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离我们到底有多近?星云大师的语言离我们有多近,佛就离我们有多近。把一件很简单的事讲复杂了任何人都会,若是把一件复杂的事讲简单了,那才是大师所为。从星云大师那里我们知道,佛的境界并没有那么虚无神秘,他让佛陀走下神坛,走到我们中间,像一个智者指导我们的人生。下面带给大家的是大师对人生观的见解。
该书共分三册,本书为其中的第3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往事百语(3一句话影响一生)/觉悟人生系列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星云大师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佛离我们到底有多近?星云大师的语言离我们有多近,佛就离我们有多近。把一件很简单的事讲复杂了任何人都会,若是把一件复杂的事讲简单了,那才是大师所为。从星云大师那里我们知道,佛的境界并没有那么虚无神秘,他让佛陀走下神坛,走到我们中间,像一个智者指导我们的人生。下面带给大家的是大师对人生观的见解。 该书共分三册,本书为其中的第3册。 内容推荐 回想我的一生,曲折多变,苦难连连,往往因为长辈的一句话,或是师友的一句话,若有所悟,牢记在心,继而活用,成为我一生待人处世的格言,从其中得到了无尽的般若宝藏。即使面临山穷水尽的困境,仍能坚忍不拔,无怨无悔。令我深深体会一句话所散发的力量。希望对于本书中的任何一句话,读者都能用心灵去感受,用实践去印证。 ——星云大师 目录 要有佛教靠我的信心 勇敢的一面 一念之间 不要做焦芽败种 未来比现在更好 有理想,才有实践 要有向困难挑战的勇气 永不退票 敢,很重要 以智慧来代替金钱 我们都在写历史 面对问题,不要退缩 人生三百岁 愿心的升华 千载一时,一时千载 修行的真义 弘法利生 忏悔录 贫穷就是罪恶 感动是最美的世界 慈悲 不要让阿弥陀佛代替我们报恩 爱,就是惜 排难解纷不是闲事 为信徒添油香 不要将歉疚带到棺材里去 有情有义 人学的重要 检查自己的心 满树桃花一棵根 试读章节 排难解纷不是闲事 去年报载华视连续剧《包青天》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弟子们说:“师父就像是佛光山的包青天,常常及时伸出正义的援手,专门为大家排难解纷。” 回忆自我懂事以来,就经常看到母亲为邻里亲友排难解纷,记得曾经有人向她说:“何必多管闲事呢?”母亲听了,正色答道:“排难解纷能促进别人的和谐美满,是正事,怎么能说是闲事呢?”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我幼小的心灵上。在耳濡目染下,我也继承了母亲的性格,一直都很喜欢帮助别人化解纷争,而且并不一定是佛光山的徒众,我才特意关怀照顾。每次在事后,当我看到双方皆大欢喜的样子,总是想到母亲所说:“排难解纷不是闲事!”诚然是一句很有智慧的话。 曾经有人见我将很难化解的恩怨予以妥帖摆平,问我秘诀何在?我想,这是因为我向来觉得“排难解纷非等闲之事”,所以总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甚至为了让双方都能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我不惜牺牲己利,以谋求大家的满意。 高雄佛教堂兴建时,将佛像高高地安在天花板下,座下盘踞着两只大型的石狮子,显得不伦不类,引起两派信徒纷争不已。我虽然为建寺工作花费了许多心血,然而为息事宁人,所以在完成建设后,即自行退出,觅地另建寿山寺,好让另一派信徒不致流失他处。 虽说“为做事必须求全,要成功何妨忍耐”,然而佛教“忍”之一字,并非只是一味的退缩趋避,在应当向前的时候,我们也要放下一己之毁誉得失,忍受来自各方的困难压力,提起勇气,一争到底。 记得最初我刚来台湾时,风闻寺中之本省比丘尼与大醒法师之间有所争执,但因我初来乍到,不明内情,故未参与其中。李子宽接掌寺务后,属意由太虚大师的传人担任住持,因而又引发新旧二派长老纷争。由于我曾经受教于二位前辈,所以尽管心里很着急,却无能为力。 后来默如、演培法师之间,演培与悟一法师、真华与成一法师之间,也相继有意见纷争之事传出。所谓“旁观者清”,据我了解,他们之间都无私人恩怨,只是因为理念不同而产生异议。在佛门里,自古以来,纵使证到阿罗汉果,我执已除,法执难化者常有所闻,因此,对于他们的争论,我并没有十分介意。直到悟一法师委屈难平,冲突日盛时,我因与悟一法师同在焦山、栖霞受业,故略尽棉薄之力,居间斡旋调解。 早年张少齐居士所建的琉璃精舍,号称“地下丛林”,因为张居士素与佛教大德来往频繁,许多教界纷争都是在该处摊牌解决。我也经常身在其间,承孙张清扬女士与张少齐居士厚爱,待我为上宾,每次亲自为我张罗茶水,准备斋饭,对于佛门的一些争端,也常采纳我的意见。记忆中最深刻的是我曾建议张少齐居士让圣严法师接任台湾佛教文化馆的董事长,当时看得出来他有些勉强,但或许是出于一份尊重,还是接受我的意见。如今目睹该馆能经营有序,我的心中稍有所安。 我不但在事关大局时挺身而出,也替一般家庭排难解纷,像高雄澳洲行、孙张清扬等人的财产纠纷,以及一些信徒的婚姻危机,我都运用佛法,耐烦调解,故能化繁为简,迎刃而解。三十年前,台湾省林务局长沈家铭先生本来不是佛教徒,有感于我挽回他的家庭幸福,所以特来表示愿为佛教效力。后来,我受当时中国佛教会秘书长悟一法师之托,亲至林务局,请求让香港伦参法师担任阿里山慈云寺住持,在沈局长明智的决定下,应允成事。过去一段排难解纷的因缘,居然成就另一段助人的好事,我更确定了排难解纷的好处。 一九九四年六月,台湾演艺界知名人士夏玉顺、凌峰之间,因口角龃龉而演成肢体冲突,夏玉顺提出验伤单,向警方提出控诉。我得知后,先和他们互通电话,晓以佛法,然后约他们同来台北道场用餐,一番言谈后,凌峰当即表示道歉,随后彼此握手言和,连在场采访的记者都不禁欢呼鼓掌,一场闹剧终于以喜剧方式收场,但幕后我为他们付清了律师费,则无人得知。 由于排难解纷,我也遭致各界不同的反应:体谅其中辛苦,赞美事情得以圆满处理者固然不少,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说我爱管闲事,太过入世。其实二千五百年前,佛陀不也经常出入于王宫贵胄之中,来往于民宅贫窟之间,为人排难解纷吗?而观世音菩萨为了排难解纷,更是不惜倒驾慈航,以三十三应身化现世间。佛教悲智双运的精神,本来就在入世度众中表现无余,否则没有众生,何来佛道?为人排难解纷,正是自己的本分,怎可说是闲事呢? 比起人类,动物有时反能显现明是非,识大体的一面。十余年前,佛光精舍的老人抱怨大慈育幼院的小狗“黑虎”乱吠,扰乱安宁,并放言将投书报纸,说我们虐待老人。所谓“善门难开,好事难做”,我们以善美之心从事慈善工作,却遭到这种后果,一些徒众为此迭有怨言。但我做事一向为所应为,不计荣辱得失,所以只有一面安慰徒众,一面想法子解决问题。后来几经努力,将“黑虎”送到美浓朝元寺央请慧定法师收养,并且另外找了一只温顺的狗儿,以免院童哭闹,才将此事圆满解决。八年后,我到朝元寺去,“黑虎”居然还认得我,不但没有丝毫怨尤之色,反而似乎很能体会我当初的苦衷,不断摇尾欢迎,而且跟前跟后,一副舐犊情深的样子。目睹此情此景,不禁鼻酸,我们将它送到百里以外,但它心中始终没有舍弃我们! 排难解纷,能结好缘,能积善德;能化干戈为玉帛,能转暴戾为祥和;是推己及人,兼善天下;是福慧双修,自利利他。如果每个人都能将排难解纷视为自己的本分,则人类纷争当可减少,世界和平也是指日可待之事。所以,排难解纷是正正当当的好事,不是闲事。 (一九九六年二月) P131-133 序言 经常有人问我:“请给我一句话作为座右:铭,好吗?”我一向满人所愿,就这样“一句话”、“一句话”,一生之中不知给了多少人多:少个“一句话”。我深深感到:给人“一句话”很容易,但如何让对方受用,才是最重要的。像六祖惠能大师本来只是一名樵夫,因为听到《金刚经》里的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后,若有所悟,所以寻师访道,后来在五祖弘忍大师座下春米八月,开悟见性;丹霞禅师原本要进京赶考,因为听到一句“选官不如选佛”的话而出家学佛,在一番精进修持之后,也成为禅宗的一代祖师。 《阿含经》说:“闻善言,要著意。”我很庆幸生来就具有这种性格,每逢听到好的句子;都能牢记在心,给予活用,使我一生受益无穷。例如家师志开上人引用古德的“先做牛马,再做龙象”,让我肯定工作最神圣,服务最伟大;芝峰法师的“不要做焦芽败种”,让我随所在之处都不忘失菩提心;尘空法师的“要有佛教靠我的信心”,让我即使面临山穷水尽的困境,仍能坚忍不拔,无怨无悔;东初法师的“钱,用了才是自己的”让我体会到:最佳的用钱之道,是使大众获得取用无尽的般若宝藏。甚至童年时,外婆的“残缺就是美”、母亲的“排难解纷不是闲事”,还有教育家杜威的“重新估定价值,”、一般人所误解的“图利他人”等,都成为我一生待人处世的格言。 后来,我自己在应事接物当中也悟出了许多“一句话”,像“凡处世待人,都要皆大欢喜”、“不要让阿弥陀佛代替我们报恩”、“为信徒添油香”、“要做义工的义工”、“肌肉是要活的”、“你重要,他重要,我不重要”、“感动是最美的世界”、“忙,就是营养”、“疾病就是良药”、“不知道的乐趣”等,于弘法开示中一经提及,立刻就会在徒众之间流传起来,凡此令我感受到“一句话”所散发的力量。无怪乎市面上不乏有关“名人成功一句话”的书籍,多年前也曾经看到《普门杂志》到处为“一句话”的专栏而向人索稿。 后来有人告诉我:一句话固然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但“听时似悟,对境生迷”是一般人的通病,所以希望我将亲身体验说出来,好让大家能够玩味其中的含义。回想我的一生,曲折多变,苦难连连,确实有很多“一句话”的故事值得作为现代青年励志的参考。因此从一九九二年七月开始,我不揣浅漏,将一生事迹,借着“一句话”作为引子口述出来,由弟子满果(辅仁大学、佛光山丛林学院毕业)整理记录,贡献给大家。 《普门杂志》得知,率先争取连载,著名的《远见》、《讲义》等杂志也曾索稿刊登。经过七年的时间,我终于完成了一百篇“一句话”,而今结集出书,订名为《往事百语》。 犹记得七年前刚开始撰写《往事百语》时,心里曾经盘算着,如果每个月都为《普门杂志》提供一篇的话,也要花费将近十年的时间才能到一百篇,万一我才完成了六十篇、七十篇就往生了,如何成为“百语”呢?当时有人说,即使真的如此,弟子继续师长未竟之作,古有前例,比比皆是。如今《往事百语》居然在我自己生命过程中留下历史,真是令人欣慰。 最让我感动的是,多年来,读过《往事百语》的人经常让我分享他们的法喜。 有的说,懂得“心甘情愿”之后,做事有了另一番的境界; 有的说,了解“难遭难遇”之后,世界充满了美好的意义; 有的说,“敢,很重要”,使他们在遭逢困境时,仍能抱持信心,冲刺到底; 有的说,“忙,就是营养”,让他们在工作的时候,产生无比的力量。 我觉得是因为他们经过了深思体会,真正把书读到了心田里,读到了生活中,所以能有如此的感受。《往事百语》之任何一“语”都不是分别的意识所能认知的境界,而必须用心灵去感受,用实践去印证,才能获得个中的意味。对于“一句话”如果轻易放过的人,即使是读遍千经万论也百无一用,这就好比牛饮狼吞的人哪里能品尝出“无心之茶,花红柳绿”?走马观花的人哪里能看得见“一色一香,无非中道”?经云:“以闻思修,入三摩地。”诚乃不虚之言也。 此外,由于书中所述皆为自己经历过的往事,所以: 一、难免以“我”为主轴来发展文章的脉络,同时对于时代、事物也有所臧否,但绝非自我标榜,纯为就事论事,旨在将心路历程及所思所行写下来,盼能对大众有所助益。 二、地点、人物虽不兔有重复之处,但感受不同,如能仔细三思,咀嚼回味,必有一得。 三、承蒙学者专家撰文推介,愧不敢当,在此一并致谢,并望各位读者不吝赐教。 值此世纪交替之期,由衷感恩三宝加被,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作为公元两千年及佛教东传中国两千年纪念之献礼。 是为序。 星云 于佛光山开山寮 一九九九年七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