今,金钱变得更为抽象了——塑料的信用卡片、电汇以及从ATM机里吐出的现金等。许多年轻人工作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帮助父母养家或者攒钱上大学,而纯粹是为了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对年轻的家长来说,当他们必须要支付自己的房租、食物消费、养车费、保险费和其他基本生活用品的开销时,他们就满足不了对服装、娱乐和消费品的欲望了。

现代父母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培养孩子具有克制力和责任感,而这些是我们这个社会不太重视的美德。珍妮特·博德纳的这本新书《哩财高手从小培养》在这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身为三个孩子的母亲,珍妮特在处理现实生活中的理财问题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她从1992年开始就担任《基普林格个人理财》(Kiplinger's Personal Finance)杂志的副主编,为读者提供儿童与理财的建议。随后她撰写的书成为《纽约时报》辛迪加网络专栏的畅销书,并多次做客美国电视和广播节目。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珍妮特已经成为培育精明理财儿童的“斯波克博士”。

她的这本新书为学龄前儿童甚至上大学的孩子的父母提供了机智而实用的建议,如关于零花钱和家务活、青少年打工、孩子如何储蓄并成为有经验的股票投资者等。同时,本书还介绍了一些父母和祖辈给孩子送礼的窍门。

所有这些建议都围绕着一个主题——沟通的重要性。富有成效的家长在做最终决定之前,应该先和孩子商量并征求他们的意见,而且在自己的财务管理上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因为行动的力量胜过言语。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您的孩子将在成长过程中具备健康的理财态度和优秀的管理能力,并成为成功的、有才干而且在经济上安全的青年。他们不会在本该独立生活的时候又回到您的身边。

奈特·A.基普林格

《基普林格信箱》编辑

《基普林格个人理财》杂志主编

后记

本书是作者根据自己二十多年来从事儿童理财咨询和撰写理财专栏的经验写成。根据孩子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性格特征,作者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家长引导孩子认识和管理金钱,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和抵制诱惑的能力,从而能够避免同龄人之间互相攀比的不良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建立创业意识。

作者强调,只要孩子一认识钱币,家长就可以开始对他们进行理财教育,而不必等到孩子懂得使用金钱时再开始。在孩子还没有能力自己挣钱的时候,如学龄前阶段,理财教育应该从发放零花钱开始。等孩子稍微长大,能够通过做家务、帮助邻里照看小孩或送报纸等力所能及的劳动获得收入时,就应该用劳动所得补充零花钱的不足。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除了要学会区分想要和需要的不同,还要培养自立能力,为将来步人社会打好基础。

总之,作者不是单纯地培养孩子的理财技能,而是以理财教育为切入点,启发家长全方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家长和孩子谈论金钱比和他们谈论性与毒品困难得多。同样在中国,出于种种原因,家长一般很少和孩子谈论自己的收入、工作等问题,他们认为这些问题是孩子不应该也不需要知道的。其实,让孩子参与家庭理财、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社会就业问题和投资知识,正是一种对孩子最好的理财教育。

需要说明的是,作者着重介绍了美国常用的金融工具,有些对我们来说可能还很陌生。但是不论我们使用的金融工具是否相同,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从内容上讲,本书在为数不多的家庭理财教育图书中堪称最实用、最全面的一本。它不仅适合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相信在读过此书之后,您和孩子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最后想说的是,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几位美国朋友的帮助,他们分别是查尔斯·W.哈代(Charles W.Hardy)先生,小华莱士。普拉斯(Wallace Plass,Jr.)老师和卡罗琳·考克斯(Carolyn Cocks)女士,正是他们的热情帮助和支持,才使本书的翻译工作顺利完成。更令人感动的是,这三位老师都身患重疾,他们在治疗期间仍不忘过问翻译之事,所以本书对我们来说就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了。在此谨以此书献给他们,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祝愿他们早日康复!

钱新华

2006年1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23: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