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康克清》一书,是朱和平将军历时3年精心写作而成。该书系新闻出版总署确定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重大选题书目之一。全书共九章近30万字,并附有100余幅反映康克清同志各个历史时期工作生活的珍贵图片。作者朱和平将军通过近40年在朱德、康克清老一辈无产阶革命家身边生活的特殊经历,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时代背景,以第一人称和图文并茂的方式,深情叙述了康克清同志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的奶奶康克清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朱和平 |
出版社 | 解放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的奶奶康克清》一书,是朱和平将军历时3年精心写作而成。该书系新闻出版总署确定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重大选题书目之一。全书共九章近30万字,并附有100余幅反映康克清同志各个历史时期工作生活的珍贵图片。作者朱和平将军通过近40年在朱德、康克清老一辈无产阶革命家身边生活的特殊经历,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时代背景,以第一人称和图文并茂的方式,深情叙述了康克清同志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内容推荐 朱和平所著的《我的奶奶康克清》主要内容简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作者敬爱的奶奶康克清诞辰一百周年。为更好地弘扬老一辈的革命精神,牢记这段峥嵘历史,作者利用三年多的业余时间,整理并出版《我的奶奶康克清》,以表达对包括奶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内的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一种深切缅怀与回忆,也作为献给中国共产党90华诞的一份真诚祝福与礼赞! 目录 第一章 奶奶16岁参加红军 赣江边上一条破旧的渔船,是奶奶温暖的家 由生命的最初抗争到对主义真的渴望 带头剪发,“望郎媳”当上了“媳妇王” “杀人桥”边,曾天宇的牺牲坚定了奶奶的革命意志 软禁后的奶奶破窗而出,在党团员积极分子会议上见到陈毅 第二章 由崇拜的“大英雄”到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 终于见到崇拜的英雄偶像,奶奶下山担粮传巾帼佳话 毛泽东称赞奶奶:“你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说出了一条革命的大道理呢” 奶奶心里犯嘀咕,林彪这个团长怎么能这样呢 伍若兰英勇牺牲,深深刺痛着奶奶的心 全军上下,报仇的烈火在红军指战员心中燃烧 南寨阅兵后,幸福的绣球拋向了奶奶 新婚之夜,爷爷送奶奶两枚金戒指 第三章 从红军女战士成长为“红军女司令” 在瑞金,奶奶第一次见到彭德怀 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奶奶的脸上漾起了久违的喜悦 康克清的含义就是清清白白地做人,沿着一条清清楚楚的正确道路前进 当红军后第一次探家,奶奶把两枚金戒指送给了养父母 迎接来的“洋房子先生”原来是任弼时、王稼祥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奶奶第一次照相 赣州失利后,奶奶受命任义勇队队长 浒湾战斗前,奶奶出色完成王稼祥安排的任务 奶奶从爷爷那里得到提醒:人不可无缄口之铭啊 顶撞李德后,爷爷语气沉重地对奶奶说,要有忍辱的涵养 激将法激出“女司令”,周恩来称爷爷奶奶是“一对夫妻司令” 为发动群众筹集弹药,奶奶第一次学写报道 第四章 漫漫长征路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奶奶由瑞金踏上征途 初入贵州,毛泽东给奶奶讲“黔驴技穷”的故事 临时接管担架队,奶奶带领步兵班英勇杀敌保安全 遵义会议中,爷爷兴奋地告诉奶奶:“他们终于被赶下了台!” 赤水河畔,周恩来叮嘱奶奶“冲出去就是胜利” 奶奶脱下上衣,现场送给赤立的彝族少女 看着焦急万分的奶奶,爷爷笑着说:“这坟头是很好的掩体,谢谢埋在这里的乡亲啦!” 翻越夹金山,“赤色明星”李伯钊救了奶奶一命 奶奶认为,营救廖承志只能智取 被迫分离,爷爷送奶奶八个字,“积极努力,耐心等待” 危在旦夕,肖朝英不顾“禁令”,把奶奶病危的情况报告给爷爷 第五章 奔赴抗日前线 回到党中央,奶奶又有到家的感觉 通过采访,与海伦,斯诺建立了更加深厚的友谊 抗日军政大学留下的“三个难忘” “卢沟桥事变”后,奶奶追随爷爷奔赴抗日前线 奶奶支持爷爷把自己儿子送上前线 开展工人运动,带头慰问煤矿工人 在晋东南妇女救国总会成立大会上,奶奶当选为“名誉主席” 为说服“病婆婆”让儿媳干革命,奶奶与她们同睡一铺炕 爷爷54岁华诞,副总司令员彭德怀指示举办贺信贺诗贺词展览 与卫立煌谈判途中,奶奶与爷爷夜闯封锁线 拂晓前,顺利进入了平顺县——我八路军控制区 王屋山下,爷爷给奶奶讲“愚公移山”的故事 卫立煌设宴洗尘,奶奶不适应“朱太太”称谓 西安“国统区”奶奶在座谈会上报告 回到延安,毛泽东请奶奶跳舞 第六章 投身妇女儿童事业 总结华北妇女运动经验,推动全国妇女运动 三到“南泥湾”,感悟“陕北好江南” 延安整风,奶奶再一次感受到“实事求是”原则的重要性 惊闻左权牺牲,“红娘”十分悲痛 奶奶饱含深情撰写的散文《崇高的母亲》 “马背摇篮”驮着一支特殊的“部队” 撤离延安,转战西柏坡 出国参加世界和平大会,宋庆龄送给奶奶一双半高跟皮鞋 作为代表团团长率队出席维也纳国际保卫儿童会议 组织“南婴北调”,周恩来称道“昭君出塞” 第七章 在政治风暴中坚守真理 “反右”时,奶奶果敢决定急流勇退 “庐山会议”前,奶奶被点名为“反对人民公社” 再次回故乡,在奉献孝心的同时奶奶意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 江村“社教”以教育为本,18年后品获茗香 自然灾害来临,爷爷奶奶与全国人民共度难关 经历“文化大革命”的政治风暴 奶奶对我说,“忍耐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唐山大地震,奶奶亲临灾区献爱心 第八章 在领导岗位上鞠躬尽瘁 拨乱反正不留尾巴,光辉文献弥足珍贵 当选妇联主席,更加与时俱进 通过互访,传播并加深与世界人民的友谊 永远听党的话,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第九章 洒向人间都是爱 大爱不溺爱,奶奶对孩子们教育最多的是要热爱劳动 奶奶告诫我:家庭特殊,做人不能特殊 奶奶的“朴素”与“大方” 奶奶对我说,等到有一天和爷爷在天堂见面时,不会再留遗憾 潜移默化立志向,革命传统代代相传 尾声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赣江边上一条破旧的渔船, 是奶奶温暖的家 1911年的秋天,也就是辛亥革命即将爆发的那个时候,在赣江上漂泊的一条破旧渔船上,我的奶奶康克清降生了。 奶奶的父亲叫康年苟,母亲叫黄年姑。因为是降生在桂花飘香的季节,又因为奶奶的姐姐叫伍秀,所以奶奶那时的名字叫桂秀。康克清是奶奶参加红军后改的名字。 奶奶的降生对这对穷苦夫妻来说忧大于喜。奶奶降生之前,一场突如其来山洪冲毁了奶奶的家,三口人只能靠租来的破旧渔船以打鱼为生,如今再添一张吃饭的嘴,这日子将更加难熬。 奶奶尚未满月,她的父亲因缴不起渔税被抓去坐了牢。他在牢房里因惦挂着破渔船上母女三人的生计而长吁短叹:“家无隔宿粮,孩子刚出生,大人吃不饱,没有奶水喂娃,唉……” 同牢难友肖仲庆给康年苟出了个主意:“孩子没奶吃,会饿死的!保命要紧,我的老姑父罗奇圭男孩夭折了,老姑还有奶水,不行你就将桂秀给他家作望郎媳算了!” 就这样,我奶奶作为“望郎媳”——被罗家收养了。 所谓“望郎媳”,实际上就是“童养媳”,或者说还不如“童养媳”。因为“童养媳”毕竟还有个实实在在的小女婿,还能指望小女婿长大,而“望郎媳”则不然,连个“郎”都没有,是指望这个“望郎媳”带来好运,“望”来个“郎”,使主人家生个儿子。 可惜,罗奇圭夫妇并没有因为养了奶奶这个“望郎媳”而生个儿子,生的依旧是女儿,而且不到满月就夭折了,之后再没生育。 奶奶称她的养父罗奇圭为叔叔,称养母为婶子。 奶奶的童年虽然过的是穷困苦难的生活,但比起同村其他的童养媳来,还算是个幸运者。因为奶奶的养父母一家人都很疼爱她,使她虽然生活在苦水中却没有失去家庭的温暖。 奶奶的养父罗奇圭爱好采茶戏。这是一种地方戏,当地又叫三脚班,意为三个人就能唱一台戏。农闲时节,他常常到外乡甚至外县去演戏,回家时常给奶奶带点麻糖、米花之类的小食品。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能吃上这样的东西算是十分奢侈的了。所以,奶奶一旦拥有,总是分给穷苦的小伙伴一起吃,让大家都高高兴兴享受一下。 奶奶的养父粗通文化,脑子里有不少戏文故事。闲暇时他就讲给奶奶听。《花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孟姜女寻夫》、《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等等,这些故事他都能讲得绘声绘色,便奶奶听得入迷,向往自己将来也能成为花木兰那样的人。 从这一点来看,奶奶的幼小心灵是从那时得到了英雄圭义的精神滋养,为她后来成为“红军女司令”奠定了基础。仅此一点,奶奶的养父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不能忘记的。由生命的最初抗争到 对主义真的渴望 由于长期的劳动和养父母的疼爱,奶奶的身体很健壮,在所有参加长征的中央红军的女同志中,是少有的靠自己的双脚走下来的,我常问奶奶,“这么艰苦的历程,您怎么能走下来?” 奶奶笑着说:“这得益于我童年的生活经历。” 奶奶六七岁时,已经学会了做许多活:拾柴、扯猪草、放牛、做鞋、推磨……这些活都很辛苦,但也给了她一副好身板。当时中国妇女都得裹小脚,奶奶长到十来岁时,家里人就要给她裹小脚。奶奶后来对我说,每次家里老人给她裹好,她总有办法悄悄打开。奶奶还说服了养母支持她不裹小脚,因为奶奶的养母也是大脚,这很容易就被说服了。 奶奶的养父对此没有了办法,就气愤地说:“我不管了,让人家笑话去吧!” 这样,奶奶就免去了这场灾难,幸运地没被裹成小脚。每念及此,奶奶对养母总是充满由衷的感激之情。同时,也为自己敢于向封建思想作斗争的勇气而自豪。 2006年,我怀着崇敬又好奇的心情走访了奶奶的家乡。奶奶生活的这个村庄叫罗塘湾,这里有上、下两条街,中间是一块河洲沙地。每年春夏之间,河洲沙地水清草肥,成为放牛的天然牧场,两条街的孩子们都把牛赶到这里吃草。 在奶奶的家乡,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奶奶童年的传奇故事: 有一天,下街的孩子突然不让上街的孩子到牧场放牛,双方发生争执,先是对骂,后来就扔石头和土块对打。 奶奶后来问清了原由,原来是下街地主肖麻子的独生子想独占河洲地,才挑起的冲突。 奶奶非常气愤,对上街的小伙伴们说:“草是天生的,洲是公用的。理在我们这一边,我们决不能退步!” 有的小伙伴嘀咕说:“下街人多,我们打不过他们。”说着就溜走了。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