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哈佛音乐公开课(哈佛智慧典藏版)/智识文存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作者 夏冰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夏冰编著的《哈佛音乐公开课(哈佛智慧典藏版)》以哈佛心理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为依托,细致解读哈佛大学经典的音乐课教程,结合具体心理学理论与方法,进行深层次心灵对话,给予我们更美好的生活态度和坚守底线的意志。穿越音乐的历史长廊,聆赏歌曲背后的逸事,追寻音乐大师的足迹,感悟音乐的大美身影。

内容推荐

音乐是对人生的另一种表达,它可以超越种族与国界,直接抵达人类的心灵。它有时质朴,像云卷云舒;有时壮观,像惊涛拍岸;有时纯真,像含泪的少女;有时深邃,像月光下的沉思者……

音乐是医治身体与灵魂的良药,它能激发青少年右脑潜能的开发。适当演奏、聆听音乐,能够对掌管节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右脑产生刺激,从而让我们发挥创作力、拓展思维能力、提高记忆力等,以更加振奋的高效率进入学习状态中。

从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发展历史,到音乐大师和著名音乐作品的赏析,夏冰编著的《哈佛音乐公开课(哈佛智慧典藏版)》为您奉上一场音乐的盛宴,开启一场灵魂与音乐的对话。

目录

序章 聆听音乐:音乐的基本知识

 表情达意的音乐要素

 音乐中的“世界语”:五线谱

第一课 古希腊、古罗马音乐:诗、乐、舞三位一体

 无法聆听和欣赏的音乐

 音乐=诗歌

 宗教音乐出现了

第二课 中世纪音乐:教士的传承和发展

 最灰暗的一段音乐史

 格里高利圣咏

 打破沉闷的清凉之风

 听觉上的立体空间感诞生

第三课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一):音乐与歌词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以人为本粉碎中世纪的枷锁

 勃艮第乐派和佛莱芒乐派

 极力想摆脱从属地位的器乐

第四课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二):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的对抗

 世俗音乐,内容越来越丰富

 宗教音乐和反宗教改革音乐的斗争

第五课 巴洛克时期音乐:华丽复杂、热情如火的珍珠

 不规则的珍珠

 “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的转移

 蓬勃发展的其他国家歌剧

 与小号竞争的法瑞内利

第六课 古典时期的音乐:充满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笑不能大笑、哭不能大哭

 诗歌和音乐在歌剧中的对立统一

 钢琴登上“乐器之王”的宝座

 维也纳的音乐之梦

第七课 浪漫时期音乐(一):一座桥梁,也是一个宝库

 音乐的浪漫主义

 激情、幻想和诗意

 “综合艺术”的理想

第八课 浪漫时期音乐(二):灿若群星的伟大时期

 世纪之交的“乐观”

 意大利的灵魂

 充满民族精神的民族主义音乐

第九课 20世纪及其后:让人为之瞠目的深奥玄秘

 精彩纷呈的音乐时代

 纷繁复杂的音乐流派

 由庶民音乐到流行音乐

第十课 非西方音乐(一):具有悠久历史的亚洲音乐

 善于说教的中国音乐

 节奏强烈的印度音乐

 “邦乐”和“洋乐”并存的日本音乐

第十一课 非西方音乐(二):非洲和美洲音乐

 与生活密不可分的非洲音乐

 “混血”的拉丁美洲音乐

第十二课 追寻音乐大师的足迹(一)

 钢琴诗人肖邦

 俄国音乐的太阳——柴可夫斯基

 音乐神童莫扎特

 进行曲之王苏萨

第十三课 追寻音乐大师的足迹(二)

 西方现代音乐之父巴赫

 音乐圣人贝多芬

 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

 音乐中的毕加索——斯特拉文斯基

第十四课 歌曲的故事(一)

 掌握命运的人: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包罗万象的曲子: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

 一场骷髅的盛会:圣·桑的《骷髅之舞》

 三个奇妙的恋爱故事:雅克·奥芬

 巴赫的《霍夫曼的故事》

第十五课 歌曲的故事(二)

 来自火车的灵感: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

 友谊的力量: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

 神话的真正力量: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

 一部传神的音乐肖像:科普兰的《林肯肖像》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音乐中的“世界语”:五线谱

我未曾想过写谱是为了名誉与荣耀。我一定要把内心深处的东西释放出来,这就是我作曲的原因。——贝多芬

巴赫的哥哥曾有一本当时非常著名的作曲家音乐作品的手稿,因为当时印刷和雕刻的乐谱非常珍贵,很多音乐家买不起,只好自己抄写。对于这部手稿,巴赫的哥哥非常珍视,当成宝贝,轻易不给巴赫看。虽然巴赫非常想学习其中的音乐,但他的哥哥总说他太小了,还欣赏不了它。每次当哥哥不用它时,总是把乐谱锁在书柜里,还在前面加一个铁丝隔扇。

为了能学习乐谱,巴赫总是在每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悄悄走到书柜旁,把手抄本从铁丝隔扇里拉出来,然后悄悄抄写。为了避免惊醒家人,巴赫总是尽力避免翻页的声响。在暗淡的月光下,小小的巴赫用了近6个月的时间抄完了这本乐谱。那些小小的音符,像一个个跳动的符号,在巴赫的笔下延伸。

然而,就在巴赫第一次演奏乐谱时,被他的哥哥发现了。可怜的巴赫,就这样失去了自己翻抄的乐谱。许多人把巴赫晚年双目失明的原因,归结于巴赫小时候在月光下抄谱的经历,或许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么,巴赫抄的乐谱,究竟是什么呢?

乐谱是一种以印刷或手写制作,用符号来记录音乐的方法。巴赫抄的乐谱就属于手写制作的乐谱。记谱法可以分为记录音高和记录指法两大类。五线谱和简谱都属于记录音高的乐谱。吉他的六线谱和古琴的减字谱都属于记录指法的乐谱。下面,我们详细来介绍一下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五线谱。

五线谱是在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纽姆记谱法最早出现在欧洲的天主教堂内,最初只用一根线代表F音高。到了11世纪,阿雷佐的圭多逐步将它发展成四根线,规定音高为d、f、a、c,并将f线画成红色,c线画成黄色。13世纪有人使用第五根线,成为五线谱的前身。纽姆记谱法以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但不显示音值长短。

有量记谱法是13世纪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的。它是对纽姆记谱法的补充和丰富,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涂黑色的,因此它被称为有量黑符。后来,改用空心音符,又被称为有量白符。这种记谱法在西方一直使用到17世纪左右。

五线谱就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出现,并在17世纪逐步完善,18世纪开始定型沿用至今。五线谱在5根等距离的平行横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

五线谱的每根线及线与线之间的空间,自下而上分别称为第一线、第二线、第三线、第四线、第五线和第一间、第二间、第三间、第四间。如果线和间不够使用,还可以在五线谱上方或下方增加线和间。加线及加间分别称为上加第一线、上加第一间和下加第一线、下加第一间。

这些音级的固定高度是根据所用的谱号来决定。谱号有三种:高音谱号,又称G谱号;低音谱号,又称F谱号;中音谱号,又称c谱号。

为适应不同音域的人声和乐器的需要,并避免过多的加线,五线谱有多种谱表。其中常用的有5种:即高音谱表(用G谱号)、低音谱表(用F谱号)、女高音谱表、中音谱表、下中音谱表(后三种用c谱号)。其中,女高音谱表已经不经常使用了,中音谱表也仅用于中提琴,次中音谱表常用于大提琴、大管、长号的较高音区。

五线谱被认为是音乐中的“世界语”,它在视觉上对音的高低有明显的显示,那些复杂的和声在五线谱上很容易识别。在表示旋律方面,尤其是那些高高低低的形态更是一目了然。但是由于它的复杂性,初学者使用起来会比较困难。

肖邦刚刚到巴黎的时候,还是一个不被人知的小音乐家。当时,誉满全城的是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一个晚上,李斯特举行公演。慕名而来的听众挤满了大厅。按照当时音乐会的习惯,演奏过程中会将灯火全部熄灭,这样才能让听众在黑暗中全神贯注地欣赏音乐家的演奏。这天的钢琴演奏让听众如醉如痴,大家一致认为是李斯特的演奏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但是,当演奏结束,灯火重明的时候,在听众的喝彩声中,站在钢琴旁边答谢的却是一位陌生的青年。大家都惊呆了——原来李斯特在灯火熄灭之际,悄悄把肖邦换了上来。他用这样的方式,把肖邦介绍给了巴黎听众,让肖邦一鸣惊人,从此“钢琴家中的第一人”的赞誉不胫而走。听众在为肖邦的精彩演出而惊叹的同时,也对李斯特无私举荐新人而深深佩服。P4-6

序言

维克多·雨果说:“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

尼采说:“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

伊索说:“音乐常使死亡迟延。”

黑格尔说:“不爱音乐不配做人。虽然爱音乐,也只能称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

叔本华说:“世界在音乐中得到了完整的再现和表达。它是各种艺术当中第一位的,帝王式的艺术,能够成为音乐那样,则是一切艺术的目的。”

他们不是音乐家,却对音乐给予了最高的评价。在人世间,常常有让人流连忘返的大美出现。人们尝试了千万种方法,试图留下这些大美的身影,这些让人心动的一刻。诗人为之写下赞美的诗篇,歌者为之演唱动人的乐曲,舞者用优美的身姿去拥抱世界,而画家则用手中的一支笔画出了新的天地。

回望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从来没有缺少音乐的浪花。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也总是有音乐相伴左右。人们这样赞美音乐: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

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音乐艺术,不管是高山流水还是下里巴人,都让人回肠荡气。它有时质朴美丽,就像那些飞流急瀑、云卷云舒;有时宏伟壮观,就像那惊涛拍岸;有时纯真无邪,就像茶花女含泪双眼中的忧伤;有时深邃凝重,就像月光下沉默不语的孤独者……

音乐,就这样承载着人类的情感和追求,是人类文明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用激情蓬勃的音符,折射出人类的满腔热情;用婉转低吟的曲调,展示人类最朴实的感情。它在今天与昨天、过去与未来之间,在你与我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连接着人们的内心,默默地将人类的灵魂锻造着、传递着。

莫扎特的生命短暂而又辉煌。这位自称“骑士莫扎特”的音乐家,在他短暂的35年生命中,给世界音乐史留下了辉煌的巨作。他用音乐告诉我们,他是一位热爱生活、充满诗意、富于感情的人。

“我一生只写了几个音符”,这是音乐大师贝多芬的最后遗言,寥寥数语彰显了他的伟大。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的绝唱,在他的音乐中,我们能看到与命运抗衡的勇气。

“歌曲之王”舒伯特在不幸的一生中,创作了数以千计的作品,开创了艺术歌曲的新时代。他告诉我们,即便贫穷,也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

“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圆舞曲色彩深厚、形象鲜明、旋律丰富,音乐语言真挚而自然,反映了人们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思想感情。

每一位音乐大师,都用他们的作品、他们的行为告诉我们:在音乐的世界中,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这里没有国王,没有乞丐,有的只是对音乐的热情。  每个人都有着微妙的音乐心理,正是利用这种心理,音乐在悄无声息中对人们起着神奇的作用。悠闲、宁静、幸福、满足、伤感,等等,听觉的享受、情感的释放、强烈的节奏感,等等,音乐带给人们的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音乐不愧是人的灵魂,不管多大年纪,不管性别,不管爱好,无论是谁,无论在做什么,音乐总是伴随在我们的左右。咚咚的心跳声,呼呼的呼吸声,大自然中的鸟鸣、风声、雨声等,都是音乐的和声。

人类需要音乐来描绘生活、表达情感,音乐用它独特的艺术形式反过来影响人类。可以说,人类创造了音乐又得益于音乐。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帮助一个人创造奇迹。

医生用音乐代替麻醉药物,成功地进行了拔牙手术;产妇听着轻松的音乐,渐渐忘记了生产的焦虑;养老院的老人常听优美的音乐,忘记了衰老;忧郁症和孤独症患者则在音乐的治疗下得到了较好的恢复……

音乐还能开发青少年的右脑,激发右脑潜能的发展。适当的音乐,能够对掌管节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右脑产生刺激,从而让青少年发挥创作力、拓展思维能力、提高记忆力等。

总之,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它有如生活中的一汪清泉,洗涤着人类的心灵,引导着人们真实地表现自己,指引人们创造性地发展历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9: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