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是法国文学巨匠左拉的20部自然主义家族史小说《卢贡·马加尔家族》中最著名的5部长篇小说中的一部。小说描写了一位轻浮放荡、穷奢极侈的年轻妓女娜娜短暂一生的兴衰沉浮,详尽地表现了第二帝国时期法兰西上流社会那种令人难以置信的荒淫糜烂的生活风俗,预示了第二帝国走向崩溃,走向灭亡的结局。它是一部颇具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的典型的实验小说,在法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地位。法国《世界报》曾评论:“左拉在《娜娜》中非常真实地描写的19世纪那个巨变的时代,到今天还没有过时,他描绘的那些人物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正是我们今天所遇到的”。《娜娜》是茅盾推荐的中国读者要读的37部世界文学名著之一。
本书是法国文学巨匠、自然主义的主要倡导者左拉的20部自然主义家族史小说《卢贡·马加尔家族》中最著名的5部长篇中的一部。小说描写了一位轻浮放荡、穷奢极侈的年轻妓女娜娜短暂一生的兴衰沉浮,勾勒了一幅第二帝国时代法国上流社会享乐腐化风气的风俗画。在创作手法上,小说已突破了自然主义理论的框架,达到了纯熟的现实主义高度。
九点钟了,游艺剧院的大厅里还空荡荡的。二楼楼厅和正厅前座有几个等待开演的观众,在只亮一半的枝形吊灯暗淡的光线下,隐没在石榴红绒面坐椅里。被暗影淹没的幕布像一块大红斑;台上静悄悄的,脚灯都没有亮,乐谱架七零八落。只在上面的第四层楼座,不断有人喧哗,夹杂着呼唤声和笑声;那里,在金色框架的大圆窗下,坐了一排排观众,头上戴着便帽或鸭舌帽,而天花板的圆拱顶四周,画了一些女人和裸体童子,在被煤气灯光映成绿色的天空飞翔。不时出现一位女引座员,手里捏着票根,把一位先生和一位太太领到他们的座位。先生穿礼服;太太体态苗条,挺着胸部,抬眼慢慢地四下张望。
正厅前座出现了两个年轻人,站在那里举目四顾。
“我说对了吧,埃克托,”年龄大的一个,即蓄小黑胡子的那个高个子青年说道,“我们进来得太早了。你应该让我把雪茄抽完的。”
一位女引座员正好走过。
“哟!福什里先生,”她亲热地招呼道,“半个钟头还开不了演呢。”
“那么广告上为什么写九点开演?”埃克托瘦长的脸上现出恼火的样子,咕哝道,“今天早上,在戏里担任角色的克拉莉丝还肯定地告诉我准八点开演呢。”
他们沉默了一会儿,抬眼搜索黑暗中的包厢,可是包厢里都糊着绿纸,更显得黑乎乎的。楼下的包厢完全隐没在黑暗里。楼厅的包厢里,只有一位胖太太,趴在丝绒包的栏杆上。左右两侧高高的柱子间,那些挂着带流苏的垂饰的包厢里还空无一人。白色和金色的正厅,衬托着浅绿色,在水晶大吊灯半明半暗的灯光映照下,仿佛弥漫着微尘。
“你为露茜买到了侧包厢票吗?”埃克托问道。
“买到了,”另一个答道,“不过,没少费劲……啊!别担心,露茜是不会早到的。”
他有点想打呵欠,忍住了,沉默片刻说道:
“你真好运气,头一回看首场公演就遇上《金发爱神》。这出戏的演出肯定是今年一件大事。大家都议论半年了。嘿!亲爱的,那音乐才真叫棒哩!……博德纳夫实在精明,把这出戏留到博览会期间才公演。”
埃克托毕恭毕敬地听着。他问道:
“还有扮演爱神的那个新明星娜娜呢,你认识吗?”
“哎,行啦!又是这个问题!”福什里双手~扬嚷起来,“从早上起,谁都拿娜娜来烦我。我遇到不止二十个人,这个问娜娜,那个问娜娜。我怎么知道!难道巴黎的妞儿我都认识吗?……娜娜是博德纳夫的新发现,不消说是个好货!”
说完他平静了。但这空荡荡的大厅,这昏暗的灯光,这教堂般静穆的气氛,以及静穆中叽叽咕咕的说话声和开关门的声音,还是使他感到不快。
“哎!不行,”他突然又说道,“在这里干等,人都要等老啦。我可得出去……说不定到下面能碰上博德纳夫呢。他会向我们提供一些细节的。”
楼下大理石铺的宽大前厅是检票处。观众开始进场了。从敞开的三道栅栏门望出去,四月迷人的夜晚,大街上车水马龙,灯光灿烂,好一派热闹景象。辚辚驶来的马车戛然停住,车门打开又砰的一声关上,三五成群的观众进了大门,滞留在检票处,然后走到前厅紧里登上左右两边的楼梯。女人们扭动着腰肢,慢腾腾地拾级而上。这间前厅的装饰是拿破仑时代式的,非常简单,看上去像纸板做的圣殿列柱廊。光秃秃的灰白色墙壁上,张贴着黄色的巨幅海报,在强烈的灯光照耀下,格外触目,上面用大黑体字写着娜娜的名字。
一些先生像是经过时被吸引住了,在海报前驻足观看;男一些先生则站在旁边闲聊,堵塞了入口。售票处一个粗壮的男人,宽大的脸盘刮得干干净净,粗声粗气回答着央求买票的人。 “那就是博德纳夫。”福什里一边下楼梯一边说道。
经理已经瞥见他,远远地嚷道:
“喂!你这个人真够交情呀!你就是这样答应为我写文章的吗……今早上我翻开《费加罗报》一看,一个字也没有!”
“别急嘛。”福什里回答,“总得让我先认识你的娜娜,才能写文章介绍她……再说,我什么也没答应过你。”
为了不让对方继续说下去,他就介绍他的表弟埃克托·德·拉法卢瓦兹,一位到巴黎来完成学业的小伙子。经理一眼就把小伙子看了个透彻,而埃克托却激动地上下打量他。啊,此人就是博德纳夫,这个驯服女人的专家。他调教女人,就像一位苦役犯监工;脑子里经常冒出做广告的新招,说话粗声粗气,又吐唾沫,又拍大腿,厚颜无耻,思想专横!埃克托觉得应该说句恭维话,便用笛子般的声音说道:
“你的戏院……”
博德纳夫是个喜欢一针见血的爽快人,不动声色地用一句粗话打断他:
“你就说我的妓院吧。”
福什里赞同地笑起来。拉·法卢瓦兹呢,想说的恭维话给堵在嗓子眼里,觉得博德纳夫的话挺刺耳,还是装出品味的样子。这时,经理看见一位戏剧评论家,赶忙过去和他握手;那位评论家的专栏文章颇有影响。等到经理回来时,拉·法卢瓦兹已恢复常态。他担心自己显得过于拘谨,被对方看成乡巴佬。
“据说,”他非要搭讪两句话不可,便又说道,“据说娜娜有副好嗓子。”
“她呀!”经理耸耸肩膀大声说道,“好副破锣嗓子!”
小伙子赶紧补充一句:
“而且据说她是一位出色的演员。”
“她!……一堆肥肉。在舞台上连手脚都不知往哪儿放。”
拉·法卢瓦兹脸微微一红。他都给闹糊涂了,期期艾艾说道:
“今晚的首场公演我是不会放过的,我早就知道你的戏院……”
“你就说我的妓院吧。”博德纳夫俨然是个很自信的人,又一次冷冷地、固执地打断他。
福什里一声不响打量着进来的女士们,这时见表弟张口结舌,笑也不是,生气也不是,便来给他解围。
“你就满足博德纳夫,按他的雅兴称呼他的戏院吧,既然他高兴这样称呼……而你,老兄,别对我们卖关子了。如果你的娜娜既不会唱歌,也不会演戏,那么你这出戏就会砸锅,不会有别的结果。再说,我还真担心你会砸锅哩。”
“砸锅!砸锅!”经理涨红了脸嚷道,“难道一个女人非懂得唱歌和演戏不可吗?哎!老弟,你真是个榆木脑瓜。娜娜有别的玩意儿,真是的!足以抵得上其他一切的玩意儿。我早就觉察到,那玩意儿在她身上表现得特别强烈哩!除非我是个嗅觉不灵的笨蛋……等着瞧好了,等着瞧好了。她一出场,全场不垂涎三尺才怪呢!”
他兴奋得发抖的双手一扬。这番话一吐出,如释重负,他又低声自我咕哝道:
“是的,她很有出息。哎,真见鬼!对,她很有出息……一个婊子,哈,一个婊子!”
在福什里一再追问下,他不得不提供了一些细节,其语言之粗俗,令埃克托·拉·法卢瓦兹感到难堪。他认识了娜娜,想把她推上舞台,恰巧他正缺一个人扮演爱神。他是不会为一个女人费很长时间心思的,迫不及待地立刻把她推出去让观众一饱眼福。可是,这个高个子妞儿的到来,在他的戏班子里引起了一大堆麻烦。他原来的明星罗丝·米尼翁,一个出色的女演员和讨人喜爱的女歌手,感到来了一个竞争对手,非常恼火,威胁说要甩手不干了。为了登海报的事,他妈的简直吵翻了天!临了,他决定把两个女演员的名字用同样大小的字印在海报上。他可不能容忍别人来烦他。他的那些小娘儿们——他这样称呼他的女演员——不管哪一个,西蒙娜也好,克拉莉丝也好,行动上稍稍出点格,他就会朝她屁股上踢一脚。不这样,日子就没法过。这些婊子,他拿她们卖钱,清楚她们每个人的身价!
“瞧!”他打住话头说道,“米尼翁和斯泰内来了。这两个人总是形影不离。你知道,斯泰内开始厌倦罗丝了,所以罗丝的丈夫就寸步不离跟着他,生怕他溜掉。”
剧院挑檐下一排煤气灯,把白炽的光射在人行道上,道旁两棵翠绿的小树被映照得清清楚楚,一根柱子也给照得白白的,连上面所贴海报的字也历历在目。灯光之外的大街,则夜色浓重,闪烁着点点灯火;艨胧之中,行人熙来攘往。许多观众并不马上入场,待在剧院外聊天,抽雪茄;排灯照得他们脸色灰白,把他们黑黑的、短短的影子投在柏油马路上。
米尼翁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生着一个方脑袋,看去像集市上卖艺的大力士。他挽住银行家斯泰内的胳膊,拖着他在人群里挤开一条路。银行家个子矮小,但已有点大腹便便,圆圆的脸盘两边,蓄了一圈灰白颊须。
“怎么样?”博德纳夫对银行家说道,“你昨天在我办公室里见到的就是她。”
“哦!那就是她。”斯泰内叫起来,“我当时倒是估摸是她。只是她进去时我正好出来,根本没看清。”
米尼翁垂着眼皮在一旁听着,不耐烦地转动着指头上一枚大钻石戒指。他听出他们议论的是娜娜,注意到随着博德纳夫对他的新明星的描绘,银行家眼睛里燃起了欲火,他便插嘴说:
“不要再谈下去了,亲爱的,一个臭婊子!观众会毫不客气地把她轰出去的……你知道,斯泰内老弟,我太太在她的化装室等着你呢。”
他想把斯泰内拉走,但斯泰内不肯离开博德纳夫。在他们面前,观众排着队把检票处挤得水泄不通,一边吵吵嚷嚷,而在他们的吵嚷声中,不时传出娜娜这个两个音节的名字,又清脆又响亮。站在海报前的男人,大声念着这个名字;其他从海报前经过的男人,也用询问的口气念着这个名字;女人们则脸上露出几分不安的微笑,也好奇地重复着这个名字。没有人认识娜娜。这个娜娜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于是,人群中传开了种种流言,有些人还相互咬着耳朵打趣。这个名字,这个小名,叫起来亲切,简直像一种抚摩,每张嘴都爱呼唤。只要发出这两个音节,人群就兴奋、快乐起来。一种好奇的狂热激动着每个人。这是巴黎式的好奇,其强烈程度不亚于热病发作。人人都想看娜娜。一位太太裙子的镶边给踩掉了,一位先生的帽子也给挤丢了。
P1-6
“中央编译文库·世界文学名著”丛书以全新的姿态摆在读者面前。这套丛书有三个特点:
一是大量收入了儿童文学作品,如大家喜闻乐见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爱的教育》、《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一批经典的儿童文学名著,也有近年来脍炙人口的畅销作品,如《小王子》、《绿山墙的安妮》、《小鹿班比》、《吹牛大王历险记》、《海蒂》、《秘密花园》、《小飞侠彼得·潘》、《新天方夜谭》、《安妮日记》等。新与老的儿童文学相结合,丰富了这一文学品种,扩大了儿童文学的天地。
二是力求从原文翻译,如《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十日谈》、《木偶奇遇记》、《好兵帅克》等。转译往往出现删节、漏译和不忠实、不确切的现象,只有通过原文去译,才能消除这些弊端。以往因为知道小语种的人较少,往往通过英文去翻译小语种的文学作品。但英语译者喜欢删节,如《基督山伯爵》的英译本就删去五六万字。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最早也多半从英语转译,错讹甚多。
三是组织了一批著名的翻译家,他们的译本是上乘的,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不得不组织一些新译本。有不少译者抱着认真的态度重译,改正了许多旧译的错误。翻译的境界是无止境的,前人的译作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后来的译者应该提高译本质量,这才体现出重译的意义。当然,倘若译者敷衍塞责,重译未必赶得上前译。总体而言,这套丛书的质量是有保证的。我们抱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每本书都附有一篇序言,阐述每本名著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以助读者理解。与有些人理解的相反,序言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随手就可以写出,不费吹灰之力的。说实话,没有研究的人,花上一两个月也未必能写出一篇有分量的序言。序言不是介绍一下作者的生平,就可以打发过去的,而应该对作品发表言之有物的见解,帮助读者欣赏作品。诚然,序言也不宜写得太长,以说清作品的意义为准即可。
这套丛书经过一年多的准备终于和读者见面了,我相信一定会得到读者的欢迎。
2009年12月22日于上海文苑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