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5》是一本由梁文道、吕宁思主讲的书评集。相比之前的几本《我读》而言,这本《我读5》更为厚重,这本安静的小书,分为“爱书人的伦敦”“南京安魂曲”“寂寞者的观察”“一个时代的斯文”“隐居·在旅馆”“隐私不保的年代”等六个篇目。所有的爱书人,都可以从《我读5》中获得温暖和滋养。它堪称一本独立、客观的品鉴指南,以公共知识分子的卓绝眼光,将各式好书收罗其间,等着你发掘和体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读(5)(精) |
分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作者 | 吕宁思//梁文道 |
出版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读5》是一本由梁文道、吕宁思主讲的书评集。相比之前的几本《我读》而言,这本《我读5》更为厚重,这本安静的小书,分为“爱书人的伦敦”“南京安魂曲”“寂寞者的观察”“一个时代的斯文”“隐居·在旅馆”“隐私不保的年代”等六个篇目。所有的爱书人,都可以从《我读5》中获得温暖和滋养。它堪称一本独立、客观的品鉴指南,以公共知识分子的卓绝眼光,将各式好书收罗其间,等着你发掘和体味。 内容推荐 《我读5》基于凤凰卫视中文台《开卷八分钟》而来,该节目由学者梁文道主持,何亮亮、吕宁思、马鼎盛等主持人侧身其间。每天以八分钟时间介绍一本新书奇书,文学、历史、科学、财经、商业、宗教、人物传记等无所不包。以最有效的方式探究思想精髓,带读者进入一个个迥异奇妙的书中世界。主讲人以私享家的眼光,去为读者推介值得品读的好作品。这本安静的小书,分为“爱书人的伦敦”“南京安魂曲”“寂寞者的观察”“一个时代的斯文”“隐居·在旅馆”“隐私不保的年代”等六个篇目。《我读5》讲评的书非常庞杂:小说、哲学、散文、经济、军事……兼顾了各种读者的口味。 吕宁思、梁文道编著的《我读5》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所选的题材范围颇广,比如《自由》《巨流河》《寻找家园》《寻路中国》《容忍与自由》《消逝的燕京》《隐居·在旅馆》《隐私不保的年代》……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目录 爱书人的伦敦 002 伦敦的崛起——知识分子打造的城市 008 Book Lovers’ London——伦敦书店 012 The Traditional Shops and Restaurants of London——传统老店灵魂依旧 016 风尚英伦——间谍小说与消费主义 020 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幽默式的自我贬低 026 The Man’s Book——英国绅士风范 030 Dinner Is Served——老派贵族餐桌礼仪 034 原生态的奥林匹克运动——为美德而战 038 A Visitor’s Guide to the Ancient Olympics——自掏腰包当裁判 043 How to Watch the Olympics——观赏奥运小菜一碟 南京安魂曲 048 长路——当文明成为灰烬 055 自由——不幸家庭之镜 062 狂野之夜!——向大师致敬 068 2666——诗意连贯的奥秘 077 大河尽头——南洋华人的浪游文学 084 巨流河——惆怅之书 091 南京安魂曲——节制的哀悼 寂寞者的观察 100 战后责任论——回应历史幽魂 106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114 寻找家园——漂泊者之眼 122 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中国变革镜像 130 走出中世纪二集——君学岂是国学 136 寂寞者的观察——中国文人常是强权的同谋 143 哥伦比亚的倒影——静闭长成的奇花异草 一个时代的斯文 154 容忍与自由:胡适读本——胡适“再发现” 162 重寻胡适历程:胡适生平与思想再认识——胡适受欢迎是假象 168 再造文明的尝试:胡适传(1891—1929)——激进年代 172 舍我其谁:胡适——狐狸才,刺猬心 179 陈独秀的最后岁月——没钱买棺材的创党者 182 陈独秀全传——十大罪名莫须有 186 一个时代的斯文——清华校长梅贻琦 191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国难当前,教育不死 197 大学校长林文庆——一生真伪有谁知 203 消逝的燕京——一流大学兴衰史 隐居 在旅馆 212 茶可道——听茶哭的声音 216 茶之书——日本茶道审美 220 茶道的开始:茶经——茶的文化滋味 223 生津解渴——中国茶叶的全球化 227 绿色黄金:茶叶的故事——小茶叶,大帝国 231 人生必住的酒店——老酒店传奇 234 隐居 在旅馆——身心在此处静谧 238 旅馆达人——光鲜背后的旅馆内幕 241 Hotel: An American History——酒店与民主 隐私不保的年代 248 我爱偷窥——过度分享成时尚 253 隐私不保的年代——侵犯隐私无所谓? 260 搜索引擎没告诉你的事——总是撞见你自己 264 你不是个玩意儿——被互联网奴役的人 270 全民书写运动——人人都是信息生产者 274 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 试读章节 二三十年来,美国小说界出现了一批雅俗共赏的作家,文学造诣很深,深受大众喜欢。有些作品改编成电影后,很受欢迎。比如戈马克·麦卡锡就有两三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最著名的是科恩兄弟拍的《老无所依》。 《长路》也被改编成电影《末日危途》,但拍得不太好。比起电影,小说好太多了!在我过去三四年读过的美国小说中,《长路》不能说是最好的,但最让我难忘。在戈马克·麦卡锡一生的创作过程中,这部小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想象一下,你每天坐在电脑前,桌上亮一盏灯,旁边放一个水杯,里面有温热的饮料,窗外有人声、车声,街上闪着灯光。你知道今晚过后,明天太阳又会升起。你有家人、朋友、同事、伙伴,你能看到世界各地的新闻,欣赏最新款手机的广告…但是,假如有一天,大火从天而降,一切都消失殆尽了,这时你该怎么生活7那个昨晚还非常熟悉的世界,如今又有什么意义?假如你有一个孩子,面对这个被毁灭的世界,你该如何教育他,教育还有意义吗々当一切只剩下生存的时候,道德还有意思吗7所有的价值,还有什么基底来承托? 《长路》的故事背景就设定为这样的世界末日。一场大灾难将世界毁灭,幸存者在地球上苟延残喘。几年后,人们陆续饿死、冻死或自相残杀而死。海水变成灰色,河里不再有鱼,植物不再生长,人只能吃一些文明时代存留下来的食物,比如罐头。然而,这些食物也所剩不多了,人类挨不了多久。于是,盗窃、谋杀,甚至吃人肉的现象都出现了。当人们在市镇间穿梭,寻找活下去的机会时,他们会看到路边树枝上悬挂的尸体,有时甚至是死婴。妈妈生下孩子,觉得孩子不可能在这个世界上存活,自己和家人又很饿,何不干脆把孩子吃掉?当你看到婴儿的肠子挂在火炉边,烟火熄灭没有多久,你就知道刚才有人在这里吃婴儿了。你得赶快逃离,不能和他们相遇,否则自己也会遭殃。然而,你能说他们就是坏人吗?当世界末日来临,原先的社会道德恐怕都要像尼采所说的那样重新评估了。 《长路》写的是关于父子的情感故事。父亲带着年幼的儿子,行走在世界末日的路途上,缓缓向南方海岸靠近。母亲在世界末日即将来临时生下孩子,几年后再也受不了这样的日子,就投奔荒野自寻毁灭了。于是,剩下这对孤独的父子在世界末日求生挣扎。男人相信,到了南方,也许会有出路。除了这样的信念,他还能做什么呢? 这样的故事非常难写,很容易变成情节起伏、高潮迭起的恐怖剧。可是戈马克·麦卡锡用非常饱满的想象力和对文字的极尽雕琢,创作出一种典故跟智慧夹杂融合的文体。英文原著写得非常美,用典繁多,辞藻华丽,每隔几页就进出一些美得让人心碎的句子。翻译时要想准确掌握那种行文语气是非常困难的事,我极少称赞译者,可是台湾毛雅芬小姐的翻译水平真是上乘。 这对父子在路上漫游时,偶尔会想起文明世界的情形。男人会想起他的太太、他的童年,想起以前有蜜糖、果酱、面包的丰足日子。他梦见太太以新娘的形象出现,他和儿子走在遍地开花的树林里,乌儿从头顶飞过,天空蓝得刺眼。梦太美了,他在梦里都知道这不是真的,所以他学会了在梦中把自己叫醒。有一天,男人忽然路过小时候住的房子,便走进去看看。他想起一个寒冷的冬夜,暴风雨导致停电,他和姐姐坐在餐厅的火炉旁做功课 这时儿子走过来对他说,我们该走了,爸爸。 漫游的过程中,男人身上带了一个很没意义的东西——钱包。有一天,他坐在路边掏出钱包,检视里面的东西:一点钱、几张信用卡、驾照,还有妻子的照片。他像打扑克牌一样,把东西摊在马路上。因汗湿而发黑的皮夹被他扔进树林里,他拿起妻子的照片看了一会儿,最终还是留在马路上,起身离开。有时候男人会从废墟里找到一些东西给儿子玩。有一回他找到一支笛子,孩子开心地吹起来。父亲听到身后传来乱无章法的笛声,回头望见孩子正专注于自己的世界,像挨村宣告流浪马戏班到访的传报儿童那样,矮小丑怪,孤僻哀伤,全然不知马戏班早让野狼夺去了性命。父亲每一天活着只是为了孩子,孩子像野人般生长,很安静,不大说话。父亲知道等待孩子的命运是什么,但他不忍说出真相。 有时,在市镇街道空无一人的角落,孩子看到有小男孩在跑步,就叫父亲等着。可父亲说,不可能有小男孩,那只是你的幻想,你从没见过什么小男孩。但孩子说,爸爸,我们去接他,带他一起走,把狗也带走——孩子说他还见到一条半死不活的狗,炭黑的皮包裹着骨头,已经跟了他们两天。孩子想把这条狗也带走,就跟父亲说,狗会找东西给我们吃。父亲说,不行。孩子说,那我分一半食物给那个小男孩,行吗?父亲还是说不行。孩子哭了起来,抽抽噎噎地说,那个小男孩怎么办?其实,父亲知道,那个小男孩和狗都是幻象。P49-53 书评(媒体评论) 人生会遇到无穷的人和无数的机遇,一些很偶然的原时会促使你迈出第一步,然后一步一步把你推向无可挽回的境遇。比如一个男人想甩掉不那么爱的女人,觉得这是一个错误的爱情,可最后他还是被捆绑住了。——强纳森法兰岑《自由》 一段将近90年的历史,从儿时的故乡东北,到抗战时辗转南下,最后渡海来台,虽是倾诉自己的经历,但情感非常克制,保持着一种距离感。这种距离感让人尊敬,在自传写作中难得一见。——齐邦媛《巨流河》 在任何激烈的时局讨论中,他永远不是被划分到最符合潮流、最符合大众的那一派明星。他的所谓受欢迎,可能是一种假象。他一生中在很多事情、很多时刻都走到了当时大众期望的反面。——余英时《重寻胡适历程:胡适生平与思想再认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