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地域以西藏自治区为主,个别的收录了青海、甘肃、北京等省市与西藏艺术有关的内容,力求统一,全面介绍了西藏的建筑艺术、绘画艺术、歌舞艺术和文学艺术。本书以文字记述为主,辅以部分图片,以增强本书的全面性,利于读者参阅。为了增强本书的可读性,编选中还注意在一个问题上把相关联的知识串联在一起,使一条词目中尽可能容纳较多的知识内容,也就是以密集成块的知识构成条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西藏的艺术/西藏曼陀罗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作者 | 杨辉麟 |
出版社 | 青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地域以西藏自治区为主,个别的收录了青海、甘肃、北京等省市与西藏艺术有关的内容,力求统一,全面介绍了西藏的建筑艺术、绘画艺术、歌舞艺术和文学艺术。本书以文字记述为主,辅以部分图片,以增强本书的全面性,利于读者参阅。为了增强本书的可读性,编选中还注意在一个问题上把相关联的知识串联在一起,使一条词目中尽可能容纳较多的知识内容,也就是以密集成块的知识构成条目。 内容推荐 西藏的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本书全面介绍了西藏的建筑艺术、绘画艺术、歌舞艺术和文学艺术;展现了西藏建筑的博大精深、绘画的精美绝伦、歌舞的无穷魅力、文学的绚丽多姿。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文字通俗,是读者了解藏族文化艺术的工具书,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目录 前言 凡例 条目表 建筑艺术 绘画艺术 歌舞艺术 文学艺术 参考书刊要目 后记 试读章节 建筑 西藏建筑是西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西藏艺术的发展而演变,尤其与西藏艺术核心的藏传佛教关系极为密切。据《中国藏式建筑艺术》记载: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藏族建筑史几乎是整个藏族宗教史的反映。(1)史前时期:至少在距今约4500年前后的新石器时期,西藏先民已经有了较大规模的人工建筑。1977年发现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是迄今发现的史前时期最大的建筑群,在约一万平方米的面积上密布着房屋、窖穴、灰坑、石墙、石台、石铺道路等建筑物,且显示出一定的营建水平。(2)雅隆部落时期:公元前2世纪左右,在山南雅隆河谷兴起一支强大的部落——雅隆部落,其建筑出现了专供部落首领居住的有一定规模的王宫式建筑,传统的碉式建筑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陵墓建筑开始形成;出现了经济相对发展、人口较前集中的聚邑性建筑。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建筑主要有雍布拉康、青瓦达孜宫等,气势宏伟。(3)吐蕃王朝兴起及其分裂时期的建筑:7世纪初,松赞干布建立了吐蕃王朝,这一时期是藏族文化大发展,对外交流最活跃,同时也是藏族建筑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9世纪中期吐蕃王朝崩溃,进入部落分立时代,直到13世纪才结束分裂,统一于元朝中央政权的治理之下,前后经历了大约6个世纪。从建筑发展状况来看,这个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松赞干布至墀德祖赞时期(7世纪中叶~8世纪初)。为都市建设时期。这个阶段以拉萨为中心,主要建筑有大昭寺、布达拉宫、查拉路甫石窟、帕邦喀、小昭寺等,其建筑特点为:社会功能性建筑有了新的拓展,宗教建筑初兴;建筑规模和营造技术有很大发展;将雕塑和绘画艺术融人建筑等。第二阶段,是从墀松德赞至朗达玛“禁佛”时期,为佛教寺庙时期(8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这个阶段以桑耶寺为标志,相继建有叶巴寺、钦浦寺、曲沃日拉康、囊普赛拉康、噶迥多吉央寺、温江多托希格培寺、仁布寺等。第三阶段,是佛教复兴、藏传佛教形成时期(10世纪中叶~13世纪)。这个阶段的建筑艺术代表为古格王国的扎布让王城,始建于10~11世纪,是一座以王宫为中心的城堡,主要建筑包括佛教建筑、王宫、民居、军事建筑、道路五大部分。与古格王城同一时期的建筑尚有托林寺、玛耶寺、多香城堡等。同时,在卫藏地区及多、康各地,碉式建筑也大量出现。11世纪起,西藏佛教各派以寺院为中心,建立了不少寺庙,著名的有嘎拖寺、萨迦寺、楚布寺、丹萨替寺等,其建筑不仅在结构上更加完备,而且在建筑艺术上多有创新。(4)元明清时期的建筑:元明时期,西藏建筑艺术已趋于成熟阶段,无论在建筑设计构造和营造技术上,还是在使用材料或装饰技巧等方面,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元代开始的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使寺庙建筑获得空前发展,不少寺庙已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故其建筑均高峻、雄伟、宏大、庄严,萨迦寺、夏鲁寺则代表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14世纪初山南地区已出现封建庄园,至明末清初,西藏庄园制已成定型。14世纪后期,西藏的桥梁建筑有了很大发展,其建筑技巧已达到极高的程度。清代以来则是西藏建筑艺术臻于完善发展时期,一大批以格鲁派寺庙为代表的新型寺院建筑,体现出西藏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自元代以来,藏传佛教寺庙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和汉地相继出现。其中在少数民族地区较突出的是今内蒙古自治区和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州;在汉地较有代表性的是今山西五台山、北京市、河北承德市以及辽宁沈阳市等地区。这些建筑或朴质实用或庄严神圣,或平实和谐或富丽堂皇,或雄伟壮观或幽深古雅,风格独特,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西藏建筑艺术的珍品。P1-3 序言 西藏,是一块富饶美丽的宝地。 西藏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朵绚丽夺目的奇葩,它包括建筑、绘画、歌舞、文学等,有着永恒的魅力,为世人所瞩目。 建筑,是西藏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是西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建筑是随着佛教在西藏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种类繁多,有民居、城镇、桥梁、帐房、陵墓、石窟、庄园、园林、宗堡、古堡、宫殿、寺庙、佛塔等。其中最富有民族特性和时代特色的是西藏的寺庙建筑,其建筑风格既有藏式风格,又有印度、尼泊尔和汉族建筑手法,呈现出不同的民族特色,而其中最常见的是平川式建筑和依山式建筑两类。平川式建筑主殿居中,经殿佛殿环绕四周;依山式建筑顺山势而起,层层升高,上下衔接,采用经幢、神幢、法轮和帷幔装饰,风飘气动,凌空扶摇,给人以人间天国的意象。此外,民居建筑的凝重沉稳、帐房建筑的灵活多变、桥梁建筑的精美结构、石窟建筑的古朴庄重、陵墓建筑的恢宏威壮、庄园建筑的精湛独特、园林建筑的错落有致、古堡建筑的巍峨挺拔、宫殿建筑的浑厚气势等,都体现了西藏建筑艺术的民族特色。 绘画,享有“百艺之王”的盛誉;绘画艺术,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佛教传入西藏后,佛教绘画开始兴起和发展,由最初的宗教教义图解,演变为具有藏民族特点、风格、精神的绘画艺术。这些绘画艺术既保持和继承了藏族传统的技艺,更注重吸收了印度、尼泊尔、汉地和克什米尔等地的艺术营养,具有独特的风姿。西藏绘画主要分为壁画和唐卡。壁画是非常普遍的绘画形式,描绘的内容主要是宗教题材的神灵和其它一些精怪、宗教故事,以及传记画、历史画、民俗画等。其中佛像画大多依照《造像度量经》或《绘画量度》规定的比例绘制,画法系单线平涂;历史故事风俗画多用俯瞰式透视法,人物、建筑背景以几何结构绘出,笔法古朴而细腻。唐卡是用彩缎装裱成的一种卷轴画,主要内容是反映宗教,诸如佛像、菩萨像、宗教人物、佛教经典等。即便是描绘西藏社会历史、生活风俗、天文历算、藏医藏药等方面的唐卡,也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质地多种多样,多数是在布面、绢画和纸面上彩画,还有刺绣、织锦、缂丝、贴花和宝石缀制等织物唐卡。此外,还有一种彩画,多用于室内装修部分,如额枋、柱头、柱身、椽头、椽枋、门窗棂和经堂、佛殿、主居室、会客室等天棚线脚,以及天井院落两侧或殿前回廊壁上,采用连续十字形、万字形等几何图案和“三层方头披肩”、“箍腰佛珠”、“带花圈子”、“莲瓣”等,系浅色叠晕、沥粉金线勾勒,色彩艳丽,其艺术价值、保存价值极高。这些绘画艺术,经过众多绘画流派和绘画大师的不懈努力,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构图、造型、线条、色彩、装裱等表现形式,使其达到了非常完美的境界。 歌舞,是群众性的一种爱好和娱乐;歌舞艺术,是藏族民间的一种表演艺术。西藏被誉为“歌舞的海洋”。对藏族而言,歌与舞几乎不能分离,歌则必舞,舞中有歌。藏族能歌善舞,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民间、宫廷、寺院三种不同风格的表演艺术。民间歌舞是藏族艺术的主导,其中又以浩如烟海的民歌著称于世。西藏东部歌舞以舒展见长,具有春天般的活力;南部歌舞以古朴为特征,散发出农区的芳香;西部歌舞饱含着远古人类的粗犷与热情;北部歌舞则令人体会到天高地阔、牛羊遍野的草原气息。西藏典型的歌舞有拉萨的“囊玛”,高雅抒情;日喀则的“堆谐”,欢快热烈;山南的“果谐”,活泼有力;阿里的“鲜”舞,古朴优美;那曲的“卓果谐”,热烈欢腾;昌都的“果卓”,粗犷健壮;林芝的“恰巴博”,剽悍豪放。此外,还有气势雄浑的“阿卓”,轻歌曼舞的“嘎尔”,奔放狂热的“热巴”,庄重肃穆的“羌姆”,庄严典雅的“谐钦”,优美自如的“谐”舞等。这些歌舞,是藏族精神面貌和豪迈气质的凝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此外,还有独具一格的白面具藏戏、蓝面具藏戏、昌都藏戏等,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塑造形象;文学艺术,是藏族艺术中的一个特殊门类。藏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随着藏族的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形成了自己独特丰厚的民族文学,到吐蕃王朝时已达到了辉煌灿烂的时期,译经注典、著书立说、撰写创作、刻版印书蔚然成风。后经几代大德善士、活佛喇嘛、文人学者、“班智达”和“洛扎哇”的辛勤努力,为后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佛经译文、经论著作、高僧传记、教理论释、历史著作、文学作品等,足以表现出藏民族的艺术才华。在藏族文学中,既有远古神话,也有堪称世界之最的长篇史诗《格萨尔》;既有民间文学——歌谣、传说、故事、传奇,也有作家文学——诗歌、格言、散文、小说,更有与宗教关系密切的宗教文学等等。这些作品,具有朴素生动的艺术特色和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 纵观西藏艺术,无论是建筑艺术还是绘画艺术,无论是歌舞艺术还是文学艺术,无不充分显示着丰富的藏传佛教内涵和独特的地方风情及民族特点,这些优秀的民族艺术的承袭或创造,都来源于高原人民深厚的生活沃土之中,反映着藏族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表现着创造者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且有朴素、自然的雪域特色和极为可贵的艺术价值。 后记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藏族是中华民族中的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远在石器时代,藏族的先民就已经在青藏高原上繁衍、生息。他们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开发着这块辽阔而丰饶的土地,创造了博大精深的西藏文明。 笔者在西藏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除了惊叹这块神奇土地的广柔、富饶、美丽外,还对居住于这里的人们所创造的独特艺术迷恋神往、流连忘返。于是,编写了这本《西藏的艺术》。在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西藏的建设艺术、绘画艺术、歌舞艺术和文学艺术。这些艺术,蕴聚着这片土地上无数代人的智慧、心血和追求,成为人类最具精神内涵和神性的珍贵财富。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借鉴和采用了不少前辈学者及现代专家撰写的部分著作内容或研究成果。可以说,《西藏的艺术》的问世是集体劳动的结晶。主要参考书刊要目已列于正文之后,未在行文中一一说明出处,特此说明。辑录时未征得原作者同意,特以致歉!敬请谅解。在此,特向原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本书的字里行间,有您们无边的功德。 在这里,我要感谢李清老师对本书出版所付出的心血,感谢青海人民出版社为本书的编辑出版给予的大力支持和付出的辛勤劳作!还要感谢为本书提供精美图片的张鹰、李铭、阿多、嘎玛、扎西、李林辉、夏格旺堆、阳岭多吉等老师!书中个别图片因辗转而来,摄影者不很确定,如有此类问题发生,敬请与作者联系。 本书若能对研究西藏艺术的人士,以及想从书中了解西藏、认识西藏的读者提供一点帮助,笔者将极感欣慰。但是,由于辑录的资料良莠杂陈,有疏漏或不尽人意的地方,恳请各界人士不吝赐教。 谨此,并祝各界人士扎西德勒! 编 者 藏历金猪年五月二十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