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赵老师的时候,就被他的气势震慑住了,央视大编剧,50多岁,—头长发,文艺范儿十足。
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我不敢轻易说话,唯恐说错了,让赵老师笑话。很陕,我发现不仅是我,其他人也和我差不多。
于是,有赵老师在场的聚会,赵老师就成了主角,我们都成了听众。遇到什么需要拍板决策的事,本来如果赵老师不在场,我们可以商议着来,而且常常可以做得很好。但一有赵老师在场,我们的智慧似乎一下子消失了,一切都要看赵老师的态度。赵老师表了态,也就算拍板了。好与不好,大家也都不再说啥了。
后来,在这个圈子混久了,眼界开阔了,比赵老师级别更高的大咖也见过了,这时,我才发现,其实赵老师井没有自己当初想象的那么高大。
既然这样,以后再见到他,就没有必要那么拘谨了吧,就可以想说啥就说啥了吧,实际上却不行。再次见到他,还是有点畏惧,还是有点放不开,还是宁愿把说话权和决策权都拱手交给他。
如此几次之后,我自己也厌烦了。我虽然不是个野心很大的人,却也不喜欢老被一个人压着。既然在赵老师面前如此拘谨,干脆以后尽量不见他,或者尽量少见吧!
当然,不仅我有这样的心态,圈子里的人也大都有这样的感觉。于是,在以后的聚会里,已经很难再见到赵老师的身影。
其实,在我的这30多年人生历程中,我还见到过好多位像赵老师那样在我心里被视为威严的人,如我的外公、我五年级的语文老师、我第—份工作所在公司的部门经理……
和这些“威严”的人在一起的时候,不知不觉中我就把自己的地位降低了,对方就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话语权和主导权。在他们面前,我老是感到有一种隐形的压力存在,感觉到不自在。
显然,一个威严的人,是无法与一个普通人进行平等交流的。这一点,卢梭看得很清楚,所以他说那些威严的主人与唯唯诺诺的仆人,是很难成为朋友的。在卢梭那样一个等级森严的时代,贵族拥有威严尚有隋可原,但在今天这个时代,如果依然拥有威严,可能就很悲剧了。
就以赵老师为例,我能够感觉到,其实他是很想和年轻人打成一片的。但是,—个威严惯了、似乎高人一等的人,怎么能和普通人打成一片呢?偶尔,路过我们之前经常光顾的那家咖啡屋,看到他—个人坐在桌前,目光无神地看着窗外,那一刻,我能够感到他内心是孤独的。
想到赵老师,就很容易联想到老杜。在一次聚会上,老杜发言不多,而且人很谦虚,我们在一起聊得很好。60多岁的老杜酒量很好。气氛很融洽,大家都喝多了,最后我们相互搀扶着一起出酒店打车。
我想当时酒店服务员看到这一幕,一定会感到很有趣,一个60多岁的老人,居然和年轻^玩得这么疯!
第二天,醒酒之后,上网查了一下老杜的资料,顿时吓了一跳,原来他竟然是商界—个非常知名的人物。
可以想象,如果昨晚我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我可能就不会那样轻松地和他聊天,和他喝酒,和他疯狂地玩耍了。
但是有了第一次和老杜平等交流之后,后来虽然知道了他的身份,再见到他时,依然感到很轻松,依然可以轻松交谈,丝毫没有拘束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么微妙,似乎双方的关系一旦确立了,就不会被轻易打破。
人生就是一场选择,在人际交往中也是如此。一个威严的人,可能会取得某些话语权,获得某些面子,获得某些心理优越感。但他的存在会令其他人不舒服,他很难和其他人玩到一起去。所以,无论是他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还是最后被别人边缘化的时候,他都是孤独的。
所以,如果你恰恰就是这种人,如果你不愿意忍受这种孤独,那么你可以像老杜多学习一下,放下自己的架子,放下自己的优越感,做一个能够和别人平等交流的普通人。
P2-P4
孤独,是一种病毒,正在这熙熙攘攘、人流不断的都市里,无声地蔓延。
无论是寂寞无声的夜晚,还是暮霭沉沉的黄昏,抑或阳光明媚的午后,甚至霞光万道的清晨,孤独都会随时袭来,爬上你的心头,爬进你的灵魂。
孤独是你灵魂的影子,它会时刻伴随你。只是,有时候和朋友在一起,你会暂时忽略它的存在。但它又随时会突然跳出来,可能在你—个人的时候,也可能在你置身人群中的时候。
孤独有很多种。不可否认,有些孤独是思想性的,你希望找—个人分享你的思想,却难以找到那个理解你的人。就像尼采所说的,我期待—个人,我去寻找那个人,最后,我找到的始终是我自己,但我已经不再期待我自己了。
如果真的是这种孤独,那么即使孤独了,也就无所谓了,毕竟这是一种具有极高思想境界的人的孤独,是一种高贵的孤独。
但还有一些孤独是简单的,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想找另一个普通人说说话,倒一倒心中的苦水,但就是找不到那个人。所以,有一种孤独,是当你需要向人倾诉时,却无人愿意倾听。
在北京这样的现代都市里工作和生活过的人,有谁没有过这样的感受?每天,有2000多万人在这里生活,可当你孤独时,当你心里苦闷想要找人一诉衷肠时,你把手机里的电话簿翻了一遍,却愣是找不到—个人。
找昔日同窗吧,他们不是忙,就是碰巧有其他事;找朋友吧,隔行如隔山,不同的行业很难聊到一块儿去;找同行吧,这个圈子很小,平日里就明争暗斗,怎敢往深了聊;找父母吧,有些话不方便和父母说,有些话说了又怕他们担心……
也许会有人感到奇怪,难道从这2000多万人中都不能找到—个陪你说话的人吗?但事情就是这么奇陉,有时候你就是找不到这样—个人。
这就如同,你明明已经站在大海边上,眼前就是一望无际的海水,但你却要眼睁睁看着自己渴死,这就是孤独!
有一种孤独,是当你需要帮助时,却无人可以依靠。
每一天,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有多少人是背井离乡,忍受着孤独寂寞,下雨了没人送伞,生病了没有人照顾。一个人默默走完四季,冷暖自知。
此外,孤独有很多种:有一种孤独,是你置身在人群中,有很多人陪你一起疯狂地玩耍,陪你欢笑,你却依然感到孤独;有一种孤独,是你无论做什么,也没有人理你,没有人问你,让你自己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没有意义;有一种孤独,是你努力向目标奔跑时,却发现整个跑道上就你自己……
有人说,生命,是一场孤独的跋涉,一个人走,一个人流浪:—个人哭,—个人笑,—个人坚强。 一次伤痛,是一次觉醒;一场磨难,是一场洗礼。走过,累过,笑过,哭过,才会成长;痛苦过,悲伤过,焦灼过,孤独过,才会飞翔。
这些话,说起来很潇洒,但真正去做,真正去体会,真正置身于孤独的深渊里,却是那么的难熬。
面对孤独,伟大的思想家卢梭说:“我没有了兄弟,没有了朋友,没有了社交,在这个众生云集的世界上,我却只剩下了我自己。我已经丧失了世间的一切希冀,再也找不到滋养我心灵的养分。”
思想的巨人卢梭在面对孤独时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芸芸众生。
孤独会带来什么?它不仅会让我们的情绪压抑,低沉,苦闷,还会在生理上对我们产生很坏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做过一项有关孤独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孤独感的危害相当于每天吸烟15支。
此外,孤独感还会增加人体压力激素皮质醇的水平,从而削弱免疫系统,使人更容易生病;孤独者的血压比正常人高出30千帕,心脏病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3倍;孤独的生活方式,使癌症的发病率增加2~3倍;孤独的老人,其寿命会减少6年。
毫无疑问,孤独,是当今社会最流行的“病”。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摩肩接踵的拥挤人潮,觥筹交错的应酬交际以及迪厅里、酒吧里那些灿烂笑容的背后,实际上都有一颗寂寞难耐的心,—个孤独压抑的灵魂。
所以,克服孤独,管理孤独,学会与孤独相处,成为现代人最迫切面对的—个问题。
自古圣贤皆寂寞,卢梭更是这些寂寞圣贤中最突出的一个。他因为发表《爱弥儿》而遭到知识分子、教会和巴黎当局的联合抵制,此后的16年时间里,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一直生活在孤独中。
他忍受孤独,他痛恨孤独,他又不得不和孤独为伴,最后他开始习惯孤独,享受孤独。在孤独中,他写下了《阡悔录》和《一个孤独者散步的梦》。从字里行间里,你能够看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用血写出的充满智慧的、震古烁今的话语。
为此,本书对卢梭的著作进行了梳理,挑选了200多个和孤独有关的最有代表性的语句,并对其进行了简单的解读,以飨读者。
翻开本书,让卢梭的思想之光照进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和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一起面对孤独!
孤独,像是一种病毒,正在这熙熙攘攘、人流不断的都市里,悄悄地蔓延。它令我们痛苦,也危害了我们的健康。因此,如何面对孤独成为现代每个都市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法国大思想家卢梭是一个的孤独者,他在《一个孤独者散步的梦》《忏悔录》等作品中对孤独有过较为详细、深刻的论述,淝河一石所著的《大家都很孤独(和卢梭一起面对孤独)》就是以卢梭的有关孤独的经典言论为指导,让卢梭的思想之光照进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学会如何克服孤独,如何管理孤独,如何独自品味孤独。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孤独,本书就是要教会我们如何与孤独相处。
卢梭既是一位的思想家,又是一个的孤独者,从本书中你能读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用血写出的充满智慧的、震烁古今的话语。这些话语会让你受益终生。
在网络上拥有超高人气的青年作家淝河一石,呕心力作,为你解读卢梭,解读卢梭的孤独哲学。
聆听思想者的声音,看透人生本质,摆脱孤独,玩味孤独,做一个孤独的强者。
淝河一石所著的《大家都很孤独(和卢梭一起面对孤独)》,孤独者的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