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国演义(少年版)/中国经典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人。他以晋朝史学家陈寿《三国志》及南朝宋裴松之为此书所做的注为基本素材,借鉴并吸收了宋元民间戏曲、讲史话本等广为流传的三目故事,经过创造性的艺术加工,成就了这部中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巨著。

这本由刘晓光编写的《三国演义(少年版)》,是一部适合少年阅读而不失原著精神风采和文学韵味的缩写本。

内容推荐

这本由刘晓光编写的《三国演义(少年版)》,是一部适合少年阅读而不失原著精神风采和文学韵味的缩写本。

《三国演义(少年版)》在对原著作者创作意图和作品旨趣准确把握的前提下,兼顾作品艺术真实和少年阅读对历史真实的实际需要,保留原著故事主干和主要人物的文字原貌,删除枝蔓的细节和人物,避免了原著结构松散、文字拖沓的美中不足。

目录

第一章 桃园结义 风云际会

第二章 董卓专权 曹操献刀

第三章 三英战吕布 一计杀董卓

第四章 王允赴死 曹操兴师

第五章 李□落草 曹操移驾

第六章 孙策得江东 曹操败清水

第七章 袁术起兵 吕布殒命

第八章 打围观动静 煮酒论英雄

第九章 袁绍起兵 祢衡骂曹

第十章 一刀斩二将 千里走单骑

第十一章 孙权起江东 袁曹战官渡

第十二章 郭嘉遗书献计 曹操讨平北方

第十三章 跃马檀溪 三顾茅庐

第十四章 博望坡用兵 长坂坡救主

第十五章 舌战群儒 智激周瑜

第十六章 蒋干中计 孔明借箭

第十七章 横槊赋诗 赤壁鏖战

第十八章 计夺荆襄 三气周瑜

第十九章 马超报仇 曹操甩间

第二十章 刘备袭取益州 关羽单刀赴会

第二十一章 孔明智取汉中 曹操兵退斜谷

第二十二章 放水淹七军 大意失荆州

第二十三章 曹植赋诗 曹丕篡汉

第二十四章 □亭兵败 遗诏托孤

第二十五章 曹丕五路兴兵 孔明七擒孟获

第二十六章 上表伐中原 挥泪斩马谡

第二十七章 祁山八阵图 秋风五丈原

第二十八章 司马懿弄权 大将军伏诛

第二十九章 中原摆战场 孙吴起内讧

第三十章 汉将困司马 司马废曹芳

第三十一章 姜维自贬 邓艾加爵

第三十二章 丁奉斩孙琳 曹髦死南阙

第三十三章 姜维避祸沓中 邓艾偷度阴平

第三十四章 一王死孝 二士争功

第三十五章 司马炎称帝 魏蜀吴一统

试读章节

中平六年夏四月,灵帝病重,召大将军何进入宫,商议后事。何进出身屠家,因妹入宫为贵人,生皇子辩,遂立为皇后。进由是得权重任。帝又宠幸王美人,生皇子协。何后嫉妒,鸩杀王美人。皇子协养于董太后宫中。董太后乃灵帝之母,解渎亭侯刘苌之妻也。初因桓帝无子,迎立解渎亭侯之子,是为灵帝。灵帝入继大统,遂迎养母董氏于宫中-尊为太后。董太后曾劝帝立皇子协为太子。帝亦偏爱协,欲立之。当时病笃,中常侍蹇硕奏曰:“若欲立协,必先诛何进,以绝后患。”帝然其说,因召进入宫。进至宫门,司马潘隐谓进曰:“不可入宫。蹇硕欲谋杀公。”进大惊,急归私宅,召诸大臣,欲尽诛宦官。正踌躇间,潘隐至,言:“帝已崩。今蹇硕与十常侍商议,秘不发丧,矫诏宣何国舅入宫,欲绝后患,册立皇子协为帝。”说未了,使命至,宣进速入,以定后事。操曰:“今日之计,先宜正君位,然后图贼。,’进曰:“谁敢与吾扶正君位讨伐贼臣?”一人挺身而出曰:“愿借精兵五千,斩关入内,册立新君,尽诛阉竖,扫清朝延,以安天下!”进视之,乃司徒袁逢之子,袁隗之侄:名绍,字本初,现为司隶校尉。何进大喜,遂点御林军五千。绍全身披挂。何进引何颐、□攸、郑泰等大臣三十余员,相继而入,就灵帝柩前,扶立太子辩即皇帝位。

百官呼拜已毕,袁绍入宫收蹇硕。硕慌走入御园,花阴下为中常侍郭胜所杀。硕所领禁军,尽皆投顺。绍谓何进曰:“中官结党。今日可乘势尽诛之。”何进入白何后,何后曰:“中官统领禁省,乃吾汉家朝廷旧例。先帝新弃天下,尔欲诛杀老臣,未免轻率!”进本是没决断之人,听太后言,唯唯诺诺。袁绍迎问曰:“大事若何?”进曰:“太后不允,如之奈何?”绍曰:“可召四方英雄之士,领兵入京,尽诛阉竖。此时事急,不容太后不从。二进曰:“此计大妙!”便发檄文至各镇,召赴京师。董卓接诏大喜,检点军马,便往洛阳进发,又采纳帐下谋士其女婿李儒献计,上表朝廷:

“窃闻天下所以乱逆不止者,皆因黄门常侍张让等败坏朝纲、怠慢君臣之道。臣闻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臣敢鸣钟鼓入洛阳,请除让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何进得表,出示大臣。主簿陈琳谏曰:“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生祸患。不如止之。”进不听,使人迎董卓于渑池,卓按兵不动。

张让等知外兵到,共议曰:“此何进之谋也;我等不先下手,皆灭族矣。”乃先伏刀斧手五十人于长乐宫嘉德门内,入告何太后,请降旨宣召何进。

进得诏便行。陈琳谏曰:“太后此诏,必是十常侍之谋,切不可去。”进曰:“太后诏我,有何祸事?”遂不顾谏阻,昂然直入,袁绍、曹操各领精兵五百随从,被挡在宫门外。至嘉德殿门,张让、段□迎出,左右围住,进大惊。让厉声责备,伏甲齐出,将何进砍为两段。

袁绍久不见何进出,乃于门外大叫曰:“请将军上车!”让等将何进首级从墙上掷出,宣谕曰:“何进谋反,已伏诛矣!其余胁从,尽皆赦免。”袁绍厉声大叫:“阉官谋杀大臣!诛恶党者前来助战!”何进部将吴匡,便于青琐门外放起火来。袁术引兵突入宫廷,但见阉官,不论大小,尽皆杀之。袁绍、曹操斩关入内,宫中火焰冲天。张让、段硅、曹节、侯览劫了太后及少帝并陈留王,从后道走北宫。时卢植见宫中事变,披甲持戈,立于阁下,遥见段硅拥逼何后过来,大呼曰:“段□逆贼,安敢劫太后!”段□回身便走。太后从窗中跳出,植急救得免。绍复令军士分头来杀十常侍家属,不分大小,尽皆诛绝。曹操一面救灭宫中之火,请何太后权摄大事,遣兵追袭张让等,寻觅少帝。

张让、段硅劫拥少帝及陈留王,连夜奔至北邙山。约二更时分,后面喊声大举,人马赶至。张让见事急,遂投河而死。帝与陈留王伏于河边乱草之内,待军马散去,二人以衣相结,爬上岸边。行至五更,到一山冈边,卧于草堆之畔,后被司徒王允等接还京师。  车驾返京,行不数里,忽见旌旗蔽日,尘土遮天,一支人马到来。百官失色,帝亦大惊。袁绍鞭马出列,问道:“何人?”绣旗影里,一将飞出,厉声问:“天子何在?”帝战栗不能言。陈留王勒马向前,叱曰:“来者何人?”其人曰:“西凉刺史董卓也。”陈留王曰:“汝来保驾耶,汝来劫驾耶?”卓应曰:“特来保驾。”陈留王曰:“既来保驾,天子在此,何不下马?”卓大惊,慌忙下马,拜于道左。陈留王以言抚慰董卓,自初至终,并无失语。卓暗奇之,遂起了废少帝立陈留王之念。

少帝还宫后,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出入宫廷,略无忌惮。私谓李儒曰:“吾欲废帝立陈留王,何如?”李儒曰:“今朝廷无主,不就此时行事,迟则有变矣。”卓喜。次日大排筵会,遍请公卿。卓待百官到了,带剑入席。酒行数巡,卓教停酒止乐,厉声曰:“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陈留王聪明好学,可承大位。吾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何如?”诸官听罢,不敢出声。座上一人推案直出,大呼:“不可!汝是何人,敢发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并无过失,安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卓视之,乃荆州刺史丁原也。卓怒叱曰:“顺我者生,逆我者死!”遂拔佩剑欲斩丁原。时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李儒急进曰:“今日饮宴之处,不可谈国政;来日向都堂公论未迟。”众人皆劝,丁原上马而去。百官皆散。卓按剑立于园门,忽见一人跃马持戟,于园门外往来驰骋。卓问:“此何人也?”李儒答曰:“此丁原义儿:姓吕,名布,字奉先者也。主公且须避之。”卓入园潜避,曰:“吾观吕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帐前一人出曰:“主公勿忧。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拱手来降,可乎?”卓大喜,观其人,乃虎贲中郎将李肃也,遂遣肃带了礼物,往吕布寨中去。9-11

序言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人。他以晋朝史学家陈寿《三国志》及南朝宋裴松之为此书所做的注为基本素材,借鉴并吸收了宋元民间戏曲、讲史话本等广为流传的三目故事,经过创造性的艺术加工,成就了这部中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巨著。

《三国演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文学手法再现了从东汉末年到司马炎代魏近一个世纪的社会大动荡史,政治权宜、军事图谋、外交折冲和日常社会生活交相辉映,人物传神,栩栩如生,情节跌宕,曲尽其妙,俨然一幅气势恢弘、胜境迭出的绚烂画卷。作品以其题材正大、思想宏富、内蕴丰厚和铺陈历史的独到笔墨,为历代读者喜闻乐道。我认为,《三国演义》从某种意义说来可以视作一种具有特殊魅力的人类历史记忆方式、记忆载体和记忆资料,不同时代、不同价值取向的各方面读者都能从中得到广泛而深刻的精神开悟,感受生活的智慧,它也因此被奉为文学经典。经典可以历久弥新,《三国演义》将不断显示其更为久远的文学力量。

一部作品因为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风貌,并揭示了维系社会存在和推动历史前进的基本动因,而具有超越历史时代的意义。历史是一条河流,春风秋雨、夏暑冬寒只会影响水流的清浊缓急,平原广漠、崇山峻岭可能影响水流的广阔逼仄,但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河流奔腾不息的步履。这就是说,人类社会无论如何发展,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始终有着万古不易的特性,《三国演义》在海内外的广泛影响足以说明。作品问世数百年来,不分中外,也无论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等各个领域,或者日常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都能从中汲取鉴戒,获得启迪。

基于以上思考,我想整理一部适合少年阅读而不失原著精神风采和文学韵味的《三国演义》。我的编撰遵循以下原则:

一、删削枝蔓,彰显主干。在对原著作者创作意图和作品旨趣准确把握的前提下,兼顾作品艺术真实和少年阅读对历史真实的实际需要,保留原著故事主干和主要人物的文字原貌,删除枝蔓的细节和人物,避免了原著结构松散、文字拖沓的美中不足。

二、风采依旧,化繁为简。经上述删削,原著文字浓缩后仍存在生冷字词和文言色彩较为浓重的语句,则作了化繁为简的改写,改写力求浅显并接近原著风格。

三、略作评点,取便阅读。《三国演义》“七分真实,三分虚构”,作者在表现手法和取舍寓意上难免有历史局限,我们不能苛求前人。为便于读者阅读欣赏,每章开篇试作评点,其中包括简短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或事件评介,有些地方还对小说的创作与欣赏稍加探讨。

整理编撰既毕,我想起了东汉史学家荀悦。汉献帝苦于班固《汉书》“文繁难读”,令荀悦依照《左传》体例将八十余万言的《汉书》改编成十八万字的《汉纪》,仅原著约五分之一的文字,但“辞约事详,论辩多关”。梁启超先生称赞说:“善抄书者可以成创作。”我不敢拿自己整理的本子唐突前贤,但把月亮作为标的总比瞄准树梢射得高些。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师友们对本书编撰的关注,拙著如果有一二可取,那是师友关心帮助的结果;读者朋友若不吝批评,我则幸得更多教益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1: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