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探讨了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在生态保护与社会公平中的实践,通过对当地居民的多维度公正性感受的研究,揭示了国家公园建设与社区发展的复杂关系;结合人类学质性研究与量化数据,分析了保护与发展的博弈,并探讨了如何在自然保护中实现社会公正。普达措国家公园的实践为中国及全球自然保护地的公平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目录 绪 论 环境正义地方性实践研究的意义 一 环境正义视角下的保护与发展 二 田野点概况 三 写作结构、理论视角和研究意义 四 研究方法第一章 环境正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 生态保护思想与自然资源治理模式变迁 二 环境正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三 文化与生态系统 四 核心概念界定第二章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的“前世今生” 一 木头经济(1950—1998年) 二 生态旅游(1998—2006年) 三 地方主导的国家公园探索建设(2006—2016年) 四 国家主导的国家公园建设(2016年至今) 小结第三章 普达措国家公园及原住居民对其的认知 一 普达措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原住居民的认知 二 原住居民对国家公园的认知与文化景观记忆 三 国家生态意识与地方发展意识的权衡 小结第四章 环境正义的分配之维 一 利益的分配正义 二 负担的分配正义 三 责任的分配正义 四 分配的公正性意义 小结第五章 环境正义的程序之维 一 有效参与 二 程序透明的前提 三 问责制与信任度 小结第六章 环境正义的认同之维 一 文化的认同 二 法定权利及习惯权利的认同 三 地方性知识体系的认同 小结结 语 一 感知:情景塑造环境正义 二 行动:联结起公正与生态保护效力 三 探讨:环境正义理论再认识参考文献后 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