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口气读完日本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孙秀玲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日本,中国的邻居,现在的世界强国,你怎么看?!一直以来,这个国家,似乎处于中国的视野盲区,近在咫尺,却没看到它的变化。“甲午战争”犹如平地一声雷起,彻底推翻了我们过去营造的盛世世界。当我们把目光从远方拉回来的时候,这个曾经的默默无闻的小国,却成为我们近一个世纪的永殇……

在本书中,作者力求从政治到经济,从军事到外交,从社会到文化,从民俗到宗教全方位为我们构建一个日本。

在历史浩淼而又迷蒙的方方面面,读者应该抱着理智、客观的角度出发去了解一下日本这个国家的成长历程。

内容推荐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前的1000多年里,日本几乎不在中国人的视野里;1895年之后的1000多年里,这个昔日在中国人看起来不起眼的边陲小国似乎突然跳进了中国人的视野。

让我们渐渐地推开一道道分割日本各个时代的重重门户……让我们回顾那一幕幕纷乱繁杂的历史画面……

目录

1.日本的起源/1

2.徐福的传说/7

3.邪马台国/11

4.大和国时代/16

5.推古改革/20

6.大化改新/23

7.律令社会/29

8.奈良时代/32

9.遣唐使/37

10.庄园兴起/44

11.摄关政治/49

12.院政时代/53

13.平氏政权/58

14.镰仓幕府/61

15.承久之乱/65

16.武士社会/69

17.元日之战/73

18.建武中兴/77

19.南北朝动乱/81

20.室町幕府/84

21.动乱之秋/88

22.战国时代/92

23.一代枭雄织田信长/96

24.丰臣秀吉/101

25.幕藩体制/106

26.武士道/111

27.锁国时代/115

28.经济发展/119

29.汉学的影响/122

30.幕政改革/126

31.思潮涌动的时代/132

32.佩里叩关/136

33.倒幕运动/141

34.明治维新/146

35.向外扩张/152

36.自由民权运动/156

37.甲午战争/161

38.日俄战争/165

39.战后震荡/170

40.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174

41.一战后的日本/179

42.法西斯政权/183

43.侵华战争/187

44.偷袭珍珠港/194

45.侵占东南亚/199

46.日本投降/203

47.占领下的改革/210

48.战后经济/216

49.50年代的日本/221

50.60年代的日本/225

51.动荡的70年代/229

52.中曾根时代/234

53.利库路特事件/240

54.联合政府/244

55.桥本一小渊一森喜郎/249

56.小泉时代/253

日本国情简介/258

后记/261

试读章节

2.徐福的传说

我年轻的时候,通过老辈介绍,知道信州羽田家族之根来自中国。我曾经在日本各地讲演,那时有人为我准备了车子,去追踪有关徐福历史故事的遗迹。听说祖先是从京都迁居长野,以前姓秦而不姓羽田,后来由于一些历史上的原因,改为和“秦(hada)”姓读音相同的“羽田(hada)”,所以,我们可以说是秦始皇的后代。

——羽田孜(1994年,日本第80任首相)

1884年,在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出土了一种精致的陶器,引起世人瞩目。这种陶器器身细薄,饰纹简素,讲究实用,年代被推至公元前3世纪左右,相应的历史时期因而被称为弥生时代。

当时,处于原始社会的日本列岛出现了水稻、青铜器和铁器,标志着日本列岛在奔向文明社会的道路上出现了新的跨跃。但是。一直在蹒跚而行的日本列岛为什么会发生跳跃式的进步呢?如果说弥生式陶器是由绳纹陶器发展而来,那么,突然出现的水稻、青铜器和铁器又是从何而来呢?

对此,日本考古学家们根据大量的出土文物和遗址断定,促使日本列岛发生这一巨大飞跃的原因,是来自中国秦朝、汉朝的移民们带来了先进的文明。

重新展开2000多年前的这一幅历史画卷,就不能不提及中国历史上东渡日本的第一人——徐福。在近代的日本史书中,徐福已经很少被人谈起。有关他的一切也被看作传说,但是,他对日本的影响却终归是无法抹去的。

徐福的故事,最早见于中国的《史记·秦始皇本纪》,后来在《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10部古书中都有记载。

徐福,即徐市,字君房。通晓天文、地理、海洋等知识,掌握医药、炼丹等技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东巡齐地,徐福上书请求人海求仙。秦始皇于是命他带领3000童男童女往求仙药。徐福入海求仙并不顺利,前两次均失败而归。公元前210年,徐福第三次率领船队出发,这一次除3000童男童女外,还带有五谷种子、水手、随从、技艺百工、善射者等,船队多达五六千人。

对于徐福的出海路线,后人有很多种推测。一条路线是,从琅琊(今山东诸城东南)出发,西航至黄县北海岸的黄河营港,驶向庙岛群岛南端的南长山岛,再逐岛北上横渡渤海海峡,抵达辽东半岛南端的老铁山。之后,沿辽东半岛南海岸。东航至鸭绿江人海口,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南行到济州岛,最后渡过对马海峡到达日本的北九州。据说,在公元7世纪以前,这条古老的航线是中国与朝鲜、日本之间海上往来的惟一通道,

徐福的船队踏上日本列岛时,与蹒跚而行的日本社会撞了个满怀。这一片土地毫不犹豫地留下了徐福的队伍。日本学者壹歧一郎在《日本列岛千年史略》中提到: “徐福集团分成了若干支团,定居在日本中西部地区。最东的定居地在富土山麓。”日本列岛留下的不仅是一个人、一支队伍,更有来自秦国的造船、航海、冶炼、农耕、纺织、医药等技术和中国的习俗文化。他们为日本列岛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量。

根据壹歧一郎的记载,徐福和他的船队,因为厌恶“战国”时期的杀伐征战,决心不再制造武器,只制作用于生产的青铜工具和铁制农具……专心致力于治病救人。

在徐福船队的帮助下,发展迟缓的日本社会从落后的采集经济迅速地迈入了先进的农耕经济。水稻种植普及整个日本,人们逐渐从丘陵、海滨等居住地迁移到湿润的低洼地带。随后,又开辟了旱田。经济生活逐渐丰富,开始种植苎麻,养蚕抽丝,掌握织布技能。

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男性的地位开始提高,逐渐拥有更多的财产,女性的权威遇到了挑战。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由单个母系家庭为主的原始社会结构日渐松散。  据统计,在日本各地,与徐福姓名联系在一起的墓、祠、碑、宫、庙、神庄等遗址有50余处,登陆点20余处,传说故事30余个。徐福纪念组织、研究机构有90多个,祭祀节典和仪式多达50余种,出版相关著作50余部。

徐福也被日本各地民众称为“王”、“御”、“弥生文化的旗手”,还有人将他奉为丰收神、农耕神、纺织神、医药神、冶炼神、渔业神、造船神、水利神、殖产神,等等,时代祭祀。

P7-9

序言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前的1000多年里,日本几乎不在中国人的视野里;1895年之后的100多年里,这个昔日在中国人看起来不起眼的边陲小国似乎是突然跳进了中国人的视野。

我们熟悉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甚至中东和非洲,但是,我们不熟悉日本,仅有的了解也往往是零散破碎的。

其实,撇开历史的怨仇憾恨,我们应该心中有数: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二十多年里,中国一直以开放的胸襟向日本学习,中日经贸文化往来日见密切,双方都从中受益良多。

对待日本,正如我国学者金熙德教授所说,中国真正需要的是“强国心态”、“大国心态”。我们应该以开阔的心胸去“知己知彼”,没必要在“ 思想上闭关自守”。

实际上,二战后的日本已经远不是当年侵华时的日本。如今,日本是世界一流的经济、金融、工业及科技大国,拥有尖端技术,世界知名的跨国企业集团比比皆是;日本也是世界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拥有很多著名的高等学府,比如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

……

如果我们真正关心自己国家的利益、真正在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真正希望中国和平崛起,那么,就让我们真正地了解自己的日本邻居吧!

因为,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邻居,而是一个强大的邻居。

作者

后记

对我来说,完成这本书是个学习的过程,是开阔眼界的过程。在国内外学者的著述中、在诸多关于日本的文献中,我渐渐地推开那一道道分割日本各个时代的重重门户。那一幕幕纷乱繁杂的历史画面,也常常令我目不暇接、惊讶困惑。从政治到经济,从军事到外交,从社会到文化,从民俗到宗教,这方方面面的历史浩淼而又迷蒙,要想轻松驾驭谈何容易,我常感力不从心。

为了在这有限的尺牍之间,把我所看到的、了解的和我所认识的日本国发展的历程呈现给读者,有时不得不厚此薄彼,对那多姿多彩的文化和充满异国风情的民俗民风一笔带过,每每心生挂一漏万之憾。

一笔笔写来,跋涉千载历史,其中辛苦不足与道。然而,一路走来,摘菁集粹,总有些个人想法却是不吐不快。搁在这里,与大家探讨。

我们应该理智、客观地去了解一下日本这个国家的成长历程。正如戴季陶所言,我们要知道“他们的思想怎么样?他们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在哪里?他们的生活根据在哪里?要晓得他的过去如何,方才晓得他的现在是从哪里来的。无论是怎样反对他、攻击他,总而言之,非晓得他不可。” 历史是过去的事实,无论它是什么样子,我们还是要实事求是。不论我们承认与否,日本已经是实际上的经济大国、技术大国和隐形的军事大国,并且正在努力成为未来的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对于中日两国来说,彼此都是不容忽视的强邻,和则两利,冲突则两相伤害。在中日之间应该有更加祥和、现实而又智慧的双赢之路。

2005年4月23日,胡锦涛主席就发展中日关系问题提出了“五点主张” 。其中特别指出。要切实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要切实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分歧:要进一步扩大双方在广泛领域中的交流和合作。

历史在当代人的脚下延伸,我们希望看到更加美好、和平、繁荣的未来。

在此,我要感谢人民网日文版负责人潘健先生,感谢他不厌其烦地解答我所疑惑的诸多问题。还要感谢我的爱人杨会军,是他给了我足够的勇气和有力的支持,让我能够顺利地完成这本书。同时,我更要感谢广大读者,在百忙之中同我一起进行了这次日本历史之旅。再次感谢您!

孙秀玲

2006年4月于北京长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