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一片寂静,万物都不会说话,只会吼叫。动物之间互相殴斗、抢夺。世上一片混乱。天界的巡视官看到后,觉得世上这样下去不行,就去禀报天帝,希望天帝给予一种动物有指挥世上万物的能力。天帝左思右想,决定挑选一种聪明的动物,让他有说话的本领,成为万物首领。天帝把自己的想法让全体大仙讨论,大家认为这个想法很好,并决定了挑选的方法。于是,天帝派使者到世上宣布:“明天凌晨,各类动物各举一个代表,在天宫门前集合,到时天帝挑选最聪明的动物来治理世界。”
消息一传开,万物各自奔忙,指派代表上天接受挑选。到了傍晚,代表们争先恐后地上路了,都想赶在前头,以便让天帝看到自己的雄姿和本领,从而取得治理世界的权力。小青蛙也一蹦一跳地上路了。
由于人勤劳老实,听到天帝的命令后,急忙把活儿千完。等选派的代表上路时,天已经黑了。再说人只有两条腿,赶不上四条腿的动物,所以就落在最后。人走啊走,忽然看到路边有只青蛙在一瘸一拐地爬行,十分吃力,就十分同情地上去询问。原来半路上,青蛙被横冲直撞的老虎踩伤了后腿,只得一瘸一拐地赶路。人一知此事,二话不说,抱起青蛙一起赶路。
动物代表们赶到天门时,时辰还早。只见天门紧闭着,门口放着两缸水,一缸清的,一缸混的。大家虽然口很千,但这里是天界,所以不敢乱来,不敢上前喝水,只得按先到后来的次序一一倒地而睡。此时,青蛙和人还在赶路呢。
时辰一到,只听大门吱的一声打开,里面跑出一个传令神。大家一见,赶忙站起排好队。传令神见大家排好后,就大声宣读天帝的旨意:“为了使世上能有秩序地生活,今天要挑选最聪明的一物来治理世界。现在门口放有两缸水,其中的一缸水喝了能开口说话。谁能开口说话,谁就获得治理世上的本领。你们随意挑选一缸的水喝,但只能挑选一次。”大家一听,顿时都呆住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敢喝水。急于想获取权力的老虎这时像热锅上的蚂蚁。老虎想了一阵,觉得只有找青蛙,因为它知道青蛙最聪明,只要威吓住青蛙,让青蛙指点出哪缸水可喝,那就好了。所以老虎在动物中寻找青蛙。但从头找到尾,没见到青蛙。老虎正在焦急时,只见人背着青蛙来了。老虎赶忙上前,一把抓住青蛙。人和青蛙看见大家都静候在两口水缸边,觉得十分奇怪,就比画着问老虎。老虎把刚才天帝的旨意比画着告诉人和青蛙,并威吓青蛙把哪缸水可喝的情况讲出来。青蛙一听,就陷入沉思:我可以知道哪缸水有用,但我十分弱小,就是获得开口说话的本领,也很难指挥万物。老虎现在逼我告诉它,它平时已十分逞凶霸道了,如获取说话的本领,世上更不会安宁。
青蛙想来想去,认为人忠厚老实,又勤劳勇敢,最适合治理世界。它看了一眼人,只见人已被挤在最后。青蛙想现在是最好的时机了。于是它纵身一跃,跳到清水缸口。动物们一见聪明的青蛙跳到清水缸上,就一哄而上,你争我夺地抢喝清水。这时人又饥又渴,现在又被众动物挤在一边,就只好走到浑水缸上,也顾不得水脏了,双手捧起水就喝。水一进入喉咙,人就感到嗓子发痒,赶忙又捧了几捧水喝,越喝嗓子越痒,难熬极了,人不得不扯开嗓子大叫,叫着叫着,叫出音节来了。动物一听,大吃一惊,都朝人看去,顿时感到人身上有一股力量把自己镇住,都只得规规矩矩地站着,不敢乱动。这时,传令神又出来了,看见人在浑水缸边咿咿呀呀地叫着,就把天帝的圣旨交给了人。
人打开圣旨,照着上面的字读出:“天帝决定给你治理世上的本领。从此世上万物要听从你的指挥,有秩序地生活。”
人就这样会说话了,并成为最聪明的动物,治理着世界。P6-7
本卷是在卢湾区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7年编辑刊行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上海卷卢湾区故事分卷》(以下简称《分卷》)的基础上,经过整理、筛选和重新分类编排、修改编辑而成。从《分卷》选入本卷的各类故事有240余个,约占本卷故事数的94%。
在编写本卷时,又对原未收录《分卷》的故事及各街道所编的《民间故事资料本》进行甄别,经整理,增加具有反映卢湾区人文特色的民间故事“淮海路传说”,并对“旧上海闻人传说”“三好婆巧做媒的故事”“王小毛的故事”作了补充调整,凸显了区域特色。
1987年,卢湾区共有9个街道;1989年撤销1个街道;1996年,全区街道“撤八建四”,新街道为五里桥街道、打浦桥街道、瑞金二路街道、淮海中路街道。为尊重历史,选入本卷故事所载的采录地点,仍依原9个街道的名称。
本卷的编写得到区委宣传部、区地方志办公室、区档案局、区文化局、区文化馆、区工人俱乐部等单位的关心和支持。范增恂和李玲玲等同志负担了将《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上海卷卢湾区故事分卷》转换为数字化的全部工作。照片主要由郭长耀、陈刚毅、范郧等提供。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上海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主任阮可章同志的关心、指导和帮助。
在此,向在卢湾区民间文学的普查、采录工作中立下不朽之功的全体普查员,以及向在本卷编写过程中曾支持和帮助过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你们记载了中国民间故事在卢湾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同样,历史也记载了你们!
编者
2009年3月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听壁脚》、《藏牛算牛》、《天帮忙》、《智破盗印案》、《熟语故事》、《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蒋锡明、俞成伟编写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上海闸北卷)》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数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数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熟语故事》、《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蒋锡明、俞成伟编写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上海闸北卷)》收录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岁月砥砺,口耳相传。
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