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春涛老师的《无为管理的道与术》一书就很好地诠释了《老子》的经典观点——无为而治。在本书的很多章节中,贾老师反复强调了:所谓“无为”并不是要求管理者消极观望或无所作为,而是应该效法道在化育万物中的作为——看似无为,实质上无所不为。这就说明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要以一种无声无息的自然方式展开,其依据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除此之外,无为管理最形象的概括是“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治”,指管理者要积极进行管理,而不是不管理;二是要求管理者尽量减少管理活动,就像烹饪小鱼一样,翻动多了,小鱼就会烂。
如何找到管理的本质与规律,如何发挥管理者的“无为而治”,如何让管理者发挥无为的最高境界?作者历经5年培训与咨询项目实战论证和实践,贾春涛的《无为管理的道与术》终与大家见面,它是一种观念的反思与心灵的洗刷,会让您重新认识管理、重新揭示管理的误区。
用好制度来实现利益“极大化"
谈到企业管理就不得不谈到执行力,很多领导者经常抱怨说:企业战略没问题,就是执行不到位。他们把企业的过错推卸到了员工头上,却从来不思考为什么员工执行不力,难道真的是员工懒惰吗?
企业执行不力,表面上是员工的过错,实质上是企业的管理制度出了问题。有些管理者为了提高执行力,经常会请一些专家、教授、培训师给下属讲解执行力,可是讲来讲去,企业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这些管理者不愿改变企业的制度,只想改变员工的做法和想法。可是要知道,如果企业不能从制度上进行调整,而是盲目地激励员工,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企业没有好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员工凭什么努力,为什么努力?如果员工付出了努力却没有奖励,做少了却没有惩罚,其他人也就不会多付出了。
有些管理者会说,我给了他们很高的报酬啊!但是请注意,如果你给予员工的报酬不公平,也会打击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如果一个优秀员工拿的工资与一个平庸员工拿的工资一样高,就会严重打击优秀员工的积极性。
要想员工跑得快,一定要做到重奖重罚。对于优秀员工来说,一个月发一万元工资也不为多;但对于差员工来说,一个月发一千元也多了。因为优秀的员工是在为企业创造财富,差员工是在给企业浪费财富,所以企业必须制定一个公平的绩效考核机制,对每个员工的付出和回报是否合情、合理、合法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只有不断地奖励优秀员工,他们才会越做越好;只有不断地惩罚坏员工,他们才会越来越怕。
好的机制会让坏员工变好,会让优秀的员工更优秀!如果企业没有制定一个好的管理制度,即使管理者每时每刻都在讲执行力,也是无法激励员工努力的。要相信,世上没有懒惰的员工,只是你还没有找到他们的需求罢了。
为什么有些员工半夜睡觉了,还会爬起来偷菜?腾讯公司可没有给他们发工资啊!因为他们在享受一种精神需求。作为管理者,要想让员工动起来,就必须了解员工的需求,并设法满足他们。
员工也相当于企业的产品,只要是产品就有等级之分,有的员工是精品,有的员工是次品,有的员工是废品,而有的员工是毒品。所以,管理者一定要知道谁是精品,谁是毒品。如果不分青红皂白,让精品员工与毒品员工享受一样的待遇,只会挫伤精品员工的积极性。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好的管理制度呢?一定要与业绩挂钩,让他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资历并不代表能力,职称不代表称职,苦功不等于功劳,经历不等于经验,今天的管理者必须以全新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员工;必须以业绩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果定成败。
水之所以流动是因为有落差,人之所以行动是因为有奖罚。好制度,会让员工动起来!
——如果说好制度是一杯甘甜的水,那么坏制度就是一桶污水。
——如果说好制度是一棵生机勃勃的树,那么坏制度就是一棵枯死的树。
——如果说好制度是一匹骏马,那么坏制度就是一群苍蝇。
——好制度可以提升人的幸福指数,坏制度会阻碍人过幸福生活。
——好制度会帮助下属主动成长,坏制度会制约下属的成长。
——好制度催人奋进,坏制度让人意志消沉。
——好制度促进发展,坏制度制约发展。
——好制度把人当人,坏制度把人当物。
——好制度事事有人做,坏制度人人不想做。
——好制度人人见公平,坏制度事事难公平。
——好制度人人自觉,坏制度人人自危。
——好制度催生创新,坏制度催生制造。
……
P82-84
对于成功的企业家而言,终极目标不是将企业做大做强,而是将企业做长做久。因此,如何管理好自己的企业,如何发挥企业的效率是所有管理者都关心的问题,但事实是,企业的问题是永远的,管理者的困惑也是常在的,正是因为这种矛盾的存在,导致管理者没有永远的笑容,只有永远的困惑与永远的问题。
如今论述管理的书籍多如牛毛,但仔细研读之后却发现大多讲述的都是如何来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殊不知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出现了更多的问题。因为管理是一门哲学,不是简单的对与不对、好与不好,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必须找到管理的本质与规律,唯有找到企业管理的本质与规律,认清每个管理者的职责分工与角色定位,明确为与不为的关系,才能标本兼治、事半功倍。我也曾经与众多企业领导者一样,拥有诸多困惑:如何增加领导魅力?如何发挥管理的效率?如何带出高效团队?如何达到无为而治?如何做好多向激励?如何实现有效授权?如何成为真正的领导?
十多年的培训生涯让我颇感作为一名培训师的责任重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尤其被《人民日报》给予“知行合一管控师”称号以及被大家尊称为“最直接有效的培训师”之后,更是令我倍感压力重大,我何德何能让大家寄予如此厚望。为了更好地为广大企业家朋友们寻求具体有效的解决之道,我用大部分精力研究领导与管理的本质与真谛,机缘巧合中再次翻开老子的《道德经》。小的时候我就在父亲的影响下背诵过《论语》《道德经》以及《周易》等国学著作,但这次的阅读或许是因为责任的重大,抑或是因为突然想起父亲的那句出自农民心坎里的大实话“先背下来将来才会用”,让我明白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如何使用知识才是力量的源泉,这也是武学中的最高境界“心中有剑手中无剑”。正是由于这次更加用心的阅读让我感受到了老子思想的真正本质和道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也让我对过去的问题有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对过去的迷茫有了系统的解决方法;对过去的成败过程有了科学的运营体系。
觉悟之后我开始深入研究老子的“无为而治”“无为而不无为”、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等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精髓。万法归宗皆自然,这些圣贤的思想之所以能千百年来光彩依然,究其原因是它们都在揭露本质与规律。如何找到管理的本质与规律?如何发挥管理者的“无为而治”?如何让管理者发挥无为的最高境界?历经5年培训和咨询项目实战论证与实践,《无为管理的道与术》终于与大家见面,衷心希望本书能对您有所帮助,从而为您的企业与社会带来更大的帮助。
阅读本书的过程也许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享受,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观念的反思与心灵的洗涤,因为本书会让您重新认识管理、重新揭示管理的误区。本书观点或许犀利有刺,或许颠覆思维,或许有悖于常理,但均为实践感悟,全凭大家领悟,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本书的出版十分感谢上海康裕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锋先生及公司同人们在思想上给我的启迪;感谢我的客户单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东风悦达起亚等众多企业的支持,为我的理论获得实战的检验;感谢华夏智库与中国财富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与指导;感谢中华讲师网CEO翁建江先生的大力支持;感谢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我的学员与所有朋友们。最后也将本书献给我的家人,感谢多年来对我事业的支持,有你们的支持与关心,才让我有动力更快的进步。亲爱的朋友们,衷心感谢您百忙中翻阅本书,诚挚期望本书思想能让您拨云见日,豁然开朗。
贾春涛
2014年春节于南京钟鼎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