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采撷西行路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厨房里的大树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对《西游记》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曾几何时,《西游记》电视剧是中国少年儿童在寒暑假里百看不厌的剧集,孙悟空也是年少的我们无限崇拜的“齐天大圣”——神通广大、侠肝义胆、火眼金睛。然而,真正拿着原著慢慢啃、慢慢嚼,一章一章点评思考,我们发现了一个别样的西游世界。

在《采撷西行路》这个尊重历史原著的西游世界里,唐僧、孙悟空、沙僧、猪八戒,以及各路妖精,他们的人物性格更加立体和丰富,他们的人生经历、思考和选择更令人感慨万千,给我们看待这个世界多了一层角度。

《西游记》不是一部少儿作品,希望本书能启发读者重新翻阅文学名著《西游记》。

内容简介

近年来,关于“西游”题材的热潮不小,无论是电视剧还是书籍,都是对西游故事的别样解读。比如,在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是超级无敌的,天宫众将是废物至极的,沙僧是老实厚道的,唐僧的感情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种妖精都是不堪一击的。但是,真正拿着原著慢慢啃、慢慢嚼,一章一章点评思考的东西,还真不太多。本书以《西游记》原著为蓝本,以当代的视角、尽量轻松生动的表述方式,分析相关人物、事件及西游故事背后隐藏的线索等,把作者的一些收获和浅见,和感兴趣的朋友们做个交流,也是对经典名著的一次致敬。

作者简介

厨房里的大树

自幼热爱文史,喜以画笔绘心中英雄。后感悟渐多,遂涉长篇文字,曾于高校闲暇时得拙作两本,自娱自乐。奈何一入江湖岁月催,青春不复,压力袭来,所幸笔耕不辍,终未舍放下。键盘敲击处,如归少年时,自笑如此可作不老之方也!文字之美,在乎用心,为文非是嬉笑怒骂戏谑人生,只念初心依旧,愿分享每一份真情实感,与众乐乐。

精彩书摘

《西游记》的女性歧视

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除了《红楼梦》《镜花缘》《金瓶梅》等少数几部之外,女性角色大多算不得主流,这和封建男权社会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毕竟整个中国古代史都是以男性为绝对主导的。而且在很多作品中,女性人物的形象大多平平,就算有些法力强大或者武艺高强的人,也始终只能算二流高手,总要被其他更强的男性高手力压一头。

但是客观来说,提起封建时期的女性歧视,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更尊重女性一些。特别是作为明媒正娶的妻子,既有“三不去”等制度给予法律保护,且正妻在一个家族中享受的权利和地位也相当不错。到了隋唐时期,女性的地位更是达到巅峰,不仅出了女皇帝、女官员,在民间一样可以反潮流而行之,女性不再单纯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甚至可以通过“和离”,休了自己的丈夫。但随着宋代一些大儒颇有争议的学术观点占据了主流,女性地位开始不断下降,至今仍有不少女性唾骂宋明理学对女性的迫害。

《西游记》成书于明代,此时宋明理学已经完全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在很多学者看来,明代堪称中国社会最黑暗、人性最卑劣的时期,伟大如《西游记》这样的作品中,也毫不掩饰地透露出对女性的压制和贬低。

书中最早登场的女性应该是唐僧的母亲殷小姐,这位相国家的千金在母子相认、报了杀夫之仇、自己老公又被龙王救活、一家人大团圆的情况下居然选择了自杀——理由是被贼人强占了十多年,没脸再见人,于是“从容自尽”。而孙悟空这么藐视一切、无拘无束的人,在救回乌鸡国国王、赶走青狮精之后,最关心的问题居然是质问文殊菩萨:“这狮子变成皇帝模样,污了三宫娘娘,坏了多少纲常伦理!”直到菩萨告诉他这狮子是只“太监狮”,才肯作罢。同样的一幕发生在朱紫国,紫阳真人为了怕金圣娘娘被赛太岁捉去强暴,送了她一身软猬甲一样的衣服,脱不掉、拿不走。这样固然保住了娘娘清白,是件好事,但总让人觉得,其实他要保住的,是那个时代里人们对女性苛刻的束缚和要求。况且金圣娘娘落入妖精手中三年,住在潮湿的洞穴里,穿成这样子,恐怕从来都没有痛快地洗过一次澡,这实在是太不人道了。

在那个年代,一个女子,就算再不情愿,只要被除老公外的男人沾了身,就该以死明志。要是放在现在,相当于挤地铁被男人碰了胳膊,就得拔刀断臂,没有人管你是不是受害者或者被动的一方。这种混蛋逻辑和另类暴力,不知道毁了多少女人的幸福,压抑了多少自由的灵魂。

除了像殷小姐、金圣娘娘这类弱势女人之外,《西游记》书中几乎所有的女性妖怪,都被描写为淫妇,变着花样要强奸唐僧,“耍子去也”。似乎在作者眼中,女人追求爱情的唯一目的就是性。这应该不是吴承恩一个人的观点,而是代表了当时中国男性的整体认知,只要是坏女人,便是“水性”,淫荡的化身。

说起女性,《西游记》和《水浒传》等同时期经典文学著作如出一辙,把女性简单粗暴地分为三类:一为弱势群体,但即便再弱,也被要求守身如玉,不然就不是好女人。二为淫妇一天到晚就想着勾引男人。三为悍妇,可以和第二类有交织,但攻击性更强,如蝎子精、孙二娘之类,反正也不是什么守妇道的好女人。

名著再经典,也难逃时代的局限性,要怪的不是吴承恩、施耐庵他们,也不仅仅是从朱熹以来鼓吹理学的文人,而是制造出这种价值观和社会氛围的时代背景。

就拿贞操观来说,其实宋以前的中国社会,男性对女性是否为处女、有过多少性经历,根本没有那么多“洁癖”,古时夫死改嫁者大有人在,甚至还有很多名流都是“人妻控”。曹操、曹丕父子文武双全、名扬四海,就都偏爱他人的妻子。被后世奉为武圣人的关羽,也曾在随曹操灭吕布后,向曹操索要吕布部将秦宜禄的老婆为妻。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先秦诗歌中,有那么多女性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为什么在五胡乱华到开元盛世数百年间,有那么多活跃在政坛,甚至战场的女强人?为什么宋以前的女性就没有被打压呢?

难道只是区区一个理学,就彻底扭转了社会风气吗?恐怕不尽然。理学影响再大,其主旨思想肯定也不是在谈如何压抑女性地位。程、朱等人如果就这点小追求,也不会至今留名了。女性歧视的由来,还得从历史、社会变化的角度来分析。

有学者曾指出,宋以来国家在军事、政治上的长期弱势,使得不断丧失自信的汉民族男性只有通过虐待、折磨比他们更好欺负的女性来找寻心灵的平衡点,是这种畸形的“痛苦转嫁”导致了女性地位的日益弱化,这种观点也不无道理。

翻开历史,我国以中原地区为代表的人们,自古以来多不好战, 本性老实憨厚。春秋战国时战场疆域有限,基本是“人民内部矛盾”。匈奴虽凶狠,最多只是祸害到边境线一带。直到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外族彻底打进了中原大地,传统的中国人第一次感受到了毁灭性的灾难。但当时鲜卑人建立的北魏以飞快的速度汉化。就算是在战场上,从祖逖北伐到陈庆之的“白袍军”,更不用说淝水之战, 汉人在与外族的直接对话上,拿得出手的成绩着实不少。汉人虽失去了北方土地,却从没有失去尊严。之后隋唐盛世几百年自不必说。唯独北宋以来,从建国时就没有真正实现统一,燕云十六州自五代时期被石敬瑭卖给契丹之后,直到南宋被灭都没收回来过。战场上,宋太宗御驾亲征,曹彬、潘美、杨业等开国名将齐集,几乎被辽国契丹人打得全军覆没(别被《杨家将》《呼家将》糊弄了,那是小说),太宗乘坐一辆驴车才侥幸逃命,得了个“高粱河车神”的名号。只有个岳飞,勉强打出了一点汉人的威风,但第一,他的表现没有小说中那么神;第二,岳飞不到四十岁就无辜被害,也没机会创造太多辉煌。二百年来,汉人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不断受到摧残和打击,陆游曾写下“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无奈诗句。也正是在这样没有盼头、没有希望的折磨下,国人那日益欺软怕硬的劣根性被激发了,再加上被游牧民族从思想上吓“萎”了之后衍生出的变态文化,作用在了当时体力、智力开发程度还远远不足的女性身上。

《西游记》的女性歧视,源远流长,但好在时代永远在前进,任何一种历史的悲哀,终究会随着更进步思想的到来被斧正。

前言/序言

替《西游记》抱个不平

提起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大部分“70”、“80”后还会肃然起敬,但不得不说,在相当数量的新一代年轻人眼中,这些影响了国人几百年的经典,已经不知不觉落伍了,其吸引力和教育意义在不断削弱。其实这也很正常,连金庸、古龙那些曾被很多人认为难登大雅之堂的武侠小说都已经被玄幻、仙侠小说取代,古典历史文学类作品自然更显得晦涩和老套。

传统古典小说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往往不够精细,大多强于叙事而弱于刻心,而现在是一个关注内心世界、彰显不同个性、强调无限创意的时代,传统作品自然远远比不上满屏的穿越、宫斗小说吸引眼球,哪怕这些小说不够严谨、缺乏史实也没关系,人家靠的是激烈的情感冲突和天马行空的架构吸引读者。只是由于转型太快,一批也许生理年龄还未老,却时常自认为已经老了的人有些无法适从,于是开始叹息:“时代变了!”

其实何止名著,很多曾经脍炙人口的曲艺,现在也已后继无人。小时候那么吸引人的“春晚”,在综艺娱乐节目层出不穷的今天,没有了一点新鲜感,让人觉得腻味又乏味。传统的没落并非当代年轻人不知道珍惜,而是时代的必然,再伟大的东西其实也有生命周期。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很多人家依旧会撑门面般将四大名著珍藏于书架,但往往只是束之高阁,再不会翻阅,书上落的灰就像它们的年代一样厚重,名著沦落至此,不过是个标本罢了,虽不朽,然无用。

如果说渐渐沦为标本,是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这一大批作品的集体悲哀,那最悲哀的莫过于《西游记》了,因为就连很多“老人”,也没把《西游记》当回事。《红楼梦》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良莠不齐、自诩“红学家”的人恐怕比金庸笔下的丐帮弟子还多。《三国演义》也不用说,四大名著中畅销程度和民间好感度最高的就是它。英雄豪杰的故事,刺激了无数人的荷尔蒙,连隔壁某岛国都将之奉为经典,电脑游戏和各类漫画轮番炒作,论坛里“羽迷”“云迷”各种口水战不断,各种“武评家”为了评出十大高手的名次字斟句酌,连被华雄一刀劈死的龙套潘凤也被恶搞成了“无双神将”。《水浒》虽略逊一筹,但也有林冲、武松、花荣、燕青几位偶像派和实力派撑场面,何况还有配套读物《金瓶梅》遥相呼应,充分满足了广大男女的生理心理需求。唯独《西游记》,唯一的帅哥是个不贪男欢女爱的无趣和尚,美女虽多却大多是妖怪,主要人物都是些低等动物。我曾无数次听到各年龄段、各身份层次的人在大庭广众之下,不屑地说:“那是给小孩儿看的玩意儿。”有时候跟人聊天聊到西游,得到的言论也往往是:“噢,我看过电视,没看过书。”

作为一名《西游记》的铁杆粉,每逢这时,我都发自内心感到遗憾,总想大声说一句:这书真心不错啊,绝对值得一读。可世人对《西游记》的误解太多、轻视太久,该从何说起呢?

那就从大家都熟悉的电视剧说起吧。的确,六小龄童、马德华等老一辈艺术家演绎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是荧屏里的绝对王者、史诗级经典。包括我在内的“70”、“80”后,大多是看着这部电视剧长大的。想当年,每到假期,必然重播;每次重播,必然重看。就像大家公认的童年第一女神赵雅芝一样,六小龄童就是我们公认的唯一美猴王,而《西游记》电视剧自然也就是大家心中的西游故事。可是很遗憾,这是错的。电视剧的经典虽然让西游故事在我们的年代得到了普及和传递,给青春不复的我们留下永远的谈资和绵长的情怀,但也给《西游记》原著打上了“少儿作品”的悲惨烙印。

在以电视剧为“正本”的人们看来,孙悟空是超级无敌的,天宫众将是废物至极的,沙僧是老实厚道的,唐僧的感情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种妖精都是不堪一击的。但当你真的拿起书,认真翻过这一百多回,就会发现,书中的西游世界,根本不是电视里的样子。孙悟空不仅实力平平,也称不上道德高尚;妖精们各有各的故事和特色,绝不是三合不到就大败而逃的废物;沙僧的台词固然少,但内心世界可复杂得很……如果这样一部写人性、写人生的作品只能算“少儿作品”的话,我只能说,您对“少儿”的要求可真够高的!

其实近年来,关于西游题材的热潮不小,首先是电视剧被各种翻拍,有的版本在造型设计上下了大成本,拍得有如“魔兽世界”;有的版本着力刻画感情戏,人不让谈恋爱,妖怪总可以吧!但不管特技多酷炫、形象多“逼真”、武打多生猛、感情多虐心,这些挥金如土的大制作没有一部真正得到群众认可。只有星爷的《大话西游》历经二十余年,始终叫座,很深刻、很催泪,但那毕竟是另一个世界的西游故事,就像徐克的《笑傲江湖》系列,虽然借了壳,效果也很好,但和原著关系不大。在书籍方面,从成君忆的《孙悟空是个好员工》到今何在的《悟空传》,都是对西游故事的别样解读,前者是管理学作品,后者是再创造的小说,也都很精彩。但说起来,真正拿着原著慢慢啃、慢慢嚼,一章一章点评思考的东西,还真不太多。从前人爱读经典,喜评名著,所以有毛宗岗、脂砚斋、秋水堂,我不敢也不能与大家相提并论,但也想尽自己的努力,为《西游记》讨回个公道,把自己读书时的一些收获和浅见,和还愿意看看这些“老东西”的人做个交流,如是而已。

名著之所以被称为名著,绝不是偶然的。明清小说既然能和唐诗宋词这样经久不衰的经典相提并论,必有其过人之处。是的,时代变了,快节奏也好,急功近利也好,人心不古也好,这些并不是此处要讨论的话题。我只想说,《西游记》可以淡出你的视野,但请给它应有的尊重。好书如美人,哪怕你没有兴趣读它、爱它,也请向它说声抱歉,小生唐突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