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燕鸣编著的《汉口之春》中所呈现出的那些已经消失的风景,如满春街、打铜街、花楼街、武汉展览馆、新华电影院等,也将电影画面般地存留在读者心中,与那些人,那些事,一起成为永恒。
小说叙事流畅,结构简明,塑造了一系列不同年龄阶段风貌各异的女性形象。其中的女主人公芳芝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汉口之春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姜燕鸣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姜燕鸣编著的《汉口之春》中所呈现出的那些已经消失的风景,如满春街、打铜街、花楼街、武汉展览馆、新华电影院等,也将电影画面般地存留在读者心中,与那些人,那些事,一起成为永恒。 小说叙事流畅,结构简明,塑造了一系列不同年龄阶段风貌各异的女性形象。其中的女主人公芳芝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内容推荐 姜燕鸣编著的《汉口之春》是一部充满爱和温情的小说,也是首部抒写建国以来汉口民众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从武汉解放前夕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后。通过汉口满春街一个普通家庭几代女人的爱情和命运,史诗般地展现了建国60年汉口的沧桑变化及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图景。 叶家院子的丫头芳芝与少爷云公子产生感情,不久怀孕。这时云公子却随父母逃离到台湾。故事便由芳芝在脚盆里生下私生女宝春写起,通过描写云娘、芳芝、宝春、菁儿四代女子各自的悲欢离合及环境中的芸芸众生,较为开阔地展示那个时代的人情风貌,并塑造了一系列个性不同,风格迥异的人物形象。 《汉口之春》视角新颖,别开生面。故事丰盈变幻而充满张力,语言细腻温润,一些方言俚语的应用不仅让文字更加鲜活自然富有感染力,也使人物更为生动传神,独具魅力。 目录 第一章 生产/1 第二章 云娘/10 第三章 芳芝的心事/23 第四章 宝春的生日/35 第五章 云祥/44 第六章 芳玲/55 第七章 月子/64 第八章 冬天/74 第九章 春天/85 第十章 搬家/98 第十一章 饥荒/107 第十二章 青葱岁月/116 第十三章 动乱年代(一)/123 第十四章 动乱年代(二)/130 第十五章 少女的忧伤/142 第十六章 别样的甘苦/151 第十七章 下乡/160 第十八章 知青生活/171 第十九章 苦果/179 第二十章 私生子/189 第二十一章 回城/202 第二十二章 好的开始/211 第二十三章 出嫁/224 第二十四章 秦家的日子/233 第二十五章 重回娘家/243 第二十六章 在婚礼上/253 第二十七不能回头/260 第二十八章 好梦难圆/268 第二十九章 创业/276 第三十章 相见时难/287 第三十一章 爱情在哪里/299 第三十二章 重整茶馆/310 第三十三章 生病/316 第三十四章 汉口之春/323 附录 方言注解/327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生产 满春街没什么特别的。跟汉口的其他街道一样,窄长的石板路,两边是高低错落的房屋,或店铺,或住宅,白天总是热闹嘈杂的。但这天,有点不同寻常,一眼望去,蛇形的长街上,行人寥寥无几,一些店铺的排门也插得严严实实。而离街不远的中山大道上,却热闹非凡,一阵阵的欢呼声,锣鼓声,鞭炮声,此起彼伏。沸腾的空气搅动着四周,又热浪似的往开处扩展,自然波及到临近的满春街。 在街头有一座亦中亦西的楼房,外围用砖墙隔开,一棵法国梧桐树依着楼房伸展着硕大的华盖,让楼房四周处在一片阴凉之中。这就是满春街最气派的叶家院子,曾经门庭若市,等到叶家主人一离开,就渐渐冷清了。此时,远处的声浪一阵阵抛洒进来,给这座寂寞的宅院也带来了些许活气。 那时,芳芝正挺着大肚子在小厨房里煮稀饭。小厨房就在她房间的隔壁,与叶家院子的外墙挨着。原是叶家搭建起来给伙计住的两间平房,先也在院子内,后出了些事,叶老板觉得不安全,就做了个外墙隔断。叶家人走后,伙计所剩无几,只有无家可归的苕货还住着。芳芝跟了苕货后,云娘索性把平房拨给了他们。芳芝肚子渐长,出进再不经叶家院子,省得每天跟云娘对眼,倒是心安。 早上听说解放军要进城了,苕货那东西就坐不住。不是他特意要欢迎解放军,而是去看热闹。哪里有热闹就往哪里钻。苕货的脸长,又习惯于伸着细脖子凑近人堆里,就像只被拎着的鸭子。他先在叶家货栈里干粗活,货行卖掉后,叶老爷就把他放在满春茶馆里打杂。彼时淮海战役打得正火,国民党的军队步步败退,恐怕汉口也要守不住,叶老板便带着一家人仓惶离开。叶老板一走,苕货就像搬开了压在身上的一块大石头,舒坦一大截。刚开始他还敛着点,有点怵云娘。云娘也没瞧出他的德性,以为他真苕。想他那副样子,让芳芝跟了他,该是天上掉馅饼的事,不大会计较芳芝怀着伢。明知是一朵鲜花插在牛屎上,也只能委屈芳芝了。 苕货也确实像中了头彩似的喜不自禁。往日在叶家院子里,他只能远远地瞅芳芝,芳芝那根大辫子柳枝样在圆润的屁股上摆来摆去,看得叫人心痒痒的。就故意趁着芳芝下院子里,跟她搭讪,“芳芝,热不热,带你去喝老万城的酸梅汤好不好?”芳芝总是淡淡地答,“不热。”就走过去了。芳芝再不答理,他也就算了。知道她是太太跟前的人,如半个闺女似的。怠慢他这个做粗活的伙计,是很平常的事。理睬他倒是不平常了。他压根没想到芳芝会跟他过日子。当时他就像被云娘点了穴位似的,迷迷瞪瞪的。一直到新婚夜里,瞧着芳芝漠然的眼神,微隆的腹部,他才如梦初醒。 原来传闻都是真的。苕货时常在叶家院子里打工,再怎么地位低下,被人漠视,总有一两句炒剩了的话灌进耳朵里。说别人他可能会不在意,但要一听到芳芝两字,苕货的耳朵根子就竖起来了。但听过之后,他还不太相信,叶家规矩大,上下分得很清楚,哪会出那种事情呢。再则他也不愿仙女一样的芳芝真被叶家二少爷收拢了。他认为不可能的事,却真真切切地发生了。此时才明白,云娘是把叶二少爷扔掉的破瓜打发给他了。要不,一向傲慢的芳芝怎会情愿跟他在一个屋里吃饭呢。他成了一块遮羞布,把丑事都掩盖住了。苕货觉得受到了愚弄。更受不了的是,芳芝以怀孕为由,跟他一直划着楚河汉界,还要分床睡。熬到三十岁的苕货还没尝过女人的滋味,眼见白白嫩嫩的芳芝每天在眼皮底下来来去去,他只能嗅一下那身上散出的香气,却不敢造次。毕竟被压制了多年,他对叶家上上下下的人,总怀有几分敬畏。对芳芝也如此,一看她那冷冰冰的眼神,好像竖起了一道墙,他就塌下去了。但怕’归怕,心里还是有抵触的。毕竟不是往日。想芳芝的身子下贱了,还能让我把你捧成皇后供着?那肚子里的货又不是我的。一看就叫人憋气呢。苕货不舒服,当然不会尽心尽力照顾芳芝,有空就去找街坊打牌,一打就是一天。眼见这几日她即将临盆,解放军又在攻城,他才不敢出去,在家守了几天。今天一听说解放军下午要进城了,他就借口出去买红糖,溜了半天不见人影。 此时,窗外还在不断灌进欢庆的声浪。叶家院子处在满春街中段,离中山大道不过百米远的距离。芳芝往门外望了望,街上空空荡荡的。恐怕都上中山大道去了吧。她如果不是怀身大肚,也会去看看的。前些天一直处在惶恐不安中,解放军兵临城下,白崇禧却命令决一死战。攻城的炮火此起彼伏,她害怕战仗打个不休,自己临产怎么得了。现在总算放下心了。 叶公子走时,她还不知道自己怀上了他的孩子。只是胃口不好,闻不得一点油腥,人也瘦得厉害。她以为是思念所致。汉明一走,她就像掉了魂,茶饭不思,做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眼前又总是晃着汉明的影子。 她从来没想过跟叶家公子发生什么,他们之间可隔着一条看不见的鸿沟呢。 芳芝是叶家院子唯一的丫头,其他的女佣都是已婚妇人。叶家太太能收留她,也是因为她母亲曾在叶家院子帮过工。儿时被姆妈带到叶家,太太见小姑娘白白净净的,长得也秀气,倒是喜欢。后来她姆妈身体有病,家里又着实困难,就要她过来顶替。太太本是不愿收丫头的,但见芳芝温顺听话,又经不得她姆妈相求,就应了下来。只是留在自己跟前侍候着,跟叶家父子是不沾边的。 芳芝整天就在太太身边,太太身体也不好,总得要有个端茶递水的。以前这事是云娘做,太太不让云娘侍候叶老板,更不让她照护小少爷,就只能侍候她一人。可是云娘那张狐媚脸,她又看不得,就一次次在叶老板面前叨唠,耍云娘离开叶家院子。叶老板总是模棱两可,不予回答。太太知道叶老板是有意如此,气急了,也一不作二不休,干脆把云娘打发到满春茶馆里呆着,眼不见心不烦。殊不知,太太这样做,反而给叶老板和云娘提供了单独相处的机会,叶老板有时在货行里做累了,就转到茶馆里来,云娘早给他在楼上安静的一隅放好了躺椅,他刚躺下,一壶清香的碧螺春就送到了面前。不等那只纤纤玉手收回去,他就一把将它握住了。 P1-3 序言 2012年3月12日深夜,我写完了《汉口之春》的最后一行文字。彼时,窗外的几点街灯依旧闪烁,远远近近,似一双双脉脉含情的眼。不由对着一片深幽的天说了声:功课完成了。那种欣悦除了如释重负,还含有一份庄严。我知道,自己不仅仅完成了一部小说,更像是完成了一项使命。对于自小生长的汉口,我唯有用一部一部的作品回报它的所有恩泽。值得庆幸的是,我又一次找到了表达感情的切入点——《汉口之春》,我与它不期相遇了。 最初构思这部小说时,就定下了《汉口之春》的书名。汉口是我植根的土壤,我对这块土地熟之又熟,就如同我身边的亲人。我写她的任何一处地方,任何一个场景,任何一个人,都是信手捻来,活灵活现。最初着眼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爱情故事,后来感觉分量轻了,这个书名应该承载更多的东西。于是扩展开,从武汉解放前夕起笔,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通过汉口满春街一个普通家庭几代女人的爱情和命运,较为开阔地展示了那个时代的人情风貌和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 小说并不拘泥于写一条街上的几个女人,而是努力将视角扩展,把笔触延伸到汉口的大街小巷中,如电影镜头般再现一个个消失的风景。书中罗列了众多的人物,对女人们的描写也不遗余力,她们形态各异,风情万千。尤其是几个主要人物,大都美丽而坚强,承受着命运的磨难和屈辱,却无怨无悔、充满希望地活着。小说突出表现了女主人公宝春的曲折人生和其勤劳、坚韧、率真、果断的性格特征,以及她身上闪耀的母性光辉。女人如同滋养万物,繁华似锦的美丽春天——即是“汉口之春”书名的涵意。 写的时候还有些忐忑,全是虚构,没一个人物原形,只有自己的想象,在“故事与故事之间,经验与经验之间进行逻辑的联络与推动”。到初稿完成,从头至尾看了一遍,还像那么回事。云娘、芳芝、宝春、陈秀英、芳玲、何小凤……个个都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连自己都感到吃惊。她们确实都在,一直在汉口的大街小巷里穿行着。她们是我的长辈,我的邻居,我所见过的所有人物的集合。当然,小说还是写进了一个真实人物——我已故的外祖母——对我一生最大影响的人。云娘让房子,云娘的遭遇,于我并不陌生。宝春对云娘的感情,我是那么真切地感受到,就如同我对自己祖辈的感情。我有幸让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出现在自己的小说里,使它成为一部生动的,有质感的,接地气的作品。这是汉口赋予我的又一恩典。 事物总有因缘。有时候,就像受到某种感召,要完成一件事。写这部小说也如此,最初不过一个念头,此后便似冥冥之中被什么推动着,方方面面的动力,不走还不行。曾经的磨难与悲欢:都化进了这部书里,为了成就《汉口之春》而来的。此时才知道,前期的准备,从多少年前就开始了。一切的一切,都因为爱这座城市,爱那些给过我无尽温暖和关爱的人们。因为爱,我才能纵情地表达,也知道自己的表达是契合人物心声的。 这样的感触,在当初写中篇《蝴蝶杯》、《徽香梦》时也有过,那种感觉很奇特,写的也顺手。此时写《汉口之春》也一样,生活的积累,加之现实的体验,小说的文字便在沉郁中有了灵动。不是为写而写,而是心中的倾诉。这种过程,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谢天谢地。感谢亲人和朋友。感谢所有的岁月。感谢爱。冰心曾说;有爱就有一切。确实,因为有爱,也成就了我的这部小说。爱让小说得以升华,爱也让人充满了慈悲。。小说因此充满爱和温暖,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不仅让小说富于感染力,也加深了小说的厚重性。相比于此前出版的《汉口的风花雪月》,内容更为丰富,视角更为开阔,对人性的挖掘也更有深度。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这是鲁t迅先生《好的故事》中的文字,也是我写这部小说时真切的体验。 爱如春天,滋润万物。 春永在。爱永恒。 姜燕鸣 2012.8.17 书评(媒体评论) 这部作品描写了从建国之初到改革开放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时段里,在汉口的四代女性的悲剧性命运。四个女性都心地善良,性格却迥然不同,她们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也大相径庭。战争和政治动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生存状态和命运走向,而她们人性中的善良却始终如一。小说叙事流畅,结构简明,塑造了一系列不同年龄阶段风貌各异的女性形象。其中的女主人公芳芝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中国作协关于2011年度重点作品《汉口之春》的审读报告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