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英文读译说写(民国时期中学生读本英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林语堂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英文读译说写(民国时期中学生读本英语)》由林语堂等人著,田露编。本册从民国时期的中学生刊物中选取二十一篇关于英文学习的文章呈现给读者。内容上对英文学习的总体方法有所介绍。对英文的表现力和表达方式给予分析,对读译说写各个层面有所涉及。但编者目的不在整理、提供某一特定时期的学习辅导资料,而是希望通过展现那个特殊年代英文热的脉络、回顾那一代教育者对英文的深刻理解。来为今天正为英语学习而努力、而发愁的中学生们提供一种不同的学习英文、认识英文的方法和角度,并借此引起其对于这种语言本身的兴趣和爱好。此外。本书还收录了一篇对民国“英文热”大唱反调的文章,其中讲到的英文学习的弊病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此文登在民国英文教育界的领军人物林语堂主编的杂志上并得到了林本人的大力推荐,足见分量之重。  林语堂是一位以英文书写中国文化而扬名海外的作家,

内容推荐

《英文读译说写(民国时期中学生读本英语)》由林语堂等人著,田露编。《英文读译说写(民国时期中学生读本英语)》收录了21篇选自民国期刊的小品文。编者秉持“非课堂知识传授”之要义,不单纯选与英文学习经验、英文教育相关的文章,更着重介绍了英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怎样阅读英文小说》,故所选作品不仅展现了民国大家巧学英文之法,更体现了民国大家活学、活用英文的学习态度,相信定能带给当代中学生全新的英文学习观,带领其感受英文之美。

目录

英文学习法(节选) 林语堂

怎样研究英语 ——十二月十五日在光华大学英文文学会演讲 林语堂

语言的习惯与语言的感觉 范存忠

关于英语的学习 杨彦劬

英文何用论 卞镐田

文学的修养 范存忠

英语表现法(节选) 林语堂 张沛霖

英语的表现力 章明

英文的繁简(节选) 刘延陵

英文语音辨微(节选) 林语堂

关于英语会话的学习 顾培恂

怎样翻译 刘延陵 英文作文 陈麟瑞

怎样读英文小说 恭兴

学习英文诗歌的途径 袁式伊

我所得益的一部英文字典 林语堂

英语的故事(节选) 君幹

英美言语辨异(节选) 钱歌川

英文里的中国字 佘坤珊

论英文俚语 文启昌

月份和日子的英文名字的来源 丁乃通

试读章节

英文学习法(节选)

林语堂

甲方法概论

1.目标一英文是活的语言,现代通用的语言。凡学习英文的人务必认定这个目标,学习现代通行活用的英语。这个目标认定,方法才不会错误。若把英文看做死的,固定的语言,将来对于文法,读物发音都要偏重于迂腐的语汇,拘泥的文法,呆板的读音,结果就所学非所用了。

2.听讲写读四事并重——因为英文是活的应用的语言,所以在会话写读都得注意。语言之为物,自身不能存在,必有写者说者欲传达其意象,也必有读者听者由语言之传达吸收作者说者的意思,然后完成语言之功用。语言也必因说者听者作者读者地位或心境之不同而发生变化。譬如讲文法,以简单的“你”一字为例,这you字,在中文无不译为“你”,但是在语言活用上,你不必即you,you也不必即你,因为在实际上,语者与所与语者之间,有身分高低,交情疏密之不同。明白这you字在实际上之用法,然后可谓懂得you字之意义。中文对非深交的人,总避免“你”字,或称“杨先生”,或称“石甫先生”,而在英文却一律普遍可用vou字。再如英文wife,或通常译为“妻”,然在实用上或等于“夫人”,等于“内子”,或等于“太太”,或等于“老婆”,或等于“女人”;必须知道用wife字之时地条件,然后攫得住wife字之神髓。以上二例,都证明辞语非抽象之物,能脱离尔我而巍然独存。文章无缠绵,只是作者读者之兴感,诗歌无悲壮,只是诗人墨客之骚情。不有听讲写读,何以有语言文字?假如偏于任何方面,就所学的也无非半身不遂貌合神离之英语而已,最多如看古代美人的肖像,相貌犹存,音容已邈,发生不起恋爱。

再就学习的能率而言,凡遇一新字,必口诵耳闻手写目视,然后容易认得,容易记得。犹如习字之人,不但要多阅碑帖,且必肯研墨挥亳,下实际工夫,才有实际成效。现在中国学生念英文,多犯这种毛病,只肯玩赏宝帖,不肯执笔临摹,结果不能真实领会书法之笔意,且失了习帖上之真正快乐。昔王羲之习字,池水尽黑,有了这样苦工,才是得了此中的乐处。学习英文道理也正如此。

3.口讲之重——在听讲写读中,口讲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初级时候。这并非说我们学习英文的目标,只在能讲几句英语,实在因为方法上应当如此。自然能看不能讲,只可说是半身不遂的英语,但就使目的不在口讲的人,在学习之程序上,为求基础之稳固,惯之养成,进步之神速,文理之清顺,都得如此。这有几种理由。第一,口讲可多得练习,因为口讲是练习的最轻便的方法。如在班上,大家肯讲,每小时总可说十几名英语,对不对且不管,但已确多得练习机会无疑了。如教员令学生在家造句,每课最多交三句,已经有点困难。第二,文法对不对,全在习惯,造句总是慢慢推敲出来,养不成什么习惯。口讲之妙,在使学习的人在不知不觉之间吸收英文的句法,有一句话,不费心思,脱口而出,初有疑难,久而久之,自能通达,到了通达之时,英文句法已在不知不觉之间学来,比写作时算什么主格宾格,强似多多了。第三,口讲的话都是自自然然说出来,少有堆砌奇字,矫揉造作之弊,因为口讲应答之间,不容你矫揉造作。试将通常社论与名人演讲稿比较一下,就可显然看出这个分别。英文最重自然清顺,写英文论必有这口讲为基础,写出来才读得下去,不然满纸都是字典上找来填上的奇语僻字,用上去一无是处。所以概括的讲,英文写作必以口讲为基础。第四,文字之有音调,犹如人之有声容,许多诗歌散文抑扬顿挫之妙,都须朗诵才可体会出来。不会读好的人,总不会完全领略此中的妙处。所以口讲的练习,于将来文学之玩昧,也很有裨益。

4.直接教授法之用处与范围——凡谈外国语教授法的人,都讲到直接教授法。所谓“直接”是外国语直接表示意思,不靠本国语翻译。因此法是小孩学话的法,故又称为“自然教授法”(凡侨居外地直接学外国语,也可谓直接法)。因为抽象观念不易直接表示,故直接法每由具体物件,如衣帽,钟表,耳目五官等教起,故此法又称为“物体教授法”。但是物体教授法范围极狭,臂如教家禽野兽时,不能全数将家禽野兽搬到课室来,所以平常总限于最初的二十课而已。其余须以图画代替实物。或用联想方法表示抽象意义。在此层上,有便有不便。譬如糖盐可以带到课室来,而甜咸之味,却不易表示,除非由教员表演尝味之神情不可。所以极端主张不用鄱译者矫枉过正,常自讨苦恼而已。专重翻译以为练习,固然根本不对,因为鄱译时使学者心中时有本国语观念,译入英文,定然不成功,但是在许多解释意义的地方,一二字翻译出来,省却许多周折。再如叫学生译整句的意义,或述其大旨,再令以自然英语译出,是有益无损的;若令字字对译,再使叠字成句,则利少弊多。中文对非深译时使学者心中时有本国语观念,译入英文,定然不成功,但是在许多解释意义的地方,一二字翻译出来,省却许多周折。再如叫学生译整句的意义,或述其大旨,再令以自然英语译出,是有益无损的;若令字字对译,再使叠字成句,则利少弊多。

P001-004

序言

英语,是现在的学生在求学的各个阶段都没办法逃避的一门课程。就连找个工作面个试也会不时碰上“英语自我介绍”的环节。全民“英语热”持续了几十年,可能还要继续持续下去。民国时也有“英文热”,不过那时的入学英文,多多少少带着一点咬牙切齿的家仇国恨。从晚清到民国,民族的复兴、社会的转型、观念的转变,很多时候发挥推动作用、提供方法和资源的,是翻译。“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专门组织人翻译外国的历史地理书籍以“制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等书籍则震撼了国人对自身处境和前途的体认与思考,周氏兄弟翻译域外小说以改良民智、改造社会,北大校长蔡元培则直指翻译与政治外交有关,关系国家安危。在这样的背景下,英文作为世界通行的、记录了诸多西方优秀文明成果的语言之一,成为中国人与世界交流、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工具,由此开启了国人对英文学习的热情。也是从这个角度我们才能理解,为何翻开民国时期以中学生为阅读对象的期刊,会发现有大量知名人士不厌其烦地撰写各种英文学习的文章,从宏观到微观帮助学生解决在英文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才能解释,为何民国时期存在着数量如此庞大的英文报纸和期刊。

本册从民国时期的中学生刊物中选取二十一篇关于英文学习的文章呈现给读者。内容上对英文学习的总体方法有所介绍。对英文的表现力和表达方式给予分析,对读译说写各个层面有所涉及。但编者目的不在整理、提供某一特定时期的学习辅导资料,而是希望通过展现那个特殊年代英文热的脉络、回顾那一代教育者对英文的深刻理解。来为今天正为英语学习而努力、而发愁的中学生们提供一种不同的学习英文、认识英文的方法和角度,并借此引起其对于这种语言本身的兴趣和爱好。此外。本书还收录了一篇对民国“英文热”大唱反调的文章,其中讲到的英文学习的弊病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此文登在民国英文教育界的领军人物林语堂主编的杂志上并得到了林本人的大力推荐,足见分量之重。

林语堂是一位以英文书写中国文化而扬名海外的作家,当年编撰的《开明英文读本》《开明英文文法》《最新林语堂汉英辞典》都是经典的英文工具书,到现在还被一些人认为是最适合中国人阅读的英语学习书籍;应《中学生》杂志之约写作的长文《英文学习法》也颇有影响,几十年来不断被英语学习者提起。更为难得的是,林语堂还有另一副笔墨,他在20世纪30年代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创作,并写下众多经典文章,这也让他的英文教育文章颇为好读,毫无板起面孔教训人之感。而当时很多参与英文教育、普及工作者,因为自身的教育经历、职业生涯而和英文结下不解之缘。然后利用闲暇时间投入大量精力为当时的中学生撰写文章,如本书中的书局编辑张友松、大学教师范存忠、诗人刘延陵、散文家钱歌川,等等,他们的文章现在读起来仍然很亲切,并让人感慨老一辈学者对中学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民国时期多数情况下称English为“英文”,有时也会用“英语”一词,本书延用民国旧例,以《英文读译说写》命名,但重点并不在英语学习的技术层面,其中的丰富和乐趣,请读者在阅读中来发现体味吧。

田露

2011年岁末于天津潘馨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2: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