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心想事难成:想过好日子最该知晓的六个道理》是一本写给追梦者的励志书。作者卓天仁结合自身的人生体悟,浓缩七位世界级成功学大师的课程精华,提出了破解“心想事难成”困境、过上好日子的六个道理,教我们向无用学习说再见,指引我们激活潜意识与天赋,换上成功者行动模式,终结“做不到、改不了、学不来”的坏毛病,完成从计划达人到行动达人的转变,最终跨越现实与理想之间1%的距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为何心想事难成(想过好日子最该知晓的六个道理)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卓天仁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为何心想事难成:想过好日子最该知晓的六个道理》是一本写给追梦者的励志书。作者卓天仁结合自身的人生体悟,浓缩七位世界级成功学大师的课程精华,提出了破解“心想事难成”困境、过上好日子的六个道理,教我们向无用学习说再见,指引我们激活潜意识与天赋,换上成功者行动模式,终结“做不到、改不了、学不来”的坏毛病,完成从计划达人到行动达人的转变,最终跨越现实与理想之间1%的距离! 内容推荐 卓天仁是台湾著名的“励志哥”,他从一个不名一文的穷小子,经过挫折、困顿的历练,成长为知名的教育训练专家、演讲家。《为何心想事难成:想过好日子最该知晓的六个道理》中,他结合自身的经历,髂码世界顶尖成功学划币的理念精髓,揭示了心想事难成的秘密:其实你离成功只差1%,只需改变自己的脑袋,更换行动的模式。 他把成功的秘密归纳为“想过好日子最该知晓的六个道理”。这些道理有的颠覆传统,比如,学习是人生最大的陷阱;有的警示教育,比如,光靠复制取得成功比遭天打雷劈还难;有的谆谆告诫,比如,“知道”和“得到”,中问还要“做到”。 《为何心想事难成:想过好日子最该知晓的六个道理》附赠的“心想事成行动手册·一年行事历”,是让美梦成真最好的行动力重塑导师——通过“建立目标→月度检核→年度检讨”,完美提升目标达成率,彻底终结“做不到、改不了”的坏毛病。 目录 前言/V 第一个道理:“学习”是人生最大的陷阱 花了钱、上了课,以为就有竞争力/2 最好的学习方法:学、做、讲、教/7 运用行事历设立目标/12 重新建立习惯、运用潜意识的力量/17 【你可以这样做】运用行事历增加人生成功率/22 第二个道理:潜意识可以带你上天堂,也可能害你下地狱 潜意识决定你的成就/24 上课经常只是当下有效/29 35岁打人事件的顿悟/34 抛弃潜意识里的坏念头/39 【你可以这样做】改掉潜意识里的坏习惯,养成好习惯/44 第三个道理:用出来的是天赋,用不出来的叫潜力 每个人都能有六颗“子弹”/48 忍耐与等待,是激发天赋的重要技能/53 行动还要搭配目标、策略与总结/58 正因为挑战无所不在!/63 最终行动法则:抓底线而非追极限/68 【你可以这样做】六个步骤反复做。激发天赋/73 第四个道理:光靠复制取得成功,比遭天打雷劈还难 15秒自我推荐术/78 踏出领先的第一步/83 吸收、测试,找出自己的法则/87 找出他们为什么这样想/92 成功学:先承认失败,才能进化/97 【你可以这样做】换上成功者行动模式的第一步/102 第五个道理:千万不要赚得全世界,却把自己弄丢了 死亡之前,你想要什么?/104 为家人放手,跳出生命循环/109 为自己写作,留下生命印记/114 回到思维的原点/119 学着照顾你的心灵/124 【你可以这样做】留下自己的人生足迹/129 第六个道理:“知道”变成“得到”,中间还要“做到” 你对自己了解多少?/132 创造好成绩的SOP/138 使梦想成真的SOP/143 避开成功道路上的乱流/148 人生也要止损/153 附录 心想事成行动手册·一年行事历 试读章节 意识到“故障门”,开始检修 布莱尔·辛格在《管好小声音》一书中把人分成两类:一类是无意识者,这一类人总觉得自己最可怜,经常认为上天不公平,好事永远不会落在自己身上;另一类人则是有意识者,他们经常做自我分析与总结,努力找出自身不好的习性并加以改正,因为他们深信自己“有能力创造”。而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基本上也具有管理脑海中“小声音”的技巧,同时乐于面对并战胜自己的恐惧。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曾经尝试改变自己的坏习惯,但成功的总是少数。原因在于失败者从来没有仔细探究过坏习惯的成因是什么,也未曾想过探究背后隐藏的真相。如同过去我没想过,父亲爱喝酒的习惯以及每逢喝醉就会丧失理智、暴力相向的习性,原来早已潜移默化地植入了我的脑海。 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告诉自己:“从今以后,绝对不能再把理智交给酒精!”刚开始改正这一缺点的时候,天使与魔鬼的声音总是轮流出现,一边说着:“你承诺过不再把理智交给酒精!”另一边则说:“不喝,岂不是对不起朋友、厂商!”面对这二者的拉锯战,我心里的焦虑非常严重,只好不断告诉自己:只要战胜过恶魔一次,就有能力战胜下一次乃至于未来的任何一次! 小心,别因为想象而自我设限! “小声音”会经常性地出现,并对我产生干扰,特别是需要做某些重要决策时,“小声音”出现得更加频繁。比如先前有人找我投资新事业,但因为以前有过重大失败的错误经验,我对于投资这件事便趋于保守,考虑的范围与因素也更广,有时脑中还会浮现出财商管理课程老师提示的重点,甚至连读过的书中的内容也会相继涌现。这些想法也就成了自我设限的枷锁,将我紧紧困住,不让自己迈向成功。 我也发现,某些同样看过《管好小声音》的朋友确实从书中得到了某些知识,却也可能因此锁住自己。例如,布莱尔·辛格说:“借着跳出自己来处理这些‘小声音’的问题,你就能自由自在地处理更大的局面,赚取更多的金钱,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并获得更大的满足。”这些朋友确实试图朝布莱尔·辛格指出的方向前进,但真相却是:他们只把概念挂在嘴边,从未具体落实,因此空有满腔的热血与自信,成功仍然距离他们百万公里之远。还有一种人刚好相反,他们总是忙于应付那些“小声音”,却不知道如何找出并管理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信息,以至于无法找出自己的价值,充分发挥潜力。 这也是为何我会认定“不学反而好”,因为如果没学过这些知识,“成功”是通过你自己去定义的,也就不会有“成功的规则”潜藏在你的脑海中,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你这样做“违反定律”,那样做“肯定失败”。 当你忙于照顾这些想法时,不管你所学到的想法与概念有多好,都已经产生了阻碍作用。尤其是人们对未知的事情总是怀有恐惧,在害怕自己做出错误决定时,脑子自然就会去寻找过去曾经发生过的经验,或是参考曾经学习过的概念。 成功者自有办法理出头绪,并且产生胜利的信心;失败者刚好相反,他们的情绪总是倾向于悲观。因此,想要跳出失败的窠臼,必须先给自己建立乐观的“体质”,培养源源不绝的自信。 经过这些年的观察,我发现大部分成功者是乐观主义者。尤其看过许多成功者的自传之后,我归纳出他们的人生和一般人没什么不同——一样充满挑战与危机,遭受过许多打击与挫折。但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勇于犯错,也从错误中学习,怀抱着一定会成功的信念,一次又一次地修正与调整脚步,直到达成目标为止。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也不在乎别人对他们的评价。但一般人最害怕的刚好就是这两件事情。 一般人经常忙于“想象”,想象要是自己做了这些事情,别人是否会不开心,或是想象别人是否一定不同意自己这样做。以我自己为例,因为迷上骑自行车,我只要一放假就想一个人上路,不过心里总觉得放假不在家陪老婆、小孩,肯定会让他们很失望,就这样一直压抑着骑车的念头。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问老婆:“这个周末我可以自己骑车回老家吗?”结果老婆一口答应。那时我才发现,“小声音”威力真大,可以让我把老婆想象成一个心胸狭窄的女人。但是当我选择面对时,“小声音”也就不具有任何力量了。 P40-43 序言 假设台湾劳动行政主管机构2009年至2012年《促进就业方案》公布的资料是准确的,“每年约可提供4.8万人之就业机会,与24万人次之训练机会,预计可产生5.5万人之就业效果”。 这意味着,在这四年间,台湾地区虽然有96万人次接受过不同内容的就职与教育训练,但其中的74万人仍将处于失业状态。他们和那些在工作之余为了升迁、加薪或是其他目的,选择参加职业训练、教育训练及潜能激发活动的人,都正在追问:努力学习会有效果吗? 我也曾经是他们之中的一个,懵懵懂懂,困顿无力,不知所措。和低薪或失业相比,我的状况糟糕得多:一瞬间千万财富化为乌有,还背上了500万新台币(1新台币约合0.2元人民币——编者注)的债务! 学到”不自杀、不放弃” 2008年3月30日晚上10点31分。 泪水忍不住狂泻,无力感像空气般如影随形,侵蚀着身体的每一寸肌肤,吞噬着每一个器官,攻击着每一个细胞。而这起因于桌上所摆着的女儿的存折,那是我要拿来还债的! 时间追溯到2006年7月28日晚上8点多,当时我与太太、女儿从一家高级餐厅用完餐回到家中。我刚在客厅沙发上坐下,满足地抚着饱足的肚子,放在茶几上的手机便响了,见是一位好友的名字,心想大概是打来询问周末要去哪里吃饭、玩乐。我满心欢喜地按下通话键,电话的另一端却传来急促慌乱的声音,大声叫着:“天仁,芳哥跑路了!你投资的钱都不见了!” “拜托,又不是愚人节,已经过了那么久还打来捣乱,太扯了啦。”听见对方无厘头般爆出坏消息,我第一时间觉得他是在开玩笑,便不当一回事,整个人仍旧懒懒地陷在沙发里。 “是真的!”电话筒那头的好友用极为严肃的口吻重申。 听到这三个字的刹那,我的脑神经顿时急速运转起来。 “你是我第二个通知的人,要不然你可以打电话给皇仁,向他求证。你确定好之后再和我联络。”对方随即挂断电话。 我整个人傻掉约三分钟,“是真的”三个字不断地在我脑海里回响,像救护车紧急出动时发出的“嗡伊、嗡伊、嗡伊”的警示声一般呼啸大作,直到“救护车”循着大脑的意识接收路径,抵达心灵之门用力地敲了三下之后,我才得到第一则准确的信息:我投资的1500万新台币全都化为乌有了!下一个送达的信息是:现在存款归零,并负债500万新台币! 时隔一年多后的2008年3月30日晚上10点31分,我崩溃了,实在是因为当时已走投无路,完全不知道该从哪里找钱出来还债,于是开口跟太太借钱,没想到太太拿出来的竟是女儿的存折。突然间,心脏像是被某个人拿刀狠狠地用力戳着,痛得我泪水直流,眼前存折上的名字因此模糊起来。 直到情绪平复之后,突然间脑海浮现出马修·史维(MarshallSylver)站在舞台上的样子——他指着我说:“面对你所恐惧的,恐惧将消弭于无形。”我整个人因而清醒过来。从25岁投入教育训练产业以来,陆续参加过多位国际大师的课程,我这时禁不住质疑:难道这些学习经验没能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在人生最失意、最痛苦的时候,连大师都没办法给予我任何鼓舞吗?过去为了上课所投入的高达上百万新台币的学费,都只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吗? 从人生困境走出来以后,我的答案是“不”。在还清所有债务后,我很感谢过去对大脑所做的上百万投资,不是因为从那些课程中学到了什么,而是不管还债过程如何艰苦,甚至父母都曾担心我会想不开,我却从来不曾浮现过自杀或放弃的念头。 布莱尔·辛格(Blair Singer)、马修·史维、汤姆·霍普金斯(Tom Hopkins)、罗杰·道森(Roger Ward Dawson)、乔·吉拉德(Joe Girard)、杰·亚伯拉罕(Jay Abraham)、马克·汉森(Mark Harsen)、哈维·艾克(T.Har,Eker),还有许许多多我曾通过课程予以效法的大师,在我的大脑里灌注了许多正面信息,使我义无反顾,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学到“在困顿中更要行动” 上过如此多大师的课程,若要问及我对谁的课程印象最深,哈维·艾克绝对是首选。我过去曾两次上过他的课程,我的公司之所以取名为“巅峰潜能教育训练机构”,也和他有关。对我来说,他是个能量超高的人,也是绝不放弃、持续挑战自己的勇者,而这或许与他的成长背景有关。 哈维·艾克很小便随着父母从欧洲移民美国,由于家境不好,他过着相当贫穷的日子,13岁就开始打工。好不容易进入大学,他却在一年后毅然决然休学创业,然而创业之路也不如想象中的那样顺遂。在失败了十几次以后,他在北美开设了健身用品店,成功地在两年半内将店面增加到十家,并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出让公司股份,成为百万富翁!但随后他却因为投资不当而赔去所有。 在人生再次陷入困境时,哈维·艾克开始思考人与金钱的关系,找出了他自己的“财富温度计”,并且发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金钱蓝图”,重要的是,这幅蓝图是可以被改变的。之后,他重新打造自己的“金钱蓝图”,再度成为富人,并乐于将他的做法分享给所有想要改变自己的人。 他在课堂上要求大家先从了解自己开始,摸索出自己的特质、习惯,还要分析自己在面对挫折、恐惧、忧虑等困扰时产生的反应,最重要的是问自己:“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我还能够行动吗?” 作为他的一名学员,我以事实证明:能。我很清楚,若不采取行动,自己将永远无法摆脱“负债人生”,也没办法使挚爱的亲人早日脱离还债的压力与恐惧。或许你会说:“这是因为压力,所以你才能行动。”可我要郑重地说:“压力是一回事,很多人压力满载却甘愿被压垮,而我选择去做!” 过去,我有很多机会带领学员参加国际大师的课程,每次回来都会追踪他们的情况,结果发现很多人都只是“去上课”,而没有把所学的内容用在生活中,或是很快就被日常琐事与惰性给打回原形。 我认为这相当可惜,因为许多人都是在百忙中抽空参加的,甚至是存了好久才累积出几万新台币的学费后报名参加的,却在回来之后没多久,迅速忘记课程中学到的内容。其实,只要他们愿意坚持行动下去,现在很可能已经成为雄霸一方的领袖或是某个领域里的达人、专家,甚至实现了他们致富的梦想。 行动是通往成功的“最后一里路” 我有个很棒的正面例子可以分享。 他——林育诗,是我带领过的学员中少有的一个拥有决断力与行动力的人!他是《别怕创业:把过去帮老板赚的,放回自己口袋!》的共同作者之一,也曾经以我的学员的身份,选择参加了“富爸爸团队亚洲行”的课程。 迈克尔·马罗尼(Michael Maloney)当时提及,黄金与白银将会在世界上掀起一波钱潮,势必>中击整个金融体系。当时现场有几百人同时接收到迈克尔·马罗尼发出的致富信息,但回台后却只有育诗一人开始行动,找出了在台湾开拓白银市场的方法。从决定以白银为主轴创业之后,他也遭遇过许多挫折与困顿,不过他明白自己的天赋适合走这条路,这也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尽管过程中的考验不断,他仍坚持做中学、学中做,不断调整。如今,他因为这个决定每年为自己赚进上亿的营业收入,也开启了全新的人生,走出了属于他的康庄大道。 以林育诗的成功之路为例,我想跟所有正积极投入教育训练、职业训练与其他学习课程的学员们说:“你离成功其实只有最后1%的距离!”没办法走完这最后一里路的关键原因是:没有行动力。 我们再来分享一个故事。乔·吉拉德是我进入教育训练行业后没多久就接触到的一位世界级销售大师。他担任汽车销售员时,碰上美国经济大萧条、1964年越战升级、1973年石油危机等,他却在大环境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一年卖出1400多辆车子。 光是听到这个数字,我就觉得一定要去上他的课,于是花了几万新台币报名。上课过程中确实收获颇丰,学习到许多销售方法,其中一项就是大量散发自己的名片,就算去理发,他也会把自己的名片递给理发师,并拜托理发师帮他留意上门理发的人之中谁有买车的需求。 课程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我也确实利用了他的这种“天罗地网”的方式,发出了十多盒的名片。假设一盒100张,表示共有上千人曾经收到过我的名片,只不过我的销售业绩并没有因此得以巨幅增长。我后来仔细思考: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最后我找出了答案,而这个答案就在后面的章节中,我在此先不解答,就算是留下一个期待你继续阅读并因此而行动的“谜题”好了。 不过我可以先向你提供一个百万级的忠告:行动、分析、调整、再行动,是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现在,让我们认识六个道理,然后开始行动,一起走完通向成功的最后一里路吧! 书评(媒体评论) 陈世铭 台湾青创总会会长、基泰建设董事长 天仁非常具有正向能量,从他身上,我看到了米来成功者的雏形,他所分享的经验和观念非常实用,推荐给各位。 庄丽珠 台湾联米基金会董事长、中兴米创始人 将成功变成潜意识的指令并形成习惯,除了终身学习,更需要执行力。诚如天仁在书中提到的“1%学习+99%执行力”,从“知道”到“得到”,需要坚持与实践,本书将带您走完学习的最后一里路。 林育诗 柏克希尔贵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上了那么多的课,看了那么多的书,为什么还是没有办法成功?到底还缺什么?其实,你会有这样的困扰,代表你已经准备好了成功所需要的99%的条件,只差最后的1%。这1%到底是什么?让天仁通过这本书来告诉你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