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冰辉编著的《韦贵康——传奇人生》为《桂派名老中医》系列丛书传记卷的一个分册。
韦贵康为广西中医学院骨伤科教授,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本书以传记的形式介绍了桂派老中医韦贵康的成长历程,如何从广西宾阳县高田乡新阳村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当今著名的中医学家的传奇经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韦贵康--传奇人生/桂派名老中医 |
分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作者 | 张冰辉 |
出版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冰辉编著的《韦贵康——传奇人生》为《桂派名老中医》系列丛书传记卷的一个分册。 韦贵康为广西中医学院骨伤科教授,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本书以传记的形式介绍了桂派老中医韦贵康的成长历程,如何从广西宾阳县高田乡新阳村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当今著名的中医学家的传奇经历。 内容推荐 张冰辉编著的《韦贵康——传奇人生》为全国名老中医、著名骨伤科专家、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主任医师韦贵康教授的个人传记。 《韦贵康——传奇人生》是一部富有励志色彩的传记,作者以优美流畅的文笔真诚而饱含激情地书写了出身贫困、自幼丧父、家境贫寒的山里孩子韦贵康成为全国名老中医的传奇人生。 透过《韦贵康——传奇人生》这部传记,可以看到韦贵康教授鲜为人知的成长史、自强不息的成功史和丰富广博的心灵史,还有他那精彩纷呈的传奇经历,以及种种善与美的道德真谛,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精神读本。 目录 引子 一 苦涩的童年 二 坎坎坷坷的中学时代 三 梦想成真的大学生涯 四 天津拜师 五 失意初恋,喜结良缘 六 第一篇论文 七 从知己到贤内助 八 开门办学 九 北京培训 十 从“颈椎性血压异常”到“脊柱相关疾病” 十一 上海深造 十二 新闻风波 十三 新官上任三把火 十四 扶持名牌“百年乐” 十五 香港讲学 十六 新加坡扬名 十七 不平凡的一九八九年 十八 出席“第22届全苏骨科学术会议” 十九 “彼特小路”的诞生 二十 创立“国际手法医学协会” 二十一 建立广西中医学院骨伤科研究所 二十二 桃李芬芳 二十三 专利发明 二十四 月是故乡明 二十五 中标主编《中医筋伤学》 二十六 为了四十周年校庆,他差点赔上了自己的性命 二十七 他从南宁来到东京 二十八 主编《中国手法诊治大全》 二十九 来到美国的“中国国宝级顶尖专家” 三十 永久怀念高院长 三十一 曼谷传经情谊深 三十二 亲情依依 三十三 古稀之年喜事多 感受朴实与崇高(代后记) 试读章节 古往今来,多少后人来到关前发思古之幽情,看青山肃穆,邕水滔滔向南流。 而昆仑关所在的昆仑山,为桂中南最高峰大明山余脉,是延伸于上林、宾阳、武鸣、邕宁4县三角地带形成的“昆仑台地”的一部分。 沿巍巍昆仑山脉向西南延伸,层峦叠嶂之中,有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它隶属于广西宾阳县高田乡,这里的人们习惯叫它新阳村。在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昆仑关战役之前,这个与昆仑关绵亘依偎的小山村居住着韦、蒙两姓人家。那时,韦家已有五户30多口人。相传,韦氏祖宗原来居住在邕宁县九塘那榴坡一带。不知何故,韦家的一位男性祖先看中了这个深山弄场,从邕宁那榴坡迁来此处,成为新阳村的开村奠基户之一。从此,在近两百年的悠悠岁月之中,韦家的这支宗脉就在这幽静的山林之中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恬淡悠然的生活。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韦氏族人在山林中年复一年过着自给自足闭塞的生活,渐渐养成了心地善良、忠厚诚实的品性。然而连年的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时代风云也波及了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生活的艰辛,政治的黑暗,交通的落后,信息的闭塞,终日禁锢在山林之中,在山林与土地中刨食,令他们的日子越过越艰难。为了养家糊口,韦家的后辈开始走出闭塞的山门寻找活路。由于没有读过书,没文化,不识字,找不到好的活路,韦家“保”字辈韦保书唯一的弟弟保强走出山门之后,找到的活路竟是给贩卖盐巴的生意人当挑夫。 南方的夏天来得早,还是五月,天气就热得像蒸笼。七月流火的一天,保强挑着一担盐巴从宾阳去武鸣县上江乡村子出卖。自宾阳至武鸣县上江乡全程35公里,为山村小路,野草丛生,平日里,行人行走都十分困难。而这一天,保强挑着近百斤盐巴,盐主规定他一天赶到。保强为了按时到达目的地,紧赶慢赶,最后劳累至极加上中暑,快到村子时,竟致身亡在路边。弟弟为盐主挑盐累死,保书悲痛至极。为了安慰年迈的双亲,保书忍痛含悲,邀请亲邻去与盐主论理,想叫盐主给点钱补偿老人的丧子之痛,但是狠心的盐主置之不理;悲愤满腔的保书试图到乡府告盐主的状,讨个公道。然而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官府信奉的是“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势利哲学,老实巴交的保书哪里是有钱有势的盐主的对手,在打官司的时候,明明有理的保书却变成无理,不但没有如愿讨回公道,反而落了个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结局。 那时的韦保书,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按照族中排辈,他给长子取名富山,次子取名富田。弟弟死后,说理失利,打官司失败,令韦保书的心灵受到巨大的冲击,使他深深感到没文化好吃亏。他的心灵苏醒了,他不愿他的孩子们再吃没文化的亏,他要他们明白读书的重要性。他将振兴家业的希望寄托在儿子们的身上。他对着古老的山林,对着族人发誓,即使砸锅卖铁,也要让两个儿子上学读书。 时光如山中的小溪,不停地流转,不知不觉就到了20世纪20年代,这时,富山、富田兄弟俩已是高田完小的两名学生。可家里实在太穷了。尽管保书与妻子起早贪黑,终年辛勤劳作,但那贫瘠而缺水的山地,总是收获甚微,倘若遇到水旱灾害,地里收获的粮食往往还不够一家人糊口。他们不得不常年在山间地头寻找野菜充饥度日。富山被迫辍学在家里给父母亲当小帮手。立志让儿子读书的保书,无奈地让富山弃学。之后他茶饭无心,终日愁眉不展。他咬紧牙关,哪怕天塌下来,也要让天资聪明、学业成绩优良的富田继续留在学校读书。懂事的富田明白父亲的苦心,读书更加刻苦用功。富田没有辜负父母和哥哥的期望,高小毕业时,以优良的成绩考上宾阳中学初中部。当富田考上宾中的喜讯传到贫困的山村,哥哥富山悄悄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保书的妻子、富田的妈妈不停地在心中感谢菩萨、感谢祖宗的护佑。当然,最高兴的还是保书,他愁眉难展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被乡亲们围着,倾听着那些怎么听都听不够的恭维话、道贺话,与乡亲们分享着儿子考上“宾中”带来的荣耀。 然而好景不长,富田读完初中一年级,家里已穷得一贫如洗,再也交不起学费。富田虽然不甘心放弃继续上学读书的机会,但是,却不得不回家于活再作打算。不久,他在南华小学谋得了一份教书的工作,当起了教师。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富田,被迫辍学之后,在寒暑假期间,悄悄自学了简单的中医学书籍,渐渐对中医学发生了兴趣。随后,他又走村串户,到村外请教有经验的民间医生,虚心地向他们学习治病救人的方法。慢慢地,富田掌握了许多常见的中医技术,在经常为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富田成了新阳村一位小有名气的秀才和民间医生。 P8-11 序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我国各族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在维护人民健康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中医药天地一体、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的思想基础,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的指导原则,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不仅贯穿于中医药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知理论和防病治病、养生康复的临床实践,而且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具有超前性和先进性。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趱来越显示出其宝贵价值、独特优势和旺盛的生命力。 广西地处岭南,中医药、民族医药资源丰富。历史上,无数医家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广西广大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工作者认真继承,加快创新,涌现出了一批治学严谨、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全国名老中医。为了展示他们的风采,激励后学,广西卫生厅组织编写了《桂派名老中医》丛书,对“国医大师”班秀文等28位全国名老中医作了全面介绍。传记卷记录了名医的成长历程、诊疗实践和医德医风。学术卷展示了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有利于读者学习“桂派名老中医”独到的医技医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也将为促进广西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传承创新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党和国家更加重视中医药,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信赖中医药,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医药,中医药事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战略机遇期。衷心希望广大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工作者抓住机遇,以名老中医为榜样,坚持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有悟性,弘扬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不断成长进步,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王国强 2011年1月 后记 感受朴实与崇高 2010年2月底,旧历年刚过,那种春天即将来临的望春的心情就抬起头来。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虽然春节的节日气氛犹在,元宵节的热闹气氛也探头探脑将至,但是,作为一名作家,我已经在筹划新年的工作。恰在这时,我接到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的邀请,为全国名老中医作传。初次洽谈之后,考虑到采访与写作的时间太紧,我婉言谢绝了。但是后来,医院的赵立春科长再次来电话,再次诚挚相邀,我终于接受了他们的邀请,接受了他们的采写任务。 这样,就有了后来与著名骨伤科专家韦贵康教授的见面、交流与沟通,有了采写他的机会。在采写的过程中,我渐渐感受到一位平民出身的骨伤科专家的朴实与崇高,感觉到采写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同时还感觉到他的人生经历对人的启迪与激励。 初识韦贵康教授,是在以他名字命名的“贵康国际健康会所”。那一天,与韦贵康教授通电话,他告诉我,他正在瑞康医院专家门诊上班。为了不打扰他的正常工作秩序,也为了便于我们初次采访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我们相约晚上八点在“贵康国际健康会所”见面。晚饭后,我准时来到见面地点,意想不到,与韦贵康教授在电梯里相遇。因为电梯的内墙上张贴着韦贵康教授给患者进行手法治疗的照片,我一眼就认出眼前和蔼可亲、眼神里透着智慧光芒的长者就是我即将采访的主人翁。我主动与他打了招呼,作了自我介绍。韦贵康教授热情地将我从电梯迎接到他在会所的办公室。办公室虽然不大,但里面有书柜、办公桌、电脑、椅子、沙发等办公用具,还有韦贵康教授被聘请为世界手法医学主席的做工精美的职务牌等。韦贵康教授招呼我在沙发上落座。一会儿,他的学术继承人、年轻的骨科专家刘建航先生进来给我们泡了茶。我们的第一次采访正式开始了。在近两个小时的交谈中,基本上是我提问,韦贵康教授用亲切、平和的声音给我介绍他的生平、家庭、事业与追求。那天晚上,结束访谈的时候,韦贵康教授还送给我一些他编撰的书籍、别人曾经采写过他的一些文章,如《中国手法诊治大全》、《脊柱与四肢诊治手法》、《脊柱相关疾病与手法治疗》、《医海扬帆》、《杏林丰碑》、《韦贵康:是广西的,也是世界的》,等等,这些书籍和资料,使我能够从更多的侧面了解他,为我后来的写作提供了许多帮助。就是从这次采访开始,我渐渐了解到韦贵康教授有过苦涩的童年、坎坎坷坷的中学时代、梦想成真的大学时光……我渐渐地对这位出生于贫困家庭,依靠母亲的坚强、勤劳与聪慧,以及亲人的资助、自己的勤工俭学,从穷山沟走出来的骨伤科专家充满了欣赏与敬佩之情! 当然,仅凭这些,对一本传记的写作来说显然是不够的。我必须掌握更多的第一手材料,必须有更多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我写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我笔下的人物才会有血有肉、生动传神、真实可信。 于是,一次又一次,我去到韦贵康教授的诊室,看他如何给病人诊断,施展手法治疗,并采访他的学生和他诊治的病人。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在他诊治的病人中,有一位来自广东廉江的病人。这位病人姓周,是广东省廉江市劳动保障局的办公室主任,因为长年写材料,患颈痛症已经9年,两下肢痿症行走不稳5年。他去过广东省的一些大医院,这些医院都建议他动手术。一是在颈椎部位开刀,安装钢板;二是在腰椎部位开刀,安装钢板。而每一块钢板,据他告诉我,便宜的需要人民币一万多元,好的则需要两万多。而他在医院工作的一位亲戚,觉得动手术一是太危险,二是医药费太昂贵,坚决反对他动手术。于是,他来到与广东省临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希望能够找到一家医院,不用开刀,就能治好自己的病。无奈的是,好几家大医院的医生还是建议他动手术。就在他几乎绝望的时候,有一天,他百无聊赖地打开电视,看到中央电视台第4频道正在播放骨伤科专家韦贵康教授给病人诊治脊柱相关疾病的节目。他感觉自己似乎绝处逢生,找到了希望。于是,他经过多方打听,来到韦贵康教授的诊室,请求韦贵康教授给他手法治疗。韦贵康教授认真阅读了他的有关病历资料,检查了他的病情,确定采用手法治疗、颈椎牵引加药物治疗的方案为他治病。刚刚治疗了一次,他就感觉颈部疼痛减轻了许多。更加神奇的是,他原来走200米就因为喘息、头晕必须停下来休息的身体,治疗到第三次的时候,竟然可以去爬南宁市有名的风景区青秀山了。治疗到第八次,他已经可以和朋友在饭后逛街两个多小时。这位姓周的病人,对韦贵康教授充满了感激之情,说是要好好感谢韦贵康教授。而韦贵康教授却对他说:“我是一名医生,治好你的病,是我的分内之事,不必感谢。”这朴实无华的语言,却令在场的我,感受到一位骨伤科专家崇高的精神。 在进一步的采访中,我去到他位于南宁市民主路阳光新都的家。正如《月是故乡明》一章中,他的老同学唐师傅所看到的一样,我看到的也是一个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家。那玄关处悬挂的“福寿”挂匾,那客厅墙壁上悬挂的“花开富贵”湘绣牡丹图案和檀香木制作的“千禧龙腾”图案,以及电视墙两边悬挂的有关中医的书法作品,还有客厅中摆放的木雕莲花图样茶几,无不带给我一种朴实、亲切的感觉。在我们交谈的过程中,他贤惠的妻子胡贞德女士,一会儿给我们拿上一罐饮料,一会儿给我们削上一个苹果。她的脸上始终带着亲切的微笑。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她虽然言语不多,但很轻柔,很温婉,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期间,他们的孙子韦骅听出来倒水喝,很乖巧地听从爷爷奶奶的吩咐叫我阿姨好。他们告诉我,在奶奶的教导下,九岁的韦骅昕已经能背上千首古诗了。“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国传统家庭安身立命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个家庭中灿然若见。 我对韦贵康教授的了解更多了。于是,我向他提出,想去他的老家宾阳县高田乡新阳村看看,感受感受他童年时生活的环境。韦贵康教授答应了我的要求。一天,恰逢他的堂兄韦贵宝先生80大寿,他便邀请我和他一起回去拜寿。我买了一些礼物,欣然与他前往。他的堂兄已经退休,住在一个小镇上。家里已经起了一座三层的小洋楼。生活看起来过得很滋润。那一天,来祝寿的人很多,大概有六七桌之多。韦贵宝先生高大而魁梧,有书卷气。尽管是80岁的人了,精神却很矍铄,眼睛也很有神。我知道他曾经资助过自己的堂弟韦贵康先生。饭后,当他带领我等去韦贵康教授出生的祖屋采风时,我趁机采访了他。从他那里,我进一步了解到韦贵康教授的家世、父母亲的一些情况,还有他学生时代勤工俭学的情况与事例……我深深感觉到,对韦贵康教授的一生来说,真的称得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采访完毕,我不由在韦贵康教授出生之地的竹林中徘徊,想象他和母亲在满山满岭的竹林中砍竹子,背竹子回家剖竹子,编筐编箩的情景……走在那崎岖、弯曲的羊肠小道上,想象一个小小少年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爱惜母亲做的布鞋,每天来回赤足奔跑在山路上上学读书的情景,我的眼睛不由湿润了。那一天,令我感慨万千的还有,在寿宴即将结束的时候,村里有一位老人,手腕疼,来到韦贵宝家,看到韦贵康教授,便请他帮看看。韦贵康教授在饭桌边二话不说,立即笑着请他将手搁在饭桌上,帮他把脉看病,还掏出纸和笔帮他开方,叮嘱他一些注意事项,对他耐心细致得不得了。看完病,老人千恩万谢地走了。韦贵康教授这才拿起筷子,继续吃饭。 后来,我还与韦贵康教授一起去过他曾经读书的初小、高小等地方。每到一处,听他娓娓深情地谈起自己的老师、同学与校园,我总是被他那真诚、质朴的情感而感动。诗人艾青曾经说过:“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常饱含泪水,那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那么深沉。”人类的情感,总是有共通共鸣的地方,我始终认为,一个爱家,爱故乡的人,才会爱祖国,爱全人类。在采访的过程中,从韦贵康教授的身上,我更加印证了自己的这种认识。我为这种印证而高兴和喜悦。 在传记的写作进人尾声的时候,澳大利亚自然医学院的创办人、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理工大学的博士沦文评审员彼特·谢伍教授来到了中国,来到了广西首府南宁。在韦贵康教授与他的爱子韦坚的帮助下,我采访了彼特教授。彼特教授对韦贵康教授的医术、医德、人品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韦贵康教授的医术有神奇而独到的地方,令他敬佩。同时,在与韦贵康教授20多年的友谊中,他诚实、友善、信守承诺的品行,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是他愿意与他交朋友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采访中,韦贵康教授曾经和我谈剑他为人处世的一些准则,那就是:人生理念要正确,名利要自然,人缘要包容,同时,要耐得寂寞,学习要刻苦,面对困境要突围,办事要成功,冲突要冷解,纠缠要择期化解,工作要高调,生活要低调。我觉得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这些准则,也给我很大的启迪。 时光如白驹过隙。当我每天忙着采访、忙着写作的时候,春天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溜过去了。虽然,这一个春天,我来不及到郊外去踏青,感受春天树木吐翠、新枝萌发、欣欣向荣的景象,也无缘去听取山泉叮咚、潺潺流淌的美妙清音,甚至连窗外啁啾的鸟儿,我也无暇多看它们两眼……同时,我还失去了节假日的概念,婉谢了朋友相聚的邀请,以及电影电视各种娱乐活动的召唤。但是,当初夏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我终于完成了传记的写作,我的内心依然无限欣慰,无限喜悦,无限充实和惬意。 我要深深感谢瑞康医院,感谢韦贵康教授和他的亲朋好友,感谢《医海扬帆》的作者韦明勇先生,感谢许许多多为我的写作提供材料与方便的人们,感谢我的爱人常海军先生和我的好姐姐黄珏女士,是他们的帮助和鼓励,才使我顺利完成了本书的写作。尽管时间太仓促,本书还存在着挂一漏万,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所感受到的朴实与崇高,将会深深影响我今后的写作,促使我写出更好的作品来。 此为后记。 作者2010年5月16日于绿城翠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