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编写了本书。本书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崇高荣誉(二十三位科技专家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共和国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琼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编写了本书。本书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内容推荐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本书是该套丛书的其中一本,介绍了二十三位科技专家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故事。 目录 一、表彰功臣 中央召开“两弹一星”表彰大会 江泽民说要发扬“两弹一星”精神 发表《向“两弹一星”功臣致敬》的社论 二、闪光精神 于敏填补我国原子核理论空白 王大珩开创研制精密光测设备先河 王希季设计第一枚运载火箭 王淦昌领导首次地下核试验 邓稼先主持研制第一颗原子弹 朱光亚领导核武器研制工作 孙家栋负责第一颗卫星设计 任新民领导火箭和卫星研制 吴自良攻克铀分离膜技术难题 陈芳允攻克测试仪器难关 陈能宽攻克原子弹爆轰难关 杨嘉墀成功控制卫星的姿态 周光召成为“两弹”事业奠基人 赵九章奠基中国卫星科技事业 姚桐斌愿为火箭上天奉献一切 钱骥担任人造卫星总设计师 钱三强曾为“两弹一星”的杰出领袖 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郭永怀为“两弹一星”献出生命 屠守锷攻克远程导弹难关 黄纬禄为导弹事业呕心沥血 程开甲成为隐姓埋名的“核司令” 彭桓武为“两弹”研制默默奉献 三、发扬光大 清华大学宏扬“两弹一星”精神 航天人发扬“两弹一星”精神 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建成开馆 试读章节 1999年9月18日,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在北京召开。 当天下午,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新整修过的人民大会堂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大礼堂主席台上方悬挂着醒目的大会会标,主席台后方竖立着10面红旗,主席台前摆放着让人赏心悦目的鲜花。 大礼堂三楼眺台上悬挂着巨型横幅: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这24个字就是著名的“两弹一星”精神。 人民大会堂里的气氛庄严而热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主持大会。 15时,大会在嘹亮的国歌声中正式开始。 在这次大会上,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决定,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朱镕基总理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丽弹一星功勋奖章”的决定。 决定说,在新中国50年的光辉历程中,“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他们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大力协同,无私奉献,勇于攀登,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决定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这23位科技专家是人民共和国的功臣,是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光辉榜样。 P2-3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0年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