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马骏说孙子兵法
分类
作者 马骏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孙子兵法》是教给军人如何打仗,如何打胜仗的兵学经典,可是为什么历史上懂兵法的中原农耕民族却常常战胜不了不懂兵法的周边游牧民族?《孙子兵法》到底是“有用”还是“无用”?作者讲《孙子兵法》,不是对兵法原文逐字逐句的解读,而是将全书完全打乱,提取书中最精髓的战争思想,结合古今中外的经典战例以及生活案例等,对《孙子兵法》中最为吸引人的地方进行了挖掘和讲解,富有启示性。

本书是根据作者在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所做讲座整理润色而成。大众化的语言,丰富的案例,可读性强。

内容推荐

汇聚文史专家,传播中华文明。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穿越历史时空,感受文化智慧。

提炼思想,把握精髓,让《孙子兵法》变得简单!

大众语言,生动案例,让《孙子兵法》变得有趣!

本书是根据作者在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所做讲座整理润色而成。大众化的语言,丰富的案例,可读性强。

目录

我读《孙子兵法》(代前言)

孙子:最高军事境界“四大字”

孙子:为将之“五要”

孙子:为将之“五不要”

孙子:安国之术

孙子:预胜之要

孙子:论情报与间谍

孙子:迂直之计

孙子:“奇正之术”与“势”之三部曲

孙子:虚实之术

孙子:“兵不厌诈”十二招

附录一:《孙子兵法》是谁整理出来的

附录二:《孙子兵法》原文

试读章节

一、知

战争是力量的搏杀。军队的数量、武器装备的优劣、后勤保障的好坏等等,都是力量。孙子是非常看重战争中的力量因素的。他在《作战篇》中讲得明白: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就是说,凡兴兵打仗,需要出动轻车1000辆,重车1000辆,还有10万名士兵,并要千里迢迢地运送粮食。这样一来,前方与后方的各种开支,包括招待宾客策士的费用、物资器材、战车、甲胄的供给等,每天要花费千金,之后10万大军才能出兵作战。

老人家讲得清楚,没有实力最好不要提打仗的事儿。

孙子崇尚力量,但他却认为还有比力量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知识!

大家都知道这样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这句话是谁说的?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的。

尽管孙子没有这样说过,但是他在他的《兵法》中却一直表达了这层意思。

《孙子兵法》6074个字,出现最为频繁的是哪一个字?是“知”字。共出现了79次之多。在《孙子兵法》13篇中,只《势篇》与《行军篇》中没有“知”字。

如果作为名诃,“知”的意义即为知识。比如,孙子认为: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要从五个方面分析,即“道、天、地、将、法”。只有对这五个方面的问题了解得清清楚楚了,才能够胜利。孙子的原话是:“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这里,“知”虽然没有直接作为“名词”,但是从上下文的逻辑上,“知之”就是指了解上面所讲五个方面的知识,即如果你要分析出战争胜负的结果,必须对五个方面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才行。

孙子在《火攻篇》里讲的“知”,更显露出知识的含义。他说:“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打仗靠力量,但不是靠蛮力。它需要知识,仅火攻就有五种方法。在敌营内部放火,下一步怎么办?及时派兵从外面接应!火攻要借风势,如果白天风大,晚上用火攻不利。为什么?因为,白天风刮得久了,夜晚风一般会小了,甚至停止,不刮了。这就是气象知识。而这些孙子都说了,并告诉军人都要知道。

古代中国人早就懂得研究风向知识了,并把研究风的学问,叫做“风角”。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七星坛借东风的故事。

江南浪子周瑜大都督要在赤壁与曹操大战,一切都准备好了,站在江边,非常得意地指着江北想:“曹操汉贼,我肯定要把你杀了,你等着吧!”

这时,一阵大风吹过,刮起旗角掠过周瑜脸上,这位江南浪子猛然想起一件事儿,突然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一病不起。

大家急了,这是怎么了呀,刚才还好好的,怎么会突然这样了呀!大战在即,主将却病倒了,这如何迎敌!

这时,鲁肃对诸葛亮说,先生有没有办法,救救大都督!

诸葛亮说:“大都督的病是在心上,我能治,小事一桩,没有问题!”

鲁肃乐坏了,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周瑜。周瑜说:“快请!”

诸葛亮与周瑜这两个朋友加对头又见面了。

诸葛亮问安说:“几天不见,大都督怎么病得这样重呢?”  周瑜回答:“人有旦夕祸福,怎么敢说不得病呢。”

诸葛亮马上笑着说:“哦,天有不测风云,同样是人难以预料到的呀!”

周瑜心里明白了,问诸葛亮:“先生有什么良药?”

诸葛亮微微一笑,命人取来纸笔,在上面写道:“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拿给周瑜看,说道:“这是大都督的病根,我有办法治!”

于是,他向周瑜说:“我从前曾经遇到二位高人,教过我奇门遁甲,呼风唤雨,我可以为大都督借三天三夜的东南风。”

周瑜的病根就在这里!

你想呀,周瑜什么都准备好了,就没有考虑到风向问题。他要用火攻战法在赤壁与曹操交战,必须依赖东南风。可是,这时是隆冬季节,哪来的东南风呀!如果没有东南风,一用火攻战法,那火往自己一方吹,不等于自讨苦吃吗!

周瑜是三国时期一员名将,但是他的知识面在某些方面是不及诸葛亮的。他部下千员战将与谋士,包括那个鲁肃,知识面也不如诸葛亮。周瑜是万万没有想到诸葛亮就是一个精通“风角”的人,用现代的话说,诸葛亮是一个军事气象学家。他根据气象知识,推算出在周瑜与曹操交战的那几天,要有一场好大的东南风。

果然不出诸葛亮所料,东南风来了。实力远远不及曹军的孙刘联军也借这场东风,取得了这场大战的胜利。

什么叫技高一筹?

这就叫技高一筹!

这个“技”就是知识。有了知识,才能干大事!有了知识,才会超越对手!有了知识,才能成功!

古代社会早就认识到知识与战争的关系。汉成帝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叫任宏,他把兵书分成四大类:权谋、形势、阴阳和技巧。其中阴阳学讲的就是军事气象和军事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当然,阴阳学也有许多迷信的东西。迷信,我们不要它。有用的,留下来。

诸葛亮对阴阳学知识非常熟悉,他不止一次地运用阴阳学知识打仗。著名的草船借箭故事讲的就是他巧借自然气象,不用丝毫成本,不伤一兵一卒,就从敌人那里获取10万支好箭。鲁肃惊叹道:“先生真是神人呀!”

诸葛亮却不以为然地回答:“这算什么?作为一名高级将领,如果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不懂得阴阳之术,不懂得用兵之法,那可真是个糊涂蛋呀!”他的原话叫“庸人”。

P2-5

序言

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刘邦拜韩信为将,出汉中灭楚,一统天下。而刘备得孔明辅佐,夹缝求生,独霸一方。作为一个优秀的统帅,应具备哪些最基本的素质呢?本期《中华文明大讲堂》马骏教授纵横古今中外,讲述为将之五要,拉开马骏教授说《孙子兵法》的序幕。

上面这一段话,是零八年春节过后,北京电视台卫视频道《中华文明大讲堂》栏目中一个宣传片的词。说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室马骏教授开讲《孙子兵法》。

马骏教授久负盛名,在观众中有很高的知名度。他曾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座上客,也在北京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中亮过相,但都是以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长,而且讲得很精彩,怎么突然改行讲起《孙子兵法》了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注意到马骏教授是这样回答记者的。他说国外的军事专家到国防大学演讲几乎都要谈到《孙子兵法》,二战期间英军名将蒙哥马利元帅访问中国时也曾说:“我建议世界军事院校都应该将《孙子兵法》作为教科书。”可见《孙子兵法》在国际军事史上的重要性和在全球的影响力。马骏教授认为,作为一个中国的军事学者,对《孙子兵法》应该了解得更多,这就是他要讲《孙子兵法》的初衷。

那么对于一个研究外国军事思想和军事历史的学者,能把《孙子兵法》讲好吗?我听说马骏教授为此下了一番苦功夫。他不仅把自己熟知的大量国外的典型战例用在讲解、论证《孙子兵法》的军事理论上,真正在自己的讲座里做到“纵横古今中外”,而且为了适应电视这种大众传媒的传播特点,他把《孙子兵法》十三篇归纳出若干个让观众容易理解、容易记忆的主题,深入浅出地道出《孙子兵法》深奥的哲学思想。

例如马骏教授说《孙子兵法》“为将之五要”,即指高级将领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智”(智谋才能)、“信”(赏罚有信)、“仁”(关爱部下)、“勇”(勇敢无畏)、“严”(军纪严明),就归纳得非常好。我认为,这样五个素质不仅作为一个优秀将领需要,就是作为一个普通的管理人员也需要;不仅在过去的年代有指导意义,就是在当今社会也有实实在在的意义。

普及传承中华文明是我们大众媒体人的历史责任,《中华文明大讲堂》这个栏目就承担了这样一个重任。总结这一年来《中华文明大讲堂》栏目与马骏教授及之前的几位教授的合作,给了我这样一些启迪。

首先,普及传承中华文明是一个科普性工作。要把久远的、深奥的国学知识,让广大观众能接受,喜欢听,喜欢看,就必须把国学家的知识讲授方法(即课堂上传授给专业学生的方法)与电视媒体对普通观众的传播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契合点。这就需要专家学者与我们编辑导演的相互理解和配合。配合得好,各自长处都发挥出来,效果就会好。我认为马骏教授此次讲《孙子兵法》就体现了这样一个相互融合理解的精神。

其次,普及传承中华文明又是一个严肃的工作,是有社会责任的。这个社会责任就是要求我们把中华文明或者说是国学的真谛传承下去,取其精华地传承下去,而不是哗众取宠,为了迎合人们的猎奇心理而把国学的传承引入歧途。

既要深入浅出地把深奥的国学思想讲得让我们广大的观众感兴趣,又不能为了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而把国学传承庸俗化,这是件不容易把握的事。但寓教于乐这个原则是我对《中华文明大讲堂》栏目组的要求,我感觉我们栏目组的编导是在努力地追求这个目标,我们这个初衷也得到了各位做客这个栏目的专家、学者的理解和配合。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北京电视台,向马骏教授和阎崇年、韩兆琦、杨琪等教授表示由衷的感谢,也希望更多的有为的学者专家走进我们的《中华文明大讲堂》,共同携手为普及传承中华文明贡献我们的力量。同时,我也祝愿广大读者能从这些专家学者的著作中汲取知识的营养,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修养,进而有助于塑造自己的人生,真正达到“开卷有益”。

北京电视台台长 刘爱勤

2008年5月1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0: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