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总述卷)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在反对外来侵略战争中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告别衰败、走向振兴的起点。《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的写作将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关于抗日战争的有关讲话的重要精神,以时间、重大历史事件、全景式的展现从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胜利期间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长达14年抗日战争的历史全貌,突出表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突出表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突出表现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团结抗日的英勇历史,突出表现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地位和作用,突出表现日本法西斯的残暴和给中华民族和世界文明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时,对国民党在抗战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进行客观全面的叙述,既不回避其抗战功绩,也不避讳其抗战中消极的一面。为增加可读性,书稿写作将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其文字约10万字,图约300幅。由钟抗编著的《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总述卷)》为该丛书系列的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由钟抗编著的《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总述卷)》全景式再现了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艰难历史,将宏大叙写与细节呈现有机结合,既有对大背景、大事件、大场景的宏大描述,也有对重大战役、关键人物、重要进程的详实记录。

本书面向普通读者,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努力做到既忠实于史实,又注重文字的生动性、可读性。采用史话叙写与图说相结合的方式,按时间顺序,以场景、事件陈述为主干。既有对大背景、大事件、大场景的高屋建瓴的叙写,又有对作为细节的典型或代表性事件、人物、言论等的点睛勾勒,体现了完整性与生动性的统一、思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目录

一 国难九一八,中国军民打响抗日战争的第一枪

 (一)东方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九一八事变及其国际反响

 (三)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五)东北军民的抗日斗争

 (六)一·二八事变与中国军民的淞沪抗战

二 华北危急,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一)日军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二)华北抗战的兴起

 (三)一二·九运动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第二个高潮

 (四)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基本确立

三 西安兵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一)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二)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三)日本法西斯体制的确立与全面侵华的战争准备

 (四)国民党政府的抗战准备

 (五)中国共产党迎接全国抗战的准备

四 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高潮的掀起

 (一)七七事变,中国军民开始全国抗战

 (二)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三)全民族抗战高潮的掀起

 (四)世界各国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五 平型关大捷,八路军、新四军出师开辟敌后战场

 (一)中国共产党的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

 (二)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挺进华北抗日前线

 (三)平型关首战大捷

 (四)八路军出师华北,开辟华北敌后战场

 (五)新四军挺进华中,开辟敌后战场

六 “以空间换时间”,正面战场的艰苦鏖战

 (一)国民党的“持久消耗战”的战略方针

 (二)正面战场防御作战的开始

 (三)淞沪会战

 (四)太原会战

 (五)南京保卫战

 (六)徐州会战及台儿庄大捷

 (七)武汉会战

七 战略相持,敌后战场逐步成为全国抗战主战场

 (一)日本的战略调整,敌后战场成为日军用兵重点

 (二)国民党的战略调整和正面战场的有限攻势作战

 (三)敌后战场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四)国民党的分化妥协与中共维护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斗争

八 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场军民的浴血奋战

 (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二)中国战区的成立

 (三)日本新侵华战略的确立与中国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的方针和政策

 (四)敌后军民的浴血奋战

 (五)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和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九 大国初立,盟军战略反攻与中国军民的局部反攻

 (一)同盟国的战略反攻

 (二)开罗会议与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

 (三)敌后战场军民的局部反攻

 (四)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的缅北、滇西反攻

 (五)正面战场豫湘桂作战的大溃败

 (六)民主运动的高涨

十 日本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

 (一)同盟国夺取对日作战胜利的最后筹划

 (二)国共两党迎接抗战胜利的准备

 (三)解放区战场的全面反攻

 (四)曰本投降和台湾光复

结语

试读章节

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指出:“万宝山与朝鲜血迹未干,日本帝国主义又公开进兵中国,强暴占领奉天、安东、营口……其显明的目的显然的是掠夺中国,压迫中国工农革命,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宣言号召:“全中国工农劳苦民众……一致动员武装起来,给日本强盗与一切帝国主义以严重的回答。”“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驱逐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陆海空军滚出中国!”

9月22日,中共中央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先后发表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决议提出:“这严重的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积极殖民地政策之产物,是日本武装占领整个满洲及东蒙的企图的最露骨的表现,是将满洲更殖民地化”,提出“特别在满洲更应该加紧地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北宁路中东路哈尔滨等),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加紧在北满军队中的工作,组织它的兵变与游击战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重的打击。”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宣言表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特正式宣布对日战争,领导全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以求中华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同日,毛泽东还签署了《关于动员对日宣战的训令》。

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宣言、决议等,忠实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决不屈服的坚定意志,庄严地宣告了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战斗到底的坚定决心。因此,它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热烈响应。

同时,中国共产党人还投入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武装斗争中,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一批共产党员由关内到达东北,推动东北的抗日斗争。对抗日义勇军的发展,中共中央和中共满洲省委均十分重视。中共满洲省委一面创立党直接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一面采取切实步骤影响和推动各地抗日义勇军的斗争,促进其发展。(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九一八事变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抗日救国已成为全国各阶层人民的迫切要求,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城乡蓬勃兴起,并迅速形成第一个高潮。

日本侵略东北一开始,全国各大中城市的青年学生立即行动起来,站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最前列。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北平、上海、南京、天津、杭州、太原、长沙、西安、开封、广州、福州、武汉、南昌等城市的青年学生,纷纷发表通电,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出兵抗日。随着日军继续扩大对东北的军事占领,学生运动的浪潮日益高涨。从1931年9月末开始,各地大、中学校学生由向当地政府请愿,发展到派代表或自行结队到南京向国民党中央请愿,迫使蒋介石几次出面答复学生的质问。一时间,到南京督促政府出兵的学生达2万多人。11月末,日军进逼锦州,国民党政府竟向国联提出将锦州划为“中立区”,交由国际共管。消息传来,举国哗然,各地青年学生立即将请愿团改为示威团,又掀起前往南京示威的高潮。12月5日,北京大学示威团300余人在南京街头示威,高呼“反对政府出卖东三省”“被压迫民众团结起来”等口号,国民党政府指示军警实施镇压,打伤学生33人,逮捕185人。12月17日,汇集在南京的北平、天津、上海、武汉、广州、济南、苏州、安庆等地的学生及南京市的学生3万多人,举行联合大示威。当示威队伍走到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附近珍珠桥时,遭到大批警察和宪兵的袭击,当场有30多名学生被打死,100多名学生被打伤,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珍珠桥惨案”。此后,各地报刊连续发表时评,各地学生和各阶层人民纷纷集会,抨击并揭露国民党政府镇压爱国学生运动的罪行。

1931年9月24日,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3.5万名码头工人举行反日大罢工,拒绝为日本船只装卸货物。其后,上海23家日商纱厂工人酝酿同盟总罢工,纷纷退厂,不替日本资本家做工。随着全国抗日形势的发展,上海80多万工人组织了抗日救国会。

P10-P12

序言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成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历史转折。

日本军国主义及其推行的大陆政策是日本侵华的罪恶根源。中日两国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有着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日本民族曾经饱受中华文化的滋润。然而,具有浓厚军事封建传统的日本,经过长期武家政权的统治,“神国观念”“大国意识”和“武士道精神”等思想意识逐渐植根于社会之中。其中一些“精英”缺失厚人善邻的理念,而充满好勇斗狠、野蛮凶残的武士习性和扩张野心,常以狭隘的“岛国心态”觊觎辽阔的东亚大陆。为争夺“生存空间”,他们磨刀霍霍,暗中窥伺,一旦有机可乘,便一次次地把魔爪伸向邻国。具有代表性的是,武士首领丰臣秀吉16世纪末统一日本后,就提出征服朝鲜、占领中国、称霸东南亚和印度的“大日本帝国”的构想,并且两次发动侵朝战争,企图假道朝鲜侵略中国,定都北京。虽然其美梦破灭了,但向大陆扩张的野心却暴露无遗,而且对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建立起以天皇为统治核心的近代军国主义制度,并将以侵略中国及朝鲜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确定为基本国策,迅速走上穷兵黩武、侵略扩张的近代军国主义道路。

从明治维新开始的70余年间,日本推行大陆政策,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华战争:1874年日本首次对外用兵就是侵犯中国领土台湾,随后强行将中国的藩属国琉球并入日本版图;1894年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的甲午战争,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强占了台湾和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攫取了巨额战争赔款和一系列在华特权;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通过《辛丑条约》获得了在中国京、津等地的驻兵权;1904年日本发动日俄战争,夺取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的权益;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夺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1915年日本公然提出独霸中国的“二十一条”;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炮制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制定了侵吞东北、独占中国、称霸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构想;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开启了长达14年之久的侵华战争。

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旨在变全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在14年侵华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大肆践踏中国大地。在政治上炮制伪满洲国,培植汪精卫等傀儡政权“以华制华”,对其占领区强化殖民统治;在军事上,施以法西斯暴行,制造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等惨案,发动细菌战、化学战,实行“三光”政策,肆无忌惮地残杀中国同胞,造成3500万以上的人员伤亡;在经济上,疯狂掠夺中国的各种战略资源,实行“以战养战”,给中国造成600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在文化上,蓄意摧残中国民族文化,大肆毁损、劫夺中国典籍文物,实施奴化教育;还强征“慰安妇”充当曰军性奴隶,残酷奴役被抓捕的大量劳工;等等。历史表明,日本是近代历史上给中国造成灾难和伤害最严重的国家,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犯下的法西斯罪行罄竹难书!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民族解放战争。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日本的疯狂侵略,中华儿女团结御侮,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民族解放战争。

……

铭记历史,以史鉴今,是当代人的历史责任。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结束70年了,但人们仍强烈地呼唤对那场战争的集体记忆和历史思考。

当今世界,在人们高唱和平与发展主旋律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不时发出鼓噪声。长期以来,日本一些右翼势力和政要顽固坚持错误的战争史观,极力否认和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罪行,一再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还不断修订历史教科书篡改侵华历史。这种泯灭人类良知的行为,理所当然地遭到中国和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强烈反对。

中国抗曰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告别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为铭记历史,踏寻先烈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足迹,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奋勇前行,人民出版社黄书元社长倡议并组织全国各地人民出版社共同编辑出版《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再现中国抗战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全面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壮丽景象,隆重纪念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远见之举!

这套《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系列图书,由人民出版社承担总述卷,主要记录全国抗战的全貌,记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建立、曲折经历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各省区市人民出版社承担的其他各卷,主要记录各省区市行政辖区内各党派、各阶层、各团体、各界人士的抗战言行及其影响,广大军民顽强抗击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迹等。

在编写过程中,出版社和作者认真负责,不辞辛苦,克服了各种困难,查阅收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照片图册,吸取了抗战研究的最新成果,使用了不少新发现的档案资料和文史资料,其中不乏历史价值高、表现力强的图片资料,体现了思想学术的前沿性。

本书面向普通读者,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努力做到既忠实于史实,又注重文字的生动性、可读性。采用史话叙写与图说相结合的方式,按时间顺序,以场景、事件陈述为主干。既有对大背景、大事件、大场景的高屋建瓴的叙写,又有对作为细节的典型或代表性事件、人物、言论等的点睛勾勒,体现了完整性与生动性的统一、思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人民出版社协同地方人民出版社精心组织,认真编辑,优选图片,创新设计,科学编排,打造成了图文并茂、印制精美、收藏价值高的精品佳作。这是为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教育提供的一份好读物,也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E的一份厚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6: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