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无师自通百姓经济学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陈平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平民化·生活化·自助化!

原来,经济学并不那么高深;原来,经济学其实非常好玩;原来,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原来,我们可以无师自通百姓经济学!

本书是一本普通老百姓的经济学入门读物,即使你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经济学,也完全不必担心,只要你有一颗对经济学的好奇之心,好学之心,便能初步掌握并正确运用基本的经济学原理。

内容推荐

《无师自通百姓经济学》一书摆脱了经济学惯有的复杂与枯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经济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还原为浅显易懂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理常规,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使读者轻轻松松了解经济学的基本面貌,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常识。

目录

第一章 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

 1.资源有限,而人的欲望无限

 2.在稀缺的世界中学会选择

 3.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4.人们的选择被利益左右

 5.互惠互利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老百姓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1.“经济人假设”——经济学的基石

 2.自由市场不是万能的——看不见的手

 3.政府干预也不是万恶的——看得见的手

 4.“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危机

 5.供求关系影响价格高低——均衡价格

 6.有贡献也有局限——辩证看待GDP

 7.国家经济健康高度敏感的“体温计”——CPI和PPI

 8.衡量贫富差距的标尺——基尼系数

 9.关注身边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学问

 10.同样的钱为何变大变小——通货膨胀VS通货紧缩

第三章 会理财才能当好家——家庭理财经济学

 1.学会理财,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2.银行利率调整对家庭收支的影响

 3.复利+时间=财富原子弹

 4.你的钱多少年能翻一番,“72法则”教你算

 5.用今天的钱买明天的幸福与平安,各种保险你都要懂

 6.三个年龄阶段,不同理财方法

 7.要敢于承担良性债务,但不让负债过了火

第四章 谁说投资只是有钱人的事——投资经济学

 1.投资理财不是有钱人的专利

 2.储蓄和投资并行,有“守”也要有“攻”

 3.风险与收益正相关,风险金字塔上理性投资

 4.投资切忌盲目跟风、胡乱追随

 5.做“投资”而非“投机”

 6.成功投资应遵循的基本法则

 7.选择最适合你的投资方法和工具

 8.股市只让懂它的人赚钱

 9.黄金投资,保值增值非它莫属

 10.基金投资,让专家打理你的财富

 11.债券投资,稳健投资者的最爱

 12.学点低风险而高难度的套利

 13.远离狂热金字塔式“传销”骗局,千万别被熟人忽悠了

 14.消费也是一种投资方式,有些钱一定要花

第五章 做个明明白白的消费者——消费经济学

 1.让你上当的罪人——信息不对称

 2.只买自己需要的——不要让消费欲望控制

 3.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克服“交易偏见”

 4.砍价杀价你行不行——消费者剩余的秘密

 5.看见别人买,你也会跟着买吗——“示范效应”

 6.“天天平价”成功的背后——成本控制是关键

 7.小心促销中的温柔一刀——买的不如卖的精

第六章 让经济学帮你加薪——职场经济学

 1.你的职场身价是多少

 2.你在职场不可替代吗

 3.增加收人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4.冷门热门,如何选择

 5.如何走出职场“内卷化”的泥潭

 6.跳槽成本你会算吗

 7.公务员加薪与你何干

第七章 不懂经济就不懂管理——经营管理经济学

 1.在经营创业中走出新路

 2.信息创造无限的价值

 3.擦亮诚信的“金”字招牌

 4.事业做多大,“规模报酬”说了算

 5.高工资不一定能换来高效率

第八章 心中的梦,还是心里的痛——房产经济学

 1.地段、地段、还是地段

 2.房子本身的价外价

 3.中美农民盖房,机会成本一样吗

 4.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买房故事

 5.小产权房热销揭了楼市暴利的老底

 6.买还是不买,一直是个问题

 7.投资房产需要长远眼光

第九章 人生最大的一笔投资——婚恋经济学

 1.婚姻这个最严格的社会和经济契约

 2.成本与收益

 3.互补双赢让婚姻更幸福

 4.“女怕嫁错郎”的经济学分析

 5.当爱在边际效用递减时

 6.离婚再婚这笔经济账

第十章 经济学中的博弈论

 1.理解生活的工具—一博弈

 2.行动还是等待——智猪博弈

 3.背叛还是合作——囚徒困境

 4.合作共赢是最好的结果——猎鹿博弈

 5.田忌赛马——资源优化配置与信息不对称

 6.谁动了我的奶酪——海盗分金

 7.利己不一定非得损人——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

 8.谁退谁进,谁输谁赢——懦夫博弈

试读章节

稀缺性衍生取舍。面临取舍时,人们需要将所有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比较分析。此时,人们不仅要考虑机会成本,还要考虑“激励(经济因素)”因素。激励是指驱使人们进行特定活动的动机、报酬,或者是阻碍特定活动的负面诱因、负报酬(损失)和处罚(罚款、惩罚条例等)。例如,人们为赚钱而工作,或由于不想交罚款而遵守交通规则。

总之,激励能刺激(或克制)欲望的产生。

人的价值观形形色色,对于报偿和赔付的观点也各不相同。因此,同一种激励因素对人民所产生的影响并非总是一致的。但通常,某种激励因素的存在会刺激人们追求自身愿望的实现,此时,人们对于此种激励会如何反应(选择),某种程度上能够被外界预测到。例如,政府在对某种活动进行补助时,该活动通常会比以前变得兴盛。在此我们假定政府为了推动太阳能发电的普及,对此进行一定的补助。那么我们可以想象这个领域内企业活动会变得活跃,会有新的企业加入。

相反地,税款、罚款、违约金、手续费等这样的“负面激励”,会使人们约束自己的相关行为。如果对某种特定的活动收税或罚款,那么通常该活动会不如以前活跃。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一个事例是欧洲对排放二氧化碳的企业开始征收环境税,结果很多企业开始致力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此外,激励不仅仅指获得金钱方面的利益。除此之外,快乐、声誉、地位、友情、恋爱等非金钱性质的因素也能形成激励。例如,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某件物品在许多商店所售价格相同,我们却会在喜欢的商店购买。

这表明人们在采取某种行动时,能给人带来最大回报的激励因素通常会影响人们的决定。18世纪英国对澳洲殖民的做法就是一个经典例子。18~19世纪,英国把一船船罪犯运送到了澳洲,可由于船上罪犯过多,生存条件恶劣,往往会有多达30%以上的罪犯死于运送途中。这让一些有良心和仁爱之心的英国人感到不安,他们希望能够想办法降低罪犯在途中的死亡率。办法之一,就是要求负责运送罪犯的船主改善船上罪犯的生活、医疗条件,给他们加强营养,并减少每次运送的人数。但这样会减少船主的利润,因为政府是按照船主运送罪犯的人数付给船主费用的。另一个办法是派遣政府官员随船全程监督,以保证罪犯在途中能得到人道待遇。但这也难以实现,因为这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确保官员不被船主收买,二是确保官员不受威胁。后来一位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把政府的付费方式稍微作了变更:由按上船时的人数付费改为按到达终点时下船的人数付费。仅此一点变化就使得船主的心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把政府和民众要求船主做事变成了船主为保障自己的利益做事。这样,船主为了更多地获得利益,就千方百计地改善罪犯的生活条件和待遇,以确保罪犯能够活着到达终点。结果罪犯的死亡率立即降到了1%~1.5%。

这个故事堪称运用经济学观点进行激励的典范,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政府依据船主“为了更多地获得利益”这一需要,通过变“上船付费”为“下船付费”的报酬方式,强化了其“确保罪犯能够活着到达终点”这一目的,从而使政府和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变成了船主内在的自我约束力,形成了有效的自控,最终实现了政府和社会所希望达到的目标。这就是成功激励改变个人行为的巨大力量,也是经济学中强调激励的原因。

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最低工资的提高、新的税收政策、利率的变化等都非常敏感,因此也诞生了“激励因素是经济学的根本”这样的经济学观点。

我们看到,政治家、中小企业的老板、大企业经理、工会领导、非盈利组织的领袖等这些掌有相当权力的人们在制定政策和做决策时,会慎重考虑影响管辖内人们利益的各种因素。

此外,由于社会、企业、组织怀有不同的目的,面对不同的约束和制约,他们各自固有的激励因素也因此各不相同。他们在各自的激励因素下制定政策和采取行动。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生活在许多自愿或非自愿组成的组织圈内,有着无法回避的人际交往。公司、工厂、街道、学校以及我们的家庭都是我们生活的组织圈,而商务关系、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婚姻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等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人际交往关系。当然,在这样的生活圈内,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获得更多的幸福、快乐和自由。而在我们的市场交易中我们也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获得更多的财富和利润。

人际关系心理学家认为,互惠互利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基本原则,需求平衡、利益均等是人际交往的必要条件。我们的社会提倡奉献和利他精神,但这是一种最高层次的人际交往境界,很难要求所有人都做到这一点。人为什么需要交往?尽管每个人具体的交往动机各不相同,但最基本的动机就是为了从交往对象那里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如果没有做到“互惠互利”的话,就不可能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如果你从别人那里得了恩惠,反过来自己也应该给予别人报答,这就是互惠互利的根本所在,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

实际上,人际交往中的互惠互利也是合乎我们社会的道德规范的。所谓互利原则,既包括物质方面的,也包括精神方面的。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去人们交往中更愿意谈人情,而忌讳谈功利。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求是多层次的。粗略地可以分为两个基本层次:一个层次是以情感定向的人际交往,比如亲情、友情、爱情;另一个层次是以功利定向的人际交往,也就是为实现某种功利目的而交往。现实中人们时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这两种情况交织在一起。有时候功利目的交往,也会使人彼此产生感情的沟通和反应;有时候虽然是情感领域的交往,也会带来彼此物质利益上的互相帮助和支持。人际交往的最基本动机,就在于希望从交往对象那里得到自己需求的满足。这种满足,既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按照人际交往的互利原则,人们实际上采取的策略是:既要感情,也要功利。不管是感情还是功利,既然人际交往是互利的,是为了满足双方各自的需求,那么人际交往的延续就有一个必要的条件:交往双方的需求以及需求的满足必须保持平衡,否则,人际交往就会中断。也就是说,人际交往的发展要在双方需求平衡、利益均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市场交易是以获得交易机会为前提,然后要约、讨价还价、承诺、达成协议,交易中交易双方有着一定的付出以及获得。人际交往是以获得交际机会为前提,然后是接触、感觉、选择一致、达成交际默契,交际活动中同样有着付出、获得。或许我们已经看到了人际交往的本质,人际交往同样遵循着市场交易的方式。明白这样一个基本道理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困惑与矛盾了。

我们在股票市场做交易的时候,看上去我们是在跟市场做交易,其实我们都是在跟人做交易。你买进一只股票时是15块钱一股,你买进是你的个人行为,当股票上涨时你肯定是满心欢喜。然而,当股票跌进4块、2块钱一股的时候,你投资的150万只剩下40万或者20万的时候,你肯定会觉得老天不公平,你肯定会诅咒这个市场,你会咒骂这个股票的公司,甚至承受不了而想跳楼。我们在面对一种交易规则、一个市场制度或者面对一张交易合同的时候,这些规则、制度、合同跟你无关,你一般还能够理智对待;如果这些规则、制度、合同跟你有关,且直接关系到你的利益的时候,你或许会不能理智对待。对你有利的,你肯定会积极支持;对你不利的,你多数不会支持。这就是我们在订立交易合同的时候为什么会谈判、博弈甚至争执不下的缘故。

经济分析与情感无关,我们需要学会通过市场交易(买方和卖方)、市场条件和市场地位的变化,来观察、思考和解释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行为的变化。P9-12

序言

经济学是一门很生活化的学问,它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银行利率的加减到基金股票的涨跌,从买米买肉买大蒜到租房买房看地段,从房价的飚升到工资的不涨,从金字塔式的传销陷阱到离婚时的财产分割……无一不与经济活动有关。正如郎咸平所说,“人间万象一切都是经济学”。日常生活中经济学的运用可谓无处不在,消费、投资、理财、经营管理乃至人际交往、职场竞争、爱情婚姻等各个方面,都蕴藏着经济学的道理。经济学看起来离我们非常遥远,其实离我们很近。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飘动着经济学的魅影。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老百姓也逐渐明白经济学对生活的重要性,有了学习经济学的迫切需求。当然,他们是希望了解和掌握更多实用的经济学,而不只是深奥枯燥的经济学原理。所以本书摆脱了经济学惯有的复杂与枯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经济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还原为浅显易懂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理常规,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使读者轻轻松松了解经济学的基本面貌,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常识。懂了这些原理,你会知道:社会财富是怎么分配的?怎样打造自己的职场“金饭碗”?如何省钱赚钱最有效?何时出手买股票?……

本书是一本普通老百姓的经济学入门读物,即使你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经济学,也完全不必担心,只要你有一颗对经济学的好奇之心,好学之心,便能初步掌握并正确运用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本书不是从论证经济学的角度,而是完全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谈经济学,将经济学常识同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便于读者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思维来开展行动,培养精明的经济头脑,提高在生活中的经济IQ,创造更多的人生财富。另外,本书还能为你向更深奥的经济学知识领域进发铺路架桥。

读完这本书,你会知道经济学在生活中是如此的有用!你会发现:经济学原来并不是那么高高在上,也不是那么深奥难懂;经济学居然也可以跟我们这么亲切,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居然也是这么有趣味,也许你还会认为和经济学相见恨晚,并决定好好学点经济学,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

——亚当·斯密 现代经济学鼻祖

骑士时代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智者、经济学家和计算机专家的时代。

——埃德蒙·伯克 英美保守主义思想大师

学习经济学并非要让你变成一个天才;但是,如果不学经济学,那么命运很可能会与你格格不入。

——萨缪尔森 美国经济学斗

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文明程度、社会结构。所有这些甚至更多。都记录在它的经济史上那些明白怎样读懂这个历史所蕴含的信息的人们,在这昊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能清醒地预感到震撼世界的惊雷。

——约瑟火·熊被特 创新主义经济学之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7:5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