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朝那些事儿》以来,全国掀起了大众读史之风,各朝各代的历史都已经被写遍了,但却没人关注历史上的另一半——女性,她们犹如黑夜的花朵孤独绽放。而这本《稗官女史秦汉卷》正是记载了历史上女性的故事,文笔轻松,却绝不戏说,可读性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稗官女史(秦汉卷中国女性纪传体通史) |
分类 | |
作者 | 尹剑翔 |
出版社 | 现代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从《明朝那些事儿》以来,全国掀起了大众读史之风,各朝各代的历史都已经被写遍了,但却没人关注历史上的另一半——女性,她们犹如黑夜的花朵孤独绽放。而这本《稗官女史秦汉卷》正是记载了历史上女性的故事,文笔轻松,却绝不戏说,可读性强。 内容推荐 《稗官女史》从远古时代,一直到中华民国,记录了五千多年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所有女性的事迹(注意这个用词,是所有女性)。作者用大量的历史资料作为后盾,为读者还原一段段最真实的女性历史。通过这本书,让读者明白,中国历史不只属于男性,女性也从来没有走开过。从女性的角度去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会有很多新的发现和认识。 《稗官女史(秦汉卷)》以轻松的手法记述了战国、秦和西汉历史上的女性故事。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史料为读者还原了一段段真实的女性历史。全书语言通俗易懂,风趣幽默。 目录 战国 第一章 不一般的赵国女性 第二章 具有现代意识的孟母 第三章 丑女无敌钟离春 第四章 齐国在田氏政权下的女性故事 第五章 历史的缔造者秦宣太后 第六章 从妓女到王后,秦始皇的母亲的传奇 第七章 鲁、楚、魏三国的女性故事 秦、西汉 第八章 穿越而来的孟姜女 第九章 霸王别姬 第十章 吕后,女人蜕变的标本 第十一章 冰火两重天,冒顿单于的阏氏们 第十二章 塞翁失马,薄太后vs窦太后 第十三章 汉朝最阴损的女人王娡 第十四章 汉武女事 第十五章 是爱情,还是骗局?卓文君的故事 第十六章 昭宣中兴下的女性故事 第十七章 西汉和亲研究(上)之嫁女乌孙 第十八章 西汉和亲研究(下)之昭君出塞 第十九章 女祸临头 第二十章 长安后宫中最后的血腥大PK 特别篇 西汉的印象 试读章节 在讲春秋的女性时,我故意把和赵氏扯上关系的女性都单独留了下来,目的就是为了今天的这篇文章。 有的读者一定会问,你书名是《秦汉卷》,但是上来先讲战国,刚说到战国的女性,你又扯到春秋上去了,你再往前是不是要倒到盘古开天地那里才算完啊。有这种想法的读者大可放心,我只把赵国的时间轴往前倒一下,完全是剧情需要,日后的文章并不需要太多的倒叙。 下面,先来说一下赵衰的妻子,他的第一个妻子我在第一卷《重耳艳遇记》中已经说过了,是戎狄的一个女人叫叔隗。 当初重耳在姥爷家避难的时候,和赵衰一起娶了一对戎狄的姐妹花。重耳娶了季隗,赵衰娶了叔隗。季隗生了伯鯈、叔刘,叔隗生了赵盾。由于当时形势所迫,赵盾没有被赵衰带走,而是和母亲孤苦伶仃地生活在戎狄。在重耳回国即位后,赵衰在赵国也娶了妻子,而《烈女传》和《史记》对这个女人的描述有着很大的差别。 《史记》:“重耳在晋时,赵衰妻亦生赵同、赵括、赵婴齐。”很明显这位赵夫人,赵衰和她是在还没有逃跑前就结合了。而《烈女传》则非常明确地说,赵衰的妻子是晋文公的女儿,叫赵姬。《烈女传》:“及反国,文公以其女赵姬妻赵衰。”很明显赵姬是赵衰回到晋国后才娶的。但是别管这位原配是什么时候嫁给赵衰的,反正这个女人后边所做的事情都差不多,我只能说这个女人太厚道了。 我们以《烈女传》中的赵姬为原型来说这个故事。 因为赵姬是晋文公重耳的女儿,赵姬和赵衰婚后非常恩爱,而她突然得知父亲重耳从戎狄将那位季隗和她所生的孩子都接了回来,此时赵姬完全可以不过问此事,假装不知道。可是赵姬过问了,她听说季隗还有个姐姐叔隗在戎狄时就嫁给了赵衰,还为赵衰生了孩子,赵姬二话不说就让赵衰把这娘俩接回来(《烈女传》:“请迎盾与其母而纳之。”)。这话一出口,把赵衰吓得够呛,因为他不知道赵姬是什么意思,是故意试试自己对她的忠诚,还是真想把这娘俩接回来。 赵衰那是在政治场上玩惯了阴谋的男人,对于赵姬的话他没有敢答应,而是一再推辞。赵衰的推辞可气坏了赵姬,原来赵姬真是个有情有意并富有极强同情心的女人,并非虚假试探。 赵姬说:“夫君你不能这样啊,你如果得到了我的垂青而忘了旧情人,这是无义。喜新厌旧,这是寡恩。你得了富贵却忘了远乡还有等待你的人,这是无礼。我的夫君怎么能是个无义、寡恩、无礼的男人呢!虽然我只是个女人,也知道这些道理啊!《诗经》上说:‘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她们娘俩曾经和你共患难,你怎么能在晋国过上了安逸的生活就忘了她们还在过苦日子呢?还有夫君你不要认为我们是新婚燕尔,就伤害旧人的感情啊!”赵姬一番话,说的赵衰很惭愧,而更让赵衰惭愧的还在后边。 娘俩被接回来后,因为叔隗的儿子赵盾已经长大成人,而赵姬看到赵盾是个十分有贤能的好孩子,便要求赵衰立赵盾为嫡子继承他的爵位。赵衰对于赵姬的这个请求更不敢接受了,因为赵姬虽然嫁给赵衰较晚,却是主上晋文公的亲女儿,赵姬的儿子为嫡子,那是天经地义的。把叔隗娘俩接回来已经是得她的恩惠了,这时还要封赵盾做嫡子,赵衰说什么也不敢了。而赵姬就是把这种不可能变为了可能,她把叔隗奉上了嫡妻的位置,自己亲自侍奉她,还将自己三个儿子的地位设于赵盾之下。这一下子不只是赵衰服了,全天下都服了,厚道人啊。 赵盾在赵衰死后,袭了正卿的位子,为了报答赵姬的让位之恩,把自己同父异母的两个弟弟请晋成公封为了公族大夫,算是报答了这位庶母的知遇之恩。 我这个人有辨别史料的习惯,个人虽然认为《烈女传》上的故事更为生动,但还是觉得《史记》上的故事更为真实贴切一些。《史记》上的赵衰妻只是一个很平凡的女人,她在历史上只留下了一句话,“赵衰既反晋,晋之妻固要迎翟妻,而以其子盾为嫡嗣,晋妻三子皆下事之。”没有太多的叙述,没有太多的语言,但是联系这个女人的背景,她比叔隗经历了更长时间的等待,她带着比叔隗多出三倍的孩子,含辛茹苦地为赵衰守候着这份家业,这份等待比叔隗更痛苦。而在得知赵衰在戎狄还有妻室子嗣的时候,她无私地将这娘俩接来,还能视赵盾如己子,这不是什么厚道,而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对另一个可怜的女人的一种理解和同情。 做女人难,做到像赵衰妻子这样的女人更难。 刘向的《烈女传》故意把赵衰的妻子写成是晋文公的女儿,这在人物年龄上本来就存在着矛盾,而我推测刘向的原意就是想用赵姬是晋文公女儿这件事来进一步说明赵衰妻子的贤明。可是文学家对于作品的处理高下自分,司马迁只用了刘向三分之一的字符就描绘出了比赵姬更鲜明的女性形象,这是什么?这就是一种文字的功力,更是一种对于人性深层次的理解。 以上就是赵衰所遇到的女人,而他的儿子赵盾也同样遇到了挺有意思的女性。P3-5 序言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考虑两个问题,历史应该怎么去写?历史应该怎么去读? 一直有同事批评我,你的文章专业性太强,动不动就“引经据典”,读不懂也不想读。这些同事根本不喜欢历史,我不强迫他们。 还有一些人,说我应该把历史写得通俗一点,让所有人都能看明白。说实话,我一直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但是再努力还是有很多矛盾是难以调和的。那就是面对的众多的史料,你应不应该把这些史料放在读者的面前,并为读者在这些纷繁的史料中分析出真实的历史。 不引用史料,而直接把作者认知的历史真相,不加分析地说出来,这个没问题,对读者方便,对作者省事。 但是,这样好吗? 如果这样做,普通的读者根本不会了解作者所写历史的根据,也不会了解这段历史的背景和隐藏在历史背后的故事。 总之一句话,读者丧失了自己去感悟历史和辨别史料真实性的机会。 如果再遇上一些只为赚钱的文化骗子,写出一些小说性质的历史作品,不知历史真相的读者很容易被他们引向歧途,迷失在历史的迷雾之中,与历史的真相擦肩而过。 我从来不做不负责任的事,所以我坚持在我的文章中引入大量史料,并加以逻辑性的分析,尽量为大家还原出最真实的历史。但是大家好像对古文有着天生的抗拒,说实在的,谁也不可能拿着本几百年前人写的书还读得津津有味。所以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我在引用史料的后面都要加上我对这段史料的白话文的翻译。包括一些生僻字我也都会注上拼音。这已经是我的底线,再通俗,那就不是历史了。史料加分析这种方式我会坚持下去,当然我也会继续探索历史的新写法,既可以满足普通读者,又不失学术严谨性的新写法。 我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要如何来读历史? 我们先来看看读历史的人有哪几种? 我把读历史的人分为四类 第一类,纯粹只为了看故事的人 没有错,历史是由故事组成的,这些故事都很精彩,每一个朝代的兴衰荣辱都是由许多精彩的故事组成的,而这些故事无论拿出哪一个都要比好莱坞大片更精彩。 我有一个朋友买了本《明朝的那些事儿》,前半本读得津津有味。但当他读到后半截就把这本书扔到了一边,并甩下一句话,“后半本不好看。”我找他借来看了一遍,觉得这确实是一本历史题材的佳作,我认为前半本和后半本都很好看。前半本是不折不扣的小说体,后半本像《名将是怎样炼成的?》,是在总结历史中规律性的东西。但是大部分读者好像只爱看故事,比如我的朋友。碰上了理论性的东西,即便是作者写得再精彩,也不愿意与作者一同去思考。 我个人觉得《明朝的那些事儿》(我只看过第一部,借那个朋友的)后半本才是精华。因为前边的那些故事我大部分都知道,都是《明史》中的记载,写得有趣些罢了。后半本中,作者关于历史规律的剖析才是读者真正走进作者内心世界的那座桥梁。 作者的这些观点里面可以有读者同意的,也可以有读者根本不同意的。只有这些文字才能使作者与读者产生一种共鸣的效果,这是一种乐趣,是读历史的乐趣,是作者与读者互动的乐趣。 但可能像我这样的人只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只爱看故事。就像某些好莱坞拍的大片一样,含义上即便再空洞,也会有很多人爱看,因为看这些东西不费脑子,视觉上也够刺激,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就够了。奉劝这样的读者一句,您大可不必去读生涩难懂的历史。去看二月河的小说就足以满足您的需要了。 第二类,搞学术研究的专家 这些人里大多数是历史学的教授或考古学家,我给这些人起了个外号叫“历史侦探”。因为他们为我们探寻历史的真相,为我们揭开一个又一个的谜团(但是有时,也让我们的思路越来越乱,因为越往深处发掘,疑点就越多)。 这些专家的贡献很大,让我们清楚了历史的来龙去脉。 但是,专家们吃的是“皇粮”,也不用面临太大的社会压力,这就注定了他们观察历史的角度过于单一、片面。所以,大部分时候,我只能相信他们考证史实的真实性,却不能完全同意他们对历史规律总结的客观性。他们对历史的某些看法和分析,只能说是很专业的,但绝不能说是最纯粹的,最优秀的。他们的研究结果只能为另外一些人提供一些最基本的分析资料,这就是专家的作用。 第三类,政治家 政治家可以算是历史课堂上出类拔萃的学生,因为他们不仅要学,还要实践。 历史对于这些人来说是最好的教科书,想要应对眼前发生的事,历史教材几乎都有先例,只要你学得好,并活学活用,你就完全有可能成为政治斗争的“胜利者”。很多聪明的政治家也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还创造很多新的方法,他们的故事也变成了新的历史,供后世的政治家继续学习。 我对于历史最原始的兴趣也在于历史中蕴含的厚黑学。所以,对于一个出身不好却有远大抱负,日日期盼自己能够出人头地的人来说,历史无疑是他们的必修课之一。 第四,预见未来的人 两个月前,刚去电影院看完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美国大片《预见未来》,那里边的主人公即便是有女友帮助,也只能预测几个小时之后的事情。可是中国的历史上偏偏有这么一些人,喜欢预料几年,乃至几十年以后的事情,甚至有人预料过几百年以后的事情。 让人惊讶的是这些人的预测往往很准确。这些能够预料未来的人,实际才是历史最高级的读者。 我们读历史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对过去有了解,对今天有认识,对未来有改变。学习历史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学会预测用什么样的政体可以让国家政权更稳定,用什么样军体可以让国家更安全,用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可以让百姓更富裕。在历史的规律中去探寻到底要怎么做,才能使芸芸众生生活得更好。 当然要做到这个程度,在去掌握历史的普遍规律的同时,你还必须有一颗坚韧的心,这颗心还要有着持续的正义感和永不泯灭的良知。这就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我是一个够得上温饱可以踏踏实实过日子的普通职工。但是我也有我的理想和抱负,也许这些理想和抱负很难实现。但是我时刻准备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所以我用历史的学习时刻武装着自己。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够一展胸中所学,为国家人民多做些事情。 这样,我所写的历史才没有白写,我所看的历史才没有白读。 尹剑翔 公元二零零九年四月 书评(媒体评论) 《稗官女史》恰似一条细细的、绵延悠长的、缕缕不绝的红丝线,将整个厚重无比的中国大历史串在了一起。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得到历史带给作者的那种欢喜和无奈。 ——赫连勃勃大王(梅毅) 《华丽血时代》作者 在儒家统治的中国,历史中的男权主义幽灵无处不在古代中国人的历史,应该还给女性一个应有的声名和地位 ——吴德强 凤凰网博客频道主编 中国古代女性的纪传体通史,一本值得咀嚼的历史读物。考证翔实,文笔老辣,议论精当,雅俗共赏。作者虽然年轻,却颇见功力。此书值得一读。 ——长春广播电视 大学教授 张惠诚,《天变》作者 在世界的层面,历史由胜利者书写:在古代中国的层面,历史绝大多数由男人书写。另一半呢,陪着男人一路走来的女人都有谁,做过些什么? 《稗官女史》根枝蔓衍,中国女性几千年命运轨迹尽在其中。 ——高天流云 《如果这是宋史》作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