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京的卢沟桥之前,我依稀记得小时候课本中对卢沟桥的描述。到了卢沟桥头,驻足端详,这座已有800多年历史的、我国北方最大的古石桥,气度的确非同凡响。
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的桥梁恢弘壮观;桥栏上是神态各异的破旧的或新近修复过的狮子。如果没有确切的参照数,的确是难以数清;桥面那古老的青石板上深陷的车辙印痕,诉说着历史的沧桑;由乾隆皇帝题写的“卢沟晓月”石碑耸立桥头,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据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到此桥游览后,惊叹万分,称赞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后来西方人都称其为“马可·波罗桥”。
然而,让我印象最深、永久难忘的却是深深烙印在中国人心头的“卢沟桥事变”,当年日军在桥柱上留下的弹痕至今仍依稀可见。从那时起,这座桥也就成了国人心中的一座“民族独立桥”。尤其是当你参观桥东约200米处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后,更会留下永不磨灭的记忆。
这个纪念馆是全国唯一的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走过近9000平方米的抗战广场,拾阶而上,便进入了格外庄严肃穆的展厅。
在这里,我了解了,日本关东军在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仅用4个月时间,就把我国的东北三省全部占领。接着日军步步紧逼,将其侵略的魔掌伸入关内,侵占华北,将中华民族逼到了灭亡的边缘,“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在这里,我弄清了,1937年7月6日,蓄谋已久的日军以到长辛店地区演习为名,妄图进入宛平城,被我军拒绝;7日夜,日军又以演习失踪一名士兵为由,要求进城搜查,再次被我军拒绝。日军便采取了武力进攻,8日凌晨,日军炮轰宛平城,侵占卢沟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
在这里,我看到了,当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通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尽最后一滴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这铿锵有力的声音,唤醒了在亡国边缘挣扎的中国人民,让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满腔热情地投入了救亡爱国的抗战战场之中。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的爆发,也是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开始。这是一场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正义战争,不仅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也将永远铭记卢沟桥;同时,也再次警告日本侵略者,中华民族不可欺,不可辱,侵略者必然以失败而告终!
我仔仔细细地参观,认认真真地聆听讲解。现在卢沟桥头虽然没有了昔日的阵阵枪声、隆隆炮声,但“民族桥”的伤痛和屈辱,对日寇的愤慨,对侵略者的抗争将永远铭记在我心头。
P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