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
《星云学说的主人:康德和拉普拉斯的故事》为其中一册,由姚立澄编著。
伊曼努尔·康德,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
拉普拉斯,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是天体力学的主要奠基人、天体演化学的创立者之一,他还是分析概率论的创始人,因此可以说他是应用数学的先驱。
《星云学说的主人:康德和拉普拉斯的故事》为“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中一册,由姚立澄编著。
《星云学说的主人:康德和拉普拉斯的故事》介绍了康德和拉普拉斯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他们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世界是谁创造的
1.上帝的地盘谁占了
从小就听老人说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老人在感叹时间的流逝。时光就像东去的流水,不紧不慢,永不停息地流逝着。春来了,又去了,花开了,又谢了。无言的时光带走了我们的黑发,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却给世界留下无数讲不完的故事,给世界留下无数解不完的谜团。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当我们睁开双眼,我们就可以看到宠爱我们的父母,就可以感受到世界的喧闹。我们看到了房子,看到了汽车,听到了喇叭在大街小巷说着话,我们拉一下灯绳,暗暗的灯泡会突然发出光来,刺得我们睁不开眼睛,可是,我们对这些现象一点也不奇怪。是呀,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呀,早在我们生下来之前,它们就有了。可是,我们慢慢地长大。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我们可以自己去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了。我们才会知道世界本来不是这样的,许多的东西不是生来就有的,像汽车、电灯都是勤劳的叔叔阿姨在工厂里生产出来的。随着时间的转移,我们长得更大了,我们可以认字读书了。我们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我们会知道我们人类社会已经有了很长很长的文明史。这时,我们也许会产生更深的问题。在人类发明文字之前,世界上发生了些什么事呢?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读不到任何文字的记载。我们只能从考古学家从泥土里发掘出来的古人用过的工具中去猜测他们的生活。那么更远,在人类产生之前,世界又是什么样的呢?那些茂密的森林,巍峨的群山,湛蓝的海洋,它们是怎么产生的呢?如果我们再往远想想,天上眨眼的星星,闪烁的银河又是怎么产生的呢?是啊,我们会感到困惑。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它不像“汽车从哪里来的”这样的问题这么简单。从古至今,有无数的人,其中不乏许多睿智的哲人去思考这些问题。有的问题被人们解开了,有的仍旧是个谜。对世界的认识,从哲学的角度去看,研究者不外乎有两类人,在两条道路上走着。一些人认为不管是星星,太阳,还是小小的飞蛾,都是由我们看不到的万能上帝按着他的思想创造出来的。事物一旦被上帝创造出来之后,就按着原来的样子发展下去了,再也不会改变: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不管是天上的星星,地下的森林,天上地下的一切都是慢慢发展演变产生的,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万事万物都有生有亡。随着科学的发展,上帝的地盘越来越小了,第二条道路上挤满了人。
昨天发生的一切都已成过去,我们把过去的事情叫做历史。人类有它发展的历史,社会有它发展的历史,自然科学也有它发展的历史,我们在历史的发展中寻找故事。在学校。我们会发现。同学们读的数学、物理、化学书里。有严谨的科学原理。简单易记的数学公式,目的在于要学生掌握种种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往往略去了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忽略了每一个公式、每一个理论后面曲折感人的故事,而发明者或科学家的唯一资料,仅限于在他们名字之后加上一个括号,标明生卒的年代。而另一种书则正好相反,基本上算是历史书。写满了科学家的喜、怒、哀、乐,专写科学家在他们生活的年代里如何工作、如何学习、如何待人。在课堂上,老师把后面这种书叫课外读物。我们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书,它将带着我们退回到200多年前,去寻找两个科学家的故事。他们充满幻想,热爱探索,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增加了丰富的内容。他们其中一个是德国的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另一个是法国的拉普拉斯(Pierre—Simon Laplace,1749—1827)。也许读者对这两位主人公都不陌生。康德这个名字出现最多的地方,并不是在教授自然科学的教科书上,他更多出现在近代哲学的书籍上,康德不仅写了一些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还影响了西方哲学界。法国的拉普拉斯被誉为法国的牛顿,他在天文学、数学、物理学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贡献。
P11-17
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前院长、两院院士
路甬祥
放眼21世纪,科学技术将以无法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将全面崛起,国际竞争与合作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和广泛局面。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华民族靠什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人才,靠德、智、体、能、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今天的中小学生届时将要肩负起民族强盛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的知识界、出版界都应责无旁贷地多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现在,一套大型的向广大青少年传播世界科学技术史知识的科普读物《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出版面世了。
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和温州师范学院、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同志们共同撰写的这套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本书中介绍了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读史使人明智。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明,明代以前我国的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涌现出张衡、张仲景、祖冲之、僧一行、沈括、郭守敬、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这样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而在近现代,中国具有世界级影响的科学家并不多,与我们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并不相称,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相比较,在总体上我国的科技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当今世界各国都把科学技术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把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当做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方针。我国也不失时机地确立了科技兴国战略,确立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又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需要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更多更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才。我真诚地希望这套丛书能激发青少年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树立起献身科技事业的信念,努力拼搏,勇攀高峰,争当新世纪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