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明著的《新古玩商的江湖》通过充满收藏趣味和富有人生哲理的故事叙述,让读者不仅赏心悦目地领略到古玩江湖不断演变的时代风貌,同时还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古玩经营策略和投资集藏的实用知识,不愧为集藏界人士和即将走上集藏之路的新手们所喜欢的一部不可多得的指南工具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新古玩商的江湖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金明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金明著的《新古玩商的江湖》通过充满收藏趣味和富有人生哲理的故事叙述,让读者不仅赏心悦目地领略到古玩江湖不断演变的时代风貌,同时还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古玩经营策略和投资集藏的实用知识,不愧为集藏界人士和即将走上集藏之路的新手们所喜欢的一部不可多得的指南工具书。 内容推荐 张金明著的《新古玩商的江湖》主要描写以收藏世家弟子杨四奂为代表的一代新古玩商,在闯荡古玩江湖中,历经艰苦创业、家宝被盗和爱情婚恋的诸多磨难,他们的真诚助人、慷慨大方和扶贫济困与同时入行的史小左等人的尔虞我诈、欺行霸市和争风吃醋等无耻行径形成鲜明的对比,两者在古玩市场之间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纷争与碰撞。 《新古玩商的江湖》可以让你的收藏生涯少走30年弯路;教会你在古玩市场如何增长眼力,如何防止打眼,如何凭空捡漏,如何让你的藏品一夜之间身价暴涨…… 目录 第一章 结识行家长眼力 家宝被盗心胆寒 第二章 老古玩商功底厚 古玩新秀有心机 第三章 老相识纷纷开店 杨四奂撂地摆摊 第四章 传家宝流失海外 买回家父子团圆 第五章 走私文物店倒闭 文墨草堂进市场 第六章 赚点钱吃喝嫖赌 有心人另辟蹊径 第七章 长夜无眠鸳鸯梦 深更半夜店着火 第八章 永远守护真情爱 危难之中两相依 第九章 明式家具不忙卖 志同道合定终身 第十章 办婚宴场面热烈 史小左嫉恨结仇 第十一章 新古玩商正来劲 古玩市场骤萧条 第十二章 女古玩商刚入行 闷户橱柜起风波 第十三章 心存嫉恨施诡计 自作自受苦难言 第十四章 借高利贷进赌场 被卖黑帮难自拔 第十五章 耍无赖合资散伙 盗砚贼浮出水面 第十六章 查出线索念情义 老爹训子认罪行 第十七章 想用赝品坑害人 天从人愿假成真 第十八章 何总捡漏不为己 有人眼拙失千金 第十九章 冤冤相报何时了 胡搅蛮缠敲诈钱 第二十章 经营古玩三十载 成败得失见分明 第二十一章 修老宅今昔依旧 杨三青告老还乡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结识行家长眼力 家宝被盗心胆寒 杨四奂的眼力,在同时走进古玩圈的年轻人中,可说是拔尖的。别看他才二十郎当岁,由于脑瓜机灵,又爱钻研,加之从小受其祖辈熏陶,故看市场摆卖的老玩意儿,尤其是文玩杂项,还是挺靠谱的。 20世纪80年代初,正是中国历经10年“文革”政治运动沧桑后百废待兴的时候,如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1966到1976年的10年中,中国曾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全民性的政治运动。在这样的红色风暴中,许多人家常年收藏的有价值的古玩字画,不容分说,全部按“四旧”处理,砸的砸,烧的烧,没收的没收。一时间,人们惊恐万分,惶惶不可终日。有的将祖辈传下来的古玩偷偷毁弃;有的赶快主动上交给组织,以求减少灾难。直到70年代末,这场闹剧才渐渐平息,国家有了新的说法,叫“落实政策”,要求将“文革”中抄走的东西退还给被抄的人家,当时叫做“退赔”。 许多家庭收到退赔的古玩字画以后,却再没有了早先的那份优越和惊喜。十多年战战兢兢的日子过怕了,心有余悸,见物伤情,恨不得马上将其出手,眼不见就心不烦。于是,大量的古玩字画就这样悄然流人旧货市场。 那时节,卫海市的旧货市场,摆卖的几乎都是“文革”退赔的古董玩器,各种瓷、玉、杂、画,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无所不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也混淆其中。每到周日清晨,来此遛摊寻宝和散心闲逛的人,摩肩接踵,挤挤插插,络绎不绝。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大多数人还懵懵懂懂,完全没醒过味时,那些敏感的做古玩生意的商贩们已经如鱼得水,异常活跃起来。当时,设摊摆卖的多是走街串巷收废品旧物的小商贩,按他们自己的说法,纯粹是瞎买瞎卖。不过,经过一段时间摸索,他们已经知道,凡是有款带字的古玩都够路份,绝不能轻易出手,能多卖个百八十的,何乐而不为。于是,就将一些看上去值钱的放在家中待价而沽。 有个叫侯敬的摊贩,长得尖嘴猴腮,此人虽没什么文化,可为人处事却很有心计,且爱斤斤计较,加上他姓侯,故外号“猴儿精”。他早就注意到杨四奂这个年轻人,遛摊时特爱买文房杂项。 一天,快下市儿收摊时,又见杨四奂从远处走来,便招手将他叫到跟前,神秘兮兮地小声问他:想去看个带文字的砚台吗?杨四奂一直有这个瘾头,砚台又是他最喜欢的,便满口答应。猎物心切,吃罢午饭,便赶紧按所留地址,找到猴儿精的家。 这是个破旧的平房小院,贩子住在里外间的东厢房。外屋生着煤球炉子,连三桌和板凳上,摆满了锅碗瓢盆儿和做饭家什,七零八落,乱乱哄哄的。猴儿精忙把杨四奂让到里间屋坐下。两个人寒暄几句,立马就书归正传看砚台。 这是个带红木盒的端砚。但见此砚石质细腻,造型古朴,虽然刻工不多,但奇峭清新,并有顾二娘的刻款。此时,杨四奂蓦然想起,曾在《古玩指南》里见过有顾二娘制砚的介绍,虽然细节记不清了,可心里却有些欣喜,但仍佯装不识货。淡淡问道:“这砚台的石头还可以,只可惜做工太简单了,要多少钱?” 不料想,贩子为了多卖钱,硬是说:“你看这砚台上有字,肯定是京官家里的文房宝贝,属于‘官窑’。在家里买东西,我不会多要钱,就给100块钱吧!”80年代,100元可还是个大钱呢! 杨四奂笑道:“你可真会开玩笑,咱谈的是砚台,又不是瓷器,怎么会扯上官窑了呢?既然你说这砚台不错,我也不少给你,50块钱不算少吧!如果没这几个字,顶多也就值二三十块。” “不是我驳你,这个价肯定你拿不走,想买就赶紧加钱,不然,待会儿还有人来买这砚台,没准人家可就把东西买走啦,到那时你可别后悔!”猴子确实够精的,他使出商家惯用的心理战。 “你非要当官窑卖不可,我怎么给你加钱呢!再说,50块钱已经不少了。我也把话说在前面,别人要是连50都不给你,你再返回来找我,我可就不要啦!” 两个人正在矫情时,忽听有人喊老侯。开门一看,进来两个男人。 “啧啧!说曹操曹操就到。刚才我还唸叨您呐。这位是……?” “哦!是我儿子小左。你不是说有块砚台吗?他也喜欢文玩,所以我就让他一块儿过来看看,长长见识。”来人中的老者精神矍铄,气质出众,跟在身边的年轻人却是一副放荡不羁的样子。 贩子忙给杨四奂介绍:“这位是老中医史先生,是我的老主顾,也是老行家。这是他儿子小左,也爱古董玩器儿,所以,也跟着来了学点本事。” 杨四奂点点头道:“我们总在市儿上见面,就是没说过话。我叫杨四奂,初学乍练,以后请前辈多指教。既然是老中医来啦,又是行家里手,那就请您老先给这砚台号号脉。这砚台我一上来就给50,可就因为有顾二娘几个字,他硬说这是‘官窑’,少100不卖。您看看这是官窑吗?” 细端详,这位年近花甲的史先生,神清骨秀,眼角有几条皱纹,可两眼炯炯有神,不时透出睿智的目光。他把砚台拿在手上,只见他眯起眼,在手里不断把玩。沉思片刻道:“既然你们都谈到这个份上,我就给打个圆场吧。按说一口价就给50,可也不算少了,别人恐怕还给不到这个价。”随即,又扭头对杨四奂说:“别管它官窑不官窑的,如果真喜欢这砚台,就给他再加10元买走算了。” 此时的杨四奂心里也在不断地盘算,为什么史先生要替猴儿精说话呢?难道……还没等他找出答案,猴儿精沉不住气了,便抢先说道:“既然史大夫这么说了,我就不好驳面子了,只能再让一口儿,你就给65吧,少一分钱也不卖了。” P1-3 序言 笔者在特定的历史年代,由于心中烦闷,便常到旧货市场去散心。当时,市场上尽是处理退赔的古玩字画,我原本就喜爱文化艺术,于是,在不经意中,歪打正着地走人古玩收藏的行列,且一发而不可收。即使后来恢复了正常工作,也难舍这种情趣,几十年如一日地与古玩结下不解之缘。 开始,只是玩赏古玩,后来又研习古玩,再后来,便写作古玩,直至年届八旬,仍对此笔耕不辍。有哲人说过:有些事,一转身就一辈子。我写此书,除权作一种修身养性,更愿将几十年对古玩的情怀和感悟,献给为弘扬传统文化而献身的广大古玩商和集藏界的朋友。 回顾几十年来变化莫测的古玩市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进入新千年的三十余年中,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一是,文革退赔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历史时期,曾一度被认为“四旧”的古玩字画,大量流落旧货市场的街头,以最低的廉价,但求栖身之地。一幅齐白石的“牵牛花”立轴,要价才130元;一个(清)雍正青花缠枝莲纹官窑赏瓶,100元就能买到手。至于铜炉、铜镜和文玩杂项等,就更便宜了。此时,在旧货市场摆卖的,多是走街串巷收废品旧物的流动摊贩,按他们的话说,纯粹瞎买瞎卖。可他们认为是好东西的,或是大件的明清家具,就招揽买主到他家看货成交,这样,既省得往市场搬运,还可多卖些钱。但,也卖漏了不少精品。 当时,一些喜欢古玩字画的年轻人,多是从逛市遛摊开始,先是边买边玩,东西一旦买多了,为了去劣存优,有人也就在市场摆个小摊,卖出几件倒下钱来,再去买精品。由于他们不断对瓷、玉、杂、画眼看手摸,加之经常和行家切磋交流,都逐渐提高了眼力。这段经历虽然短暂,却给他们以后闯荡古玩江湖打下了基础。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当各地相继建起正规的古玩市场时,这批年轻的古玩新秀便成了首批人行的新古玩商。而有些久经历练的老古玩商,重操旧业,也相继进入了古玩市场。 此时,社会上处理退赔古玩字画尚未结束,不少新古玩商在不断收购和卖出中,有时一天就能赚到几十到上百元(比当时工人的月工资还多),而且,在这千载难逢的黄金时代,还造就了一大批眼力好、善经营、又讲职业道德的一代新古玩商。可也有个别素质差的年轻人,一旦口袋里的钱多了,便飘飘然,昏昏然,以至沉湎于吃喝玩乐而不能自拔者,还美其名曰:风流不下流。当古玩行恢复了常态,而钱又花得塘干水尽时,自己才反躬自省,回到了正常的人生轨迹。人这一生,每一次创伤都是一次成熟。这种人大多都悟性高,眼力好,一旦浪子回头,真乃千金不换也。 二是,货源稀缺的萧条时代。 “文革”以后,随着传统文化的复苏,投资集藏的人越来越多。可社会上退赔查抄物资工作已基本结束,市场上货真价廉的古玩字画明显稀少,海外客户也很少再来内地寻宝。因此,古玩市场曾一度萧条低迷。有的古玩商说:“这是亚洲经济危机造成的。”也有人说:“都是两伊战争萨达姆闹的。自古以来,就是乱世买黄金,盛世藏古玩。一旦引起世界大战,谁还有心思玩儿古玩。”而一些老古玩商则认为:“古玩行历来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行业。古玩店不可能像副食店那样,天天忙忙碌碌地买进卖出。古玩行出现的即买即卖即赚钱的特殊年代是非常短暂的,一旦过去,就再也不复返喽!” 当时,一些有心计的古玩商,并没把廉价收购的东西立马就急功近利地全卖掉,而是在不断去粗取精中调整库存,特别是把档次比较高的瓷、玉精品和黄花梨明式家具,一直摁住惜售,等待适当时机,再拿出来赚大钱。为了补充货源,很多古玩商都到外地农村去收购,如此因势利导地来维持业务正常运营,并没因市场突变而使业务受到太大影响。现在看来,“想当年”早已时过境迁,可谓往事如云,旧事如烟,转眼过去了几十年。而这些当年经营有方的一代新古玩商,大多都已接近或已到花甲之年。几十年的磨炼,他们更成熟了。尽管他们既不缺钱,手里又有东西,但之所以还自强不息地在古玩江湖奔波闯荡,完全是由于难以割舍的古玩情怀。 三是,真伪难辨的竞争时代。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的集藏爱好者不下数千万人,而且对藏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僧多粥少,在供不应求的市场经济规律运行中,不但藏品价格大幅上扬,同时,高仿赝品便乘虚而人。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状态,有些年轻的古玩商,毅然走出国门,把货源渠道扩展到国外,通过各种途径,从欧、美、澳、亚一些国家,不断回流有一定品位的中国文物。有人便把回流来的东西,除放在自己的古玩店待价而沽外,还择其精品,拿到拍卖会去竞拍;也有人把从拍卖会竞拍来的,认为有一定升值空间的古玩字画,放在古玩店再二次销售。如此流通运作,给古玩市场平添了一定活力。 回想古玩市场刚成立前后的黄金时代,可说买什么都“真”。因为,当时真东西都难以出手,谁还想再去制假贩假呢!只有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赝品假货才应运而出。据老古玩回忆,以往,玩儿古玩字画的,是达官显贵和有钱有闲阶层的专利。而如今,全民投资玩儿收藏,怎能不洛阳纸贵?利之所驱,赝品假货又怎能不潜入市场混迹其中?时下,古玩市场里的物品,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到极处有似假,假到极处有似真。在光怪陆离、真假难辨的古玩世界里,只能靠业内的古玩商和广大投资集藏者的眼力、财力、魄力和承受力,来自行判断和寻味。信笔至此,不由想起许多往事,其中最值得回味的是,在寻觅和投资古玩过程中,最好多说“多亏了”,少说“早知道”。相信古玩界和集藏界的朋友们,都会有这种切身感悟。 30多年来,笔者在上述古玩市场的三个时代阶段中,曾经漫游全国诸多旧货市场和古玩市场,还到若干古玩商家中去淘宝闲谈,并结交了古玩界和集藏界许多知音朋友,其所见所闻和亲历感受颇多。这部拙作,只能取其精华,集中塑造一代古玩商较为典型的人物形象。至于古玩界同行之间出现的“冤家对头”,虽是个别现象,但确是在所难免的。本书的可读性在于,充分体现了古玩世界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以及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如何修养做人的道德理性。笔者在写作过程中,承蒙出版界资深的编审王华女士的大力相助,在此,特表深切谢意! 张金明 2014年3月于拾趣斋 后记 史小左在公安局拘留期间,在人证物证面前不得不低头。但心里充满荒芜、寂寞和黑暗。除了审讯,再没人答理他。在饱尝人间冷漠之后,他的心态反而平静多了。 因涉嫌刑事犯罪,公安部门遂将此案移交检察院复审,经过认真核查之后,便对史小左进行司法起诉。由于纵火案,给业主造成重大损失,以致使其过度悲愤而不治身亡。加之虽然拐骗儿童未遂,但确系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违法行为。两案并罚,最后判他有期徒刑五年零两个月,赔偿国风堂因其纵火造成的损失20000元。至此,一切都成定局。 他在服刑期间,开始并不认罪,只是认命。即使老爸史大夫在探视时告诉他杨四奂对你盗窃他家宝砚之事已决定不予起诉,否则你还得加重刑罚;还跟他说,曾大明和高三皓经常去家里帮助挑水劈柴,杨四奂还时而送些吃食过去,他对此均不以为然。认为这是讥讽他,我史小左今天做了阶下囚,给杨四奂他们看了笑话。他们给家里点帮助,无非是让自己更加难堪而已,只是临时做个样子罢了。史小左的那颗心仍然是冷酷、嫉恨的,周遭的一切在他的眼里还是老样子,分毫没变。 中国有句老话: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年一度的春节马上到了,他很自然就想起了年迈的父母,不知这个年他们将如何孤苦伶仃地煎熬守夜啊!此时此刻,小左心中非常忐忑不安,不由潸然泪下。正当他悲切伤感之际,他老爸在年前去探监时,说到杨四奂、曾大明和高三皓几个同行弟兄,节前一起帮助家里扫房做卫生、贴门对和吊钱,还分别都给送去年夜饭时,开始,他只是怔怔地听着,一直沉默不语,但心中却泛起一丝波澜。波澜慢慢化解着他消极抵触的心绪。难道这几个人真的不计前嫌,替自己为父母尽孝?难道人世间不光都是明争暗斗,还有真诚淳朴的感情?想想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心里直折个儿,开始嗟悔无及。父亲走后,他失眠了一整夜,首次品尝到什么叫撕心裂肺的至痛。 史小左有家不能回,有店不能开,除了心中惘然若失外,什么都没有了。有哲人说过“当你再也没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就是你开始得到的时候。”果然,在帮教人员耐心开导下,他在痛定思痛的深沉反思中开始觉醒了,逐渐认识到人生绝不能失去自制的力量,更不能没有冷静的头脑。回首往事,自己的致命之处就在于见利忘义,缺乏自制能力,加之耍小聪明,颐指气使,没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结果酿成大祸,到头来只能自食其果。于是,他把悔恨化作动力,除了不惜力地忘我劳动,超额完成劳动指标外,还以现身说法,协助帮教人员做其他犯人的思想工作。如此转变,他终于找到人生支点,对未来渐渐有了些希望。 由于史小左在劳改期间的积极表现,几经评功减刑,服刑4年lo个月,他终于被减刑提前释放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寒冬上午,老爸把儿子接回了家。家,不仅是他成长的摇篮,更是他安身立命之地,他多么渴望回家啊!母子相见,不由执手而泣。当年的离情别绪,虽然历历在目,但却觉得如此悲戚而漫长,天伦久别重逢,何尝不是人的最高向往。 下午,杨四奂、高三皓和曾大明相继闻讯来到史小左家。史小左深感愧对一起成长又一起入行的发小弟兄,尽管过去对人家百般伤害,但他们却不计前嫌,还对自己的父母悉心照顾,对此再三道歉认错和由衷感谢! 杨四奂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喽。这四年多你不在家,为了保住大宝斋,你老爸几经和公安部门及市场办交涉,并没把大宝斋收回,也没处理其资产来抵偿古风堂的火灾损失。而是你爸把家里省吃俭用积攒的养老钱20000块替你交给了法院执行庭,还按时向市场办交纳大宝斋的管理费,这主要是为了给你留下这条生活之路。父母的苦心可想而知。今天你既然回来了,我和桂花商量,决定把这20000块钱还给你,作为你重新起步的流动资金。这钱我们一直给你存着没动,现在我已经带来了。”说话间,便从防寒服口袋里把钱拿出来,放在了桌子上。 此时,史小左再也沉不住气了,“噌”地站起来,泪流满面地握住四奂的手:“我已经对不起你们了,这20000块钱是我应该赔偿的,我再拿回来,实在是于心不忍。你和桂花的好意我心领了,一定有情后补。” 杨四奂说:“你爸为你把钱都花光了,你没有流动资金怎能重新创业?刚才我已经说了,以前的事都过去了,不必总放在心上,只要你悔过自新,我们就高兴。再说,我妈和桂花有病可没少麻烦史大夫,而且分文不取,就算我拿这点钱补补人情吧!” 曾大明也从中给打圆场:“我看钱你先拿着用吧,来日方长,以后赚了钱,再报答四奂他们也不迟。” 高三皓也说:“我最近刚知道,茶叶店那个那老板提供了一个信息,说他在北京的哥哥也要处理东西,你稍微休息一下,我就带你去一趟,我眼力比你强,如有能赚钱的好东西,我就帮你买几件。可话又说回来啦,你手里没钱,拿什么去买?四奂不是刚才已经说了吗,你没有流动资金,怎么重新创业?所以说,这钱你还是先拿着用吧!” 见此情景,史大夫已经泣不成声:“我说什么也表达不了对你们哥几个的襄助之恩。你们都受过小左的伤害,不仅不记恨他,相反,以德报怨。今天还都来看小左。你们不仅谅解他,还真诚地帮助他,你们才是真正救他的恩人,让他知道了什么是爱,什么是恨,应该怎么做人。相信小左一定不辜负你们的一片苦心和殷切期望。” 人非草木,岂能无情。面对如此朴实真诚之情,史小左也已经泣不成声,说不出话。春天就要来了,这是含苞待放的季节。凡事成败,全在于恒于心,见诸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待史小左的,是一步一脚印地朝着光明之路走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