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说走就走的旅行,和奋不顾身的爱情。如果要给它们选一个发生的地点,那么巴黎再完美不过了。一场归期未定的七年之旅,也许早已不止于旅行。在郑乔尹编写的《浮年锦记:巴黎2555天》一书中,巴黎的2555个切面,映出了一个中国女孩的倔强青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浮年锦记(巴黎2555天)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郑乔尹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说走就走的旅行,和奋不顾身的爱情。如果要给它们选一个发生的地点,那么巴黎再完美不过了。一场归期未定的七年之旅,也许早已不止于旅行。在郑乔尹编写的《浮年锦记:巴黎2555天》一书中,巴黎的2555个切面,映出了一个中国女孩的倔强青春。 内容推荐 《浮年锦记:巴黎2555天》的内容提要如下; 一个女孩只身来到巴黎,将青春中最美好的7年浸泡在这个城市中。巴黎给了她成长和爱情,但这不是全部,就像巴黎不止有埃菲尔铁塔和香榭丽舍大街,也有贫民窟。你以前可能了解过“巴黎”,但未必了解“生活在巴黎”。 7年的生活体验,周遭每个过客的人生故事,相机捕捉到的每个欲言又止的瞬间——交错成文,为你呈现一个有温度的巴黎。 《浮年锦记:巴黎2555天》由郑乔尹编著。 目录 PART 1 肚脐眼里倒香槟 初来乍到 巴黎圣母院 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 贫民窟的追梦者与富人区的玫瑰 不撞巴黎铁塔不回头 火灾 你好,神父 肚脐眼里倒香槟 卢浮魅影卢浮宫 图书馆前的流浪汉 500欧元一晚的青春 亿万富翁 地下坟墓 圣诞老人 葡萄美酒夜光杯 送创可贴的救护车 法兰西贵族 街头暴力 卖海鲜的帅哥 PART 2 男朋友,女朋友 程抱一(Fran,ois CHENG) 不缺钱的小偷 安祖的咖啡馆 拉雪兹神父墓园 爸爸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呀? 安祖的决定,巴黎怀旧之旅 2008年5月12日 男朋友,女朋友 对不起,Tina 最接近上帝的地方 打折季节,全城疯抢 穿绿制服的老先生 钱、钱、钱 巴黎有条北京路 旗袍 PART 3 再走一次香榭丽舍大道吧 六年不见双亲面 Facebook,非死不可 病 患有抑郁症的天使 想要拯救地球的怪叔叔 露华忽变霜阵 德国同学的信 又是圣诞节 穿紧身豹纹衣的奶奶 今晚,可不可以陪我去红磨坊 卡米拉的世界 地铁里的打劫者 德国同学的礼物 隐藏在旧货市场的爱情传说 鱼先生和他的幽灵房屋 总统大选 一封信,一张支票 再见,安祖 一念爱,一念恨 毕业前夕的游戏 毕业典礼上闪闪发亮的非洲同学 另一场人生旅程的开始 再走一次香榭丽舍大道吧 后记 喂,你在法国有没有受过歧视? 试读章节 那个风一样的男子 那年我22岁,他28岁,相识于偶然。 他约我在学校附近的咖啡馆见面。 他的脸很好看,28岁,那种介于男孩和男人之间的气质很迷人。天冷,他穿了一件黑呢大衣,手提公文包,匆匆赶来。他的名字和前法国总统一样,叫Nicolas。 巴黎是座恋爱的城市,情愫无处不在。轻浮的、浓厚的、不经意的邂逅,以及翩然轻擦过的心动…… 他问:“在巴黎生活有困难吗?” 我抬眸一笑,没有回答。 中国留学生大多家境不佳,他很了解中国国情。 他的手很好看,微突的指节,白净修长,透着成年男子特有的质感。白衬衣也很整洁,纯净如见阳光下的纤缕肌肤。 可惜了……我暗叹一声。 他跟我说过,他曾经有过一个中国女朋友,在深圳认识的。那女孩舍不得离家出国,也就没跟他来法国。 他有念念不忘之意。 嗯,还算诚恳。如尔能负心于彼,于我必无情。 可惜不是这个问题,我再叹。 他的脸甚至可以算是英俊,身材亦有西方人的挺拔修长,围巾与大衣的搭配也很有品。他也是巴黎白领。 可惜了…… 他继续说:“我想请你教我中文,这样你可以多份收入,巴黎的消费很高……” 我微笑。他想得挺周到,如果光是应聘家庭教师,我想我会答应的。可他是在找一个女朋友,如果我没这意思,那么这工作我也不能要。我微笑。 他很诚恳,还有点儿腼腆。这份腼腆是出于对女孩子的尊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这么认为,一直到现在。 真可惜。 “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我们之间……”他比划着。 窗外梧桐成荫,满地镂日光斑,暖浮晴色。 我突然下定决心,觉得应该说明白。我望了他一眼,说道:“谢谢你。我一点儿都不想。” 之后彼此告辞。他的身影转过咖啡馆外的小巷,腿长长的,一方衣角翩飞。 真是迷人的背影。 才28岁,怎么就秃了半个脑袋? 唉。 P2-4 贫民窟的追梦者与富人区的玫瑰 接下来的日子,我奔波在地铁4号线与11号线之间。早晨去上学,一出地铁站,满目欧洲旧式大学区的安宁与优雅;一回住处,迎面非洲与中亚的气息,黑哥儿冲我叫:“表妹,来几根烤玉米,马伊丝,马伊丝!” 据说,巴黎的风向是从西南吹向东北,位于东北角的19区是传统工业区,历来住着劳工与平民,近年来又成了移民的天下。我回去,房间小小的窗,窗外是临冬的萧瑟风景,几片枯叶被风携起,卷来卷去落地无依。 阿美在喝“保灵孕宝”。恍惚想起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姨怀我表妹时,桌上也有几盒这样的营养液。阿美他们在遥远的法国,租中国人的房子,去中国超市,看中国医生,替中国人打工。华人圈的时光停留在上个世纪90年代。 我问她说,我的床垫有个碗口大的洞,能不能替我换一个。 阿美淡然:“你去路边捡一个。” 捡?我一时摸不着头脑。 “路边经常有旧家具,法国人不要就扔了,你可以去看看,有些还是能用的。”她说,“这些桌椅和衣柜,都是我们捡来的。” “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以前的留学生也是这么过来的。”她好意,“等阿勇回来,我让他帮你去捡一个。” 我觉得还是自己解决比较好。我跑了趟家具店,一米多宽的海绵床垫卖60欧元,我认为太贵,后来干脆把破床垫调个头,有洞的那头移到脚边,算是了事。 学林教头随遇而安。 阿美有时会跟我聊天,说他们的过往:“我跟我老公10年前出来的。当时去的是瑞士,年龄也就你这么大,年轻没想那么多啊,就觉得这个国家好,办的是留学签证,不过第一天我们俩就去打工了,学没上,只想赚钱。 “后来没法子混下去,不上学没居留只能打黑工。在亲戚的帮助下来到法国,还是觉得法国的政策好,虽然仍然没有合法居留,不过打工容易些,可以生活,就是有时候要防警察来查。我们‘黑’了很多年了。” 墙上挂着他们去年的结婚照。阿美有些憔悴,我想阿美年轻时应该很漂亮。 他们有过宏伟的梦想,也曾付诸行动,走了那么远,可远方除了遥远还有什么? 一晃10年。 阿美决定生孩子,她说,孩子比较容易成为法国人,以后他们可以以法国公民监护人的理由,试着申请合法身份。 他们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纸合法身份,然后赚钱。 其余的,都不算什么,包括爱情。 阿美上夜班。她的工作是翻衣料,在阴暗的地窖里重复着,一个月赚600欧元。她还没跟人说怀孕的事,怕老板不要她。 她上班前还特地嘱咐我少用点儿电,作业尽量在学校里完成。 他们是从牙齿缝里省钱的漂泊者。 我乐得去学校图书馆写作业。皮制的桌面、光亮的台灯,比窝在不足6平米的小房间里强太多。只是每每到点,街灯绽亮时,回去的路黑漆漆的,心里会有股莫名的不安。 一天放学,阿曼达请我去她家,同去的还有另外几位同学。 阿曼达的住处离学校只有两分钟的路,60平米的公寓,底楼,外带一个私家花园,她一个人住。我曾问她租金多少,她说3000欧元,那时候的欧元与人民币汇率差不多是10:1,3万人民币每个月,我在脑子里过了下,觉得林教头有道理。 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在某堂课上,丝丽薇问大家,祖父母的工作是什么。我这个中国人,包括日本同学、韩国同学和荷兰同学,回答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而美国同学阿曼达的祖父是银行家,祖母是钢琴家。 当时我想,没有被近代炮火洗礼过的国家多幸福啊。 窗台有束新鲜的玫瑰,精心剪过枝,开得刚刚好。空气中有香,室温恰好,人情温暖。我们聊卢浮宫里的藏品,聊巴尔扎克,聊学校咖啡馆里难吃的三明治,也聊香榭丽舍大道著名的“皇后”舞场。 夜幕不紧不慢地拉拢,天色愈变愈浓,最后完全黑去。阿曼达建议大家去外面喝一杯,而我赶着回去,我害怕19区完全天黑后的模样。 路口晃荡的不良少年,街角的劫匪或偷儿,暴力,刀影……这位热情的美国同学不知道我住在巴黎的哪个角落,她也不可能知道阿美的故事。 我到底没有久留。 待我到家时,听见丝丝缕缕的啜泣声,压抑、绝望地隔着门飘来。哭声若隐若现,我一度以为是错觉。 阿美大概10年没见家人了吧。 她快生了。 我记得,那晚的风声特别凄凉。 P20-24 序言 我的青春在法国——巴黎2555天 这朵玫瑰7岁。 刚来巴黎那年,他送我的。 它一直倒挂在墙角,渐渐风干,定型,然后落满灰,凝缩成一枝不会动的记忆。 回忆仍活色生香,浸泡在阳光里,飘在风中,淋着雨,覆过雪;枝头绿芽萌发,枝叶浓郁,落叶金黄,枯叶腐烂在泥中;塞纳河的水位年年有落差,水底月亮浮上来又沉下去;朝霞洒在水面,晚霞铺于水底;富人区的玫瑰,贫民窟的垃圾;夏天的音乐节,冬天的圣诞日;头发长了又短、短了又长,年年新衣换旧裳;时有与名人擦肩,时有流浪汉紧紧跟随;总统的誓言,孩子们的笑;城内,花砖路铺向教堂;城外,铁轨蜿蜒至远方……这座城,浮光流影,装着无数人的梦。 你来了,他还在,我们还在。 2555个日夜,我的巴黎! 后记 喂,你在法国有没有受过歧视? 我曾陆续接触到类似的疑问:“你在法国到底有没有受过歧视?”,现在也不断有人拐弯抹角地、试探性地问;我想将来肯定还会有人问起。这个问题可以衍生出许多相似的疑问,例如“法国人到底对中国人有什么看法”,“他们喜不喜欢中国文化”,“在法国人眼里,台湾是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呀”…… 某高人问我:“台湾到底在哪儿啊?” 细细数来,好大一部分跟政治有关。 政治太高深,我不懂,我只关心超市里黄瓜番茄的价格。 我翻了翻词典,“歧视”解释为:不平等地看待。 怕就怕人家对你没什么看法,自己先在高鼻深目金发碧眼之前短了气势。 那好吧,在这里浅浅论之,这个“在法国有没有,会不会受到歧视”的问题。 如果把欧洲比作中国(两者面积差不多大),那么法国人就相当于中国的上海人。我指的是“优越感”。在好莱坞电影里,一涉及欧洲的镜头,埃菲尔铁塔马上出现,可见法国是欧洲的象征。去过巴黎,就会感觉欧洲其他地方都是乡下。大体上讲,法国人讲究、精致、懒散,还有个用滥了的词儿:浪漫。说真的,还不知道什么叫浪漫,词典里有两种说法,1,富有诗意;2,行为放荡。似乎也有这么个意思。 我们总是想要从宏观上了解,却不知往往是细节微观决定看法。 喂,你在法国到底有没有受过歧视? 答案是肯定的。 我从小就被人歧视,从亲戚邻居开始,到学校里,再踏入社会,从家乡到上海,再到法国巴黎,歧视无处不在。 那么,你到底有没有受过很高的礼遇? 答案是肯定的。 我也受人宠爱,从亲戚邻居开始,在学校里,再踏入社会,从家乡到上海,再到法国巴黎,宠爱亦无处不在。 看人的。 在法国也是,各尽其好,只因是异族,就很敏感地把问题放大,更深层的原因来源于近代历史。 两个法国男子,同等优秀,同等迷人。 一位不喜亚洲女子,他爱的是金发碧眼的同族女郎,他爱她的高大丰满,爱她如天使般的面容; 另一位则好东方女子,“你有漆黑的眼睛,漆黑的头发,还有让人惊艳的淡黄皮肤。我喜欢你细巧的眼角上挑出的诱人风情,喜欢你饱满柔软的嘴唇,还有柔和平展的面部轮廓,以及你幽怨神秘的回眸,这是你独有的气质,让人倾心。” 在一条隐蔽的街道里,都可能同时住着贞妇、淫娃、道学先生和花花公子,何况是一个国家。 某人紧追不舍:“那么,大体呢,他们对中国人有什么看法?” 大体我也不知道,我不是统计局的,我也不能将厌恶我的人和喜爱我的人混为一谈,互相比较,只因他们都是法国人,这对他们也不公平。 这么说吧,他们知道中国人都是黑发黑眼。勤劳能干。孝顺长辈。喜欢耍小心眼,同时又热情。对外国人简直热情得过了头。喜欢群居。拥有非凡的生存能力。女人比较顾家。几乎都是独生子女。造假高手。面子很重要。 他们可能忘了,在中国,懒虫寄居在每个角落,有人遗弃年迈父母,有人诚实到可怕,有人冷漠,觉得孤独感也是快感;有些女人天生适合当女人,不适合当母亲;超生游击队很多很多…… 在我们的眼里,法国人是这样的: 金发碧眼。浪漫懒散。生活闲适。藏独者。多情放荡。现任总统是个傻子。红酒和奢侈品做得很好。男子女子好像都很美。 我们不知道,“法国人”只是一个称呼,拥有法国国籍的就是法国人。不光是白人,其中有黑的,黄的,棕的,混血的,黑发黑眼的,棕发黑眼的,金发碧眼的,棕发碧眼的,金发蓝眼的,棕发蓝眼,红发灰发……有人凌晨起床工作,有人为买房子再找一份体力活,有人无所谓达赖喇嘛,有人睡地铁,冻死街头;有人为情黯然神伤;歪瓜裂枣不在少数…… 在中国,你喊一句什么分裂国家的话,绝大部分不上门揍你也会骂到你皮肤发痒,举旗擂鼓扬言要发动战争的也大有人在。 在法国,你喊一句“阿尔萨斯”是属于德国的,“科西嘉岛”是独立的,他们大多笑笑,心平气和地解释说这些都是属于法国的;如果政客有什么举措,他们就紧张了,大意为“和平年代,我们用税收供奉你们;战争年代,我们用我们父亲、儿子、兄弟的性命来换取你们的政绩,满足你们的野心……”大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哲学精神。 这个世界很大,大到让人晕头转向,我无法统计那么多人的看法,无法用几句话将其概括。 无论在城市乡村,国内国外,我都收获过友谊,爱情。他们无论是黑发还是浅发,都曾让我感动,教会我成长,帮助我消除庸人自扰的心理,用更明亮的双眼看待这个世界。 较之法国人,我们对生活背负的更多,也更顽强,虽然对世界的接受面很大程度来源于网络,我们却有着更宽容的心理,更柔软温和的世界观,因为我们有着庞大的国土,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处世观,以及美到极致的汉语言文化…… 如果还有人问:喂,你在法国到底有没有受过歧视? 答:在哪里没有歧视呢? 我们都是普通小民,收获友情,接受异议,做好自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